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腾讯旗下的企鹅医生开了家线下门诊,还推出“共享体检”。
▲腾讯旗下“企鹅医生”线下诊所正式落地
他们推出了自主研发的“尿液检测”和“共享健康体检机”,尿液检测仪目前提供三种尿液检测,包括尿常规检测、针对女性用户的早孕检测、排卵检测。用户在身边的厕所中通过扫码购买检测棒(形似验孕棒),检测报告会直接发送到微信端,同步还有在线医生提供健康指导。
企鹅医生CEO王仕锐告诉记者,两个项目的研发费用高达千万。
此外,在企鹅医生的线下诊所里还有“共享健康体检机”、“眼像检测仪”等体检设备。
“我们会将这些可自助化的检验、检测项目,做成像共享KTV甚至自动售货机一样,把它放在写字楼、商场等用户可以快速触碰的地方,以节省病人和医生的时间,为病人提供更人性化、便捷的医疗服务。”王仕锐说。
1、自助体检设施就是共享体检吗?
不难发现,企鹅医生所谓共享体检的仪器,不过是戴上了“共享”帽子的“自助”。这一点,从上文中王仕锐的言论中可以看出。(本文所指“共享体检”仅指代此类“自助体检”)
至此,继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女友等项目将“租赁”包装成了“共享”后,“伪共享”之路上又出现了里程碑式的新物种——企鹅医生把“自助”也包装成了“共享”。
这无疑让人大跌眼镜,如果“自助=共享”的话,那么:
小区中,自助售货机应该叫“共享售货机”
高铁站里,自助售票机应该叫“共享售票机”
电影院门口,自助取票机应该叫“共享取票机”
银行门口,ATM提款机应该叫“共享提款机”
甚至,超市里的夹娃娃机也能混个“共享夹娃娃机”的名头
2、商场门口做尿检?细数让共享尿检仪尴尬的五大困境
氢媒工场注意到,企鹅医生推出的首台企鹅共享尿检仪,未来,将作为企鹅医生共享健康服务的重要载体,投放至商场、写字楼等人口流动密集的场所......
这意味着企鹅医生未来想让人在商场里尿检!
想象一下这个场景:你从商场公厕出来,小心翼翼拿着沾着小便的试纸,腾挪转移穿过拥挤的人潮,来到共享尿检仪前...
没病也能检出尴尬癌!
众所周知,不同于检测身高体重,尿检拥有极强的私密性,这一属性决定了该项体检的场景不适用于商场、写字楼等人口流动密集的公开场所。反之,强调私密性的家中与强调专业性的医院中,更适合尿检。
况且,在公开环境中的共享尿检仪,还将面临一系列尴尬问题:检测需要的尿液,如何隔离和保存、处理检样,如何避免他人接触,如何对仪器和周围设施消毒,就都是难题。如果使用者随意丢弃检样,可能污染了设备,甚至引起疾病传播。这些难题的解法,很可能是派遣专业运维人士守在机器旁,如此一来不仅成本上升,与“自助”的初衷可谓自相矛盾。
让“共享尿检仪”更为尴尬的是,目前市面上已有Ucheck、宝灵曼、U糖、糖大夫、HiPee等强调家用或便携性的智能尿检仪,此类仪器同样能通将检测结果发送至手机,其中某些仪器甚至已经实现了笔状大小,足以解决大量尿检的需求。
此外,一位医院体检科工作人员告诉氢媒工场,目前,绝大部分体检市场份额掌握在公立医院手中。比如驾考体检与入户体检是到院体检的两大需求,医院提供的“体检回执单”是企业无法开具的,因此共享体检机无法提供这类体检项目。
某知名体检网发布的《 2015年健康体检市场分析简报》显示,公立医院所占市场份额达到72.3%。
可见,体验尴尬、运维困难、可替代性强、频次低、市场有限是企鹅医生的“共享尿检仪”必将面临的五大困境。
困境重重,我们不禁要问,“共享尿检仪”真正的需求到底有多大?共享体检是个伪命题吗?
3、共享体检并非伪命题,场景出发才是起点
共享体检其实并非伪命题,只不过企鹅医生的投放策略是“真奇葩”。
共享体检只有结合到场景中方可真正落地,进而寻找出路。
比如,“驾驶员自助体检机”就是从驾考体检场景出发的一个例子。由于驾考体检较为简便,驾驶员自助体检机只需配备监控、检测和拍照系统,就能完成规定的体检要求。这类体检机不仅解决驾考体检的刚需,还消除了用户去医院排队的痛点,结合驾校、考场、车管所等驾考体检场景,其使用的频次也相对较高。据媒体报道,目前广东东莞、山东青岛等地已有落地项目。
另外一个例子是结合医院就医场景的自助体检一体机,这类体检机设于医院门口,免费提供的体检项目包括身高、体重、血压、心率、血氧、血糖、血脂等项目。不过由于机器被置于医院门口,结合了就医场景,这类自助体检机看起来也没有企鹅医生的“共享尿检机”尴尬。
当然,这两个例子也并非共享体检机的完美、成功案例,比如“驾驶员自助体检机”依旧要解决体检结果效力的问题,以及与车管所系统互通的问题;上述两类体检机与其说是“自助”,不如说是随时能找来专业人士协助的“半自助”,因此运维成本也是个大问题。
就短期而言,资本或许能掩盖这些难题,(企鹅医生可能会因此偷笑,要知道企鹅医生由腾讯、基汇资本、医联、红杉资本中国基金联合组建。)但长期而言,由于医疗是一个需要持续投入且管制明显的行业,多数企业的发展往往在早期资本助推后,陷入业务瓶颈期。
而突破瓶颈的基础,就是应用场景:体检机的设计和投放需要更多围绕用户的实际情况和消费习惯展开,通过行业间的跨界融合和由此衍生的社群效应,对产品进行迭代,达成商家与用户之间的黏性互动。
当然那也仅仅是起点,“避免检出尴尬癌”,共享体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