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专访联发科无线通信事业部总经理李宗霖:未来会持续专注在P系列产品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专访联发科无线通信事业部总经理李宗霖:未来会持续专注在P系列产品

有消息称金立即将发布的新品手机将采用联发科Helio(曦力)P系列芯片。

近日,联发科正式发布了P系列新一代芯片Helio(曦力)P23和P30。联发科无线通信事业部总经理李宗霖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上半年联发科把精力用在了和客户做沟通上,P23和P30是下半年一连串新品的开始,搭载这两款芯片的手机或平板将于今年第四季度面世,其中P30初期只面向中国市场。”

在此之前,搭载联发科芯片的产品售价在799至999元之间,不过现在正在不断提升到1000至1500元的价格区间。李宗霖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历经上半年产品的重新调整,联发科的品牌形象将会进入一个新阶段,后续也将持续专注P系列的开发。”

据了解,Helio(曦力)P23和P30均采用四核(A53大核心)+四核(A53小核心)的八核设计,功耗分别比各自对应的上一代产品降低15%和8%。P23的GPU升级到了的700MHz的Mail-G71相比P20性能提升10%,P30为950MHz,性能提升25%。

这两款芯片都是基于台积电16nm工艺制程打造,支持LPDDR3、LPDDR4X内存。基带方面,两款SoC均支持LTE Cat.7/13,最大下载、上传速度300Mbps、150Mbps,均支持双卡双VoLTE/ViLTE、Tas2.0智能天线技术等。

P23和P30同时均完整支持18:9全面屏,支持低功耗软件圆角界面显示。联发科内部判断,从今年第四季度开始,国内的手机均将采用全面屏设计。

在采访时,李宗霖表示,两年前开始做Helio(曦力)平台,内部团队几乎不太追求跑分,而是把重点更多放在提高效能的优化上。去年2月联发科发布Helio(曦力)P20,不过在此之后,联发科将重心放在了较为高端的Helio(曦力)X系列上。

在采访过程中,李宗霖多次提到要理解客户的需求和他们未来的需求,但由于保密协议,他并没有对外透露目前联发科除魅族之外有合作关系的公司。

今年1月的联发科财报中显示,2016财年联发科的总营收为2755.12亿元新台币(约合60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9.2%,创下了历史新高;但净利润为240.31亿新台币(约合52.8亿人民币),创下了4年来的新低。

在李宗霖看来,份额和利润这两件事并不是互斥的,对联发科来说都想要,但关键是如何能更深入的理解客户。同时他认为联发科的成功来源于客户的成功,对这家台湾芯片厂商来说,“守本分”是他们看待市场健康循环的必备条件。

最近有消息称:金立即将发布的新品手机将采用联发科Helio(曦力)P系列芯片。李宗霖也非常看好联发科在今年第四季度的市场表现,同时他预测联发科的毛利率将在四季度有所提升。

根据联发科近期发布的2017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其营收为新台币580.79亿元(约合人民币129.12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9.9%;净利润为新台币22.10亿元(约合人民币4.91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66.5%。

李宗霖分析指出,联发科作为全球第二大移动芯片厂商,也是手机生态体系的一份子,在2017年越发感受到更为激烈市场竞争。面对更多元化的竞争,联发科目前并没有进行产品线缩减,不过2017年秋季到2018年夏季的换机潮可能是联发科为数不多的机会之一了。

以下是采访实录节选:

问:联发科Helio(曦力)P系列的市场定位和产品诉求是什么?

李宗霖:大概在两年前联发科技根据全球经济版块分布、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全球消费趋势,提出超级中端市场(Super-Mid)这样一个概念:大部分人口对手机价格的需求会往中间靠拢,联发科Helio(曦力)P系列就是为适应超级中端市场而生的平台,从P10、P20到今天发布P23和P30,两年下来我们觉得这个定位更加清晰,更加明确。

举一个简单的数据,近一年国内手机平均售价,以价格带来说,自799到999的价格,慢慢拉升到1500-1900的价位。当初选择超级中端这样一个品牌诉求是一个正确的方向,我们未来也会持续专注在P系列产品,P30和P23会是接下来一连串新产品的开始。

联发科Helio(曦力)P系列最重要的三个诉求:功能、质量和品牌。以功能来说,P系列不会一味追求跑分跟性能指标,反倒会在整个系统效能优化方面多花心思,注重性能跟功耗的优化。超级中端市场的消费族群非常在意多媒体相关的相机、屏幕或者使用品质。这两年P系列确实做出了一些成果。除国内的厂商外、三星也采用P系列推出面向国际市场的产品。我们逐渐看到这两年在P系列上的结果,最符合主流消费者的需求。

从第四季度起我们开始对产品定位和结构很有信心,大家知道今年手机换机潮不是很大,但我们对明年的换季潮有较高的期望。对未来的规划,则是如何协助我们的客户准备好去迎接这个换季潮。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大家知道手游,特别是王者荣耀特别火。王者荣耀是整个大趋势下的一个缩影,手游对手机架构有相当高的技术要求。我们很有信心在以P30、P23开始的一系列新产品放上新技术,明年客户在新品体验上会有非常大的提升。

对趋势是不是有很认真做好调研?在技术上是不是很扎实地将未来每一个消费者需要的技术提早开发出来?相信对这些终端消费脉络上的调研,叠加客户对我们的需求,促使联发科技聚焦在P系列这个档次与品牌上,进而将一些很好的技术放在P系列上。这是跟我们的友商很不一样的思维,各位可以期待,这个不一样的理解思维,会在第四季度从市场上逐步反映出来。

问:如何权衡市场份额、利润、毛利率?

李宗霖:市场份额跟利润这两件事,不是互斥的。要同时达到这两个目标,最重要的是联发科技是不是真的理解客户现在与未来的需求?我们是不是要花心思去发掘“客户的客户”在产品体验上现在遇到什么困难?未来整个技术脉络、技术推广往哪方面走?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如果把产品做好的话,份额这件事情其实就不用太担心。

利润其实也是一个很基本的工程问题。我知道各位媒体很关心,现在竞争很激烈,所以我们利润会受到一些影响。其实利润决定于竞争,竞争由产品基本面决定。一个产品基本体质决定了你的竞争力,竞争力决定了你能从这个市场上拿回多少利润或反馈。其实联发科技没有担心竞争这件事情。我们在乎谁会更认真倾听客户的需求,谁会更认真把客户产品做好。做好这些基本工,最终是不需要担心竞争这件事情。

回到利润这个话题,为什么说它是很基本的工程问题。售价是由竞争决定,利润则是由成本结构来决定的,成本结构基本又是很简单的工程问题,追根究底联发科技的工程部门是不是有将新产品的架构做好。目前我们不太担心这个事情,联发科Helio(曦力)从P30、P23开始,刚才说一系列的产品结构,我们对产品质量、产品成本控制上非常有信心。目前看来,在客户端也得到相当不错的反馈。

对联发科技来说,只要守我们的本份,这个市场自然会回馈给我们该有的利润,我们觉得这样才是一个健康产业的循环。经过过去半年多跟客户的交流,也得到客户非常多正面的意见与反馈,我们的利润或成功其实来自客户的成功,客户产品的成功对我们来说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剩下就交给这个市场的正常机制。只要守本份把我们该做的事情做好,这个市场自然会回馈给我们该有的利润。

我们对于后面新产品的毛利率还是相对有信心的。以手机来讲,因为P30、P23在第四季度为客户大量生产,我们的销量会逐步上来,毛利率从第四季度会有比较显著的提升。

问:如何提升联发科的品牌形象?

李宗霖:品牌形象建立在两个基础上,这也不是我一个人发明的。在过去很长时间里我们跟客户不断交流,联发科技的客户也时时提醒我们品牌力第一个重要基础就是产品力,首先产品要做好,把刚刚说的工艺、技术扎扎实实做好,这些最基础的东西如果没有搞好,不要谈什么品牌。各位为什么觉得联发科技过去在媒体上、市场上声音比较小,原因就在于我们近半年、三个季度的时间非常关注跟客户探讨与合作,将品牌形象最基础、最重要的产品做好,现在看起来我们有达成一定的成果。

从第四季度,今天会是一个开始,我们会提升品牌形象第二个很重要的元素:定义一个清楚的诉求。对联发科技来说,P系列的品牌形象诉求重点在“用户体验跟拍照技术”。跑分很重要,但不会那么强调跑分。在P系列上我们更注重系统是否带给消费者更好、更均衡的体验,是否有更好的功耗表现。联发科技长时间在多媒体技术上的积累,是我们向来的优势,所以我们在照相、摄像上以后会主打这类技术诉求,让P系列品牌形象更清楚、更简单。

问:联发科在国内市场、新兴市场及海外运营商市场的情况如何?

李宗霖:全球手机市场简单来说分三大块。第一块很重要是中国大陆市场,大陆市场过去几年发展很快,各位都有在用手机,现在手机已经是第三支或者是第四支智能机,手机价格慢慢往上走,大家更注重质量这一点。

第二块是新兴市场,新兴市场这一两年变化也挺大,在这些新兴市场常年的耕耘,我们觉得已经看到很好的成果。第三块则是海外运营商的市场,我们在这个市场做得也挺好的。不太一样的客户群着重不同的市场,他们对产品的需求自然就不太一样。客户会在相关的环节布局,国内网络也会做一些对未来消费者需求的调研跟分析。在未来,海外运营一定有团队在当地,因为接地气很重要。

联发科技不论在全球运营商还是新兴市场,都有对未来市场需求的各自理解。另一方面我们会跟客户做密切的交流,这些结论提供给我们一个比较清楚的方向。今天新产品的主角是P30跟P23,它是比较着重在国内及新兴市场这两大块。总的来说,我们目前在客户端方面的成果还不错,最近有一个新的入门级产品叫MT6739,它比较低端一点,就是针对刚才说的第三块:海外运营商市场。

问:未来手机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李宗霖:第一个趋势还是拍照,跟单反比起来,手机还是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这不是联发科技单独来做的东西,还需要摄像头厂商,模块厂商等在架构上不断精进。第二个大趋势,我觉得以后手机会慢慢走向个人化,透过带入人工智能,手机会慢慢清楚主人的喜好,想到相对的服务跟应用。具体的应用可能我们客户、第三方目前还没有那么清晰,但是大家的看法都会往这个方向走。 AI 里面有很多识别的功能,最重要是要先识别这支手机的主人,然后主人在使用手机时会有一些习惯,这支智能手机在慢慢清楚主人的使用习惯后,系统运行会有不一样的应用延伸出来,我蛮期待未来技术上在这个领域发展的趋势。

问:联发科对人工智能的看法?

李宗霖:AI确实是很重要的一个点。我们客户对于他们想要提供给终端客户(消费者)的AI应用,有一些特别好的想法。国内有很多人工智能开发应用第三方伙伴,我们客户跟业内这些第三方的伙伴会不断地去探讨,大家对趋势与未来的一些看法。我们是做芯片的厂商,芯片上怎么样投入更多AI相关的技术,让我们的客户跟第三方再基于联发科这个芯片架构上开展更多AI的应用。

我会这样讲,原因是目前AI应用,大致都需要与后台和云端结合起来。人工智能需要非常大量的运算,在云端上跑那些运算会有几个问题,第一个会吃掉很多消费者的流量,也因为很多资料往后台传送,消费者对AI的安全性会有疑虑。这就是我们的机会,我们会投入芯片这一端AI的技术,让以前可能没有办法在手机端跑的一些AI相关演算法,透过联发科全新的AI架构在手机端的芯片内实践。

这一两年下来整个大陆市场,品牌的集中度特别明显。联发科技的看法,我们的客户群可能会慢慢会向两个族群靠拢,一个是国内品牌。这些国内大的客户在总体销量会占有越来越大份额的趋势。另外一个客户族群,可能规模比较小一点的客户,全球手机整个市场非常非常大。对中小型客户来说,他们也逐渐找到了在市场里自己的定位:就是前面提及嘚海外运营商和新兴市场。因为整个市场量体相当的庞大,对我们来说,思路还算清晰:国内品牌客户有他们想要的一类产品跟支持的模式。这些中小客户在海外的运营商或新兴市场,也有他们所需要的产品定位。对联发科来说,我们会认真把这两种客户族群都照顾好。

问:运营商与5G进展如何?

李宗霖:跟中国各大运营商交流的事情一直都很在很积极地在进行,对国内运营商5G导入节奏的把握,我们还是很有信心。当运营商5G商业化时间点一到,联发科的产品就立刻跟进。

联发科技积极参与规范3GPPP的相关活动,在5G产品和规格开发上,我们的贡献会明显比过去3G、4G时期力度来得大,现在也都在积极进行中。我们相信国内运营商在5G一旦开始商业化运转的时候,联发科对应的终端产品就在那个时间点问市。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联发科

3.9k
  • 联发科第一季度净利润315.4亿元新台币,高于预期
  • 联发科3月营收同比增加17.5%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专访联发科无线通信事业部总经理李宗霖:未来会持续专注在P系列产品

有消息称金立即将发布的新品手机将采用联发科Helio(曦力)P系列芯片。

近日,联发科正式发布了P系列新一代芯片Helio(曦力)P23和P30。联发科无线通信事业部总经理李宗霖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上半年联发科把精力用在了和客户做沟通上,P23和P30是下半年一连串新品的开始,搭载这两款芯片的手机或平板将于今年第四季度面世,其中P30初期只面向中国市场。”

在此之前,搭载联发科芯片的产品售价在799至999元之间,不过现在正在不断提升到1000至1500元的价格区间。李宗霖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历经上半年产品的重新调整,联发科的品牌形象将会进入一个新阶段,后续也将持续专注P系列的开发。”

据了解,Helio(曦力)P23和P30均采用四核(A53大核心)+四核(A53小核心)的八核设计,功耗分别比各自对应的上一代产品降低15%和8%。P23的GPU升级到了的700MHz的Mail-G71相比P20性能提升10%,P30为950MHz,性能提升25%。

这两款芯片都是基于台积电16nm工艺制程打造,支持LPDDR3、LPDDR4X内存。基带方面,两款SoC均支持LTE Cat.7/13,最大下载、上传速度300Mbps、150Mbps,均支持双卡双VoLTE/ViLTE、Tas2.0智能天线技术等。

P23和P30同时均完整支持18:9全面屏,支持低功耗软件圆角界面显示。联发科内部判断,从今年第四季度开始,国内的手机均将采用全面屏设计。

在采访时,李宗霖表示,两年前开始做Helio(曦力)平台,内部团队几乎不太追求跑分,而是把重点更多放在提高效能的优化上。去年2月联发科发布Helio(曦力)P20,不过在此之后,联发科将重心放在了较为高端的Helio(曦力)X系列上。

在采访过程中,李宗霖多次提到要理解客户的需求和他们未来的需求,但由于保密协议,他并没有对外透露目前联发科除魅族之外有合作关系的公司。

今年1月的联发科财报中显示,2016财年联发科的总营收为2755.12亿元新台币(约合60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9.2%,创下了历史新高;但净利润为240.31亿新台币(约合52.8亿人民币),创下了4年来的新低。

在李宗霖看来,份额和利润这两件事并不是互斥的,对联发科来说都想要,但关键是如何能更深入的理解客户。同时他认为联发科的成功来源于客户的成功,对这家台湾芯片厂商来说,“守本分”是他们看待市场健康循环的必备条件。

最近有消息称:金立即将发布的新品手机将采用联发科Helio(曦力)P系列芯片。李宗霖也非常看好联发科在今年第四季度的市场表现,同时他预测联发科的毛利率将在四季度有所提升。

根据联发科近期发布的2017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其营收为新台币580.79亿元(约合人民币129.12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9.9%;净利润为新台币22.10亿元(约合人民币4.91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66.5%。

李宗霖分析指出,联发科作为全球第二大移动芯片厂商,也是手机生态体系的一份子,在2017年越发感受到更为激烈市场竞争。面对更多元化的竞争,联发科目前并没有进行产品线缩减,不过2017年秋季到2018年夏季的换机潮可能是联发科为数不多的机会之一了。

以下是采访实录节选:

问:联发科Helio(曦力)P系列的市场定位和产品诉求是什么?

李宗霖:大概在两年前联发科技根据全球经济版块分布、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全球消费趋势,提出超级中端市场(Super-Mid)这样一个概念:大部分人口对手机价格的需求会往中间靠拢,联发科Helio(曦力)P系列就是为适应超级中端市场而生的平台,从P10、P20到今天发布P23和P30,两年下来我们觉得这个定位更加清晰,更加明确。

举一个简单的数据,近一年国内手机平均售价,以价格带来说,自799到999的价格,慢慢拉升到1500-1900的价位。当初选择超级中端这样一个品牌诉求是一个正确的方向,我们未来也会持续专注在P系列产品,P30和P23会是接下来一连串新产品的开始。

联发科Helio(曦力)P系列最重要的三个诉求:功能、质量和品牌。以功能来说,P系列不会一味追求跑分跟性能指标,反倒会在整个系统效能优化方面多花心思,注重性能跟功耗的优化。超级中端市场的消费族群非常在意多媒体相关的相机、屏幕或者使用品质。这两年P系列确实做出了一些成果。除国内的厂商外、三星也采用P系列推出面向国际市场的产品。我们逐渐看到这两年在P系列上的结果,最符合主流消费者的需求。

从第四季度起我们开始对产品定位和结构很有信心,大家知道今年手机换机潮不是很大,但我们对明年的换季潮有较高的期望。对未来的规划,则是如何协助我们的客户准备好去迎接这个换季潮。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大家知道手游,特别是王者荣耀特别火。王者荣耀是整个大趋势下的一个缩影,手游对手机架构有相当高的技术要求。我们很有信心在以P30、P23开始的一系列新产品放上新技术,明年客户在新品体验上会有非常大的提升。

对趋势是不是有很认真做好调研?在技术上是不是很扎实地将未来每一个消费者需要的技术提早开发出来?相信对这些终端消费脉络上的调研,叠加客户对我们的需求,促使联发科技聚焦在P系列这个档次与品牌上,进而将一些很好的技术放在P系列上。这是跟我们的友商很不一样的思维,各位可以期待,这个不一样的理解思维,会在第四季度从市场上逐步反映出来。

问:如何权衡市场份额、利润、毛利率?

李宗霖:市场份额跟利润这两件事,不是互斥的。要同时达到这两个目标,最重要的是联发科技是不是真的理解客户现在与未来的需求?我们是不是要花心思去发掘“客户的客户”在产品体验上现在遇到什么困难?未来整个技术脉络、技术推广往哪方面走?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如果把产品做好的话,份额这件事情其实就不用太担心。

利润其实也是一个很基本的工程问题。我知道各位媒体很关心,现在竞争很激烈,所以我们利润会受到一些影响。其实利润决定于竞争,竞争由产品基本面决定。一个产品基本体质决定了你的竞争力,竞争力决定了你能从这个市场上拿回多少利润或反馈。其实联发科技没有担心竞争这件事情。我们在乎谁会更认真倾听客户的需求,谁会更认真把客户产品做好。做好这些基本工,最终是不需要担心竞争这件事情。

回到利润这个话题,为什么说它是很基本的工程问题。售价是由竞争决定,利润则是由成本结构来决定的,成本结构基本又是很简单的工程问题,追根究底联发科技的工程部门是不是有将新产品的架构做好。目前我们不太担心这个事情,联发科Helio(曦力)从P30、P23开始,刚才说一系列的产品结构,我们对产品质量、产品成本控制上非常有信心。目前看来,在客户端也得到相当不错的反馈。

对联发科技来说,只要守我们的本份,这个市场自然会回馈给我们该有的利润,我们觉得这样才是一个健康产业的循环。经过过去半年多跟客户的交流,也得到客户非常多正面的意见与反馈,我们的利润或成功其实来自客户的成功,客户产品的成功对我们来说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剩下就交给这个市场的正常机制。只要守本份把我们该做的事情做好,这个市场自然会回馈给我们该有的利润。

我们对于后面新产品的毛利率还是相对有信心的。以手机来讲,因为P30、P23在第四季度为客户大量生产,我们的销量会逐步上来,毛利率从第四季度会有比较显著的提升。

问:如何提升联发科的品牌形象?

李宗霖:品牌形象建立在两个基础上,这也不是我一个人发明的。在过去很长时间里我们跟客户不断交流,联发科技的客户也时时提醒我们品牌力第一个重要基础就是产品力,首先产品要做好,把刚刚说的工艺、技术扎扎实实做好,这些最基础的东西如果没有搞好,不要谈什么品牌。各位为什么觉得联发科技过去在媒体上、市场上声音比较小,原因就在于我们近半年、三个季度的时间非常关注跟客户探讨与合作,将品牌形象最基础、最重要的产品做好,现在看起来我们有达成一定的成果。

从第四季度,今天会是一个开始,我们会提升品牌形象第二个很重要的元素:定义一个清楚的诉求。对联发科技来说,P系列的品牌形象诉求重点在“用户体验跟拍照技术”。跑分很重要,但不会那么强调跑分。在P系列上我们更注重系统是否带给消费者更好、更均衡的体验,是否有更好的功耗表现。联发科技长时间在多媒体技术上的积累,是我们向来的优势,所以我们在照相、摄像上以后会主打这类技术诉求,让P系列品牌形象更清楚、更简单。

问:联发科在国内市场、新兴市场及海外运营商市场的情况如何?

李宗霖:全球手机市场简单来说分三大块。第一块很重要是中国大陆市场,大陆市场过去几年发展很快,各位都有在用手机,现在手机已经是第三支或者是第四支智能机,手机价格慢慢往上走,大家更注重质量这一点。

第二块是新兴市场,新兴市场这一两年变化也挺大,在这些新兴市场常年的耕耘,我们觉得已经看到很好的成果。第三块则是海外运营商的市场,我们在这个市场做得也挺好的。不太一样的客户群着重不同的市场,他们对产品的需求自然就不太一样。客户会在相关的环节布局,国内网络也会做一些对未来消费者需求的调研跟分析。在未来,海外运营一定有团队在当地,因为接地气很重要。

联发科技不论在全球运营商还是新兴市场,都有对未来市场需求的各自理解。另一方面我们会跟客户做密切的交流,这些结论提供给我们一个比较清楚的方向。今天新产品的主角是P30跟P23,它是比较着重在国内及新兴市场这两大块。总的来说,我们目前在客户端方面的成果还不错,最近有一个新的入门级产品叫MT6739,它比较低端一点,就是针对刚才说的第三块:海外运营商市场。

问:未来手机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李宗霖:第一个趋势还是拍照,跟单反比起来,手机还是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这不是联发科技单独来做的东西,还需要摄像头厂商,模块厂商等在架构上不断精进。第二个大趋势,我觉得以后手机会慢慢走向个人化,透过带入人工智能,手机会慢慢清楚主人的喜好,想到相对的服务跟应用。具体的应用可能我们客户、第三方目前还没有那么清晰,但是大家的看法都会往这个方向走。 AI 里面有很多识别的功能,最重要是要先识别这支手机的主人,然后主人在使用手机时会有一些习惯,这支智能手机在慢慢清楚主人的使用习惯后,系统运行会有不一样的应用延伸出来,我蛮期待未来技术上在这个领域发展的趋势。

问:联发科对人工智能的看法?

李宗霖:AI确实是很重要的一个点。我们客户对于他们想要提供给终端客户(消费者)的AI应用,有一些特别好的想法。国内有很多人工智能开发应用第三方伙伴,我们客户跟业内这些第三方的伙伴会不断地去探讨,大家对趋势与未来的一些看法。我们是做芯片的厂商,芯片上怎么样投入更多AI相关的技术,让我们的客户跟第三方再基于联发科这个芯片架构上开展更多AI的应用。

我会这样讲,原因是目前AI应用,大致都需要与后台和云端结合起来。人工智能需要非常大量的运算,在云端上跑那些运算会有几个问题,第一个会吃掉很多消费者的流量,也因为很多资料往后台传送,消费者对AI的安全性会有疑虑。这就是我们的机会,我们会投入芯片这一端AI的技术,让以前可能没有办法在手机端跑的一些AI相关演算法,透过联发科全新的AI架构在手机端的芯片内实践。

这一两年下来整个大陆市场,品牌的集中度特别明显。联发科技的看法,我们的客户群可能会慢慢会向两个族群靠拢,一个是国内品牌。这些国内大的客户在总体销量会占有越来越大份额的趋势。另外一个客户族群,可能规模比较小一点的客户,全球手机整个市场非常非常大。对中小型客户来说,他们也逐渐找到了在市场里自己的定位:就是前面提及嘚海外运营商和新兴市场。因为整个市场量体相当的庞大,对我们来说,思路还算清晰:国内品牌客户有他们想要的一类产品跟支持的模式。这些中小客户在海外的运营商或新兴市场,也有他们所需要的产品定位。对联发科来说,我们会认真把这两种客户族群都照顾好。

问:运营商与5G进展如何?

李宗霖:跟中国各大运营商交流的事情一直都很在很积极地在进行,对国内运营商5G导入节奏的把握,我们还是很有信心。当运营商5G商业化时间点一到,联发科的产品就立刻跟进。

联发科技积极参与规范3GPPP的相关活动,在5G产品和规格开发上,我们的贡献会明显比过去3G、4G时期力度来得大,现在也都在积极进行中。我们相信国内运营商在5G一旦开始商业化运转的时候,联发科对应的终端产品就在那个时间点问市。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