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11位被罚高管集体辞职,新力金融重启收购案有希望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11位被罚高管集体辞职,新力金融重启收购案有希望了?

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作者:药糖

就算被罚的11位高管集体辞职,新力金融重启收购海科融通也不乐观。

9月1日,新力金融发布公告称,2017 年 8 月 31 日,公司、徐立新、荣学堂、桂晓斌、孟庆立、钟钢、陈茂浏、王家斌收到安徽证监局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告知书中详细罗列了新力金融的四宗罪,分别是2015年年报虚增收入和利润、未按规定履行关联交易信息披露义务、未按规定履行重大诉讼信息披露义务、2015年重大资产购买报告书披露不准确等。

如今不到一个月,正式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已经下发。只是处罚名单多出4个人,分别是公司原总经理王毅及原监事齐生立、段佑君、章厚平等3人。据处罚书,新力金融11位高管因多项违规事件被处以60万元罚款。

9月18日,新力金融公司总经理荣学堂、财务总监桂晓斌、副总经理钟钢、孟庆立向董事会递交了书面辞职报告,他们是处罚名单上最后一批离职的高管,至此,被处罚的11位高管悉数离职。

值得注意的是,被追加处罚的4人均是新力金融前身巢东股份时代的“遗臣”。但是,在2015年11月新力金融完成重组后,王毅立即提出了离职。行至2016年5月,齐生立、段佑君、章厚平等3人也提出离职,但迫于后继无人,3人被迫履职到2017年3月才卸任。

新力金融11位涉事高管集体离职,对新力金融的打击非同小可,也震惊了业界。但新力金融立即进行了新的董事会换届选举,以最快的速度产生新一届管理层。

对于新力金融管理层“集体换血”的行径,业内众说纷纭,但最大可能是迫于融资需求。根据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相关规定,上市公司存在七种情形之一的,不得非公开发行股票。其中第四种情形为“现任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最近三十六个月内受到过中国证监会的行政处罚,或者最近十二个月内受到过证券交易所公开谴责”。

带着这种猜测,《每日经济新闻》采访了新力金融新任董秘,得到的回复是,“肯定是这样的,如果不影响就不用那么多人辞职了。”而新力金融急于融资,又与去年被迫搁置的收购方案直接相关。

2016年10月,新力金融曾发布了收购海科融通100%股权的报告书,拟以21.49元/股定增8435.2万股+现金56600.18万元的方式收购海科融通100%股份,合计作价237872.58万元。同时,还要以21.49元/股募集配套资金150000万元。只是由于公司此前的违规事项,该收购案被迫暂停。

如今新力金融已经有新一届高管坐镇,收购方案似乎也到了重启之时。但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新力金融重拾收购方案,过程中恐怕也难言乐观。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海科融通名声不佳。2014-2016年,海科融通分别因不同原因遭到央行罚款及被要求整改。更糟糕的是,除了央行连续3年的处罚外,海科融通还收到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的《现场调查通知书》,该协会根据举报于当日现场调查海科融通涉嫌违规从事网络支付业务、违法开展P2P网贷商户的资金托管业务。

二、海科融通业绩承诺不一致。牵手新力金融之前,海科融通曾试图与永大集团重组,无奈遭其无情抛弃。永大集团放手理由是:当前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面临着监管政策的重大不确定性。彼时,海科融通承诺永大集团,其2016-2018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2亿元、2.6亿元、3.4亿元。但与新力金融接洽后,海科融通的业绩承诺变成2016-2019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 亿元、1.95亿元、2.7 亿元和 3.35 亿元。短短数月,海科融通的业绩承诺大幅缩水,恐难获得监管许可。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新力金融

58
  • 新力金融:2024年前一季度净利润为1342万元,同比增长28.89%
  • 新力金融(600318.SH):2023年全年实现净利润2850万元,同比扭亏为盈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11位被罚高管集体辞职,新力金融重启收购案有希望了?

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作者:药糖

就算被罚的11位高管集体辞职,新力金融重启收购海科融通也不乐观。

9月1日,新力金融发布公告称,2017 年 8 月 31 日,公司、徐立新、荣学堂、桂晓斌、孟庆立、钟钢、陈茂浏、王家斌收到安徽证监局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告知书中详细罗列了新力金融的四宗罪,分别是2015年年报虚增收入和利润、未按规定履行关联交易信息披露义务、未按规定履行重大诉讼信息披露义务、2015年重大资产购买报告书披露不准确等。

如今不到一个月,正式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已经下发。只是处罚名单多出4个人,分别是公司原总经理王毅及原监事齐生立、段佑君、章厚平等3人。据处罚书,新力金融11位高管因多项违规事件被处以60万元罚款。

9月18日,新力金融公司总经理荣学堂、财务总监桂晓斌、副总经理钟钢、孟庆立向董事会递交了书面辞职报告,他们是处罚名单上最后一批离职的高管,至此,被处罚的11位高管悉数离职。

值得注意的是,被追加处罚的4人均是新力金融前身巢东股份时代的“遗臣”。但是,在2015年11月新力金融完成重组后,王毅立即提出了离职。行至2016年5月,齐生立、段佑君、章厚平等3人也提出离职,但迫于后继无人,3人被迫履职到2017年3月才卸任。

新力金融11位涉事高管集体离职,对新力金融的打击非同小可,也震惊了业界。但新力金融立即进行了新的董事会换届选举,以最快的速度产生新一届管理层。

对于新力金融管理层“集体换血”的行径,业内众说纷纭,但最大可能是迫于融资需求。根据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相关规定,上市公司存在七种情形之一的,不得非公开发行股票。其中第四种情形为“现任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最近三十六个月内受到过中国证监会的行政处罚,或者最近十二个月内受到过证券交易所公开谴责”。

带着这种猜测,《每日经济新闻》采访了新力金融新任董秘,得到的回复是,“肯定是这样的,如果不影响就不用那么多人辞职了。”而新力金融急于融资,又与去年被迫搁置的收购方案直接相关。

2016年10月,新力金融曾发布了收购海科融通100%股权的报告书,拟以21.49元/股定增8435.2万股+现金56600.18万元的方式收购海科融通100%股份,合计作价237872.58万元。同时,还要以21.49元/股募集配套资金150000万元。只是由于公司此前的违规事项,该收购案被迫暂停。

如今新力金融已经有新一届高管坐镇,收购方案似乎也到了重启之时。但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新力金融重拾收购方案,过程中恐怕也难言乐观。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海科融通名声不佳。2014-2016年,海科融通分别因不同原因遭到央行罚款及被要求整改。更糟糕的是,除了央行连续3年的处罚外,海科融通还收到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的《现场调查通知书》,该协会根据举报于当日现场调查海科融通涉嫌违规从事网络支付业务、违法开展P2P网贷商户的资金托管业务。

二、海科融通业绩承诺不一致。牵手新力金融之前,海科融通曾试图与永大集团重组,无奈遭其无情抛弃。永大集团放手理由是:当前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面临着监管政策的重大不确定性。彼时,海科融通承诺永大集团,其2016-2018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2亿元、2.6亿元、3.4亿元。但与新力金融接洽后,海科融通的业绩承诺变成2016-2019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 亿元、1.95亿元、2.7 亿元和 3.35 亿元。短短数月,海科融通的业绩承诺大幅缩水,恐难获得监管许可。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