正在阅读:

暑期档国产剧观察:荧屏IP热降温,网剧深陷高口碑低流量窘境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暑期档国产剧观察:荧屏IP热降温,网剧深陷高口碑低流量窘境

网剧和电视剧的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

作者:任珊

暑期档临近尾声,各大卫视和视频网站的“剧斗”也暂时告一段落。回顾这个暑期档播出的电视剧,虽然有《我的前半生》、《楚乔传》等收视爆款,也有《军师联盟》等口碑之作。但总体来看,暑期档电视剧的表现平平无奇,只有《我的前半生》可以称为现象级作品。

暑期档电视剧的表现平平,网剧中反而涌现出了几匹“黑马”。小成本网剧《双世宠妃》,上线4天点击破3亿。截止到目前,该剧网播量已经突破了38亿。《无心法师2》和《河神》也收获了不错的网播量和口碑。那么,暑期档的电视剧存在哪些问题?难道网剧“干掉”电视剧的时代已经到来了吗?

暑期档电视剧观察:

古装IP剧退烧 都市剧口碑收视倒挂

自从《古剑奇谭》、《花千骨》相继称霸暑期档以来,这个档期就成为了各大卫视的“兵家必争之地”。不同于去年的玄幻剧霸屏,今年暑期档的电视荧屏被都市剧、年代剧和青春剧三分天下,题材更加多样化。

但从总体来看,暑期档电视剧的表现平平,鲜少爆款。虽然有7部剧的平均收视率突破了1%。但这些电视剧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口碑的拖累。尤其是收视爆款《我的前半生》和《楚乔传》,前者被指“三观不正、剧情狗血”,后者被指“抄袭、抠图、渣配音”。回顾整个暑期档,竟然没有出现一部收视口碑双丰收的现象级作品。

一度称霸暑期档的古装IP剧,这个夏天露出了“退烧”的迹象。在这个暑期档,唯一可以称得上是收视爆款的是慈文传媒出品的《楚乔传》。这部剧揽下了1.9%的高收视和420亿的网播量,成为两年来收视第一、历史收视第二的周播剧。但相较于惊人的收视表现,《楚乔传》的口碑却不如人意,播出期间因原著抄袭、情节拖沓、特效差屡遭吐槽。

除了《楚乔传》,其他古装IP剧的收视表现都不如人意。《秦时丽人明月心》和《醉玲珑》同样是IP改编之作,也邀来了人气偶像主演,收视率却仅在0.8%上下徘徊。而《轩辕剑之汉之云》和《上古情歌》平均收视率仅有0.5-0.6%。这些数据都足以说明,古装IP剧正在降温,知名IP和人气偶像都已经不再是古装剧收视率的保证。

古装IP剧显露颓势的同时,都市题材剧却正在崛起。收视率破1的电视剧中,《我的前半生》、《人间至味是清欢》、《我们的爱》都属于都市题材。尤其是《我的前半生》,不但创下了单集破3、双台破5的收视佳绩,还引发了观众对婚姻、爱情、女性独立等话题的热烈讨论,话题度和影响力和《欢乐颂2》不相上下。

然而,暑期档的都市剧普遍存在收视和口碑倒挂的现象。《我的前半生》是唯一豆瓣评分超过及格线的都市剧,也因为剧情狗血和“三观不正”惨遭吐槽。《盲约》、《人间至味是清欢》、《我们的爱》也普遍存在剧情老套,表演浮夸等问题。《盲约》中的剩女恨嫁,《人间至味》中的精英女和经适男,《我们的爱》中的孔雀女与凤凰男,都不算是什么新鲜题材,再加上各种狗血的桥段,很容易引发观众的审美疲劳。

青春剧方面,虽然《我们的少年时代》和《夏至未至》平均收视率都超过了1%,但这两部剧的话题度和影响力都不算大。前者仅在粉丝群内有较大的影响力,后者受到了郭敬明原著的“拖累”,很难让普通观众产生好感。

除了这三个暑期档的“常客”,今年的暑期档还多了一类电视剧——献礼剧。在《关于把电视上星综合频道办成讲导向、有文化的传播平台的通知》的要求下,今年暑期档的下半程已经被默认为献礼剧的舞台,《深海利剑》、《林海雪原》等一大批献礼剧陆续播出。不过,这些电视剧的收视和口碑表现并不乐观,话题度甚至比不上去年的《解密》和《麻雀》。

暑期档网剧观察:

口碑普遍好于电视剧 但缺乏现象级爆款

相较于电视剧的口碑平平,暑期档热门网剧的口碑却普遍表现不错。从下表中可以看到,《河神》、《盲侠大律师》等4部网剧,豆瓣评分都超过了7分。在9部视频网站自制剧中,只有《鬼吹灯之牧野诡事》和《鬼吹灯之黄皮子坟》的豆瓣评分不到及格线。

尽管如此,这个暑期档却没有出现一部现象级爆款。即便是大IP、大卡司、大投入加持的《鬼吹灯之黄皮子坟》和《春风十里,不如你》,也仅仅是小有热度。高口碑的《河神》、《盲侠大律师》等剧,要么市场反响偏弱,要么缺乏话题发酵,很难称之为“全民爆款”。

截止到8月29日,暑期档网播热度最高的《双世宠妃》,网播量不足40亿。位居第二的是《春风十里,不如你》,网播量在33亿左右。要知道,去年暑期档播出的《老九门》,上线8天网播量就已经突破了10亿。暑期档结束时,该剧的网播量已经超过了70亿。《余罪》、《青云志》等网剧,不但斩获了不俗的网播量,也有着较高的网络讨论度。相较之下,今年暑期档的网剧虽然口碑表现不错,网播量、话题度和影响力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虽然没有现象级爆款,暑期档却涌现出了几部“黑马”作品。小成本网剧《双世宠妃》,并非根据大IP改编,主演也是清一色的新人阵容,却成为了网播量最高的一部网剧。这部网剧的意外走红,跟脑洞大开的故事设定有关——现代女主角穿越到古代后,古代女主角的意识并没有消亡,两人共用一个身体,呈现了“双重人格”的喜剧效果。同样“貌不惊人”的《颤抖吧,阿部!》,也凭借脑洞大开的搞笑剧情突出重围,斩获了不错的网播量和口碑。

暑期档国产剧鲜少爆款 背后有何原因?

回顾去年暑期档,虽然也没有出现收视口碑双丰收的爆款之作,但至少《老九门》、《青云志》、《解密》等电视剧,都在网上掀起了讨论的热潮。放眼今年的暑期档,只有《我的前半生》可以称之为“全民爆款”,其他国产剧都仅仅是小有热度,话题度和影响力偏弱。这是为什么呢?

1.荧屏IP热退烧

以往的暑期档,取得高收视的一般都是“IP+流量”配方电视剧。2014年的《古剑奇谭》,2015年的《花千骨》,2016年的《老九门》,都不是例外。但从去年暑期档开始,荧幕IP热已经出现了降温的迹象。《幻城》、《九州天空城》等一大批玄幻剧收视不及预期,口碑纷纷扑街,正是IP热退烧的前兆。

到了今年,IP热降温的迹象愈加明显。回顾今年以来的影视市场,最火爆的影视作品都不是IP改编之作。从收视率一度破8的《人民的名义》,到票房突破50亿的《战狼2》,今年的现象级爆款没有一部有IP的影子。

这个暑期档的爆款匮乏,IP效应失灵是一个重要原因。暑期档播出的电视剧中,两部《鬼吹灯》网剧,《春风十里,不如你》、《醉玲珑》等剧都是知名IP的改编之作,收视表现和口碑却都不及预期。这说明,仅仅依靠IP效应已经很难留住观众,观众更关心的是影视作品自身的质量,而不是改编的IP是否足够有名。

2.老套的剧情拖垮了口碑

如果给今年暑期档电视剧找一个关键词,文创资讯认为应该是“老套”。暑期档播出的电视剧中,无论是都市剧、古装大女主剧,还是青春剧,都给人一种“套路满满”的感觉,很容易引发观众的审美疲劳。

就拿都市剧来说,几乎每部都能让观众嗅到“炒冷饭”的味道。《我的前半生》号称是女性励志剧,实际上却讲了一个“霸道总裁爱上我”的故事。《盲约》聚焦剩女群体,主题和2015年的《咱们结婚吧》没有明显区别。《我们的爱》聚焦凤凰男和孔雀女的婚姻矛盾,剧情却一路撒狗血,远远不如同类题材的《新结婚时代》触动人心。虽然是现实主义题材,这些电视剧却并没有揭露出现实生活的残酷和无奈,只顾一路撒狗血,很难引发观众共鸣。

反观暑期档口碑不错的网剧,大多都没有“按套路出牌”。《双世宠妃》的女主角可以现代性格和古代性格中来回切换,突破了古装言情剧“傻白甜”的女主人设,让观众感到十分新鲜。《颤抖吧,阿部!》的剧情更是完全不讲套路,男主角出场表演的是胸口碎大石,跳下寒潭要把衣服整整齐齐地叠好……这种天马行空的剧情十分符合年轻人的口味。

3.网剧的宣传力度稍显不足

在这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影视剧的质量固然重要,宣传造势也同样必不可少。比如,2015年年底爆红的《太子妃升职记》,主演都是清一色的新人,却凭借脑洞大开的剧情和画风清奇的营销策略,成为了一部网剧爆款。

说到这部网剧,你肯定能想到一个关键词——“史上最穷剧组”。实际上,《太子妃升职记》的制作成本有2000万,在自制剧圈里算是中等成本的投入,远不到“最穷”的地步。所谓的“穷”,其实是该剧的一个营销卖点。当年网上流传的“穷的只剩鼓风机,最贵道具只有榴莲”,实际上是剧组拿来博眼球的一个宣传手段,却给这部剧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热度。

相较而言,今年暑期档播出的网剧,普遍存在着宣传力度不足的问题。同样脑洞大开的《双世宠妃》和《颤抖吧!阿部》,只在小范围内受到了热捧,很少在微博热搜上见到它们的身影。制作精良的《河神》,在宣传造势方面一直十分低调,没能通过口碑营销引起大众的关注,最终陷入了高口碑、低流量的窘境。

网剧趋于精品化 可以跟电视剧并驾齐驱?

除了爆款的缺失,这个暑期档还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网剧的口碑普遍优于电视剧。从上文的表格中可以看出,暑期档收视排行前18位的电视剧,只有3部电视剧的豆瓣评分超过了及格线。而视频网站的9部自制剧中,7部都超过了6分。其中,《河神》的豆瓣评分高达8.4分,成为了暑期档口碑最好的国产剧。

网剧的口碑能够吊打电视剧,这应当归功于网剧的精品化趋势。早在去年的《老九门》、《鬼吹灯之精绝古城》等剧中,观众已经能够窥得网剧精品化的趋势。在资本、视频网站和网剧自身的共同推动下,越来越多的网剧呈现出了电影般的质感。

以《河神》为例,这部网剧改编自天下霸唱的小说《河神·鬼水怪谈》,制作班底全部来自于《寻龙诀》。从播出效果来看,这部剧讲述的是民国年间的奇闻怪事,题材富有新意,节奏十分紧凑,画面富有年代质感,主演的演技也十分出彩。与同期播出的电视剧相比,该剧的剧情和制作也并不逊色,甚至会稍胜一筹。

但就目前来看,即使是电影质感的网剧,在播放热度、话题度和影响力方面也很难跟电视剧相媲美。将暑期档最火爆的电视剧《我的前半生》和《河神》、《双世宠妃》的各项数据做个对比,就很容易看出其中的差距。

截止到收官时,《我的前半生》的网播量超过100亿,微博话题阅读量高达21亿。截止到发稿前,针对《我的前半生》发表的微信文章多达2.7万条。而《双世宠妃》的网播量超过了38亿,微博话题阅读量为12.5亿次。相关微信文章仅有2000多条。《河神》的网播量刚刚超过15亿,微博话题阅读量为6.5亿次,相关微信文章也仅有2000多条。

由此可见,虽然部分网剧在制作水准和口碑方面已经跟电视剧不相上下,但在话题度和影响力方面,仍然比爆款电视剧稍逊一筹。回顾近几年的网剧市场,会发现真正的“全民爆款”,也不过是《太子妃升职记》、《老九门》等区区几部。网剧市场看似一片繁荣,某种程度上依然是“小众的狂欢”。跟《人民的名义》、《我的前半生》这类街头巷议的电视剧相比,网剧依然“差点火候”。

究其原因,这是一个播出渠道的问题。电视剧有固定的收视群体,即使没有过多的宣传造势,也依然有“自带粉丝”的效果。网剧如果没有知名IP和大牌演员助阵,只有通过口碑效应,才能吸引到更多观众。如果播出前期没有进行宣传造势,无法形成口碑效应,很容易像《河神》一样陷入高口碑低流量的窘境。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网剧和电视剧的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同时在电视和网络上播出的网剧,常常被观众视为电视剧,比如去年的《老九门》。而今年的电视剧《军师联盟》,也会被很多媒体视为网剧。值得一提的是,《军师联盟》播出期间,在电视端上热度一般,在网络上却异常火爆。据传闻称,《军师联盟》上部在视频网站的收入3.36亿,能在电视端收到的钱仅有1.17亿。

网剧不仅在网络上火爆,搬到电视荧屏上也热度不减。电视剧也不再拘泥于荧屏上的一方天地,在网络世界也能“大展身手”。这或许可以说明,网剧和电视剧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从长远来看,网剧的“逆袭”其实是有机会的,只不过尚需时日让自己去成长。

本文为“文创资讯”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暑期档国产剧观察:荧屏IP热降温,网剧深陷高口碑低流量窘境

网剧和电视剧的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

作者:任珊

暑期档临近尾声,各大卫视和视频网站的“剧斗”也暂时告一段落。回顾这个暑期档播出的电视剧,虽然有《我的前半生》、《楚乔传》等收视爆款,也有《军师联盟》等口碑之作。但总体来看,暑期档电视剧的表现平平无奇,只有《我的前半生》可以称为现象级作品。

暑期档电视剧的表现平平,网剧中反而涌现出了几匹“黑马”。小成本网剧《双世宠妃》,上线4天点击破3亿。截止到目前,该剧网播量已经突破了38亿。《无心法师2》和《河神》也收获了不错的网播量和口碑。那么,暑期档的电视剧存在哪些问题?难道网剧“干掉”电视剧的时代已经到来了吗?

暑期档电视剧观察:

古装IP剧退烧 都市剧口碑收视倒挂

自从《古剑奇谭》、《花千骨》相继称霸暑期档以来,这个档期就成为了各大卫视的“兵家必争之地”。不同于去年的玄幻剧霸屏,今年暑期档的电视荧屏被都市剧、年代剧和青春剧三分天下,题材更加多样化。

但从总体来看,暑期档电视剧的表现平平,鲜少爆款。虽然有7部剧的平均收视率突破了1%。但这些电视剧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口碑的拖累。尤其是收视爆款《我的前半生》和《楚乔传》,前者被指“三观不正、剧情狗血”,后者被指“抄袭、抠图、渣配音”。回顾整个暑期档,竟然没有出现一部收视口碑双丰收的现象级作品。

一度称霸暑期档的古装IP剧,这个夏天露出了“退烧”的迹象。在这个暑期档,唯一可以称得上是收视爆款的是慈文传媒出品的《楚乔传》。这部剧揽下了1.9%的高收视和420亿的网播量,成为两年来收视第一、历史收视第二的周播剧。但相较于惊人的收视表现,《楚乔传》的口碑却不如人意,播出期间因原著抄袭、情节拖沓、特效差屡遭吐槽。

除了《楚乔传》,其他古装IP剧的收视表现都不如人意。《秦时丽人明月心》和《醉玲珑》同样是IP改编之作,也邀来了人气偶像主演,收视率却仅在0.8%上下徘徊。而《轩辕剑之汉之云》和《上古情歌》平均收视率仅有0.5-0.6%。这些数据都足以说明,古装IP剧正在降温,知名IP和人气偶像都已经不再是古装剧收视率的保证。

古装IP剧显露颓势的同时,都市题材剧却正在崛起。收视率破1的电视剧中,《我的前半生》、《人间至味是清欢》、《我们的爱》都属于都市题材。尤其是《我的前半生》,不但创下了单集破3、双台破5的收视佳绩,还引发了观众对婚姻、爱情、女性独立等话题的热烈讨论,话题度和影响力和《欢乐颂2》不相上下。

然而,暑期档的都市剧普遍存在收视和口碑倒挂的现象。《我的前半生》是唯一豆瓣评分超过及格线的都市剧,也因为剧情狗血和“三观不正”惨遭吐槽。《盲约》、《人间至味是清欢》、《我们的爱》也普遍存在剧情老套,表演浮夸等问题。《盲约》中的剩女恨嫁,《人间至味》中的精英女和经适男,《我们的爱》中的孔雀女与凤凰男,都不算是什么新鲜题材,再加上各种狗血的桥段,很容易引发观众的审美疲劳。

青春剧方面,虽然《我们的少年时代》和《夏至未至》平均收视率都超过了1%,但这两部剧的话题度和影响力都不算大。前者仅在粉丝群内有较大的影响力,后者受到了郭敬明原著的“拖累”,很难让普通观众产生好感。

除了这三个暑期档的“常客”,今年的暑期档还多了一类电视剧——献礼剧。在《关于把电视上星综合频道办成讲导向、有文化的传播平台的通知》的要求下,今年暑期档的下半程已经被默认为献礼剧的舞台,《深海利剑》、《林海雪原》等一大批献礼剧陆续播出。不过,这些电视剧的收视和口碑表现并不乐观,话题度甚至比不上去年的《解密》和《麻雀》。

暑期档网剧观察:

口碑普遍好于电视剧 但缺乏现象级爆款

相较于电视剧的口碑平平,暑期档热门网剧的口碑却普遍表现不错。从下表中可以看到,《河神》、《盲侠大律师》等4部网剧,豆瓣评分都超过了7分。在9部视频网站自制剧中,只有《鬼吹灯之牧野诡事》和《鬼吹灯之黄皮子坟》的豆瓣评分不到及格线。

尽管如此,这个暑期档却没有出现一部现象级爆款。即便是大IP、大卡司、大投入加持的《鬼吹灯之黄皮子坟》和《春风十里,不如你》,也仅仅是小有热度。高口碑的《河神》、《盲侠大律师》等剧,要么市场反响偏弱,要么缺乏话题发酵,很难称之为“全民爆款”。

截止到8月29日,暑期档网播热度最高的《双世宠妃》,网播量不足40亿。位居第二的是《春风十里,不如你》,网播量在33亿左右。要知道,去年暑期档播出的《老九门》,上线8天网播量就已经突破了10亿。暑期档结束时,该剧的网播量已经超过了70亿。《余罪》、《青云志》等网剧,不但斩获了不俗的网播量,也有着较高的网络讨论度。相较之下,今年暑期档的网剧虽然口碑表现不错,网播量、话题度和影响力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虽然没有现象级爆款,暑期档却涌现出了几部“黑马”作品。小成本网剧《双世宠妃》,并非根据大IP改编,主演也是清一色的新人阵容,却成为了网播量最高的一部网剧。这部网剧的意外走红,跟脑洞大开的故事设定有关——现代女主角穿越到古代后,古代女主角的意识并没有消亡,两人共用一个身体,呈现了“双重人格”的喜剧效果。同样“貌不惊人”的《颤抖吧,阿部!》,也凭借脑洞大开的搞笑剧情突出重围,斩获了不错的网播量和口碑。

暑期档国产剧鲜少爆款 背后有何原因?

回顾去年暑期档,虽然也没有出现收视口碑双丰收的爆款之作,但至少《老九门》、《青云志》、《解密》等电视剧,都在网上掀起了讨论的热潮。放眼今年的暑期档,只有《我的前半生》可以称之为“全民爆款”,其他国产剧都仅仅是小有热度,话题度和影响力偏弱。这是为什么呢?

1.荧屏IP热退烧

以往的暑期档,取得高收视的一般都是“IP+流量”配方电视剧。2014年的《古剑奇谭》,2015年的《花千骨》,2016年的《老九门》,都不是例外。但从去年暑期档开始,荧幕IP热已经出现了降温的迹象。《幻城》、《九州天空城》等一大批玄幻剧收视不及预期,口碑纷纷扑街,正是IP热退烧的前兆。

到了今年,IP热降温的迹象愈加明显。回顾今年以来的影视市场,最火爆的影视作品都不是IP改编之作。从收视率一度破8的《人民的名义》,到票房突破50亿的《战狼2》,今年的现象级爆款没有一部有IP的影子。

这个暑期档的爆款匮乏,IP效应失灵是一个重要原因。暑期档播出的电视剧中,两部《鬼吹灯》网剧,《春风十里,不如你》、《醉玲珑》等剧都是知名IP的改编之作,收视表现和口碑却都不及预期。这说明,仅仅依靠IP效应已经很难留住观众,观众更关心的是影视作品自身的质量,而不是改编的IP是否足够有名。

2.老套的剧情拖垮了口碑

如果给今年暑期档电视剧找一个关键词,文创资讯认为应该是“老套”。暑期档播出的电视剧中,无论是都市剧、古装大女主剧,还是青春剧,都给人一种“套路满满”的感觉,很容易引发观众的审美疲劳。

就拿都市剧来说,几乎每部都能让观众嗅到“炒冷饭”的味道。《我的前半生》号称是女性励志剧,实际上却讲了一个“霸道总裁爱上我”的故事。《盲约》聚焦剩女群体,主题和2015年的《咱们结婚吧》没有明显区别。《我们的爱》聚焦凤凰男和孔雀女的婚姻矛盾,剧情却一路撒狗血,远远不如同类题材的《新结婚时代》触动人心。虽然是现实主义题材,这些电视剧却并没有揭露出现实生活的残酷和无奈,只顾一路撒狗血,很难引发观众共鸣。

反观暑期档口碑不错的网剧,大多都没有“按套路出牌”。《双世宠妃》的女主角可以现代性格和古代性格中来回切换,突破了古装言情剧“傻白甜”的女主人设,让观众感到十分新鲜。《颤抖吧,阿部!》的剧情更是完全不讲套路,男主角出场表演的是胸口碎大石,跳下寒潭要把衣服整整齐齐地叠好……这种天马行空的剧情十分符合年轻人的口味。

3.网剧的宣传力度稍显不足

在这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影视剧的质量固然重要,宣传造势也同样必不可少。比如,2015年年底爆红的《太子妃升职记》,主演都是清一色的新人,却凭借脑洞大开的剧情和画风清奇的营销策略,成为了一部网剧爆款。

说到这部网剧,你肯定能想到一个关键词——“史上最穷剧组”。实际上,《太子妃升职记》的制作成本有2000万,在自制剧圈里算是中等成本的投入,远不到“最穷”的地步。所谓的“穷”,其实是该剧的一个营销卖点。当年网上流传的“穷的只剩鼓风机,最贵道具只有榴莲”,实际上是剧组拿来博眼球的一个宣传手段,却给这部剧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热度。

相较而言,今年暑期档播出的网剧,普遍存在着宣传力度不足的问题。同样脑洞大开的《双世宠妃》和《颤抖吧!阿部》,只在小范围内受到了热捧,很少在微博热搜上见到它们的身影。制作精良的《河神》,在宣传造势方面一直十分低调,没能通过口碑营销引起大众的关注,最终陷入了高口碑、低流量的窘境。

网剧趋于精品化 可以跟电视剧并驾齐驱?

除了爆款的缺失,这个暑期档还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网剧的口碑普遍优于电视剧。从上文的表格中可以看出,暑期档收视排行前18位的电视剧,只有3部电视剧的豆瓣评分超过了及格线。而视频网站的9部自制剧中,7部都超过了6分。其中,《河神》的豆瓣评分高达8.4分,成为了暑期档口碑最好的国产剧。

网剧的口碑能够吊打电视剧,这应当归功于网剧的精品化趋势。早在去年的《老九门》、《鬼吹灯之精绝古城》等剧中,观众已经能够窥得网剧精品化的趋势。在资本、视频网站和网剧自身的共同推动下,越来越多的网剧呈现出了电影般的质感。

以《河神》为例,这部网剧改编自天下霸唱的小说《河神·鬼水怪谈》,制作班底全部来自于《寻龙诀》。从播出效果来看,这部剧讲述的是民国年间的奇闻怪事,题材富有新意,节奏十分紧凑,画面富有年代质感,主演的演技也十分出彩。与同期播出的电视剧相比,该剧的剧情和制作也并不逊色,甚至会稍胜一筹。

但就目前来看,即使是电影质感的网剧,在播放热度、话题度和影响力方面也很难跟电视剧相媲美。将暑期档最火爆的电视剧《我的前半生》和《河神》、《双世宠妃》的各项数据做个对比,就很容易看出其中的差距。

截止到收官时,《我的前半生》的网播量超过100亿,微博话题阅读量高达21亿。截止到发稿前,针对《我的前半生》发表的微信文章多达2.7万条。而《双世宠妃》的网播量超过了38亿,微博话题阅读量为12.5亿次。相关微信文章仅有2000多条。《河神》的网播量刚刚超过15亿,微博话题阅读量为6.5亿次,相关微信文章也仅有2000多条。

由此可见,虽然部分网剧在制作水准和口碑方面已经跟电视剧不相上下,但在话题度和影响力方面,仍然比爆款电视剧稍逊一筹。回顾近几年的网剧市场,会发现真正的“全民爆款”,也不过是《太子妃升职记》、《老九门》等区区几部。网剧市场看似一片繁荣,某种程度上依然是“小众的狂欢”。跟《人民的名义》、《我的前半生》这类街头巷议的电视剧相比,网剧依然“差点火候”。

究其原因,这是一个播出渠道的问题。电视剧有固定的收视群体,即使没有过多的宣传造势,也依然有“自带粉丝”的效果。网剧如果没有知名IP和大牌演员助阵,只有通过口碑效应,才能吸引到更多观众。如果播出前期没有进行宣传造势,无法形成口碑效应,很容易像《河神》一样陷入高口碑低流量的窘境。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网剧和电视剧的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同时在电视和网络上播出的网剧,常常被观众视为电视剧,比如去年的《老九门》。而今年的电视剧《军师联盟》,也会被很多媒体视为网剧。值得一提的是,《军师联盟》播出期间,在电视端上热度一般,在网络上却异常火爆。据传闻称,《军师联盟》上部在视频网站的收入3.36亿,能在电视端收到的钱仅有1.17亿。

网剧不仅在网络上火爆,搬到电视荧屏上也热度不减。电视剧也不再拘泥于荧屏上的一方天地,在网络世界也能“大展身手”。这或许可以说明,网剧和电视剧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从长远来看,网剧的“逆袭”其实是有机会的,只不过尚需时日让自己去成长。

本文为“文创资讯”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