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民宿发展相对论:火爆扩张与批量倒闭并存,行业洗牌随时可能发生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民宿发展相对论:火爆扩张与批量倒闭并存,行业洗牌随时可能发生

民宿的数量是远远不足的,这个市场才刚刚开始。

从单体民宿到民宿的品牌化、连锁化再到如今的民宿集群化,民宿行业一直在转型升级。但与之伴随的也是种种非议:“95%的民宿都在亏钱”、“民宿泡沫正破灭”、“美丽乡村将出现大片鬼屋”、“情怀救不了民宿”……

有人认为民宿行业已经进入到了下半场,也有人认为民宿行业还处于初生的阶段,到底民宿现在处于一个什么发展状态?新型的模式对如今的行业问题是否会有所改观?TBO采访了以下大咖,试图解答这些问题。

开始吧副总裁、借宿CEO夏雨清

乡伴文旅、乡伴原舍创始人朱胜萱

台湾文化创意产业联盟协会荣誉理事长 原台北市副市长李永萍

(上:朱胜萱 下左:李永萍 下右:夏雨清)

TBO:近两年民宿行业非常火爆,如今随着民宿整体数量的扩张,民宿品牌的连锁化,甚至民宿的集群化都是可以观察到的变化。同时,我们也看到不少民宿倒闭、关张的现象。那么综合来看,这是否意味着行业洗牌已经开始?

夏雨清我觉得现在民宿谈洗牌还为时过早。

可能在某些局部区域会出现民宿饱和的情况,像丽江、以前的大理;而像莫干山就没有饱和,只是比较多而已。(尽管接下来这里肯定也会饱和)。

最早,裸心乡开出来一个月就能盈利收回投资的时候,肯定会有很多人跟进;而大量玩家跟进之后,整个市场的供给上去了,肯定会把民宿普遍的投资回报周期慢慢拉长。在2013年,在莫干山开民宿一年肯定能收回投资。到2015年再开,可能就需要3-5年。

事实上,从众筹的角度来判断一家民宿,它如果5年能收回投资,这已经是非常理想的。一般房子的租期都是20年-30年,后面还有时间慢慢做收益;而酒店一般要8-10年,才能收回投资。

另一方面,有民宿不挣钱、倒闭的现象很正常,每个行业都会经历自然的淘汰。每个行业都是有赚钱的和不赚钱的,赚钱的肯定都不占绝大多数。就像前两年,莫干山无论做什么,即使开农家乐都挣钱,那是不正常的。

朱胜萱我觉得民宿这个行业才刚刚开始。

之前听到市场上有1000家、2000家民宿,大家可能觉得这个数量很可怕,但是如果客房量来算的话,它的数量还是很少的。比如一家民宿20间房,1000家民宿也只有20000间房。比如莫干山号称有1000家民宿,其实它整体的客房数量还不如一个大型度假村。

我认为民宿的数量是远远不足的,这个市场才刚刚开始。

至于从去年到今年关于民宿有很多负面报道,我觉得这是好事,证明有人关注民宿这个行业。但这个时代往前走,一定是需求决定的。如果没有真实的需求,这个行业自然会死。

如今有了移动互联网、金融等工具的驱动力以后,每个行业都会走得比以前快。可能以前的行业发展需要10年,现在只需要5年,台湾民宿要发展20年,在大陆可能只需要3年。这个行业只是走得很快而已。

TBO:行业走得快,洗牌来的也快,这也是一个事实。您认为民宿业洗牌的时间节点会是什么时候?那个时候淘汰的民宿或者说留下来的民宿,会呈现什么样的特征?

朱胜萱我觉得随时随刻都会洗牌,只不过洗牌的规模不太一样。

大规模的洗牌出现,在于市场上有更强大的玩家进来,就好比一群武功一般的人打来打去并不会怎样,但突然间来了一个可以一招致命的人,这个时候就迎来大洗牌了。就比如各大资本、各大酒店集团都进来要做民宿的时候,这个行业自然要洗牌。

我也经常跟行业里的人说,留给我们的窗口期没有多久了。因为我们没有比别人聪明,也没有比别人有更强的团队和足够的钱,我们唯一有的是起得早、更勤奋。如果这两点都没有优势的话,那只能等着被洗牌。

我觉得一个行业的发展方式有很多种,一种就是朝规模化、平台化、品牌化、连锁化去发展;另外就是会有一大批小而美、个性化的民宿存在。就算迎来洗牌的那天,大家也还是有不同的生存空间的。

夏雨清洗牌的时间节点并没有办法预测,但最终留下来的民宿,一定是在品质和服务上做得好的。

我觉得民宿个性化的元素背后都是有共性的。民宿前端呈现的是个性化的主人文化,但它后端为了维护这种个性的文化,肯定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就是说,能够留下来的肯定是有扎实的团队的品牌。

TBO:如今,民宿渐渐朝综合体的方向发展,无论是开始吧提出的“民宿集群”的概念,还是乡伴文旅打造的“理想村”,实际上都是以乡村综合体的方式去落地民宿。这种转型升级的原因,和操盘的思路是怎样的?

夏雨清我们认为民宿是乡建的入口。当民宿进入一个凋敝的乡村,它会变成跟乡村互动的一个载体。它会带动整个乡村的发展,使更多的年轻人回到乡村,这就是从开一家民宿,到乡村复兴、复活最终的路径。

台湾最红的一个民宿——天空的院子,它的创始人写了一本叫做《有种生活风格叫小镇》的书,讲述了他如何从一间民宿开始,最终一步一步、逐渐把一个小镇做成了台湾最有名的文创小镇的故事。

借宿作为一个平台,是跟当地政府和民宿品牌方来匹配资源,共同完成这个事情。比如当地政府想引进民宿,他不知道去哪里找,而很多民宿想出去也不知道去哪里。那借宿则从中发挥作用,进行匹配。

我们会尽量向政府要到很好的资源给到这些民宿,带动当地的第一波宣传推广。比如我们在宁夏和甘肃交界的黄河边,对面就是腾格里沙漠的地方,引进了5家民宿、1家书店、1个美术馆、几家餐厅,一家法餐、一个咖啡馆。

资源匹配之后,借宿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为民宿服务,比如后续资金的众筹、引流等。另外借宿会和政府合资成立运营公司,对当地的资源进行挖掘和开发,做成产品。

比如我们开发出的沙漠里的星光晚餐、羊皮筏漂流等产品,民宿可以来采购。

朱胜萱从单一的民宿原舍到民宿综合体“理想村”,我们看到,单一的民宿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说业态单一、引流的能力弱、渠道不稳定等等。但如果你用田园综合体的视角去看,就会发现,多业态组合、相互补充的、满足各种需求的休闲配套,才是游客休闲体验的生活方式。

而理想村的模版设计,就是按照综合体的路径去思考的。在它的组织架构中有专门负责引流、收益管理和配套设施等等的部门。“理想村”虽然是一群有梦想的人,做的一件理想的事,但还是需要生存,所以我们用产业的不同拼合来完成它真实的业态补充。

传统的乡村综合体是由设计、开发建设、运营三个板块驱动的,但传统的这三个板块是割裂的。

有些公司依赖于设计公司,所以它会从设计板块开始推动;有很多项目不太依赖设计,有资金、有项目经验、有施工队伍就开始做了;还有就是一开始想做个酒店,有酒店运营的经验,于是找某个大品牌进来,然后大品牌返向推动设计和工程。

而我们要做的,是从传统的开发思路向全流程的开发运营管控转变。我们构建了一个生态链来推动这件事情,设计、建造、文创、产业、运管、互联网渠道、媒体传播等全链条都是由我们自己来完成。

TBO: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类似的民宿综合体建起来之后,流量从哪里来?是否担心会沦为一座空城?

夏雨清民宿最好的一点,就是好的民宿自带流量,但这仅局限于单店,连锁化后就会被分流。

我们的解决方案是,推出借宿严选,把最优秀的民宿集中起来,通过一张卡就可以订这些民宿。我们平台给出优惠价,希望淡季通过聚集这些消费者,为民宿导流。

另外,开始吧在全国10个城市有合作伙伴、有投资项目,在上海和北京也有自己的部门。接下来我们会在这12个城市里面,把1-2个人转化成销售,针对民宿严选里面的上百家民宿,包括我们要落地的民宿集群,去做淡季导流。

另外是会有针对性的在一些公司里面做推广,让公司的团建去落户民宿。而在线上我们有40多个公众号,2000多万个粉丝,做线上引流。所以现在是线上线下结合。

朱胜萱我觉得首先要顺势而为,如果逆势而为,再怎么引流也没用。

可以发现,虽然目前城市化还是大潮,但是近几年,城市往乡村流动已经出现一股小潮流。我相信只要你的产品足够好,是市场所需,你的服务足够打动人心,自然会有人来。这是第一个大风口的判断。

第二就是,当小潮流出现,做好产品和服务之后,应该再通过技术手段对客群进行管理,提升复购率。比如我们在做的互联网SaaS系统,就是通过对客源群体的精准分析,去了解客人的特征,再进行精准推送。

TBO:在落地项目的过程中,必然存在很多问题,你们目前所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是如何解决的?

夏雨清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就是民宿服务的不确定性。

这是所有民宿现在的短板,即使口碑很好的民宿,也有可能会因为某个员工的情绪不稳定,给客人很差的体验。但是五星级酒店基本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服务是非常关键的。在东南亚地区,他们的服务是发自内心的,而在中国大陆是不可能的。一个典型的例子,杭州政府曾经邀请食养山房的林炳辉,来杭州新的茶叶博物馆开餐厅,他非常喜欢那个地方,但是来了三个月之后最终放弃了,因为在大陆找不到好的服务员。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也在做解决工作。比如,我们莫干山的民宿学院,跟杭州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和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签订了合作,共同来办民宿管家班。

我们会为这些学校提供奖学金,学生在大三的时候可以直接到民宿来实习一年,如果他们觉得民宿业合适,就可以留下来。我们设立奖学金,就是为了引导更多的以前可能去五星级酒店或者去其他旅游行业的大学生,进入到民宿行业,来解决标准化的问题。

朱胜萱因为这个行业是初生行业、比较粗放,无论是擅长看民宿、擅长做文创还是擅长设计的资源都是稀缺的。当你落地去做一个项目的时候会发现,找不到好的设计师、好的管家、好的技术等等。

但如果你想在3-5年的时间,快速地去去构建一个更大范围的市场,那这条生态链就必须自己补足。

其实我并不想建生态链,这都是被逼的。但是如果你没有这7种武器(设计、建造、文创、产业、运管、互联网渠道、媒体传播),是打不了这场战的。我不认为我们7种武器里面每种都很强,有可能我们的设计比不过别人,有可能我们的文创比不了其他家,但是我不能让自己瘸着腿。

作为民宿发展的先驱,台湾的民宿发展模式一直被大陆所推崇,他们的民宿是如何操盘的?到底有哪些经验可供学习和借鉴?为此,TBO还采访了台湾文化创意产业联盟协会荣誉理事长、原台北市副市长李永萍。

TBO:您认为台湾民宿成功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经验可以借鉴?

李永萍台湾经验比较成功,是因为政府的角色比较成熟。

在整个产业链中,政府能够明确自己的角色和职能,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订立标准化的住房设备,以及服务流程。

在台湾是社造(社区营造)先行,政府首先要给村民一个目标,然后大家一起向这个目标迈进。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和所有的村民都会参与其中。

因为政府是公权力,有资源、资金,政府需要出钱教育、培训村民,包括垃圾分类、土地的再利用,哪里不要浪费,哪里不要造成二度污染,怎么样重新调整生产流程,待人接物的礼仪、设计理念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只要定标准、政策、给钱就行。

另外政府定的标准是,不仅原住民可以经营民宿,外来企业也可以。原住民在经营之前,需要接受政府的课程,通过考试,不然缺乏经营的资质,就只能把你的房子拿出来租给别人经营。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民宿发展相对论:火爆扩张与批量倒闭并存,行业洗牌随时可能发生

民宿的数量是远远不足的,这个市场才刚刚开始。

从单体民宿到民宿的品牌化、连锁化再到如今的民宿集群化,民宿行业一直在转型升级。但与之伴随的也是种种非议:“95%的民宿都在亏钱”、“民宿泡沫正破灭”、“美丽乡村将出现大片鬼屋”、“情怀救不了民宿”……

有人认为民宿行业已经进入到了下半场,也有人认为民宿行业还处于初生的阶段,到底民宿现在处于一个什么发展状态?新型的模式对如今的行业问题是否会有所改观?TBO采访了以下大咖,试图解答这些问题。

开始吧副总裁、借宿CEO夏雨清

乡伴文旅、乡伴原舍创始人朱胜萱

台湾文化创意产业联盟协会荣誉理事长 原台北市副市长李永萍

(上:朱胜萱 下左:李永萍 下右:夏雨清)

TBO:近两年民宿行业非常火爆,如今随着民宿整体数量的扩张,民宿品牌的连锁化,甚至民宿的集群化都是可以观察到的变化。同时,我们也看到不少民宿倒闭、关张的现象。那么综合来看,这是否意味着行业洗牌已经开始?

夏雨清我觉得现在民宿谈洗牌还为时过早。

可能在某些局部区域会出现民宿饱和的情况,像丽江、以前的大理;而像莫干山就没有饱和,只是比较多而已。(尽管接下来这里肯定也会饱和)。

最早,裸心乡开出来一个月就能盈利收回投资的时候,肯定会有很多人跟进;而大量玩家跟进之后,整个市场的供给上去了,肯定会把民宿普遍的投资回报周期慢慢拉长。在2013年,在莫干山开民宿一年肯定能收回投资。到2015年再开,可能就需要3-5年。

事实上,从众筹的角度来判断一家民宿,它如果5年能收回投资,这已经是非常理想的。一般房子的租期都是20年-30年,后面还有时间慢慢做收益;而酒店一般要8-10年,才能收回投资。

另一方面,有民宿不挣钱、倒闭的现象很正常,每个行业都会经历自然的淘汰。每个行业都是有赚钱的和不赚钱的,赚钱的肯定都不占绝大多数。就像前两年,莫干山无论做什么,即使开农家乐都挣钱,那是不正常的。

朱胜萱我觉得民宿这个行业才刚刚开始。

之前听到市场上有1000家、2000家民宿,大家可能觉得这个数量很可怕,但是如果客房量来算的话,它的数量还是很少的。比如一家民宿20间房,1000家民宿也只有20000间房。比如莫干山号称有1000家民宿,其实它整体的客房数量还不如一个大型度假村。

我认为民宿的数量是远远不足的,这个市场才刚刚开始。

至于从去年到今年关于民宿有很多负面报道,我觉得这是好事,证明有人关注民宿这个行业。但这个时代往前走,一定是需求决定的。如果没有真实的需求,这个行业自然会死。

如今有了移动互联网、金融等工具的驱动力以后,每个行业都会走得比以前快。可能以前的行业发展需要10年,现在只需要5年,台湾民宿要发展20年,在大陆可能只需要3年。这个行业只是走得很快而已。

TBO:行业走得快,洗牌来的也快,这也是一个事实。您认为民宿业洗牌的时间节点会是什么时候?那个时候淘汰的民宿或者说留下来的民宿,会呈现什么样的特征?

朱胜萱我觉得随时随刻都会洗牌,只不过洗牌的规模不太一样。

大规模的洗牌出现,在于市场上有更强大的玩家进来,就好比一群武功一般的人打来打去并不会怎样,但突然间来了一个可以一招致命的人,这个时候就迎来大洗牌了。就比如各大资本、各大酒店集团都进来要做民宿的时候,这个行业自然要洗牌。

我也经常跟行业里的人说,留给我们的窗口期没有多久了。因为我们没有比别人聪明,也没有比别人有更强的团队和足够的钱,我们唯一有的是起得早、更勤奋。如果这两点都没有优势的话,那只能等着被洗牌。

我觉得一个行业的发展方式有很多种,一种就是朝规模化、平台化、品牌化、连锁化去发展;另外就是会有一大批小而美、个性化的民宿存在。就算迎来洗牌的那天,大家也还是有不同的生存空间的。

夏雨清洗牌的时间节点并没有办法预测,但最终留下来的民宿,一定是在品质和服务上做得好的。

我觉得民宿个性化的元素背后都是有共性的。民宿前端呈现的是个性化的主人文化,但它后端为了维护这种个性的文化,肯定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就是说,能够留下来的肯定是有扎实的团队的品牌。

TBO:如今,民宿渐渐朝综合体的方向发展,无论是开始吧提出的“民宿集群”的概念,还是乡伴文旅打造的“理想村”,实际上都是以乡村综合体的方式去落地民宿。这种转型升级的原因,和操盘的思路是怎样的?

夏雨清我们认为民宿是乡建的入口。当民宿进入一个凋敝的乡村,它会变成跟乡村互动的一个载体。它会带动整个乡村的发展,使更多的年轻人回到乡村,这就是从开一家民宿,到乡村复兴、复活最终的路径。

台湾最红的一个民宿——天空的院子,它的创始人写了一本叫做《有种生活风格叫小镇》的书,讲述了他如何从一间民宿开始,最终一步一步、逐渐把一个小镇做成了台湾最有名的文创小镇的故事。

借宿作为一个平台,是跟当地政府和民宿品牌方来匹配资源,共同完成这个事情。比如当地政府想引进民宿,他不知道去哪里找,而很多民宿想出去也不知道去哪里。那借宿则从中发挥作用,进行匹配。

我们会尽量向政府要到很好的资源给到这些民宿,带动当地的第一波宣传推广。比如我们在宁夏和甘肃交界的黄河边,对面就是腾格里沙漠的地方,引进了5家民宿、1家书店、1个美术馆、几家餐厅,一家法餐、一个咖啡馆。

资源匹配之后,借宿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为民宿服务,比如后续资金的众筹、引流等。另外借宿会和政府合资成立运营公司,对当地的资源进行挖掘和开发,做成产品。

比如我们开发出的沙漠里的星光晚餐、羊皮筏漂流等产品,民宿可以来采购。

朱胜萱从单一的民宿原舍到民宿综合体“理想村”,我们看到,单一的民宿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说业态单一、引流的能力弱、渠道不稳定等等。但如果你用田园综合体的视角去看,就会发现,多业态组合、相互补充的、满足各种需求的休闲配套,才是游客休闲体验的生活方式。

而理想村的模版设计,就是按照综合体的路径去思考的。在它的组织架构中有专门负责引流、收益管理和配套设施等等的部门。“理想村”虽然是一群有梦想的人,做的一件理想的事,但还是需要生存,所以我们用产业的不同拼合来完成它真实的业态补充。

传统的乡村综合体是由设计、开发建设、运营三个板块驱动的,但传统的这三个板块是割裂的。

有些公司依赖于设计公司,所以它会从设计板块开始推动;有很多项目不太依赖设计,有资金、有项目经验、有施工队伍就开始做了;还有就是一开始想做个酒店,有酒店运营的经验,于是找某个大品牌进来,然后大品牌返向推动设计和工程。

而我们要做的,是从传统的开发思路向全流程的开发运营管控转变。我们构建了一个生态链来推动这件事情,设计、建造、文创、产业、运管、互联网渠道、媒体传播等全链条都是由我们自己来完成。

TBO: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类似的民宿综合体建起来之后,流量从哪里来?是否担心会沦为一座空城?

夏雨清民宿最好的一点,就是好的民宿自带流量,但这仅局限于单店,连锁化后就会被分流。

我们的解决方案是,推出借宿严选,把最优秀的民宿集中起来,通过一张卡就可以订这些民宿。我们平台给出优惠价,希望淡季通过聚集这些消费者,为民宿导流。

另外,开始吧在全国10个城市有合作伙伴、有投资项目,在上海和北京也有自己的部门。接下来我们会在这12个城市里面,把1-2个人转化成销售,针对民宿严选里面的上百家民宿,包括我们要落地的民宿集群,去做淡季导流。

另外是会有针对性的在一些公司里面做推广,让公司的团建去落户民宿。而在线上我们有40多个公众号,2000多万个粉丝,做线上引流。所以现在是线上线下结合。

朱胜萱我觉得首先要顺势而为,如果逆势而为,再怎么引流也没用。

可以发现,虽然目前城市化还是大潮,但是近几年,城市往乡村流动已经出现一股小潮流。我相信只要你的产品足够好,是市场所需,你的服务足够打动人心,自然会有人来。这是第一个大风口的判断。

第二就是,当小潮流出现,做好产品和服务之后,应该再通过技术手段对客群进行管理,提升复购率。比如我们在做的互联网SaaS系统,就是通过对客源群体的精准分析,去了解客人的特征,再进行精准推送。

TBO:在落地项目的过程中,必然存在很多问题,你们目前所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是如何解决的?

夏雨清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就是民宿服务的不确定性。

这是所有民宿现在的短板,即使口碑很好的民宿,也有可能会因为某个员工的情绪不稳定,给客人很差的体验。但是五星级酒店基本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服务是非常关键的。在东南亚地区,他们的服务是发自内心的,而在中国大陆是不可能的。一个典型的例子,杭州政府曾经邀请食养山房的林炳辉,来杭州新的茶叶博物馆开餐厅,他非常喜欢那个地方,但是来了三个月之后最终放弃了,因为在大陆找不到好的服务员。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也在做解决工作。比如,我们莫干山的民宿学院,跟杭州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和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签订了合作,共同来办民宿管家班。

我们会为这些学校提供奖学金,学生在大三的时候可以直接到民宿来实习一年,如果他们觉得民宿业合适,就可以留下来。我们设立奖学金,就是为了引导更多的以前可能去五星级酒店或者去其他旅游行业的大学生,进入到民宿行业,来解决标准化的问题。

朱胜萱因为这个行业是初生行业、比较粗放,无论是擅长看民宿、擅长做文创还是擅长设计的资源都是稀缺的。当你落地去做一个项目的时候会发现,找不到好的设计师、好的管家、好的技术等等。

但如果你想在3-5年的时间,快速地去去构建一个更大范围的市场,那这条生态链就必须自己补足。

其实我并不想建生态链,这都是被逼的。但是如果你没有这7种武器(设计、建造、文创、产业、运管、互联网渠道、媒体传播),是打不了这场战的。我不认为我们7种武器里面每种都很强,有可能我们的设计比不过别人,有可能我们的文创比不了其他家,但是我不能让自己瘸着腿。

作为民宿发展的先驱,台湾的民宿发展模式一直被大陆所推崇,他们的民宿是如何操盘的?到底有哪些经验可供学习和借鉴?为此,TBO还采访了台湾文化创意产业联盟协会荣誉理事长、原台北市副市长李永萍。

TBO:您认为台湾民宿成功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经验可以借鉴?

李永萍台湾经验比较成功,是因为政府的角色比较成熟。

在整个产业链中,政府能够明确自己的角色和职能,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订立标准化的住房设备,以及服务流程。

在台湾是社造(社区营造)先行,政府首先要给村民一个目标,然后大家一起向这个目标迈进。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和所有的村民都会参与其中。

因为政府是公权力,有资源、资金,政府需要出钱教育、培训村民,包括垃圾分类、土地的再利用,哪里不要浪费,哪里不要造成二度污染,怎么样重新调整生产流程,待人接物的礼仪、设计理念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只要定标准、政策、给钱就行。

另外政府定的标准是,不仅原住民可以经营民宿,外来企业也可以。原住民在经营之前,需要接受政府的课程,通过考试,不然缺乏经营的资质,就只能把你的房子拿出来租给别人经营。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