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上线不足18个月,这家公司靠什么摸到了垂直电商的制胜命门?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上线不足18个月,这家公司靠什么摸到了垂直电商的制胜命门?

强敌环伺中,只有差异化或许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作者:财经无忌

坐拥1200万精准用户的环球捕手,正在集中精力持续深耕供应链,成为一家更专业的美食电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不亚于一场冒险,因为在电商行业,美食是一个高度竞争的领域,我们不禁要问,作为一家去年才上线的平台,何来的勇气?

这一切的问题,事实上要在深度观察环球捕手的隐形的实力——供应链之后,才能得到答案。

1、

坦白来说,竞争的白热化已经让美食电商成为了巨大的红海。

一方面天猫、京东这样的全品类电商,从来不会放过能带来漂亮复购率的食品类商品,另一方面,像考拉之类的跨境电商则砸下重金,希望在这个赛道上吸引流量。而同时,一些小卖家或者美食达人,则通过买手的形式,在“朋友圈”抢夺熟客资源。

强敌环伺中,只有差异化或许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以产品的SKU为例,目前淘宝无疑是品类最丰富的平台,在这个被称为“万能的淘宝”的平台上,只要是在合规的范畴内,几乎所有的商品都能买到。

这无疑是淘宝的优势,但也成为了现在淘宝的劣势——当你搜索一块“巧克力”,面对海量的产品和上千个卖家时,“选什么”和“买哪家”成为了一个最大的问题。

千篇一律的描述和缺乏信任的商户,会让你陷入巨大的选择困难,事实上你也只能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尝试一场冒险。

这是千千万万吃货们的“痛点”,环球捕手希望能帮助客户解决这个问题。

在环球捕手,有一支50人左右的“试吃”队伍,他们被称为“全国尝过最多零食的舌头”。这些试吃员一般以6人一组工作,里面有2个来自运营小组,有2个来自选品组,另外2个是客户代表,这个6个人的工作就是,不断试吃,然后在试吃体验的卷子上填上“好吃”或者“不好吃”,而只有达到4个以上的好吃,这款产品才能被入选。

也就是说平台上10000+的产品,都经过了这批吃货的考验,而至于这款产品能在平台上获得怎么样的推荐位,还要经过一个月的销售数据考验,有的很快成为了主推款,有的是次推款,而那些经不起检验的产品,则被最终下架淘汰。

商战正如战场,100多年前晚清重臣、湘军缔造者曾国潘有一个“打呆仗”的理论,指的是不走捷径,按最笨拙、最踏实的方式去做,在判断产品究竟好不好吃,环球捕手祭出的正是“笨”办法——挨个去试吃。

2、

有了好货,如何让这些产品能更好更快地送到吃货们的手里,是产品供应链中的重要一环。

在五六年前,当刘强东把融来的钱不声不响地花到物流和供应链时,周围并没有多少人看好,但现在这块“重资产”,反而成了京东叫板阿里的重要武器。

现在,在整个零售电商的供应链条中,物流和仓储是最“重”一个的环节,每家都花了大量的真金白银,京东甚至还独立成立了京东物流集团,很多人选择买京东看中的也是京东比天猫和苏宁更好的物流服务体验。

但即使是这样,京东的物流依然存在着一些弱点。

特别是在“非标”件的服务上无法满足个性的需求。从3C数码家电起家的京东,在标准件上有着自己的天然优势,后来在京东的跨品类经营时,或多或少已经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客户在京东上下了一本书和一箱饮料,那么很有可能你需要分两次才能拿到商品。

这还只是跨品类的问题,如果涉及到冷链或者需要极速达的商品,庞大的物流体系反而让客户有彷如面对巨无霸的无奈——他们更需要的小而美的产品。

消费升级的一个最大的特点是,个性时代的全面到来,物流服务也是一样。

环球捕手的物流、仓储显然做不到京东这样的体量,但是事实上,也没有必要成为京东这样的体量,服务的精准和效率才是环球捕手的高管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以跨境食品为例,为了能更实现效率的最大化,环球捕手有针对性地建立了5大美食仓,其中包括杭州三大自营仓、杭州保税仓及香港直邮仓,日处理能力10万单。

有一个数据很容易说明环球捕手的物流能力,保质期只有20天的一款日本生巧克力,环球捕手只需要5天时间,就能从东京送到中国的大多数城市,而这个行业的平均时间是10天左右。

显然,效率在这个时候已经打败了看上去可怕的“体量”。

从去年10月份开始,环球捕手还组建自营的生鲜体系,截止目前已经拥有华东、华南、华西三处自营仓储,同时在平台上建立物流的赔付机制。

自建仓储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除了资金的投入之外,还会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奉行“唯快不破”的互联网行业,平台电商下沉去做供应链渠道基本是一件能让董事会吵翻天的议题,但事实上,在平台上线后,环球捕手着手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谋划仓储和供应链物流。

3、

选好了产品,并有了可靠的物流,最后的一个环节无疑是产品到了客户手上后的体验,也就是电商平台都在强调的售后服务。

马云在去年曾提出“电商已死”的概念,其实质是对电商无法落地的售后服务提出的质疑,消费升级时代的到了,便宜不再是消费者在购物时的首选条件,他们更需要的是“真正的好产品。”

围绕着用户体验,环球捕手设计了“神秘买家”的岗位,工作人员会以普通消费者的身份,在平台上采购商场,然后依次按照标准进行打分,同时他们还会扮演“刁钻”的用户,去和客服人员交涉,最后这些都将作为产品的考核资料来进行打分。

或许正是因为在供应链和服务上的“不惜血本”,环球捕手迎来了一个个的重量级合作伙伴。

就在9月4号,老牌“中华老字号”胡庆余堂正式入驻环球捕手,为此胡庆余堂还特意搞了场线下活动,显示对合作的重视——这也是胡庆余堂的首次电商尝试,未来在环球捕手上,消费者能买到除药类产品以外的胡庆余堂全系保健品、养生粥、代餐粉、花茶、传统滋补等产品。

作为一家老字号品牌,并且是特殊的医药保健品行业,胡庆余堂能选择环球捕手,事实上也是对环球捕手品牌的认可和信任。

胡庆余堂的外国同行,澳洲保健品巨头Swisse早早就领略了环球捕手的厉害。

“2017年上半年我们在环球捕手的销售占比占到我们全部销量的20%。环球捕手作为一个新兴平台,能够承载这个市场份额,证实了这是一个有实力的平台。这也是我们与环球捕手达成深入合作的初衷。”Swisse电商总经理Gary介绍说。

作为最早入驻环球捕手的保健品品牌,Swisse目前和环球捕手已经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对于专做牛排的品牌商家名家厨房来说,环球捕手显然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容小觑的销售平台。“名家厨房每销售三块牛排,就有一块是通过环球捕手卖出的。”他们自豪地说。

无论是胡庆余堂、Swisse还是名家厨房,为什么会如此重视和环球捕手的合作?事实上,他们看中的是在零售大趋势下,环球捕手通过下沉供应链,提供个性化和精准的服务,打造的出了具有竞争力的模式,同时,这种模式又有很强的“护城河”,很难轻易地被对手复制。

为中产阶级打造属于他们的精准“零食超市”,正在成为“环球捕手”的一个大概率事件。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京东

9.7k
  • 京东申请注册“AIJoy”商标
  • 京东:若发现不符合标准的“无堂食餐厅”混入京东外卖,一经核实立即下线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上线不足18个月,这家公司靠什么摸到了垂直电商的制胜命门?

强敌环伺中,只有差异化或许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作者:财经无忌

坐拥1200万精准用户的环球捕手,正在集中精力持续深耕供应链,成为一家更专业的美食电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不亚于一场冒险,因为在电商行业,美食是一个高度竞争的领域,我们不禁要问,作为一家去年才上线的平台,何来的勇气?

这一切的问题,事实上要在深度观察环球捕手的隐形的实力——供应链之后,才能得到答案。

1、

坦白来说,竞争的白热化已经让美食电商成为了巨大的红海。

一方面天猫、京东这样的全品类电商,从来不会放过能带来漂亮复购率的食品类商品,另一方面,像考拉之类的跨境电商则砸下重金,希望在这个赛道上吸引流量。而同时,一些小卖家或者美食达人,则通过买手的形式,在“朋友圈”抢夺熟客资源。

强敌环伺中,只有差异化或许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以产品的SKU为例,目前淘宝无疑是品类最丰富的平台,在这个被称为“万能的淘宝”的平台上,只要是在合规的范畴内,几乎所有的商品都能买到。

这无疑是淘宝的优势,但也成为了现在淘宝的劣势——当你搜索一块“巧克力”,面对海量的产品和上千个卖家时,“选什么”和“买哪家”成为了一个最大的问题。

千篇一律的描述和缺乏信任的商户,会让你陷入巨大的选择困难,事实上你也只能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尝试一场冒险。

这是千千万万吃货们的“痛点”,环球捕手希望能帮助客户解决这个问题。

在环球捕手,有一支50人左右的“试吃”队伍,他们被称为“全国尝过最多零食的舌头”。这些试吃员一般以6人一组工作,里面有2个来自运营小组,有2个来自选品组,另外2个是客户代表,这个6个人的工作就是,不断试吃,然后在试吃体验的卷子上填上“好吃”或者“不好吃”,而只有达到4个以上的好吃,这款产品才能被入选。

也就是说平台上10000+的产品,都经过了这批吃货的考验,而至于这款产品能在平台上获得怎么样的推荐位,还要经过一个月的销售数据考验,有的很快成为了主推款,有的是次推款,而那些经不起检验的产品,则被最终下架淘汰。

商战正如战场,100多年前晚清重臣、湘军缔造者曾国潘有一个“打呆仗”的理论,指的是不走捷径,按最笨拙、最踏实的方式去做,在判断产品究竟好不好吃,环球捕手祭出的正是“笨”办法——挨个去试吃。

2、

有了好货,如何让这些产品能更好更快地送到吃货们的手里,是产品供应链中的重要一环。

在五六年前,当刘强东把融来的钱不声不响地花到物流和供应链时,周围并没有多少人看好,但现在这块“重资产”,反而成了京东叫板阿里的重要武器。

现在,在整个零售电商的供应链条中,物流和仓储是最“重”一个的环节,每家都花了大量的真金白银,京东甚至还独立成立了京东物流集团,很多人选择买京东看中的也是京东比天猫和苏宁更好的物流服务体验。

但即使是这样,京东的物流依然存在着一些弱点。

特别是在“非标”件的服务上无法满足个性的需求。从3C数码家电起家的京东,在标准件上有着自己的天然优势,后来在京东的跨品类经营时,或多或少已经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客户在京东上下了一本书和一箱饮料,那么很有可能你需要分两次才能拿到商品。

这还只是跨品类的问题,如果涉及到冷链或者需要极速达的商品,庞大的物流体系反而让客户有彷如面对巨无霸的无奈——他们更需要的小而美的产品。

消费升级的一个最大的特点是,个性时代的全面到来,物流服务也是一样。

环球捕手的物流、仓储显然做不到京东这样的体量,但是事实上,也没有必要成为京东这样的体量,服务的精准和效率才是环球捕手的高管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以跨境食品为例,为了能更实现效率的最大化,环球捕手有针对性地建立了5大美食仓,其中包括杭州三大自营仓、杭州保税仓及香港直邮仓,日处理能力10万单。

有一个数据很容易说明环球捕手的物流能力,保质期只有20天的一款日本生巧克力,环球捕手只需要5天时间,就能从东京送到中国的大多数城市,而这个行业的平均时间是10天左右。

显然,效率在这个时候已经打败了看上去可怕的“体量”。

从去年10月份开始,环球捕手还组建自营的生鲜体系,截止目前已经拥有华东、华南、华西三处自营仓储,同时在平台上建立物流的赔付机制。

自建仓储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除了资金的投入之外,还会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奉行“唯快不破”的互联网行业,平台电商下沉去做供应链渠道基本是一件能让董事会吵翻天的议题,但事实上,在平台上线后,环球捕手着手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谋划仓储和供应链物流。

3、

选好了产品,并有了可靠的物流,最后的一个环节无疑是产品到了客户手上后的体验,也就是电商平台都在强调的售后服务。

马云在去年曾提出“电商已死”的概念,其实质是对电商无法落地的售后服务提出的质疑,消费升级时代的到了,便宜不再是消费者在购物时的首选条件,他们更需要的是“真正的好产品。”

围绕着用户体验,环球捕手设计了“神秘买家”的岗位,工作人员会以普通消费者的身份,在平台上采购商场,然后依次按照标准进行打分,同时他们还会扮演“刁钻”的用户,去和客服人员交涉,最后这些都将作为产品的考核资料来进行打分。

或许正是因为在供应链和服务上的“不惜血本”,环球捕手迎来了一个个的重量级合作伙伴。

就在9月4号,老牌“中华老字号”胡庆余堂正式入驻环球捕手,为此胡庆余堂还特意搞了场线下活动,显示对合作的重视——这也是胡庆余堂的首次电商尝试,未来在环球捕手上,消费者能买到除药类产品以外的胡庆余堂全系保健品、养生粥、代餐粉、花茶、传统滋补等产品。

作为一家老字号品牌,并且是特殊的医药保健品行业,胡庆余堂能选择环球捕手,事实上也是对环球捕手品牌的认可和信任。

胡庆余堂的外国同行,澳洲保健品巨头Swisse早早就领略了环球捕手的厉害。

“2017年上半年我们在环球捕手的销售占比占到我们全部销量的20%。环球捕手作为一个新兴平台,能够承载这个市场份额,证实了这是一个有实力的平台。这也是我们与环球捕手达成深入合作的初衷。”Swisse电商总经理Gary介绍说。

作为最早入驻环球捕手的保健品品牌,Swisse目前和环球捕手已经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对于专做牛排的品牌商家名家厨房来说,环球捕手显然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容小觑的销售平台。“名家厨房每销售三块牛排,就有一块是通过环球捕手卖出的。”他们自豪地说。

无论是胡庆余堂、Swisse还是名家厨房,为什么会如此重视和环球捕手的合作?事实上,他们看中的是在零售大趋势下,环球捕手通过下沉供应链,提供个性化和精准的服务,打造的出了具有竞争力的模式,同时,这种模式又有很强的“护城河”,很难轻易地被对手复制。

为中产阶级打造属于他们的精准“零食超市”,正在成为“环球捕手”的一个大概率事件。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