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人发现了,打开现在的电商品台,无论是买吃的买穿的买用的,搜索结果排在第一的,永远挂着“网络爆品”的头衔,这些产品无一例外有着惊人的销售量。
在阿里巴巴举行的天下网商大会上,小米的CEO雷军也说了:“在互联网效率的时代,首先你有没有能力做出爆品,这是最关键的。就是因为爆品就意味着流量,就意味着口碑,就意味着销售额,就意味着效率。”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了:“爆品”到底是什么?它真的有这么重要吗?怎样才能打造出“爆品”?
所谓“爆品”和我们常见的爆款是不同的。爆款是区别于一般产品而相对销量较好的产品,而“爆品”不仅会有持续的热销,还会受到消费者一直的追捧,更是会成为企业的拳头产品,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多更高的利润。而爆款更多的是低价策略,真正的爆品绝不会玩低价战。所以说爆品一定是爆款,而爆款不一定是爆品。
爆品是有“爆”和“品”两个字组成的,爆:是指引爆、爆发的意思。品:是指产品,品牌,品质,人品,也就是说口口传播,形成口碑!只有好的品质才会产生好的口碑,好的口碑就会带动产品的爆发。而爆品的本质离不开四大要素:1工匠精神、2文化创意、3性价比、4解决消费者选择痛点。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爆品——乔布斯最早期的苹果手机,就完全满足了以上“爆品”的四大要素。
那么怎样才能打造出爆品?可能苹果公司有些太远了,我们可以看看近的——“小米”是怎样做爆品的。
爆品战略说的简单点,就是单机绝杀,靠一款产品打穿市场,甚至成为第一。其实传统企业也有做爆品成功的,但比较少,比如加多宝,就靠一个红罐凉茶做到几百亿。
互联网公司则是必须拼爆品,比如腾讯就擅长做爆品。
但是,小米式爆品有什么特殊的?

首先,小米做爆品的一个最大杀招就是性能高一倍,价格砍一半。
为了砍价格,雷军砍掉了一切渠道环节,直接面对用户。这部分,可以砍掉30%的成本。为了砍价格,雷军甚至砍掉了营销成本,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卖手机,不靠线下渠道。这部分,又砍掉了10%。
那小米靠什么赚钱?羊毛出在猪身上。小米的猪到底在哪?
一个是增值和服务。一个是卖软件。一个是粉丝经济。
小米最近两年最大的动作就是生态链投资,用小米模式复制100家生态链企业,背后的关键词就是复制小米式爆品模式。

小米能做出那么多款爆品,就是因为小米是真刀实枪的在价值链上动刀。
什么叫在价值链上动刀?就是要在价值链上做创新,就是要把过去一些很低效率的高成本砍下来。小米的价值链逻辑是多少呢,小米有个内部红线:5%的运营成本,就是总运营成本占总销售的比例,不能超过5%。所以,雷军才会说小米可以做到接近成本定价。
用户能以接近成本价的价格拿到产品,并感知到它的价值,自然销量不会差。
但是传统企业很难在价值链上动刀,很难做到爆品战略,为什么?
因为一个非常残酷而又现实的问题:流量。
一切商业的本质都是流量,没有流量就没有生意。
传统企业的流量入口基本依赖于渠道和经销商网络,动刀太大容易把自己搞死,不动刀吧又不行,左右为难。

那么小米砍掉线下渠道,如何解决流量问题? 答案就是粉丝+品牌电商。
雷军在4月6日给员工发了一封内部信,说了几句话:面对恶劣的市场环境,我们应该保持初心:一、永远坚持做高品质、高性价比的产品;相信用户,依赖用户,永远和用户做朋友!只要坚持这两条,小米的梦想就能实现。
小米永远明白粉丝的重要性,粉丝为什么这么重要,是因为他们是小米式流量的动力源,铁杆用户和发烧友的口碑至关重要。
而小米网这种品牌电商模式,则承担小米式流量的放大器。毫无疑问,这是一种优质、高效,更可持续的流量获得方式。
纵观小米的爆品打造方式,我们可以总结三点:
从价值链上改善,控制产品成本,给用户真正感觉值的价格。
从产品质量改善,推出性能好的,更加创新的爆款产品。
从用户体验改善,时刻不忘聚拢粉丝,抓住粉丝才有流量的动力源。
如金错刀所说:
“过去是品牌为王、渠道为王、规模为王,现在是商品为王、用户为王、口碑为王。“
传统工业时代商品通过信任状传播,信任是从公司出发,替客户思考。而互联网时代更加纯粹,以用户为中心,站在用户角度思考,依靠一种极端的意志力,打造用户可感知的价值锚。
而爆品作为互联网时代的超级产品,所有创新正是“以用户为中心”,成功要素不再是工厂、渠道等,而是杀手级硬件体验、杀手级软件体验,甚至让用户成为粉丝。
因此对于企业来说,想做出“爆品”,还是要先真真正正做好产品、赢得用户、获得口碑,才能在商品的洪流之中之中脱颖而出成为“爆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