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张辉:全域旅游并不是要把旅游做大 而是做附加值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张辉:全域旅游并不是要把旅游做大 而是做附加值

“2016年有44亿旅游者,‘十三五’末要达到80亿,80亿旅游者同时是80亿消费者,谁抓住这80亿消费者、旅游者就抓住了中国的未来。”

9月8日,在2017广东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盛大举办之际,由广东省旅游局、广东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主办,广东省旅游发展促进中心、广东省旅游控股集团投资有限公司、中国第一旅游财经咨询媒体新旅界承办的2017广东旅游产业投融资对接会在广州正式拉开帷幕。

广东省内外知名旅游投资集团、银行、产业基金、保险、融资租赁、担保等各类型旅游投资及金融机构以及各类民间投资机构、个人投资者等超800人参会。

在本次对接会上,北京交通大学旅游系主任张辉教授做了题为《全域旅游背景下的旅游投资机会》的主题演讲。

以下为张辉演讲实录:

广东对于旅游业来讲是一个很重要的地方,它也是中国改革的前沿阵地。从旅游业的角度来看,很多技术创新、资本创新和旅游创新均发生在广东。我从事旅游研究30多年,从我个人的从业经验来看,广东未来的旅游发展很有想象空间。

今天现场汇聚如此多旅游投资、旅游管理届人士,在10年前,会有这么热闹吗?中国的旅游业进入了什么样的时代?2015年上半年,国家旅游局在北京召开了一个国有资本融资旅游大会,五大行行长全部到齐,争前恐后要在会上发言,那时候我也在想,10年前会如此吗?所以我认为中国的旅游业、旅游投资能够走上风口浪尖,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风口,有它背后的逻辑关系。

我想两个逻辑关系是值得我们注意的。第一,我们国家的社会经济进入到新常态,但中国旅游还在发展阶段。可以预见将会形成这样一种态势,大量的资本和技术开始涌入旅游业。翻看大量的统计数据也可以清楚的看到这点,2015年旅游业或是旅游相关领域共吸引社会资本达7000多亿元,去年达到13000亿元,大量的资本和技术进入到旅游业,将会使旅游业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上世纪80年代,出现了旅游现象,当时国家旅游局并没有将旅游作为一个产业和经济现象来看待,而是放在改革开放的对外平台上来做,于是形成了小旅游发展模式,主要以入镜旅游为主,以景区为依托,为观光旅游为核心,以旅行社运营模式,以获取外汇为目的,构建中国的旅游发展模式。旅游业在小旅游的发展模式上,长时期主要依靠劳动和资源两个要素推进发展。

但是这种旅游发展模式进入新常态后显然是需要改变的:

首先,我们的市场变了,上世纪80年代,支撑中国旅游市场的主要是老外。但是新常态下,大量老百姓开始出国旅游;

第二,我们的需求发生变化,上世纪80年代旅游需求主要是观光旅游,但是现在人们的需求从观光逐渐转向观光、休闲、旅居等各种形态;

第三,我们的业态变丰富了,上世纪80年代支撑中国旅游发展的老三件:景区、旅行社、酒店。进入新时代之后,随着各种旅游形式的出现,对应旅游的供给侧和产业也在不断的变化。上个世纪很难有度假村这些概念,但现在这些概念已经进入人们的意识里面。

当市场发生变化、旅游类型、旅游业态丰富之后,若再用小旅游的模式发展旅游业显然是力不从心的。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旅游业正在从小旅游向大旅游转变。但是在转变过程中我们很痛苦,因为对中国旅游发展方式的思考一直停留在产业层面,但旅游是空间和产业两方面共振的结果,没有相应的大空间就不可能有相应的大产业。

原来的旅游空间主要是风景名胜、森林公园等景区空间,这种景区空间形态只能对应观光旅游,并不是真正的旅游形态,初期甚至出现旅游部门和文物部门馆掐架的行为。而一旦进入大旅游时代,进入休闲和度假旅游市场,这种情况应该是很难再见到了。

全域旅游正是为了应对中国的经济大背景、应对中国旅游发展短板提出的概念。尽管学者对全域旅游有这样那样的非议,但我们将全域旅游放在中国旅游发展的时间进程中会看到它最有逻辑。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全域旅游揭开了中国旅游变革的荧幕。我们对全域旅游的理解大家都在“全”字上。但全域不是名词,它是两个字合在一起。由于它不是名词,所以大家对全域都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利益诉求来解释,更多是从全字上面来解决全空间、全部门、全人员、全要素等,弄了十几个“全”,如果从“全”来解释全域,显然是无穷尽的。

我认为更应该从“域”上思考旅游的发展方式,域是空间、是范围,也就是说我们通过全域旅游的实践,使得我们的空间域、产业域、管理域实现改变。从景区为主逐渐转变成景区、度假村等等这些点状、面状、线状,这样你的旅游产业才有发展的空间。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发展全域旅游并不是把旅游做大,而是要把与旅游相关的附加值做起来。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有44亿旅游者,十三五末要达到80亿旅游者,80亿旅游者同时是80亿的消费者,会和100多个产业相关。谁抓住这80亿消费者、旅游者就等于抓住了中国的未来。

其次,我们的要素域要完备,随着休闲度假旅游完善之后,各种因素都会是旅游的第一因素。最后,我们的管理域要完备,把相关产业调动起来,使他们增加旅游的功能,包括交通部门、外交部门等。

就全域旅游的实践来说,将会对我们的投资带来什么影响?我认为有三个问题值得大家注意:

第一,全域旅游的实践将使旅游发展由劳动资源密集型转向由资本和技术支撑,通过资本和技术的推动,使得中国旅游业真的成为现代服务业;

第二,全域旅游的实践将对整个旅游投资带来有意义、有力度的商业改革。旅游发展30年,但是在产业层面还没有真正有意义的商业改革,说白了,未来的中国旅游发展会通过商业改革来推进;

第三,全域旅游实践将会提升旅游品质,特别是在旅游产品进入IP创造的时代。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张辉:全域旅游并不是要把旅游做大 而是做附加值

“2016年有44亿旅游者,‘十三五’末要达到80亿,80亿旅游者同时是80亿消费者,谁抓住这80亿消费者、旅游者就抓住了中国的未来。”

9月8日,在2017广东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盛大举办之际,由广东省旅游局、广东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主办,广东省旅游发展促进中心、广东省旅游控股集团投资有限公司、中国第一旅游财经咨询媒体新旅界承办的2017广东旅游产业投融资对接会在广州正式拉开帷幕。

广东省内外知名旅游投资集团、银行、产业基金、保险、融资租赁、担保等各类型旅游投资及金融机构以及各类民间投资机构、个人投资者等超800人参会。

在本次对接会上,北京交通大学旅游系主任张辉教授做了题为《全域旅游背景下的旅游投资机会》的主题演讲。

以下为张辉演讲实录:

广东对于旅游业来讲是一个很重要的地方,它也是中国改革的前沿阵地。从旅游业的角度来看,很多技术创新、资本创新和旅游创新均发生在广东。我从事旅游研究30多年,从我个人的从业经验来看,广东未来的旅游发展很有想象空间。

今天现场汇聚如此多旅游投资、旅游管理届人士,在10年前,会有这么热闹吗?中国的旅游业进入了什么样的时代?2015年上半年,国家旅游局在北京召开了一个国有资本融资旅游大会,五大行行长全部到齐,争前恐后要在会上发言,那时候我也在想,10年前会如此吗?所以我认为中国的旅游业、旅游投资能够走上风口浪尖,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风口,有它背后的逻辑关系。

我想两个逻辑关系是值得我们注意的。第一,我们国家的社会经济进入到新常态,但中国旅游还在发展阶段。可以预见将会形成这样一种态势,大量的资本和技术开始涌入旅游业。翻看大量的统计数据也可以清楚的看到这点,2015年旅游业或是旅游相关领域共吸引社会资本达7000多亿元,去年达到13000亿元,大量的资本和技术进入到旅游业,将会使旅游业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上世纪80年代,出现了旅游现象,当时国家旅游局并没有将旅游作为一个产业和经济现象来看待,而是放在改革开放的对外平台上来做,于是形成了小旅游发展模式,主要以入镜旅游为主,以景区为依托,为观光旅游为核心,以旅行社运营模式,以获取外汇为目的,构建中国的旅游发展模式。旅游业在小旅游的发展模式上,长时期主要依靠劳动和资源两个要素推进发展。

但是这种旅游发展模式进入新常态后显然是需要改变的:

首先,我们的市场变了,上世纪80年代,支撑中国旅游市场的主要是老外。但是新常态下,大量老百姓开始出国旅游;

第二,我们的需求发生变化,上世纪80年代旅游需求主要是观光旅游,但是现在人们的需求从观光逐渐转向观光、休闲、旅居等各种形态;

第三,我们的业态变丰富了,上世纪80年代支撑中国旅游发展的老三件:景区、旅行社、酒店。进入新时代之后,随着各种旅游形式的出现,对应旅游的供给侧和产业也在不断的变化。上个世纪很难有度假村这些概念,但现在这些概念已经进入人们的意识里面。

当市场发生变化、旅游类型、旅游业态丰富之后,若再用小旅游的模式发展旅游业显然是力不从心的。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旅游业正在从小旅游向大旅游转变。但是在转变过程中我们很痛苦,因为对中国旅游发展方式的思考一直停留在产业层面,但旅游是空间和产业两方面共振的结果,没有相应的大空间就不可能有相应的大产业。

原来的旅游空间主要是风景名胜、森林公园等景区空间,这种景区空间形态只能对应观光旅游,并不是真正的旅游形态,初期甚至出现旅游部门和文物部门馆掐架的行为。而一旦进入大旅游时代,进入休闲和度假旅游市场,这种情况应该是很难再见到了。

全域旅游正是为了应对中国的经济大背景、应对中国旅游发展短板提出的概念。尽管学者对全域旅游有这样那样的非议,但我们将全域旅游放在中国旅游发展的时间进程中会看到它最有逻辑。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全域旅游揭开了中国旅游变革的荧幕。我们对全域旅游的理解大家都在“全”字上。但全域不是名词,它是两个字合在一起。由于它不是名词,所以大家对全域都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利益诉求来解释,更多是从全字上面来解决全空间、全部门、全人员、全要素等,弄了十几个“全”,如果从“全”来解释全域,显然是无穷尽的。

我认为更应该从“域”上思考旅游的发展方式,域是空间、是范围,也就是说我们通过全域旅游的实践,使得我们的空间域、产业域、管理域实现改变。从景区为主逐渐转变成景区、度假村等等这些点状、面状、线状,这样你的旅游产业才有发展的空间。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发展全域旅游并不是把旅游做大,而是要把与旅游相关的附加值做起来。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有44亿旅游者,十三五末要达到80亿旅游者,80亿旅游者同时是80亿的消费者,会和100多个产业相关。谁抓住这80亿消费者、旅游者就等于抓住了中国的未来。

其次,我们的要素域要完备,随着休闲度假旅游完善之后,各种因素都会是旅游的第一因素。最后,我们的管理域要完备,把相关产业调动起来,使他们增加旅游的功能,包括交通部门、外交部门等。

就全域旅游的实践来说,将会对我们的投资带来什么影响?我认为有三个问题值得大家注意:

第一,全域旅游的实践将使旅游发展由劳动资源密集型转向由资本和技术支撑,通过资本和技术的推动,使得中国旅游业真的成为现代服务业;

第二,全域旅游的实践将对整个旅游投资带来有意义、有力度的商业改革。旅游发展30年,但是在产业层面还没有真正有意义的商业改革,说白了,未来的中国旅游发展会通过商业改革来推进;

第三,全域旅游实践将会提升旅游品质,特别是在旅游产品进入IP创造的时代。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