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何超:医患枢纽+人才补给能否加速国内全科和私人医生普及?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何超:医患枢纽+人才补给能否加速国内全科和私人医生普及?

国内互联网医疗纷纷向线下发力,开始构建自己的闭环和竞争壁垒。在这场刚开始的“马拉松”上,杭州的微医全科中心才只是何超的第一站,未来3年,还有百所机构等待破土动工。

文丨尹磊

从院长到职业经理人

尽管已经从公立医院院长转换成了一个职业经理人,但医疗圈在称呼现任微医全科掌舵人何超时,依然习惯叫他何院长。

2015年,何超跳出体制,离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十年院长和两年党委书记的履职生涯,让何超的出走,一时间引起圈内不小反响,对其下一步去处的猜测,也是众说纷纭。

“我在57岁的时候离开公立医院,加入微医这家互联网企业,其实也是因为一直想寻找事业上的……”何院长含蓄地略去了对创业壮志的表述。

微医本身做的是互联网医疗,以线上功能解决医患之间的连接不足,通过问诊、会诊、复诊等形式解决患者花时间排队挂号的困难。在新的岗位上,何超原本设想做一个云端的医疗中心,但在分析眼前的医疗市场后,他发现,虽然网络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但依然存在照顾不到的盲区,尤其是无法解决初级诊疗、基础诊疗和专科之间的衔接。

在定项目的过程中,恰逢美国一场大规模的年度远程医疗会议,会议主题与何超的项目关系紧密,他便和两个同事前去“取经”。回来之后,他们开始反复研究美国远程医疗对于当地医疗服务的帮助。

“我们了解到,线上医疗在美国成熟的一系列领域中,包括心理、急诊抢救、监护,病理、影像等等,其中一个就是初级诊疗,即初级诊疗的远程化。他们要解决偏远地区居民的就医问题,其实国内也一样,都是缺医少药的问题。”

美国的做法是,通过远程手段,线上配置医生助理、健康助理、医生助手等等一系列的角色,让偏远地区的居民,不需要花费很长时间的交通劳顿,就可以获得医疗服务——解决一般疾病的随访,或一般疾病的初次就诊,以及疾病的复诊、随访等等。

这给何超团队带来了启发。依靠微医本身的线上实力,是不是也能与国内目前缺乏的初级诊疗,即全科医疗对接起来?在和集团、股东们交换意见后,这一切入点立即得到了全员的认同和支持。

何超团队正式立项,并马不停蹄地在 2016年6月份开始设计,到9月份着手动工,直到2017年3月,2460平米的首家微医全科(杭州)中心正式对外开放,其设有健康促进中心、全科服务中心、儿童健康中心、 老年关爱中心、 活力康复中心、远程会诊中心、医学检验和影像中心等多个科室。自此,微医全科,也成为了微医集团在线诊疗、远程会诊、线下医疗闭环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医疗专科“飞跃”  全科“掉队”的困局待解

在很多发达国家,不管是商业保险、政府医疗保险,政策要求任何一个保险的对象,必须要有指定家庭医生管理者。因为家庭医生对每个家庭的生活习惯、人员组成、成员疾病状态,甚至是每个成员的社会关系状态都十分了解,家庭医生成了区域性的健康 “守门人”。

“我觉得中国过去改革开放三、四十年时间,在医疗领域里面最根本性的进步,是我们的大医院的专科医生,不论数量、能力、细分都做到了淋漓尽致,不敢说跟国际水平没有差距,但这个差距已经很小了。”然而何超同时认为,在专科、亚专科,甚至专病专家的突飞猛进中,却忽略了对人的健康到疾病,从小病到大病过程的一个基础诊疗。

这也说明医疗水平的提高,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这也是为什么会有“医疗改革”这个说法。就医难、看病贵,依然是老百姓挂在嘴边的抱怨。

一直以来,线下的全科服务,始终是政府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来承担。“像北上广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是存在的,里面有全科医生,有公共卫生的专家,有儿科的医生等等。但是很多人对社区里面有没有这样的机构,可能从来没有关心过。然而,在商业区、新建的小区,或者是一些企业内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还来不及建立。”

即使在一二线城市里,社区的卫生服务机构也只有少数做的令人满意。据知乎网友所述,一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说是门可罗雀,甚至有人进来打听是不是提供按摩服务的。有时候,机构收集居民档案,需要医生挨家挨户去敲门,多数都吃到闭门羹。

更有媒体调研,近六成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满意,大多是认为医师水平不及大医院,设备没有大医院全。

政府的社区机构,最近几年比较重视慢病管理,但是事实上对于慢病管理的效果,对老百姓的健康维持、促进的能力,以及转诊、会诊的能力,社区卫生机构无瑕面面俱到。部分地区做的比较好,但是更全面的,具有一个枢纽功能的机构,却是罕见的。

微医全科如何解决社会痛点?

那么,微医全科中心能提供些什么?

首先,它是一个区域居民就诊中心,在就诊基础上,收集客人从健康到疾病早期,再到慢病发生,这个过程中的所有信息。

第二,它是一个会诊中心,不管是骨关节的疾病,皮肤疾病,心脑血管疾病,随着疾病的严重程度,晚期和重症时候的处理,跟早期和轻症的处理是完全不同的,通过会诊的形式,把这种变化结合微医自身的专科医生的技术、知识、水平运用到病人身上。

第三,当病人的处理不是全科中心所能够实现的时候,它就变成了一个转诊中心,全科医生为患者提供科学意见,并与微医覆盖的 29 个省、2400 多家重点医院、28万名专家资源进行对接。“医疗上任何一点判断和指导,我对你都会有一些帮助,有的帮助可能很大,绝对的,有的可能是建议性的。但无论如何都要比患者自己去求医更可靠、高效。”

第四,可以是一个随诊中心、随访中心。“作为外科医生我很了解,三分医疗七分护理,七分护理里面隐含的意思是医生做了诊断、治疗的方案,护理帮助跟踪。外科医生做了这样一个手术,手术以后,进行相应的护理,才能实现治疗方案和手术结果的最有效化。”

何超告诉四百味,随诊中心就是专科医生在接收一位病人之前,全科医生把资料准备好,给到专科医生。很多情况下,这会让诊断更容易操作,处理结果也更有效。处理完以后,所有的用药或手术,事后的随访要点,全科医生对信息全面跟踪,而专科医生与全科医生的交接,与专科医生跟家属、病人交接是完全不同的效果。

何超解释称,转诊也好,会诊也好,随诊也好,这些服务都是基于微医的线上平台所提供的支持。“我为什么愿意做全科?如果叫我自己去开一间全科医院,我认为像我这样的背景,都怕难为情。但是通过互联网众多专家资源、专科资源、知识资源,才让全科医院真正落地。而且我们帮大医院的专科管理好病人了以后,我相信这种关系一定是良性的,互动的。而不是换一个人情,或者一笔偶然交易。”

除此以外,微医全科还是一个家庭、企业、社区的健康促进中心。对于何超来说,他们的目标客户更侧重以群体来归类。

对于家庭单位来说,因为家庭成员不论从遗传基因、生活习惯,甚至社会关系上,都有同质性。“这个同质性,我们知道现在疾病的发作中,外界对于个体的影响是一个很大的组成部分,我们以家庭为中心,来应对外界变化,来减少导致负向的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我相信,一种疾病由一个家庭(子女、配偶、兄弟姐妹)共同应对,一定比一个人应对更有效”

而在企业方面,微医全科正和几个大的科技公司在谈。由于科技公司是年轻人的密集地,他们愿意接受新的东西,而且对新的服务方式:一键预防、早期发现的健康医疗方法,更愿意接受。在这些地方建立企业医务室,都是微医全科下一步的目标,“我们要在一个中心的基础之上,慢慢的延伸。”

“我们希望企业和家庭在这种情况下面,希望我们是一个健康的加油站,或者是一个健康的维持者、帮助者,不管是应对公共卫生事件,像最近杭州有一个登革热的流行性传染病。这个时候,我们希望通过家庭、企业,给予正确的应该有的卫生知识,应该有的防御的知识,来保持自己的健康状态,这个就很好。”

人才自培养:补行业缺口,建品牌壁垒

实际上,近两年互联网医疗企业布局线下已不是新鲜事,例如春雨医生、丁香园等等早有动作。移动医疗开始卖药、医药电商开始问诊、重资产开诊所雇三甲医院主治医生、签约挂牌线下医院……互联网医疗企业的线下打法多种多样。

而微医全科的策略是,下设微医全科中心和微医全科学院。学院是全科医生教育培训的专业平台,依托复旦大学医学院全科医学系主任、微医全科学院院长祝墡珠团队,培养并向全科中心、合作医疗机构输送人才。

微医全科学院的授课方式包括线下培训及远程教育,对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村卫生院等在内的各类基层医务人员进行全科医学临床技能、卫生服务管理培训、指导,以满足社会健康服务需求,并根据各级卫计部门需要,输出全科师资的服务。

全科医生(英文名:General Practitioner)制度在发达国家比较普遍,基于某一片区域充当健康“守门人”的角色,是治疗急性病和慢性病,为病人提供预防性照顾和健康教育的医疗从业者。全科医生关注的是对病人的整体研究,包括与病人相关的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因素。他们的工作不限于身体的特殊组织器官,他们在众多健康问题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和专业技能。

截止2015 年,我国的全科医生无论在绝对数量还是相对比例方面,较发达国家的差距仍非常明显。据业内人士反映,尽管政策鼓励高校办”全科医学专业“,但就业市场还未形成,另外没有健全的全科医学实践体系支撑,还在”摸石头过河“探索阶段。2020年我国将初步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目前,全科医生数量仍存在巨大缺口,微医全科则在此实际,开辟了专业团队,来发展全科人才打造的事业。

当互联网医疗的业务越铺越大,终归还是很难脱离线下。在浙江的十几年,何超一手把邵逸夫医院的医疗服务和质量打造了出来。而如今,国内互联网医疗均向线下发力,开始构建自己的闭环和竞争壁垒。在这场刚开始的“马拉松”上,杭州才只是何超的第一站,未来3年,微医全科还将建设100家全科中心。这也意味着,他的管理半径和担子的重量,将要扩大几乎百倍。

对话何超:不会为了连接而连接

四百味:在你们的区域铺店的职能划分上,城区的全科中心,跟商业中心的全科的区别是什么?

何超:商业中心的全科对象更多是纯粹的年轻人;那么城区的覆盖更全,男女老幼全方位。基于这样一些差别,我们来设定不同的体量,不同的人员组成,不同的设备构成。当然,一些功能互相是有重叠的。我们所谓的城区,就是跟社区更加相近,但是没有社区那么局限,像是北京的一个回龙观、望京这样的大型区域。

四百味:也就是说城区、社区、企业、家庭这几种类型,基本覆盖了你们能看到所有的受众。

何超:对,我们正在跟鲁能谈合作的事。社区里面,我们是针对一些家庭妇女,或者是一些家庭主妇。我们说起来是有一定收入的家庭主妇作为我们主要种子用户、目标对象,来覆盖她的家庭、身边的亲朋好友。

四百味:既然要负责转诊,主要是从微医的已有资源中对接吗?如果没有恰当匹配的专家资源怎么办?

何超:大部分都是已有的资源,另一方面,我们也发掘一些,特别是专科化的专家,去寻找这样一些合适的资源,来对特别的需求进行匹配。或者说我们作为一个组织,尤其是转诊的量比较大的时候,我们会跟医生商议绑定合作,你成为我们的微医医生,然后我们以后线上会诊、随诊、复诊都进行合作,病人当然会按照有关的政策规定来支付一定的费用,您也会得到这样一个费用。

大部分的医生,尤其是对他的专科,尽管我们专科医生很忙,但是你知道,我也是医生,我以前忙的可能三分之二的时间,至少是二分之一的时间是忙的,可以不需要我做,或者不应该我来做的一些很多的常规、普通的、基本的这种病人。

对于患者来说,我们要帮助他成为一个终极解决的目标,或者一个场地,就是说他的疾病、健康都在我们这里得到解决。所谓的得到解决,我们的延伸是通畅的,是毫无障碍的,是非常有效的。跟专科医生、专家之间的有效的链接,这就是我们判断这个专家适不适将来我们跟他建立长期关系的一个基础,而不是为了连接而连接。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微医

2.2k
  • 贵阳市政府与微医控股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微医又又又又要上市了?这次又改去美股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何超:医患枢纽+人才补给能否加速国内全科和私人医生普及?

国内互联网医疗纷纷向线下发力,开始构建自己的闭环和竞争壁垒。在这场刚开始的“马拉松”上,杭州的微医全科中心才只是何超的第一站,未来3年,还有百所机构等待破土动工。

文丨尹磊

从院长到职业经理人

尽管已经从公立医院院长转换成了一个职业经理人,但医疗圈在称呼现任微医全科掌舵人何超时,依然习惯叫他何院长。

2015年,何超跳出体制,离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十年院长和两年党委书记的履职生涯,让何超的出走,一时间引起圈内不小反响,对其下一步去处的猜测,也是众说纷纭。

“我在57岁的时候离开公立医院,加入微医这家互联网企业,其实也是因为一直想寻找事业上的……”何院长含蓄地略去了对创业壮志的表述。

微医本身做的是互联网医疗,以线上功能解决医患之间的连接不足,通过问诊、会诊、复诊等形式解决患者花时间排队挂号的困难。在新的岗位上,何超原本设想做一个云端的医疗中心,但在分析眼前的医疗市场后,他发现,虽然网络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但依然存在照顾不到的盲区,尤其是无法解决初级诊疗、基础诊疗和专科之间的衔接。

在定项目的过程中,恰逢美国一场大规模的年度远程医疗会议,会议主题与何超的项目关系紧密,他便和两个同事前去“取经”。回来之后,他们开始反复研究美国远程医疗对于当地医疗服务的帮助。

“我们了解到,线上医疗在美国成熟的一系列领域中,包括心理、急诊抢救、监护,病理、影像等等,其中一个就是初级诊疗,即初级诊疗的远程化。他们要解决偏远地区居民的就医问题,其实国内也一样,都是缺医少药的问题。”

美国的做法是,通过远程手段,线上配置医生助理、健康助理、医生助手等等一系列的角色,让偏远地区的居民,不需要花费很长时间的交通劳顿,就可以获得医疗服务——解决一般疾病的随访,或一般疾病的初次就诊,以及疾病的复诊、随访等等。

这给何超团队带来了启发。依靠微医本身的线上实力,是不是也能与国内目前缺乏的初级诊疗,即全科医疗对接起来?在和集团、股东们交换意见后,这一切入点立即得到了全员的认同和支持。

何超团队正式立项,并马不停蹄地在 2016年6月份开始设计,到9月份着手动工,直到2017年3月,2460平米的首家微医全科(杭州)中心正式对外开放,其设有健康促进中心、全科服务中心、儿童健康中心、 老年关爱中心、 活力康复中心、远程会诊中心、医学检验和影像中心等多个科室。自此,微医全科,也成为了微医集团在线诊疗、远程会诊、线下医疗闭环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医疗专科“飞跃”  全科“掉队”的困局待解

在很多发达国家,不管是商业保险、政府医疗保险,政策要求任何一个保险的对象,必须要有指定家庭医生管理者。因为家庭医生对每个家庭的生活习惯、人员组成、成员疾病状态,甚至是每个成员的社会关系状态都十分了解,家庭医生成了区域性的健康 “守门人”。

“我觉得中国过去改革开放三、四十年时间,在医疗领域里面最根本性的进步,是我们的大医院的专科医生,不论数量、能力、细分都做到了淋漓尽致,不敢说跟国际水平没有差距,但这个差距已经很小了。”然而何超同时认为,在专科、亚专科,甚至专病专家的突飞猛进中,却忽略了对人的健康到疾病,从小病到大病过程的一个基础诊疗。

这也说明医疗水平的提高,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这也是为什么会有“医疗改革”这个说法。就医难、看病贵,依然是老百姓挂在嘴边的抱怨。

一直以来,线下的全科服务,始终是政府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来承担。“像北上广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是存在的,里面有全科医生,有公共卫生的专家,有儿科的医生等等。但是很多人对社区里面有没有这样的机构,可能从来没有关心过。然而,在商业区、新建的小区,或者是一些企业内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还来不及建立。”

即使在一二线城市里,社区的卫生服务机构也只有少数做的令人满意。据知乎网友所述,一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说是门可罗雀,甚至有人进来打听是不是提供按摩服务的。有时候,机构收集居民档案,需要医生挨家挨户去敲门,多数都吃到闭门羹。

更有媒体调研,近六成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满意,大多是认为医师水平不及大医院,设备没有大医院全。

政府的社区机构,最近几年比较重视慢病管理,但是事实上对于慢病管理的效果,对老百姓的健康维持、促进的能力,以及转诊、会诊的能力,社区卫生机构无瑕面面俱到。部分地区做的比较好,但是更全面的,具有一个枢纽功能的机构,却是罕见的。

微医全科如何解决社会痛点?

那么,微医全科中心能提供些什么?

首先,它是一个区域居民就诊中心,在就诊基础上,收集客人从健康到疾病早期,再到慢病发生,这个过程中的所有信息。

第二,它是一个会诊中心,不管是骨关节的疾病,皮肤疾病,心脑血管疾病,随着疾病的严重程度,晚期和重症时候的处理,跟早期和轻症的处理是完全不同的,通过会诊的形式,把这种变化结合微医自身的专科医生的技术、知识、水平运用到病人身上。

第三,当病人的处理不是全科中心所能够实现的时候,它就变成了一个转诊中心,全科医生为患者提供科学意见,并与微医覆盖的 29 个省、2400 多家重点医院、28万名专家资源进行对接。“医疗上任何一点判断和指导,我对你都会有一些帮助,有的帮助可能很大,绝对的,有的可能是建议性的。但无论如何都要比患者自己去求医更可靠、高效。”

第四,可以是一个随诊中心、随访中心。“作为外科医生我很了解,三分医疗七分护理,七分护理里面隐含的意思是医生做了诊断、治疗的方案,护理帮助跟踪。外科医生做了这样一个手术,手术以后,进行相应的护理,才能实现治疗方案和手术结果的最有效化。”

何超告诉四百味,随诊中心就是专科医生在接收一位病人之前,全科医生把资料准备好,给到专科医生。很多情况下,这会让诊断更容易操作,处理结果也更有效。处理完以后,所有的用药或手术,事后的随访要点,全科医生对信息全面跟踪,而专科医生与全科医生的交接,与专科医生跟家属、病人交接是完全不同的效果。

何超解释称,转诊也好,会诊也好,随诊也好,这些服务都是基于微医的线上平台所提供的支持。“我为什么愿意做全科?如果叫我自己去开一间全科医院,我认为像我这样的背景,都怕难为情。但是通过互联网众多专家资源、专科资源、知识资源,才让全科医院真正落地。而且我们帮大医院的专科管理好病人了以后,我相信这种关系一定是良性的,互动的。而不是换一个人情,或者一笔偶然交易。”

除此以外,微医全科还是一个家庭、企业、社区的健康促进中心。对于何超来说,他们的目标客户更侧重以群体来归类。

对于家庭单位来说,因为家庭成员不论从遗传基因、生活习惯,甚至社会关系上,都有同质性。“这个同质性,我们知道现在疾病的发作中,外界对于个体的影响是一个很大的组成部分,我们以家庭为中心,来应对外界变化,来减少导致负向的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我相信,一种疾病由一个家庭(子女、配偶、兄弟姐妹)共同应对,一定比一个人应对更有效”

而在企业方面,微医全科正和几个大的科技公司在谈。由于科技公司是年轻人的密集地,他们愿意接受新的东西,而且对新的服务方式:一键预防、早期发现的健康医疗方法,更愿意接受。在这些地方建立企业医务室,都是微医全科下一步的目标,“我们要在一个中心的基础之上,慢慢的延伸。”

“我们希望企业和家庭在这种情况下面,希望我们是一个健康的加油站,或者是一个健康的维持者、帮助者,不管是应对公共卫生事件,像最近杭州有一个登革热的流行性传染病。这个时候,我们希望通过家庭、企业,给予正确的应该有的卫生知识,应该有的防御的知识,来保持自己的健康状态,这个就很好。”

人才自培养:补行业缺口,建品牌壁垒

实际上,近两年互联网医疗企业布局线下已不是新鲜事,例如春雨医生、丁香园等等早有动作。移动医疗开始卖药、医药电商开始问诊、重资产开诊所雇三甲医院主治医生、签约挂牌线下医院……互联网医疗企业的线下打法多种多样。

而微医全科的策略是,下设微医全科中心和微医全科学院。学院是全科医生教育培训的专业平台,依托复旦大学医学院全科医学系主任、微医全科学院院长祝墡珠团队,培养并向全科中心、合作医疗机构输送人才。

微医全科学院的授课方式包括线下培训及远程教育,对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村卫生院等在内的各类基层医务人员进行全科医学临床技能、卫生服务管理培训、指导,以满足社会健康服务需求,并根据各级卫计部门需要,输出全科师资的服务。

全科医生(英文名:General Practitioner)制度在发达国家比较普遍,基于某一片区域充当健康“守门人”的角色,是治疗急性病和慢性病,为病人提供预防性照顾和健康教育的医疗从业者。全科医生关注的是对病人的整体研究,包括与病人相关的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因素。他们的工作不限于身体的特殊组织器官,他们在众多健康问题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和专业技能。

截止2015 年,我国的全科医生无论在绝对数量还是相对比例方面,较发达国家的差距仍非常明显。据业内人士反映,尽管政策鼓励高校办”全科医学专业“,但就业市场还未形成,另外没有健全的全科医学实践体系支撑,还在”摸石头过河“探索阶段。2020年我国将初步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目前,全科医生数量仍存在巨大缺口,微医全科则在此实际,开辟了专业团队,来发展全科人才打造的事业。

当互联网医疗的业务越铺越大,终归还是很难脱离线下。在浙江的十几年,何超一手把邵逸夫医院的医疗服务和质量打造了出来。而如今,国内互联网医疗均向线下发力,开始构建自己的闭环和竞争壁垒。在这场刚开始的“马拉松”上,杭州才只是何超的第一站,未来3年,微医全科还将建设100家全科中心。这也意味着,他的管理半径和担子的重量,将要扩大几乎百倍。

对话何超:不会为了连接而连接

四百味:在你们的区域铺店的职能划分上,城区的全科中心,跟商业中心的全科的区别是什么?

何超:商业中心的全科对象更多是纯粹的年轻人;那么城区的覆盖更全,男女老幼全方位。基于这样一些差别,我们来设定不同的体量,不同的人员组成,不同的设备构成。当然,一些功能互相是有重叠的。我们所谓的城区,就是跟社区更加相近,但是没有社区那么局限,像是北京的一个回龙观、望京这样的大型区域。

四百味:也就是说城区、社区、企业、家庭这几种类型,基本覆盖了你们能看到所有的受众。

何超:对,我们正在跟鲁能谈合作的事。社区里面,我们是针对一些家庭妇女,或者是一些家庭主妇。我们说起来是有一定收入的家庭主妇作为我们主要种子用户、目标对象,来覆盖她的家庭、身边的亲朋好友。

四百味:既然要负责转诊,主要是从微医的已有资源中对接吗?如果没有恰当匹配的专家资源怎么办?

何超:大部分都是已有的资源,另一方面,我们也发掘一些,特别是专科化的专家,去寻找这样一些合适的资源,来对特别的需求进行匹配。或者说我们作为一个组织,尤其是转诊的量比较大的时候,我们会跟医生商议绑定合作,你成为我们的微医医生,然后我们以后线上会诊、随诊、复诊都进行合作,病人当然会按照有关的政策规定来支付一定的费用,您也会得到这样一个费用。

大部分的医生,尤其是对他的专科,尽管我们专科医生很忙,但是你知道,我也是医生,我以前忙的可能三分之二的时间,至少是二分之一的时间是忙的,可以不需要我做,或者不应该我来做的一些很多的常规、普通的、基本的这种病人。

对于患者来说,我们要帮助他成为一个终极解决的目标,或者一个场地,就是说他的疾病、健康都在我们这里得到解决。所谓的得到解决,我们的延伸是通畅的,是毫无障碍的,是非常有效的。跟专科医生、专家之间的有效的链接,这就是我们判断这个专家适不适将来我们跟他建立长期关系的一个基础,而不是为了连接而连接。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