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刘新法的定制茶故事:从厨师、司机到资深茶叶藏家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刘新法的定制茶故事:从厨师、司机到资深茶叶藏家

本次众筹,我们找到两款不仅好喝、价格诱人,且具有东莞仓仓储代表性的定制茶——2009年劲斗,2010年三两斗。

有故事的人都从事过很多职业,而真正会玩茶的人,必然会去尝试定制茶。

比如在业界备受关注的96真淳雅号、99绿大树等皆出自定制,可以说,定制茶代表着茶人对茶的特殊理解,其中包含着判断与审美。

我们今天要聊的主人公刘新法,他从事过许多职业,厨子、货车司机、开服装厂、陈皮藏家、茶商,甚至上世纪80年代还去美国谋过生,总之,这位东莞茶叶藏家此前的人生,可以用不停“变法”来形容。

变意味着果敢、聪慧、有开创的精神气质,这些特质也被他带到了茶行业。2003年刘新法正式进入茶行业,但进步神速,老早便玩起了高阶位的定制茶。

说茶之前,先来看看这个人,为何说充满着玩茶的底色。

一个懂得乘风破浪和激流勇退的人

刘新法很有商业头脑。此前不停地在新领域乘风破浪,换句话说,也是在不断地审时度势,在他认为的行业节点,根据自己的情况明智地改变。在茶行业之初更是如此。

关于普洱茶的爱好,他是做运输行业时培养起来的,那时客户多是港台客商,一来二去就逐渐养成了喝普洱的习惯。刚开始他也存茶,但更多的是为了喝。

等到2003年,他开了间茶馆,算是入行了。也是那时,他开始建立仓库。

他说,那时芳村卖普洱茶的很少,老茶市场也未兴起,像92方砖,属于卖剩下的,没人要,价格便宜,几百块一件。因为嫌香港的老茶太贵,所以当时在芳村买的茶,现在看来是捡了不少便宜。

从2006年开始,茶行业突然一路高涨。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他也将全部资金换成茶叶,到2007年初,银行卡里的存款数额不停翻倍。

登山容易下山难,谁也不知道这个行业即将迎来一次“断崖式”的灾难,但他幸运的是,因为一个偶然的因素,正好提前收手了。

一个灾难之后执着于茶的人

与刘新法聊天,他泡茶出汤时会很安静,几乎不讲话,只有在细心出汤后,才会再和你继续说话。其实对于茶,刘新法不只是一个商人,说到底还是一个爱茶、喜欢喝茶的人。

因此,等到普洱茶疯狂的浪潮过后,他反而去到了普洱茶的发源地云南,想彻底地了解学习这个茶。

从易武到南糯山,从大树茶到台地茶......2007年刘新法带着几本书去到云南,从最基础的内容开始,不停地行走在各个产区,疯狂汲取茶叶知识。

在对普洱详细调研之后,刘新法萌生了一个想法,在勐海创办自己的一家茶企。

一个人的出现让刘新法彻彻底底走进了茶行业,也完完全全打消了创办茶企的想法。“在西双版纳,我认识了陈海标(斗记茶业掌门人)。多次接触,标哥对茶的一切态度都是我所遵从且认同的。”

当然,这种信任不是盲目的。刘新法当时还测试过陈海标的人品,给他提些刁难的要求,比如做些以次充好的定制品,但最终还是被否决了。

除了人品,斗记的茶刘新法也很喜欢。2008年的金斗,他喝完之后就直接问陈海标:“你这金斗还有多少?我全要了。”

再后来,刘新法成了斗记在东莞最大的经销商。

一个见证和实践了莞仓发展的人

说到普洱茶,就不能不提东莞仓。对于莞仓的发展,刘新法有自己的看法。

刘新法毫不避讳说,用现在的标准,最早以前自己也放坏过茶。因为不懂,那时普洱茶刚在东莞兴起,偶尔买回的茶就堆放在墙角,自然容易受潮。

喝受潮的普洱茶喉咙会不舒服,有刺痛的感觉,越喝越干,刘新法从一开始就不喜欢湿仓茶。

而且,在喝普洱茶之前,刘新法也喝绿茶、乌龙茶和红茶,其他茶好喝的时候很舒服,坏的茶也会干燥不舒服,这也让他更加怀疑。因为不喜欢这个味道,他说才去研究仓储的。

现在回想起,他觉得那是一个喝钱的年代,很多人喝的是这个茶稀有、年份和外在价值,只是在跟风,而不是在喝茶。

刘新法觉得,此前存茶有偶然性,有人存得好,有人也存坏了,可能大概在2003年到2005年之间,随着藏家们不断交流和实践,大藏家们对仓储的意识便开始增强,仓储也逐渐成熟。

“除了防潮之外,东莞是很适合存茶的地方”,刘新法说,论转化的速度,昆明仓、北方仓都不及莞仓。他说,他对比过,好的莞仓茶,水会更细更润,生津也会更好。

一个喜欢玩定制、做仓储实验的人

了解到仓储对普洱茶的重要影响后,刘新法做起了仓储实验。比如,两年前他从北方仓调了一批茶,在莞仓已经放了两年,他说再过两年,可以对比下多地存放后普洱茶的转化。

对于好的存茶仓库,他有自己的心得,空间够大,面积300平米以上效果更好些;存积率不能太低,他的仓库60%的样子;大空间适当通风,但单件的密封性要够,空气湿度保持在60%-70%之间,抽湿机起预防作用等等。

这些都是大的环境因素,而对于饼茶来说,紧压度对转化有什么影响?是石模饼好,是紧饼好,还是铁饼好?这些问题需要实验数据来回答,因此在8年前,他决定试一试,也是在那时玩起了定制。

2009年,刘新法向斗记定制了一批茶“劲斗”,这款茶是斗记常规产品之外的。茶如其名,这款茶的特点便是,滋味更为浓强,更有劲道。这种定位来自于他对制茶方的斗记和商业上的双重考量。

刘新法说,斗记的产品特点是协调,因此,他想在协调的基础上加些霸气的特点,他把这个想法与陈海标沟通后,他也有兴趣做这种尝试,这就有了现在所看到的“劲斗”。

最终,这款茶的原料来自江外(澜沧江)的布朗山。等到8年陈化后,这款茶便兼具斗记丰富多变的产品特点,稠、滑、苦、涩、香、甜,平衡地交织在茶汤中,如一阵飓风般席卷口腔,迅速爆发极强的冲击力,在口中留下强烈的回甘生津,和久久不散的清凉感。

而且在这批次中,刘新法就用了一吨的原料来做紧饼,想以此来实验紧压度对茶转化的影响。

在他看来,同一仓储同一原料,不同紧压度,这种比较很有意思,目前他有了阶段性阶段结论,但最后谁更好,还要等些年才知道。

对于喝茶,刘新法觉得,“茶无绝对,适者为上”这句话是对的,不要听别人说,而是要自己喝。但作为茶人,他觉得有责任引导消费者去认识什么是好茶,把经验慢慢传下去,做实验的目的,就是让经验更准确。

众筹开启

本次众筹,我们便从东莞普洱茶大藏家刘新法的仓库中,找到这两款不仅好喝、价格诱人,且具有东莞仓仓储代表性的定制茶——2009年劲斗,2010年三两斗。

此时的茶,褪去了新茶的“青涩”,没有老茶居高不下的价格,入手后无需承担仓储失败的风险。

对比着品饮,这两款茶让人深感有趣,这趣,就在于其中的“同”与“异”:

同——同一山头,相同的拼配风格,一致的工艺把控和仓储条件。

异——年份不同,形制不同,转化后风格各异、极具个性的茶汤表现。

承袭斗记一贯的均衡协调、高水准制作

茶汤浓厚,霸道有劲

东莞自然陈化7-8年,仓储干净

358元起,极诱人的福利价年份茶

东莞仓自然陈化,代表性的干净仓储

东莞,中国毫无争议的藏茶之都,独特的气候,使普洱茶得到更快的转化,陈化出的茶叶润度高、水路细腻。有十余年藏茶经验的刘新法,对于东莞仓的仓储把控可谓游刃有余,得到了众多茶客的普遍认同。

劲斗和三两斗,制作完成后便被刘新法收藏至自己在东莞的大仓中,仓储过程中,有着一套多年摸索出来的章法:

藏茶的空间要大,且空间中的茶叶占比要大于60%,以形成稳定的转化空间;做离墙、离地、避光、除异味的基本处理以外,仅在高湿极端天气,利用抽湿机调节室内湿度,让茶叶尽量在少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自然存放……如此仓储,使得这些茶的转化十分干净。

2009年劲斗

石模饼,8年陈。典型蜜果甜香,甜润度高,甜醇中带劲道,刚柔并济。

经过8年转化的劲斗,茶汤在保留其原有浓厚风格的同时,转化出更高的甜润,香气开始变得更为具象,能清晰地品尝到典型的蜜果甜香,回甘显著,喉底清凉。

品鉴

干茶:石模饼,压制松紧适度,饼面色泽青褐,芽叶表面带淡黄色的芽毫。

茶汤:汤色橙红透亮,先是类似腌制过的山楂的果甜香,其后逐渐转为蜜甜和熟果甜甜香,略带木质香气茶汤浓厚有劲,苦重而涩微,稠滑的汤质又平衡了苦对味蕾的刺激,同时苦能迅速化开,带来显著的回甘,喉底清凉,留有冰糖与蜜糖的复合甜香。六泡后茶汤稠糯感增加,尾韵带植物清香。

叶底:叶底色泽暗绿,略显褐黄,芽叶肥壮,叶质较为柔韧有弹性。

2010年三两斗

沱茶,7年陈。果香木香复合,尾水有蜜甜,刺激性强,风格硬朗,刚中带柔。

相比劲斗,压制得更为紧实的三两斗,以更为复合的香气为主,茶汤风格则更为硬朗,口腔冲击力依然颇为刺激,却也有陈化带来的细柔甜醇去平衡个中滋味。

品鉴

干茶:沱茶压制较为紧实,表面色泽乌褐,淡黄涩度芽毫较多,整体带油润感。

茶汤:汤色呈浅橙黄色,透亮度高。茶香由熟果的甜香与木香的混合香气构成,香气密实,且与茶汤滋味相融。茶汤浓厚爽利,带有一定的鲜醇度和甜润感,苦涩明显。苦化开快,舌底随即回甜,涩减退略慢,但不妨碍齿颊间不断生津。汤感硬朗,却有陈化带来的细柔甜醇去平衡个中滋味。饮后齿颊间留有熟果的香气中还带有浓郁的陈年蜂蜜的蜜甜香。

叶底:叶底柔韧,黄绿中呈现出均匀的棕红色,整体活性好。

扫描识别上图二维码即可参与众筹

点击此处进入茶语众筹页面了解详情

本文来源于茶语网(www.chayu.com),茶语频道商务合作电话:400-799-3998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刘新法的定制茶故事:从厨师、司机到资深茶叶藏家

本次众筹,我们找到两款不仅好喝、价格诱人,且具有东莞仓仓储代表性的定制茶——2009年劲斗,2010年三两斗。

有故事的人都从事过很多职业,而真正会玩茶的人,必然会去尝试定制茶。

比如在业界备受关注的96真淳雅号、99绿大树等皆出自定制,可以说,定制茶代表着茶人对茶的特殊理解,其中包含着判断与审美。

我们今天要聊的主人公刘新法,他从事过许多职业,厨子、货车司机、开服装厂、陈皮藏家、茶商,甚至上世纪80年代还去美国谋过生,总之,这位东莞茶叶藏家此前的人生,可以用不停“变法”来形容。

变意味着果敢、聪慧、有开创的精神气质,这些特质也被他带到了茶行业。2003年刘新法正式进入茶行业,但进步神速,老早便玩起了高阶位的定制茶。

说茶之前,先来看看这个人,为何说充满着玩茶的底色。

一个懂得乘风破浪和激流勇退的人

刘新法很有商业头脑。此前不停地在新领域乘风破浪,换句话说,也是在不断地审时度势,在他认为的行业节点,根据自己的情况明智地改变。在茶行业之初更是如此。

关于普洱茶的爱好,他是做运输行业时培养起来的,那时客户多是港台客商,一来二去就逐渐养成了喝普洱的习惯。刚开始他也存茶,但更多的是为了喝。

等到2003年,他开了间茶馆,算是入行了。也是那时,他开始建立仓库。

他说,那时芳村卖普洱茶的很少,老茶市场也未兴起,像92方砖,属于卖剩下的,没人要,价格便宜,几百块一件。因为嫌香港的老茶太贵,所以当时在芳村买的茶,现在看来是捡了不少便宜。

从2006年开始,茶行业突然一路高涨。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他也将全部资金换成茶叶,到2007年初,银行卡里的存款数额不停翻倍。

登山容易下山难,谁也不知道这个行业即将迎来一次“断崖式”的灾难,但他幸运的是,因为一个偶然的因素,正好提前收手了。

一个灾难之后执着于茶的人

与刘新法聊天,他泡茶出汤时会很安静,几乎不讲话,只有在细心出汤后,才会再和你继续说话。其实对于茶,刘新法不只是一个商人,说到底还是一个爱茶、喜欢喝茶的人。

因此,等到普洱茶疯狂的浪潮过后,他反而去到了普洱茶的发源地云南,想彻底地了解学习这个茶。

从易武到南糯山,从大树茶到台地茶......2007年刘新法带着几本书去到云南,从最基础的内容开始,不停地行走在各个产区,疯狂汲取茶叶知识。

在对普洱详细调研之后,刘新法萌生了一个想法,在勐海创办自己的一家茶企。

一个人的出现让刘新法彻彻底底走进了茶行业,也完完全全打消了创办茶企的想法。“在西双版纳,我认识了陈海标(斗记茶业掌门人)。多次接触,标哥对茶的一切态度都是我所遵从且认同的。”

当然,这种信任不是盲目的。刘新法当时还测试过陈海标的人品,给他提些刁难的要求,比如做些以次充好的定制品,但最终还是被否决了。

除了人品,斗记的茶刘新法也很喜欢。2008年的金斗,他喝完之后就直接问陈海标:“你这金斗还有多少?我全要了。”

再后来,刘新法成了斗记在东莞最大的经销商。

一个见证和实践了莞仓发展的人

说到普洱茶,就不能不提东莞仓。对于莞仓的发展,刘新法有自己的看法。

刘新法毫不避讳说,用现在的标准,最早以前自己也放坏过茶。因为不懂,那时普洱茶刚在东莞兴起,偶尔买回的茶就堆放在墙角,自然容易受潮。

喝受潮的普洱茶喉咙会不舒服,有刺痛的感觉,越喝越干,刘新法从一开始就不喜欢湿仓茶。

而且,在喝普洱茶之前,刘新法也喝绿茶、乌龙茶和红茶,其他茶好喝的时候很舒服,坏的茶也会干燥不舒服,这也让他更加怀疑。因为不喜欢这个味道,他说才去研究仓储的。

现在回想起,他觉得那是一个喝钱的年代,很多人喝的是这个茶稀有、年份和外在价值,只是在跟风,而不是在喝茶。

刘新法觉得,此前存茶有偶然性,有人存得好,有人也存坏了,可能大概在2003年到2005年之间,随着藏家们不断交流和实践,大藏家们对仓储的意识便开始增强,仓储也逐渐成熟。

“除了防潮之外,东莞是很适合存茶的地方”,刘新法说,论转化的速度,昆明仓、北方仓都不及莞仓。他说,他对比过,好的莞仓茶,水会更细更润,生津也会更好。

一个喜欢玩定制、做仓储实验的人

了解到仓储对普洱茶的重要影响后,刘新法做起了仓储实验。比如,两年前他从北方仓调了一批茶,在莞仓已经放了两年,他说再过两年,可以对比下多地存放后普洱茶的转化。

对于好的存茶仓库,他有自己的心得,空间够大,面积300平米以上效果更好些;存积率不能太低,他的仓库60%的样子;大空间适当通风,但单件的密封性要够,空气湿度保持在60%-70%之间,抽湿机起预防作用等等。

这些都是大的环境因素,而对于饼茶来说,紧压度对转化有什么影响?是石模饼好,是紧饼好,还是铁饼好?这些问题需要实验数据来回答,因此在8年前,他决定试一试,也是在那时玩起了定制。

2009年,刘新法向斗记定制了一批茶“劲斗”,这款茶是斗记常规产品之外的。茶如其名,这款茶的特点便是,滋味更为浓强,更有劲道。这种定位来自于他对制茶方的斗记和商业上的双重考量。

刘新法说,斗记的产品特点是协调,因此,他想在协调的基础上加些霸气的特点,他把这个想法与陈海标沟通后,他也有兴趣做这种尝试,这就有了现在所看到的“劲斗”。

最终,这款茶的原料来自江外(澜沧江)的布朗山。等到8年陈化后,这款茶便兼具斗记丰富多变的产品特点,稠、滑、苦、涩、香、甜,平衡地交织在茶汤中,如一阵飓风般席卷口腔,迅速爆发极强的冲击力,在口中留下强烈的回甘生津,和久久不散的清凉感。

而且在这批次中,刘新法就用了一吨的原料来做紧饼,想以此来实验紧压度对茶转化的影响。

在他看来,同一仓储同一原料,不同紧压度,这种比较很有意思,目前他有了阶段性阶段结论,但最后谁更好,还要等些年才知道。

对于喝茶,刘新法觉得,“茶无绝对,适者为上”这句话是对的,不要听别人说,而是要自己喝。但作为茶人,他觉得有责任引导消费者去认识什么是好茶,把经验慢慢传下去,做实验的目的,就是让经验更准确。

众筹开启

本次众筹,我们便从东莞普洱茶大藏家刘新法的仓库中,找到这两款不仅好喝、价格诱人,且具有东莞仓仓储代表性的定制茶——2009年劲斗,2010年三两斗。

此时的茶,褪去了新茶的“青涩”,没有老茶居高不下的价格,入手后无需承担仓储失败的风险。

对比着品饮,这两款茶让人深感有趣,这趣,就在于其中的“同”与“异”:

同——同一山头,相同的拼配风格,一致的工艺把控和仓储条件。

异——年份不同,形制不同,转化后风格各异、极具个性的茶汤表现。

承袭斗记一贯的均衡协调、高水准制作

茶汤浓厚,霸道有劲

东莞自然陈化7-8年,仓储干净

358元起,极诱人的福利价年份茶

东莞仓自然陈化,代表性的干净仓储

东莞,中国毫无争议的藏茶之都,独特的气候,使普洱茶得到更快的转化,陈化出的茶叶润度高、水路细腻。有十余年藏茶经验的刘新法,对于东莞仓的仓储把控可谓游刃有余,得到了众多茶客的普遍认同。

劲斗和三两斗,制作完成后便被刘新法收藏至自己在东莞的大仓中,仓储过程中,有着一套多年摸索出来的章法:

藏茶的空间要大,且空间中的茶叶占比要大于60%,以形成稳定的转化空间;做离墙、离地、避光、除异味的基本处理以外,仅在高湿极端天气,利用抽湿机调节室内湿度,让茶叶尽量在少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自然存放……如此仓储,使得这些茶的转化十分干净。

2009年劲斗

石模饼,8年陈。典型蜜果甜香,甜润度高,甜醇中带劲道,刚柔并济。

经过8年转化的劲斗,茶汤在保留其原有浓厚风格的同时,转化出更高的甜润,香气开始变得更为具象,能清晰地品尝到典型的蜜果甜香,回甘显著,喉底清凉。

品鉴

干茶:石模饼,压制松紧适度,饼面色泽青褐,芽叶表面带淡黄色的芽毫。

茶汤:汤色橙红透亮,先是类似腌制过的山楂的果甜香,其后逐渐转为蜜甜和熟果甜甜香,略带木质香气茶汤浓厚有劲,苦重而涩微,稠滑的汤质又平衡了苦对味蕾的刺激,同时苦能迅速化开,带来显著的回甘,喉底清凉,留有冰糖与蜜糖的复合甜香。六泡后茶汤稠糯感增加,尾韵带植物清香。

叶底:叶底色泽暗绿,略显褐黄,芽叶肥壮,叶质较为柔韧有弹性。

2010年三两斗

沱茶,7年陈。果香木香复合,尾水有蜜甜,刺激性强,风格硬朗,刚中带柔。

相比劲斗,压制得更为紧实的三两斗,以更为复合的香气为主,茶汤风格则更为硬朗,口腔冲击力依然颇为刺激,却也有陈化带来的细柔甜醇去平衡个中滋味。

品鉴

干茶:沱茶压制较为紧实,表面色泽乌褐,淡黄涩度芽毫较多,整体带油润感。

茶汤:汤色呈浅橙黄色,透亮度高。茶香由熟果的甜香与木香的混合香气构成,香气密实,且与茶汤滋味相融。茶汤浓厚爽利,带有一定的鲜醇度和甜润感,苦涩明显。苦化开快,舌底随即回甜,涩减退略慢,但不妨碍齿颊间不断生津。汤感硬朗,却有陈化带来的细柔甜醇去平衡个中滋味。饮后齿颊间留有熟果的香气中还带有浓郁的陈年蜂蜜的蜜甜香。

叶底:叶底柔韧,黄绿中呈现出均匀的棕红色,整体活性好。

扫描识别上图二维码即可参与众筹

点击此处进入茶语众筹页面了解详情

本文来源于茶语网(www.chayu.com),茶语频道商务合作电话:400-799-3998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