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中国留学生。 资料图
法治周末记者 管依萌
“距离毕业还有3个月。”在加拿大攻读研究生的王迅语气平静而老成,与他90后的身份不大相符。今年,是他在加拿大求学生涯的第一个年头。
时值9月,一个属于枫叶的季节,仿佛能将被太平洋远隔万里的两个国家、两座城市勾连在一片枫叶之上。“可加拿大的枫叶远不如北京香山的红叶。”王迅想家了,他开始回忆起北京生活的点点滴滴。
留学期间,1992年出生的王迅一直记得一个词语:落叶归根,“原本打算毕业之后,回北京就业。”可此时的王迅多少又有些不舍,他忘不了尼亚加拉大瀑布的壮观,也忘不掉班夫国家公园的性感。“虽说父母支持我留在国外,可无论如何,‘自古逢秋悲寂寥’,终究还是会有一丝感慨与忧愁。”王迅说道。
其实,与王迅经历相似的海归或是准海归并不少见。他们流连于英国的泰晤士河畔、又或是美国的时代广场、抑或是德国的勃兰登堡门……总之,怀念陪伴着不舍,回国却近在咫尺。
今年8月,全球化智库与智联招聘联合发布的《2017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265.11万人,仅2016年就有43.25万留学生毕业回国。
大都想过留在国外
虽说海归大军回国者人数众多,可陈琪身边的海外留学朋友多数都曾尝试留在国外工作和生活。
陈琪也是名90后,比王迅大一岁。在英国的一所大学研究生毕业之后,所学专业为媒体文化与社会的陈琪也曾尝试留在英国,但由于迟迟未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她甚至开始尝试通过朋友圈代购以获取收入,为自己分担一部分英国生活的成本。“英国的生活成本特别高,租房和交通的成本贵到令人毛骨悚然。”陈琪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从2014年7月入学,到2015年9月毕业,再至2016年1月回国,陈琪一年半的英国生活从希冀逐渐变成了折磨。也正是这短短的一年半,令陈琪学会了与自己独处,懂得了珍惜时间。“当然,也知道了什么才是现实。”陈琪感慨道。
如果以2015年9月为节点,前半节的求学生活可谓是潇洒、自由甚至还会出现现实与古典英伦风所擦碰出的火花;而后半节,“只有折磨,生活折磨、工作折磨。”陈琪苦笑道。
那半年的时光里,“折磨”令陈琪学会了修马桶、做饭、管理时间以及与各类人相处。只是,时间在流失,然而折磨并未消失。而一份份找工作的简历,却如同石沉大海。陈琪逐渐放弃了留在英国生活的念头。
“英国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陈琪认为,套用《围城》的这句话来形容英国是再合适不过了。去英国时,陈琪带了一本《围城》,可令她唏嘘不已的是,方鸿渐却成了她的影子。
2016年的元旦,在陈琪的印象里尤为深刻,也正是这一天令她下定决心回国。“我就站在路灯下哭。”陈琪的回忆不曾模糊,“模糊中我看到自己的影子,‘彻夜不眠的路灯把他的影子一盏盏彼此递交’。此时,我才知道那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陈琪特别喜欢英国的雨伞,她深知这与英国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有关,可原本有情愫的温和多雨最后也变成了潮湿不适。临行前,陈琪送给自己一把伞,“‘伞’的谐音就是‘散’,买给自己就当作与英国告别的礼物。”
飞机起飞的前一刻,陈琪想到的还是《围城》,“留学是一场艳遇,最后我们遇见了自己。”只是这一次,陪伴她回国的还有一把英国的伞。
令人绝望的工作签证
工作签证,顾名思义,在国外工作需要办理此签证才能得到法律的保护。但是,要想获得工作签证,绝非易事。
何华即将毕业,同陈琪和王迅一样,他也面临诸多问题,但工作签证却是他心里最大的烦恼。
据他介绍,研究生毕业后,每个学子都会有抽签(工作签证)的机会。但是,抽签所得的工作签证又会与自己的专业相关。“根据不同专业,工作签证的年限也分为1年或者3年。”
何华的专业只能获得1年期的工作签证,一年内在美国无法找到工作时,只能回国。同样,即便找到工作但却没有抽到工作签证的毕业生除了回国,也没有多少更好的办法了。
“你拿到工作签证,也找到工作,并收入够格时就可以申请绿卡,甚至移民美国。”何华透露出些许兴奋,据他介绍,美国移民局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专业设立了不同的行业收入级别,“但资格金额大概都是年薪30000美元到40000美元。”
何华的学校位于乔治亚州著名的萨凡纳市。看过《阿甘正传》的人也许都会记得那一幕,阿甘坐在长椅上,一片羽毛从天空飘落,而那一幕正是在这座美国东南部小城的市中心广场上拍摄的。“当初坐在长椅上的我绝对没有想到还会有今天。”何华无奈地笑着。
在没有紧张的毕业氛围前,何华往往还会有过“偷得浮生半日闲”的生活。而今,一切都变了,吸引他的不再是具有彩色花雕的建筑,而是各种流传着的“鬼屋传说”。恰恰如他所说,工作签证就是他最想要降服的“魔鬼”。
“每个身边的同学都想在美国获得工作机会。”何华从未有过如此的紧迫感,但希望终究还是希望,“只能尽人事听天命。”
语言是求职的最大障碍
类似的故事也发生在陈琪身上。由于陈琪所学专业为新闻方向,必然会受到语言的限制,因此很多中国留学生在找工作时都无法比拟当地学生的语言优势,“用自己的第二语言跟人家的母语竞争,直接被‘秒杀’啊。”
据陈琪透露,英国很多其他专业的留学生在面试的时候,经常会被申请的公司认为他们并不是真心喜欢公司的文化和氛围,只是为了一份签证和工作,往往都是求职无门。
数据显示,2015年,英国移民局共发出了92062份Tier2工作签证,但获得此签证的中国人占比仅为1.98%。相比于印度、美国、澳大利亚以及加拿大的英国工签申请者,中国人在文化和语言方面处于劣势。
彼时,陈琪及其同学们的选择和结果可想而知。伴随着每天朝夕相处的同学们陆续回国,陈琪也无奈地选择了面对现实,9月过后,只剩下了一名同学还在坚持着,“同学们有的做过代购,有的去商场卖过鞋子,甚至还有的选择了到餐厅洗碗,只为了留在英国。但是这太难以坚持了,大家都陆续地放弃了。我清晰地记得在我回国之前,那名同学跟我说‘你们都走了,只留下我一个人’时的伤感之情。”陈琪的思绪好像回到了在英国留学时的岁月。
在《2017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中,关于回国发展原因的调查显示,“方便与家人团聚”和“情感与文化因素的影响”是两大主因,分别占比70.6%和63%。不可忽略的事实是,调查样本中70%以上的海归是独生子女。
除此之外,国内经济增长,政治稳定、饮食文化、国外经济形势不利、国内生活丰富等方面因素比例均超过25%。
另外,国内社会网络关系、专业在国内发展前景、奉献精神等亦是重要原因,分别占22%、16.2%、15.8%。因国家相关优惠政策而归国的人员仅占8.8%。
“国内的发展前景比我预想的好太多。”陈琪回国已有一年半了,目前从事于国际新闻行业。相较于在英国的一年半,她收获的不仅有工作,还有亲情,甚至是看到了未来的模样。
国外工作经验很重要
《2017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数据表示,从海归出国前所处的教育阶段分布来看,本科学历出国者比例最高,占比为56.2%,其次是高中和硕士研究生阶段,占比分别为21.4%和19.5%,博士研究生和小学占比较少,分别为1.3%和0.7%。处于其他教育阶段占比0.1%。
并且,在国外获得的最高学历中,硕士研究生占比最高,这一数值达到61.5%。其次是本科,占比31%,博士研究生和其他的分别占3.5%和4.0%。
除了陈琪已获得英国研究生的文凭之外,王迅、何华以及在德国萨克森州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就读的苏野都是在读研究生,并且都面临着工作选择的问题。
1992年出生的苏野将于明年6月毕业,当说起自己毕业以后有何打算时,他坚定地说道:“在德国先找个工作。”
在他看来,毕业立刻回国参加工作无异于从头开始,而在德国工作所积攒的经验甚至比学历都要重要。“只要与所学机械制造专业相关的工作,我都会愿意去尝试一下。”苏野说道。
的确,留学专业可谓是就业时的风向标。何华同样希望将来可以从事自己所学的专业的工作。
“希望自己能去纽约工作或者是实习。”何华此时早已忘却萨凡纳的安逸,“因为纽约是时尚之都,而奢侈品时尚管理在纽约会比其他小地方有更多的机会。”
萨凡纳相较于纽约,所差的不只是奢侈品,更是众多社交资源。而何华也知道,自己的专业不能仅停留于课本和校园中,需要走出校园,这样才能有所收获。
“如果真能如我所愿,在纽约有一个实习的机会,我相信可以学到很多知识,甚至是此生的财富。”何华激动地说。
不可否认,国外工作的经历所能带来的财富远不止于金钱,还有一门外语的提高,视野的开拓甚至是与人沟通的能力。
“国外工作意味着要与外国人面对面的交流。”王迅一语中的。即便将来回国参加工作,那么外语将是最重要的敲门砖,甚至比国外文凭和学历还要重要。
《2017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也指出,在海外留学期间获得的能力提升方面,生活适应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位居前三名,分别占比89%、84.9%、84.4%。专业知识和技能位居第四,所占比例达71.2%。创新能力、扩大人脉网络,分别以52.1%和43.7%占据第五名和第六名。
此外,更重要的是,在海归回国就业优势方面,国际视野、语言优势、跨文化沟通能力方面具有优势的比例分别为85.9%、82.2%以及79.5%。
回国就业,不同的选择
《2017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显示,海归们偏好创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领域。其中,创业者创立的企业主要集中在IT、通信、电子、互联网,占比近五分之一,为19.8%。
此外,紧随其后的是服务和文体教育和工艺美术,占比分别为14.7%和11.8%,选择金融业的仅占10.3%。贸易、批发、零售、租赁业、快速消费品、耐用消费品、房地产和建筑业、以及商业服务(包括咨询、财会、法律、广告、公关、认证、外包),占比均在10%以下。
汽车、生产、加工、制造以及文化、传媒、娱乐、体育,还有能源、矿产、环保所占比例均为5%。政府、非盈利机构以及交通、运输、物流、仓储的占比均低于1%。
除了参加工作之外,还有自己创业。《2017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指出,海归回国创业获得的资源支持体现在多个方面,其中,客户资源、信息资源居前两位,分别占比55.9%和51.5%。资金资源排第三位,占39.47%,其次是人才资源、技术资源和政府资源,分别占比28.7%、22.1%和22.1%。获得其他方面的资源占比6.6%。
据陈琪透露,自己有不少留学生朋友选择给自己打工。或是做翻译、制作留学生服务相关的微信公众号;像一些学金融的同学则会利用自己国外的资源和人脉做一些旅游民俗相关的产业。
陈琪早已放下了《围城》,她开始阅读起沈从文的《边城》。《边城》成书于沈从文爱情事业双丰收的人生季节,正如现在的秋季一般,陈琪也有了她自己的丰收。
“每一只船总要有一个码头,每一个雀儿得有一个巢”,这是《边城》给陈琪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一段话,想起自己回国时决定,“我很喜欢回国的感觉。”
可是并不是所有归来的学子都如陈琪一般收获事业与幸福,原因很简单,他们身上在存在优势的同时,劣势也是无法避免的。
在海归就业劣势方面,《2017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显示,主要存在于不了解国内就业形势和企业需求、回国错过校招季,这两者的比例分别达到65.9%和46.6%。
当然还存有诸多劣势,包括不适应国内人情社会,从而难以获得发展机会,以及海投效率低下,还有不熟悉国内市场环境,这三者的占比分别达到45.3%、44.7%和41%。
正如苏野所说,“现在连国内的共享单车都如此火爆,我的机械文凭肯定可以用上。实在没工作,我就修车去。”他并不知道,共享单车火爆的背后还存在一系列管理,以及占用城市空间并影响社会秩序等一系列问题。他甚至都不知道,国内共享单车市场的竞争犹如海归学子就业的形势一样紧张。
正如《2017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中所说,海归群体的快速增长使其就业压力更甚从前,需要国家和社会的共同关注。
责任编辑:孟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