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曾振宇:做比企业家退后一步的company builder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曾振宇:做比企业家退后一步的company builder

在投资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大多数人都会有很多的困惑。市场在不断的变化,每个投资者的方法论又不尽相同,因此投资者接收的投资方法信息,经常是自相矛盾的,从而很难总结一致性的结论。

Google天使投资人赚了上万倍,孙正义投阿里巴巴赚了2500倍,天使投资应该是天下最赚钱的生意,但天上不会掉馅饼,与高回报相伴相随的一定是高风险。如何控制风险,提高成功率,各家有各家的高招,我们试图用理性的方法找寻其中的规律。2017年,云天使投资院推出“投资有道”专栏,将众多投资大咖的实战投资心得一一剖析分享,坐而论道,起而行之,带您共赴股权投资盛宴。本期嘉宾是DCM合伙人曾振宇。

整理 | 高瑞楠

来源 | 云天使研究院

曾振宇

微简历

曾振宇:曾就职于中国工商银行、跨国保险及金融服务机构美国国际集团(AIG)、磐锐投资基金等公司。后加盟DCM,从初级投资人员到投资经理、投资副总裁、董事会成员再到合伙人,连升四级。现任DCM合伙人。

创投成绩单

服务案例:投资案例:唯品会、58同城、上海绿新、途牛网、酷盘、陌陌等。

投资领域:电子商务、O2O、云服务以及移动互联网等领域。

投资逻辑一般是从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一是产业变化的逻辑,哪一个产业有合适的投资机会;一是资本运行的逻辑。本篇重点探讨从资本运行的逻辑出发,如何从相对量化的角度,思考早期投资的每一步。

一、风险投资者的困境

在投资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大多数人都会有很多的困惑。市场在不断的变化,每个投资者的方法论又不尽相同,因此投资者接收的投资方法信息,经常是自相矛盾的,从而很难总结一致性的结论。因此经常会面临下面的困境:

1.多投还是少投,狙击还是广泛播种

第一,投赛道还是选手?

很多人觉得,当然是投赛道,大势最重要,只要多参与在大的时代洪流里,总有很多机会。但是,总结众多投资案例会发现投赛道也经常会出现滑铁卢,因为一级市场不是公开市场,公司没有流动性,而且公司价值变化非常快。普遍来看,一个赛道10个公司里可能9个都不是能大成的公司。如果没有找到那一个成功者,所有的付出都不会有回报。

第二,多投还是少投?

有人说,每个项目都投一点,能增加成功的可能性。但是在实际投资中会发现,这种方式带来回报的效率极低,比如在一揽子投资中有个项目赚了10倍,但绝对金额很小,不足以覆盖总投资额,而且对于投资人的精力消耗非常大。而每个项目都投重仓,谁都不可能有这么多闲置资金,每个人的闲置资金有限,如果重仓多个项目后,出现更好的项目或者说是更好的机会,那么也会错过。总体来说,每个人都想做狙击手,一枪打中一个独角兽,但实际上非常困难。

第三, 投资的估值是否重要?

一般大家都会说只要投对的公司,比如你投了京东、阿里,唯品会,都可以有超额回报,因此价钱是不重要的。这是事后诸葛亮的逻辑。投资的价格对应着金额、潜在回报,而且对后续的融资影响也很大。

随着市场情况不一样,投资人心态也在时时变化,有时候觉得要聚焦,有时候觉得是不是要撒网试一试,这样的挣扎在每一个人的心目中都有。通过投资方法的学习,更多的是建立一个框架让思考变得相对有迹可循。

2. 投的项目要不要管?投后怎么做?

很多投资人的一个困惑就是:项目要不要管?投资人们可能会听到很多不同的思路:有人觉得一定要管,管了可能才会有附加价值;有的觉得管不管差不多,附加价值其实很虚,投资人又不一定懂业务。每个投资者都希望做增值不添乱的,但其中的边界在哪里。

3. 量化思考在早期投资中是否有意义?

在早期投资阶段,是否需要一个相对量化的思维方式?

以上这些,都是投资人在做投资、看项目中经常会遇到的疑惑。曾振宇认为可以结合退出的角度来看投资的全流程,这样很多问题可能会有相对清楚的思考框架。

二、从退出视角思考投资逻辑

1.投资前:看项目的量化抉择

作为一个投资者,应该在投资第一天就想到退出,而退出的窗口期就是4-5年,同时如果想要实现高额的回报,IPO、并购都是较为理想的路径,但其挑战性是非常大的。因此在选择项目的时候可以倒推出选择标准。

第一,时间点。看投资机会的时候,很重要的一个点就是时机,很多时代洪流,总有一天会来到的,最关键的是时间点什么时候来,太早就是先烈,太晚就没有办法赶上这波潮流了,这是投资人应该非常关注的问题。

第二,考核团队。最好的人组成的团队不一定是最成功的,看具体团队的时候有两点是极其重要的。一是,这是不是一个顽强、正直的团队。创业是小概率事件,在很长的冒险里面,需要创业者有非常健康正直的心态,这样才能带领公司树立正确的文化,才能和相关方进行沟通。同时也要非常的顽强,当所有的问题的解决方案都在他身上,但他不能完成的时候,公司肯定走不远。

二是,创业者和他的团队需要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因为创业的过程,对于各方来说都是不断成长的过程,很难一直呆在自己觉得最舒服的领域。比如说熟悉的产品技术可能有变化,产品形态会有变化,新的挑战出现,因此创业者要有开放的心态,有一个善于学习的心态和善于学习的能力,这是遴选创业企业基本的标准。

第三,通过市场占有率、盈利情况、同类公司的估值横向纵向做比较,三者取低。然后再对其进行评估,如这个公司最低能不能达到4亿美金的规模,如果可以,这是很早期就可以看到十倍及更高回报的机会,可以进行投资。

第四,尽量投市场中第一名的公司。第一名和第二名有很大的差别。对于第一名的企业大家觉得它会有垄断的效应,所以给它一个很高的估值。第二名的业务是第一名80%,那它的估值也就第一名的40%-50%,绝不会是80%。在一个大众市场,最好的就一家公司,有意义的也就两三家。比如分众传媒,从飞机场、校园到电梯,做这个业务的公司很多,但是最终就只有寥寥几家公司上市。因此排名靠后的公司绝不是等比例享受估值,相反,其中的差额非常大。命运也截然不同。

美丽说最终被市场份额第一的蘑菇街收购,同时被大量裁员;快的和Uber均被滴滴并购。正如茨威格曾经在《伟大的悲剧》里所写: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而第二名什么也不是。

2. 投资中:项目管理过程中的框架

投资人是否需要参与投后的管理:曾振宇认为应该多参与。多出力不一定有用,但不关注一般都会出现问题。

作为一名投资人,需要有足够的耐心,时间是价值投资者的朋友。但另一方面也应注意到,一个互联网公司的时间窗口期可能就是 4、5 年。创业就像一个滚雪球的过程,越滚越快,一旦势头起来的时候,社会资源、资本资源,人力资源都向它倾斜,它才会越来越大,它的业务和收入才会迅速的实质化,有可能从一个松散的小雪团变成一个坚硬的大雪球,但一旦慢了就会散开。因此成长缓慢的公司哪怕稳定赚钱都很危险,因为行业变化非常快,而且团队的稳定性也很难保持。在企业发展的不同的时间段,外部市场对公司的预期也有明确的差别。

通俗来讲,有好的团队和愿景,但没有明确的产品和服务的公司,估值的上限一般在3000-5000万美元。当估值达到1.5-2亿美元的时候,收入的迅速实质化就是市场的明确的预期。当公司估值达到3-4亿美元的时候,除了收入继续快速、规模化成长之外,还需要逐步展现盈利能力。早期公司的估值一般不会停留在一个阶段很久,会根据是否达标快速上升或迅速下降。

如果把一个公司的突破放在一个4-5年的时间框架里,创业就由一个看起来像完全自选动作的比赛变成了一个自选动作+规定动作的比赛。要把所有工作在4-5年做完,每一年的动作都会非常具体,每个公司会迈过几个槛,早期搭好产品和服务的框架,中期收入指标上有一个实质化的过程,成熟期利润也要有一个实质化的过程。有时候投资人会陷入一个状态:觉得这个创业公司在成长,但是逐渐整体框架就散了,做了很多业务,但每个业务都没有突破,所以成长速度就变得很慢,失去快速向前的势能再要找回来就非常困难,这时就很危险。所以说创业不仅是一个艺术探险,在某些时段,创业是时间、资本、团队、大环境等综合背景下的一个规定动作+自选动作比赛,投资人要考虑在这个规定的时间框架内,及早提醒创业者完成好规定动作。

在DCM的这些年,曾振宇经历了从小到大的发展,对于企业从理性到感性的发展都有深切的认识,“这种经验确实要经历过才有深刻理解,就像糖是甜的也要真的尝到才知道是甜的。”而从方法论和投资逻辑上来说,要做比企业家退后一步的company builder(公司建筑商),在不胡乱干预的情况下帮助企业。投资人更要努力学习新的知识,创业爆发的阶段每隔几年不一样,这个也是对投资人很大的挑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曾振宇:做比企业家退后一步的company builder

在投资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大多数人都会有很多的困惑。市场在不断的变化,每个投资者的方法论又不尽相同,因此投资者接收的投资方法信息,经常是自相矛盾的,从而很难总结一致性的结论。

Google天使投资人赚了上万倍,孙正义投阿里巴巴赚了2500倍,天使投资应该是天下最赚钱的生意,但天上不会掉馅饼,与高回报相伴相随的一定是高风险。如何控制风险,提高成功率,各家有各家的高招,我们试图用理性的方法找寻其中的规律。2017年,云天使投资院推出“投资有道”专栏,将众多投资大咖的实战投资心得一一剖析分享,坐而论道,起而行之,带您共赴股权投资盛宴。本期嘉宾是DCM合伙人曾振宇。

整理 | 高瑞楠

来源 | 云天使研究院

曾振宇

微简历

曾振宇:曾就职于中国工商银行、跨国保险及金融服务机构美国国际集团(AIG)、磐锐投资基金等公司。后加盟DCM,从初级投资人员到投资经理、投资副总裁、董事会成员再到合伙人,连升四级。现任DCM合伙人。

创投成绩单

服务案例:投资案例:唯品会、58同城、上海绿新、途牛网、酷盘、陌陌等。

投资领域:电子商务、O2O、云服务以及移动互联网等领域。

投资逻辑一般是从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一是产业变化的逻辑,哪一个产业有合适的投资机会;一是资本运行的逻辑。本篇重点探讨从资本运行的逻辑出发,如何从相对量化的角度,思考早期投资的每一步。

一、风险投资者的困境

在投资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大多数人都会有很多的困惑。市场在不断的变化,每个投资者的方法论又不尽相同,因此投资者接收的投资方法信息,经常是自相矛盾的,从而很难总结一致性的结论。因此经常会面临下面的困境:

1.多投还是少投,狙击还是广泛播种

第一,投赛道还是选手?

很多人觉得,当然是投赛道,大势最重要,只要多参与在大的时代洪流里,总有很多机会。但是,总结众多投资案例会发现投赛道也经常会出现滑铁卢,因为一级市场不是公开市场,公司没有流动性,而且公司价值变化非常快。普遍来看,一个赛道10个公司里可能9个都不是能大成的公司。如果没有找到那一个成功者,所有的付出都不会有回报。

第二,多投还是少投?

有人说,每个项目都投一点,能增加成功的可能性。但是在实际投资中会发现,这种方式带来回报的效率极低,比如在一揽子投资中有个项目赚了10倍,但绝对金额很小,不足以覆盖总投资额,而且对于投资人的精力消耗非常大。而每个项目都投重仓,谁都不可能有这么多闲置资金,每个人的闲置资金有限,如果重仓多个项目后,出现更好的项目或者说是更好的机会,那么也会错过。总体来说,每个人都想做狙击手,一枪打中一个独角兽,但实际上非常困难。

第三, 投资的估值是否重要?

一般大家都会说只要投对的公司,比如你投了京东、阿里,唯品会,都可以有超额回报,因此价钱是不重要的。这是事后诸葛亮的逻辑。投资的价格对应着金额、潜在回报,而且对后续的融资影响也很大。

随着市场情况不一样,投资人心态也在时时变化,有时候觉得要聚焦,有时候觉得是不是要撒网试一试,这样的挣扎在每一个人的心目中都有。通过投资方法的学习,更多的是建立一个框架让思考变得相对有迹可循。

2. 投的项目要不要管?投后怎么做?

很多投资人的一个困惑就是:项目要不要管?投资人们可能会听到很多不同的思路:有人觉得一定要管,管了可能才会有附加价值;有的觉得管不管差不多,附加价值其实很虚,投资人又不一定懂业务。每个投资者都希望做增值不添乱的,但其中的边界在哪里。

3. 量化思考在早期投资中是否有意义?

在早期投资阶段,是否需要一个相对量化的思维方式?

以上这些,都是投资人在做投资、看项目中经常会遇到的疑惑。曾振宇认为可以结合退出的角度来看投资的全流程,这样很多问题可能会有相对清楚的思考框架。

二、从退出视角思考投资逻辑

1.投资前:看项目的量化抉择

作为一个投资者,应该在投资第一天就想到退出,而退出的窗口期就是4-5年,同时如果想要实现高额的回报,IPO、并购都是较为理想的路径,但其挑战性是非常大的。因此在选择项目的时候可以倒推出选择标准。

第一,时间点。看投资机会的时候,很重要的一个点就是时机,很多时代洪流,总有一天会来到的,最关键的是时间点什么时候来,太早就是先烈,太晚就没有办法赶上这波潮流了,这是投资人应该非常关注的问题。

第二,考核团队。最好的人组成的团队不一定是最成功的,看具体团队的时候有两点是极其重要的。一是,这是不是一个顽强、正直的团队。创业是小概率事件,在很长的冒险里面,需要创业者有非常健康正直的心态,这样才能带领公司树立正确的文化,才能和相关方进行沟通。同时也要非常的顽强,当所有的问题的解决方案都在他身上,但他不能完成的时候,公司肯定走不远。

二是,创业者和他的团队需要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因为创业的过程,对于各方来说都是不断成长的过程,很难一直呆在自己觉得最舒服的领域。比如说熟悉的产品技术可能有变化,产品形态会有变化,新的挑战出现,因此创业者要有开放的心态,有一个善于学习的心态和善于学习的能力,这是遴选创业企业基本的标准。

第三,通过市场占有率、盈利情况、同类公司的估值横向纵向做比较,三者取低。然后再对其进行评估,如这个公司最低能不能达到4亿美金的规模,如果可以,这是很早期就可以看到十倍及更高回报的机会,可以进行投资。

第四,尽量投市场中第一名的公司。第一名和第二名有很大的差别。对于第一名的企业大家觉得它会有垄断的效应,所以给它一个很高的估值。第二名的业务是第一名80%,那它的估值也就第一名的40%-50%,绝不会是80%。在一个大众市场,最好的就一家公司,有意义的也就两三家。比如分众传媒,从飞机场、校园到电梯,做这个业务的公司很多,但是最终就只有寥寥几家公司上市。因此排名靠后的公司绝不是等比例享受估值,相反,其中的差额非常大。命运也截然不同。

美丽说最终被市场份额第一的蘑菇街收购,同时被大量裁员;快的和Uber均被滴滴并购。正如茨威格曾经在《伟大的悲剧》里所写: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而第二名什么也不是。

2. 投资中:项目管理过程中的框架

投资人是否需要参与投后的管理:曾振宇认为应该多参与。多出力不一定有用,但不关注一般都会出现问题。

作为一名投资人,需要有足够的耐心,时间是价值投资者的朋友。但另一方面也应注意到,一个互联网公司的时间窗口期可能就是 4、5 年。创业就像一个滚雪球的过程,越滚越快,一旦势头起来的时候,社会资源、资本资源,人力资源都向它倾斜,它才会越来越大,它的业务和收入才会迅速的实质化,有可能从一个松散的小雪团变成一个坚硬的大雪球,但一旦慢了就会散开。因此成长缓慢的公司哪怕稳定赚钱都很危险,因为行业变化非常快,而且团队的稳定性也很难保持。在企业发展的不同的时间段,外部市场对公司的预期也有明确的差别。

通俗来讲,有好的团队和愿景,但没有明确的产品和服务的公司,估值的上限一般在3000-5000万美元。当估值达到1.5-2亿美元的时候,收入的迅速实质化就是市场的明确的预期。当公司估值达到3-4亿美元的时候,除了收入继续快速、规模化成长之外,还需要逐步展现盈利能力。早期公司的估值一般不会停留在一个阶段很久,会根据是否达标快速上升或迅速下降。

如果把一个公司的突破放在一个4-5年的时间框架里,创业就由一个看起来像完全自选动作的比赛变成了一个自选动作+规定动作的比赛。要把所有工作在4-5年做完,每一年的动作都会非常具体,每个公司会迈过几个槛,早期搭好产品和服务的框架,中期收入指标上有一个实质化的过程,成熟期利润也要有一个实质化的过程。有时候投资人会陷入一个状态:觉得这个创业公司在成长,但是逐渐整体框架就散了,做了很多业务,但每个业务都没有突破,所以成长速度就变得很慢,失去快速向前的势能再要找回来就非常困难,这时就很危险。所以说创业不仅是一个艺术探险,在某些时段,创业是时间、资本、团队、大环境等综合背景下的一个规定动作+自选动作比赛,投资人要考虑在这个规定的时间框架内,及早提醒创业者完成好规定动作。

在DCM的这些年,曾振宇经历了从小到大的发展,对于企业从理性到感性的发展都有深切的认识,“这种经验确实要经历过才有深刻理解,就像糖是甜的也要真的尝到才知道是甜的。”而从方法论和投资逻辑上来说,要做比企业家退后一步的company builder(公司建筑商),在不胡乱干预的情况下帮助企业。投资人更要努力学习新的知识,创业爆发的阶段每隔几年不一样,这个也是对投资人很大的挑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