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如何打造“住”产品?以“睡你”的名义,跟你聊聊住宿的学问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如何打造“住”产品?以“睡你”的名义,跟你聊聊住宿的学问

在休闲度假时代,“住”产品是产品体系的核心,并以此重新定义“吃”及行游购娱。

一论旅游产品打造《以场景的名义》说得是产品之纲,二论旅游产品打造《以IP的名义》说得是产品之魂,今天“以睡你的名义”跟大家聊聊产品体系之核:“住”产品是旅游目的产品体系核心。

2014年底余秀华火遍大江南北,这个”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的勇敢的乡土诗人,无意中说出了目的地旅游的真谛。高手在民间!

她在文章中写出了游客对目的地旅游需求的基础渴望——“去睡(xiu)你(xi)”:“我是穿过枪林弹雨去睡你;我是把无数的黑夜摁进一个黎明去睡你;我是无数个我奔跑成一个我去睡你……”

特别是那一句:“把一个和横店类似的村庄当成故乡,而它们,都是我去睡你必不可少的理由”,真真切切把目的地旅游的需求和特质讲清楚了,我还奇怪,为什么当时横店影视城没借题发挥一下,借势营销一下:“来横店睡我吧……”

“住”产品是旅游目的产品体系核心

在休闲度假时代,“住”产品是产品体系的核心,并以此重新定义“吃”及行游购娱。

如《以场景的名义》一文所言,线下场所已经成为社交、治愈、关系建设的场所,所以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双休日、小长假、黄金周、年假,你不是在城里的休闲综合体,就是在城外的休闲综合体。

我们也看到这样的关系建设的场景的时间在不断拉长,旅游形态这种从4小时到24小时、48小时的变化,打破了传统景区以“游”为核心的旅游产品体系。

现在的旅游是全时消费,全家消费,全程消费,全域消费,旅游时间的拉长必然带来了“住”的需求,同时也提升了“吃”的消费次数。

以前出去玩是“相机+方便面+火腿肠”,现在拿不动那么多,也不愿那么干了,所以随着“住”的到来,“吃”也在变化,旅游六要素的结构发生了彻底改变(尤其是旅游景区)。

打造目的地旅游产品,“住”产品是产品体系的核心,“住+吃”既是一个核心吸引物,又是游客体验和评价目的地的保健因素(好了应该,不好不行)。目的地景区的产品体系就是要围绕着“住+吃”形成双核多元体系,满足游客的24小时,48小时的消费场景。

莫干山的景色在江南并非出众,然而裸心谷的一张床,让无数的游客心向往之,趋之若鹜:只能官方直接预定,没问题;必须提前一个月预定,没问题;3000-10000元每晚,没问题!一个裸心谷带动了整个莫干山的民宿大爆发,俨然成了中国民宿从业者的圣地。莫干山的环境处处有,莫干山的民宿独一处。

乌镇的乌村是一价全包模式,收费类似Club Med,按照床(ren)位(tou)来计算,住进来,交了钱,管吃管玩管导游管看孩子;而古北水镇敢于取消夜场门票的优惠策略,靠的就是抓住了消费者“住一晚”的痛点,解决了值得住的问题。

白天去过拈花湾的游客和同行,总觉得不过瘾,殊不知拈花湾是越夜越精彩——创建者的初心就是打造过夜目的地,过夜游客的人均消费是日游客的3-5倍,算算经济账,你都知道服务重点在哪里——当然,拈花湾的日间游也在不断丰富。

打造“住”产品需要注意什么

我们总说一句话:旅游就是换一个生活方式;但却经常忘记另一句话:旅游并不能摆脱自己基本习惯。

第一,“住”的基本条件(保健因素)需要精益求精。

逆城市化,逆智能化,去手机化,是休闲旅游要满足的生活方式的新场景;回到过去,进入未来,就是不在现在;走向他人,走向未知,就是不在自己;但是这种生活方式的穿越是假穿越——人们出来旅游还是要从不熟悉的环境中找到自己的习惯,否则整个人就都不好了。

“卫生+服务”是两个最基本的软件;“床+卫生间+WIFI”是三个最基本的硬件,提到硬件,很多酒店依然用原有的星级标准来配备自己的硬件,可是你家房子都换过一次两次了,还让我住软塌塌的床,用很low的一次性卫生用品,冲着稀稀拉拉的淋浴?出门是享受的,不是受罪的,不爽!再也不来了——景区不怕你不来,就怕你不再来!

再看看这个例子就明白,消费在升级,产品要迭代,产品迭代首先是硬件迭代:农户——农家乐——精品民宿——野奢酒店——主题体验式野奢酒店——那些看似土得掉渣,却因为“床+卫生间+WIFI”的超高配给你最好的入住体验!

再说WIFI,你说我这是“回到过去”景区,是“发呆艳遇晒太阳”景区,一天没有WIFI,我靠,挺新鲜;两天没有,NND,差评!三天没有?TMD,你敢!索赔!

第二,“住”的价格不怕高,就怕不配。

乔布斯所说,“消费者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直到我们拿出自己的产品,他们就发现,这是我要的东西”。

远的我们不说,想清静去住一住莫干山,住一住拈花湾;想让孩子兴奋就带孩子住一住长隆,住一住常州恐龙园,你就知道付出上千元的价格是你心甘情愿的,没去之前你也很难想象还能有这么好的住宿体验。

酒店的内部项目配套要配得上你的标价。“住”产品的吸引力(激励因素)在主题和体验。任何一个目的地酒店,本身就是一个目的地。

景区度假酒店与城市商务酒店的巨大区别就在于此:城市商务酒店的功能是睡觉,而景区度假酒店的功能是休息,是关系建设,所以酒店本身的餐饮丰富性,休闲功能设施完备,儿童娱乐区的放大,酒店空间的扩展,这些影响体验感的要素改变完全颠覆了我们对酒店的传统认知。

所以当有人问我要不要设计一台晚上的演出的时候,我的回答是:不是要不要,而是必须做好。把动物园搬到酒店里,把大舞台搬到酒店里,把游乐园搬到酒店里(现在不是已经搬到商场里了么),把大排档搬到酒店里,就一个目的:我卖给你的住宿,你觉得值,一次不够还想来。酒店的外部项目配套(景区及项目)要配得上你的标价。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提出:“消费者最大的成本已经不是金钱,而是时间,游客都盼望每一分钟都花的值”,因此,消费者把上千元的住宿费都花了,你千万别弄很多太low的项目让消费者觉得住宿费花的太冤枉,好马配好鞍,价值传达要具有一致性。

这是个营销方面的简单道理,同样你的景区服务,你的餐饮品味,你的商业氛围,你的商品调性,你的环境营造,等等,都要匹配你的住宿价格,所以前文说到:打造目的地旅游产品,随着“住”作为产品体系的核心,“吃”也在变化,旅游六要素的结构发生了彻底改变,目的地景区的产品体系就是要围绕着“住+吃”形成双核多元体系。

“住”已成为目的地景区收入三大支柱之一

近期网上传播着“260家景区半价或免费”的文章,虽说是淡季来了,降价促销是一个必选手段,但是开展多种经营,降低门票依存度也是各大景区在旅游新常态下的必然选择。

门票的诟病由来已久,现在的政府和旅游企业更加注重旅游产业的两个溢出效应:投资的溢出效应,消费的溢出效应。

陈向宏在规划古水北镇的时候,对景区收入进行了“三三制”划分,三分之一的门票收入,三分之一的酒店收入,三分之一的景区综合收入。对于旅游目的地而言,门票只是进入景区的门槛,游客在景区里的二次消费才是更重要的收入来源,这其中“住”就是最大的二消。

除此之外还有索道、温泉、餐饮、娱乐、演艺及展览等项目。这种综合消费的场景设计,核心思想就是抢占消费者的时间资源,通过供给端旅游产品的“想得即可得”来满足消费端消费者期待的“所见即所得”。

从具体的数字来看,2017年上半年,乌镇、拈花湾的住宿收入占比都超过了30%;而古北水镇更是超过50%,它的人均消费能够达到300元,住宿产品可谓贡献巨大。

现在还是能看到各种各样的景区规划,目的地规划,不考虑景区收入的综合配比,不算经济账,害人害己。

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就是为了那张床和你为我创造的体验,住下来,慢下来,玩起来,爱起来,旅游目的地要想重游率高,收益高,让游客住舒服了最重要。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如何打造“住”产品?以“睡你”的名义,跟你聊聊住宿的学问

在休闲度假时代,“住”产品是产品体系的核心,并以此重新定义“吃”及行游购娱。

一论旅游产品打造《以场景的名义》说得是产品之纲,二论旅游产品打造《以IP的名义》说得是产品之魂,今天“以睡你的名义”跟大家聊聊产品体系之核:“住”产品是旅游目的产品体系核心。

2014年底余秀华火遍大江南北,这个”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的勇敢的乡土诗人,无意中说出了目的地旅游的真谛。高手在民间!

她在文章中写出了游客对目的地旅游需求的基础渴望——“去睡(xiu)你(xi)”:“我是穿过枪林弹雨去睡你;我是把无数的黑夜摁进一个黎明去睡你;我是无数个我奔跑成一个我去睡你……”

特别是那一句:“把一个和横店类似的村庄当成故乡,而它们,都是我去睡你必不可少的理由”,真真切切把目的地旅游的需求和特质讲清楚了,我还奇怪,为什么当时横店影视城没借题发挥一下,借势营销一下:“来横店睡我吧……”

“住”产品是旅游目的产品体系核心

在休闲度假时代,“住”产品是产品体系的核心,并以此重新定义“吃”及行游购娱。

如《以场景的名义》一文所言,线下场所已经成为社交、治愈、关系建设的场所,所以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双休日、小长假、黄金周、年假,你不是在城里的休闲综合体,就是在城外的休闲综合体。

我们也看到这样的关系建设的场景的时间在不断拉长,旅游形态这种从4小时到24小时、48小时的变化,打破了传统景区以“游”为核心的旅游产品体系。

现在的旅游是全时消费,全家消费,全程消费,全域消费,旅游时间的拉长必然带来了“住”的需求,同时也提升了“吃”的消费次数。

以前出去玩是“相机+方便面+火腿肠”,现在拿不动那么多,也不愿那么干了,所以随着“住”的到来,“吃”也在变化,旅游六要素的结构发生了彻底改变(尤其是旅游景区)。

打造目的地旅游产品,“住”产品是产品体系的核心,“住+吃”既是一个核心吸引物,又是游客体验和评价目的地的保健因素(好了应该,不好不行)。目的地景区的产品体系就是要围绕着“住+吃”形成双核多元体系,满足游客的24小时,48小时的消费场景。

莫干山的景色在江南并非出众,然而裸心谷的一张床,让无数的游客心向往之,趋之若鹜:只能官方直接预定,没问题;必须提前一个月预定,没问题;3000-10000元每晚,没问题!一个裸心谷带动了整个莫干山的民宿大爆发,俨然成了中国民宿从业者的圣地。莫干山的环境处处有,莫干山的民宿独一处。

乌镇的乌村是一价全包模式,收费类似Club Med,按照床(ren)位(tou)来计算,住进来,交了钱,管吃管玩管导游管看孩子;而古北水镇敢于取消夜场门票的优惠策略,靠的就是抓住了消费者“住一晚”的痛点,解决了值得住的问题。

白天去过拈花湾的游客和同行,总觉得不过瘾,殊不知拈花湾是越夜越精彩——创建者的初心就是打造过夜目的地,过夜游客的人均消费是日游客的3-5倍,算算经济账,你都知道服务重点在哪里——当然,拈花湾的日间游也在不断丰富。

打造“住”产品需要注意什么

我们总说一句话:旅游就是换一个生活方式;但却经常忘记另一句话:旅游并不能摆脱自己基本习惯。

第一,“住”的基本条件(保健因素)需要精益求精。

逆城市化,逆智能化,去手机化,是休闲旅游要满足的生活方式的新场景;回到过去,进入未来,就是不在现在;走向他人,走向未知,就是不在自己;但是这种生活方式的穿越是假穿越——人们出来旅游还是要从不熟悉的环境中找到自己的习惯,否则整个人就都不好了。

“卫生+服务”是两个最基本的软件;“床+卫生间+WIFI”是三个最基本的硬件,提到硬件,很多酒店依然用原有的星级标准来配备自己的硬件,可是你家房子都换过一次两次了,还让我住软塌塌的床,用很low的一次性卫生用品,冲着稀稀拉拉的淋浴?出门是享受的,不是受罪的,不爽!再也不来了——景区不怕你不来,就怕你不再来!

再看看这个例子就明白,消费在升级,产品要迭代,产品迭代首先是硬件迭代:农户——农家乐——精品民宿——野奢酒店——主题体验式野奢酒店——那些看似土得掉渣,却因为“床+卫生间+WIFI”的超高配给你最好的入住体验!

再说WIFI,你说我这是“回到过去”景区,是“发呆艳遇晒太阳”景区,一天没有WIFI,我靠,挺新鲜;两天没有,NND,差评!三天没有?TMD,你敢!索赔!

第二,“住”的价格不怕高,就怕不配。

乔布斯所说,“消费者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直到我们拿出自己的产品,他们就发现,这是我要的东西”。

远的我们不说,想清静去住一住莫干山,住一住拈花湾;想让孩子兴奋就带孩子住一住长隆,住一住常州恐龙园,你就知道付出上千元的价格是你心甘情愿的,没去之前你也很难想象还能有这么好的住宿体验。

酒店的内部项目配套要配得上你的标价。“住”产品的吸引力(激励因素)在主题和体验。任何一个目的地酒店,本身就是一个目的地。

景区度假酒店与城市商务酒店的巨大区别就在于此:城市商务酒店的功能是睡觉,而景区度假酒店的功能是休息,是关系建设,所以酒店本身的餐饮丰富性,休闲功能设施完备,儿童娱乐区的放大,酒店空间的扩展,这些影响体验感的要素改变完全颠覆了我们对酒店的传统认知。

所以当有人问我要不要设计一台晚上的演出的时候,我的回答是:不是要不要,而是必须做好。把动物园搬到酒店里,把大舞台搬到酒店里,把游乐园搬到酒店里(现在不是已经搬到商场里了么),把大排档搬到酒店里,就一个目的:我卖给你的住宿,你觉得值,一次不够还想来。酒店的外部项目配套(景区及项目)要配得上你的标价。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提出:“消费者最大的成本已经不是金钱,而是时间,游客都盼望每一分钟都花的值”,因此,消费者把上千元的住宿费都花了,你千万别弄很多太low的项目让消费者觉得住宿费花的太冤枉,好马配好鞍,价值传达要具有一致性。

这是个营销方面的简单道理,同样你的景区服务,你的餐饮品味,你的商业氛围,你的商品调性,你的环境营造,等等,都要匹配你的住宿价格,所以前文说到:打造目的地旅游产品,随着“住”作为产品体系的核心,“吃”也在变化,旅游六要素的结构发生了彻底改变,目的地景区的产品体系就是要围绕着“住+吃”形成双核多元体系。

“住”已成为目的地景区收入三大支柱之一

近期网上传播着“260家景区半价或免费”的文章,虽说是淡季来了,降价促销是一个必选手段,但是开展多种经营,降低门票依存度也是各大景区在旅游新常态下的必然选择。

门票的诟病由来已久,现在的政府和旅游企业更加注重旅游产业的两个溢出效应:投资的溢出效应,消费的溢出效应。

陈向宏在规划古水北镇的时候,对景区收入进行了“三三制”划分,三分之一的门票收入,三分之一的酒店收入,三分之一的景区综合收入。对于旅游目的地而言,门票只是进入景区的门槛,游客在景区里的二次消费才是更重要的收入来源,这其中“住”就是最大的二消。

除此之外还有索道、温泉、餐饮、娱乐、演艺及展览等项目。这种综合消费的场景设计,核心思想就是抢占消费者的时间资源,通过供给端旅游产品的“想得即可得”来满足消费端消费者期待的“所见即所得”。

从具体的数字来看,2017年上半年,乌镇、拈花湾的住宿收入占比都超过了30%;而古北水镇更是超过50%,它的人均消费能够达到300元,住宿产品可谓贡献巨大。

现在还是能看到各种各样的景区规划,目的地规划,不考虑景区收入的综合配比,不算经济账,害人害己。

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就是为了那张床和你为我创造的体验,住下来,慢下来,玩起来,爱起来,旅游目的地要想重游率高,收益高,让游客住舒服了最重要。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