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一元店”“两元店”你可能并不会陌生,毕竟街头巷尾常年回荡着的“全场2元一律2元,最后三天跳楼甩卖”、“2块钱你买不了吃亏,两块钱你买不了上当”的机械女声日复一日地折磨着每一个路人的神经。
地摊批发的小商品摆满这些店面,置身其间的用户脑海中常常不由自主地冒出老祖宗的名言——“便宜没好货”。
便宜果真没好货吗?接下来的这家公司的故事可能会颠覆你这样的想法。
虽然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但在贫富差距大的美国,实体一元店依然非常兴盛,其忠实客户高达8000万人,不过一元店中并没有巨头尝试网络零售业务。
一家名为Hollar的新公司的诞生填补了这一空白,它将传统的一元店重新塑造成了网络折扣商城,这里大多数商品卖2美元,最贵的也不超过10美元。
他们将看似不起眼的一元店搬到网上,借助Pinterest的发现模式成功拴住了许多年轻的妈妈们,让人们在购买廉价商品的同时,找回那份“挖到宝”的快乐。
大卫·廉是这家公司的创始人兼CEO,他对美国的实体一元店轻车熟路,成长在洛杉矶东区的他上世纪九十年代时经常跟着母亲在这些超廉价的折扣店里淘东西。揣着手里仅有的1美元(每周的零花钱),大卫就像一台小雷达,总能在店里翻出些好玩意。
好的开始
在他的网络商城里,货品虽然比不了沃尔玛,但也有数万种商品供消费者选择。在这里你能买到生活必需品,也能撞见一些突然勾起你购买欲的新奇小玩意。同时,借助设计精良的交互界面,消费者很轻松就能在海量的商品中找到他们想要的。虽然价格便宜,但这里也有许多用户耳熟能详的品牌,只需轻点屏幕,你就能买到3美元的手机壳、1美元的肥皂和1.5美元的婴儿围裙了。
童叟无欺加薄利多销让Hollar公司发展迅速,在过去一年里它们每个月的利润都能取得两位数的增长。诞生五个月后(2016年4月),其月销售额就首次突破100万美元,用户下单的平均购物金额达30美元。Hollar联合创始人兼COO约翰·乌姆表示:“我们的商业模式可持续性强且能赚到钱。”
“老司机”运营的团队
在公司创立之前,大卫是一家母婴电商的副主席,他早早便萌生了单干的想法。儿时对一元店的情感让他注意到了这一商机,有了大致想法后,大卫联系了自己的好朋友乌姆,一位在拥有400多家尸体一元店公司工作的战略主管。
听了大卫的想法后,乌姆也同意这个市场机会巨大。虽然全美一元店的数量从2011年的2.45万家增长到了去年的3万家,但这些消费者肯定也会网购商品。
随后,他们拉来了女鞋网站ShoeDazzle前高管艾迪·柳和坦·邱。此外,LegalZoom、ShoeDazzle和Honest Company等电商网站的联合创始人布莱恩·李也加入了该团队。在初始阶段,创始人们将该项目称为“hollar dollar”,这也成了该公司名字的来源。
团队组建完成后,他们开始大采购,从中美两国制造商那里买来了大量低价商品。2015年11月,Hollar正式在一家仓库中成立,而这家仓库原来属于乌姆所在的公司。
选择这个地方当总部也是非常精明,这里靠近长滩港和洛杉矶港,Hollar可以淘到许多价格便宜的尾货,毕竟港口是许多超额当季商品和大量被取消订单的集散地。
同时,一帮老司机运营的Hollar也深知“客流量”的重要性,它们不断鼓励用户浏览自家网站。“探索是一元店最大的乐趣之一。”乌姆说道。“这个乐趣就在于除了常用商品,你还能有意外收获,而这些商品可能是你在大型商场根本就不会留意到的。”Hollar的主页上挂了许多爆款商品,而90%的用户来这里时其实根本没想买东西,他们只是瞎逛逛,但碰巧就会喜欢上什么,然后不自觉的下单。这一模式与Pinterest非常类似。
“虽然看似闲庭信步,但其实Pinterest的模式是精心设计的,我们喜欢它的那份简洁。”Hollar首席创意师艾迪·柳说道。
类似Pinterest的设计对妈妈们“杀伤力”巨大,她们在Hollar的客户群中占到了85%的比例,而且是玩具和家居用品的最大买主。在Hollar的商店中,最畅销的商品是价值2美元的发光枕头,这些枕头有独角兽、粉红小狗和紫色海豹等不同造型。由于卖的太快,Hollar不得不采取限购政策,一个账户只能买一个。
在一般人看来,年轻人都喜好炫酷的昂贵产品,但Hollar的走红却证明,便宜的东西大家都爱。不过,对于这样的情形Hollar的高层并不感到吃惊。2008年金融危机来袭后,大家都开始节衣缩食到一元店购买生活必需品,养成习惯后即使经济恢复了他们依然会继续光顾这里。大卫表示:“他们更注重性价比和购物的便利性,而一元店能很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针对年轻妈妈们的精准营销
Hollar创立时的客户定位就把年轻妈妈们放在了首位,果然,由于价格低廉而且产品质量过硬,还免去了各大商场比较的麻烦,Hollar受到了年轻妈妈一族的热烈追捧。
不过,价格低也有价格低的烦恼,Hollar为了节省成本,用了廉价物流,因此想拿到自己订购的货物,基本要等7-10天。不过,看在价格实惠的份上,大多数用户都能接受。
除了谷歌和Facebook等渠道,Hollar还把广告打到了许多育婴自媒体上。去年,Hollar还联合知名博主拍了个植入广告,该视频浏览量已经接近10万次。同时,该公司的首个电视广告也于今年1月正式与观众见面。
当然,Hollar的成功也是时代背景催生的,大家手机不离身的习惯让它们迅速蹿红。眼下,虽然有五分之一的美国家庭还没有电脑,但几乎所有人都有智能手机。“如果我们五年前创业,恐怕根本无法成功。”大卫说道,因为Hollar的大部分订单都来自移动端。
如今网络商城的生意越做越好,hollar的发展也并没有止步,他们开始开发自家品牌的产品。这些产品更加物美价廉,一上市便销售得十分火爆。
大卫表示,今年Hollar将扩大经营,库存会翻番,自产商品也会增加更多门类。回首自己的童年,大卫表示:“1美元也是钱,我妈妈从一元店里淘到宝贝后满心欢喜的样子我永远不会忘记,而这种感受就是Hollar想传递给每个用户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