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阿里文娱成立现场娱乐事业群 大麦成为连接线上线下的新支点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阿里文娱成立现场娱乐事业群 大麦成为连接线上线下的新支点

阿里文娱现场娱乐事业群包括大麦网、MaiLive和麦座三大业务品牌,为现场娱乐行业提供从内容出品、渠道触达到落地服务的一站式平台,打造行业新生态。

作者 | 张伟

“大麦是阿里大文娱打通线上线下的关键环节。”在阿里巴巴全资收购大麦半年之后,阿里大文娱董事长兼CEO俞永福终于揭晓了大麦对于整个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以下简称“阿里大文娱”)的战略意义。

大麦集团成立于2004年,是中国最大的综合类现场娱乐票务营销平台,业务覆盖演唱会、话剧、音乐剧、体育赛事等领域。2017年3月,大麦成为阿里巴巴全资子公司。

彼时,舆论对于大麦战略位置的猜测多是与淘票票进行打通,在去年5月,用户已经能够通过最新淘票票的 App 和支付宝等入口直接购买大麦网的最新演出票。

但大麦的意义远不止于票务。

今天,大麦网举行战略发布会,宣布成立阿里文娱现场娱乐事业群,包括大麦网、MaiLive和麦座三大业务品牌,三大子品牌同步发展,为现场娱乐行业提供从内容出品、渠道触达到落地服务的一站式平台,打造行业新生态。而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大文娱秘书长、阿里音乐和大麦网CEO张宇(花名语嫣)兼任现场娱乐事业群CEO。

三个方向和三大业务

张宇坦言她一直在思考,什么是现场娱乐的“基础设施”:“内容需求的爆发带来整个消费体验的升级。线上和线下融合以后,能不能给整个现场娱乐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呢?”

答案是三个方向和三大业务。

第一块业务,票务营销。大麦网专注于票务营销,这自然是大麦最擅长的部分。大麦网可以提供演唱会、音乐会、话剧、体育比赛等上万种门票订购服务,市场份额占国内可市场化票务部分70%以上。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大麦集团业务已辐射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华南和西南等全国六大核心区域,拥有46家分公司/办事处,过亿高客单价注册用户,业务覆盖全球330个城市,为超过180万场热门演出及体育赛事提供专业的票务营销、票务技术及场馆服务。

而在融入阿里之后,阿里的产品设计思路和技术将进一步帮助大麦提升用户服务能力 ,例如线上、线下、无线终端、电子票、RFID(射频识别)、身份证购票、人脸识别等创新型票务技术。

第二块业务,建设内容生态。MaiLive是这一业务的落脚点。

过去两年,大麦演出成功举办张学友、陈奕迅、张惠妹、林俊杰、李健、林宥嘉、朴树等华语乐坛重磅艺人的演唱会,并创立了属于自己的音乐节品牌。为了呈现更高品质的演出和近距离的live体验,2016年,旗下现场音乐品牌“MaiLive”正式成立。

而在现场娱乐事业群,MaiLive将扮演赋能合作伙伴的角色,从扶持创作者、扩展IP价值、C2B定制等方向发力。

8月初的首届天猫“88会员节”,MaiLive助力天猫打造了一场会员专属的“宠爱无限”全明星演唱会,万余张门票两天内售罄,在线直播火爆程度跃居优酷TOP3,成为一场行业标杆式的C2B现场演出。MaiLive还将携手优酷、阿里文学、虾米音乐等推出“寻光计划”、“聚光计划”等一系列扶持文化娱乐行业新人才和新IP。

第三块业务,智慧场馆。“麦座”是基于大麦多年的演出场馆软硬件解决方案,融入阿里巴巴的大数据、云计算等能力,推动传统演出场馆的智能化。未来,阿里大文娱现场娱乐事业群将投入5亿元,全面升级麦座系统,强化票务销售、内容服务、数据服务、金融服务和营销等五大能力,通过科技的力量改造超过1000+传统演出场馆。

张宇表示,麦座是过去6个月内投入最大、花了最多心血的一个产品,它会成为整个行业的一个支持体系。

三大方向则更易理解。用户触达、内容生产和商业化,这三个方向正是俞永福提出的“新基础设施”的三大方向。

今年的上海电影节上,俞永福首次抛出“新基础设施”的理念:第一,用户触达的基础设施。连接观众与内容,包括大数据宣推和智能发行;第二,商业化的新基础设施。这部分基于电商、金融、内容生态,包括衍生品开发、IP授权&植入等;第三,内容产业化的基础设施。包括故事创意的挖掘,IP联动开发,人才发现和扶持等等。

俞永福认为,中国的文娱产业进入了整合发展的时代,如果不具备大文娱的能力,产业的相互拉通,相互衔接,实际上就缺了很多资源和能力。而在具备大文娱这样的产业常态之下,其实最终要比拼的正是这三项能力的建设。

大文娱大协同

而张宇是“新大麦”的关键人物。

她自2004年3月加入阿里巴巴集团,担任淘宝网市场部总监。历任淘宝商城总经理、口碑网总经理、聚划算总裁。去年3月,张宇接过了高晓松传给宋柯再传给杨伟东的重任,被任命为阿里音乐 CEO,提出“继续加速阿里音乐产品和内容生态建设”。

受命之后,张宇将现场娱乐事业群要做的事情归纳为:全链路、全场景的赋能现场娱乐的升级。

今天,张宇启动了投入10亿的“聚光计划”:“我们希望能够跟阿里影业、阿里文学、优酷一起共同开发IP,把它们搬到舞台上去,同时也帮助那些年轻的导演、年轻的舞台剧的演员能够不断地成长。”

去年 10 月 31 日,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正式启动筹建,业务组成方包括优酷土豆、UC、阿里影业、阿里音乐、阿里体育、阿里游戏、阿里文学、阿里数字娱乐事业部。当时俞永福就明确表态,阿里巴巴大文娱的成立初衷之一就是为了更坚决的板块专业协同,真正的实现“一张图、一颗心、一场仗”。

融入了阿里之后,大麦无疑将会有更多的发展。

以渠道为例,过去大麦只是一个APP,用这样一个渠道去覆盖消费者。但今天,大麦已经坐拥5亿消费者,因为在阿里体系里,大麦可以打通淘宝、支付宝,还有未来的口碑线下生活的入口渠道。大麦真正地成为了一个全渠道覆盖的现场娱乐的入口应用。

张宇透露,是否与大文娱内部其他业务协同会有几个判断标准:“第一,这样的合作是不是用户最想要的?第二,这样的合作是不是我们的合作伙伴最想要的?第三,我们要看一下整个合作打通的难易程度,再开启我们合作的一些步骤。基本上每个Case我们都要做一些判断,有一些合作是一些探索性的,我们可能是先用项目开始其做,发现这种方式非常好,我们就会逐渐沉淀成一个产品。”

阿里为大麦赋能,而大麦也将成为阿里文娱的新支点,接棒淘票票、优酷,成为大文娱加速发展的又一个重要引擎。

早在去年的内部信中,俞永福便表示,随着大麦网的加入,将进一步完善线下基础服务环节的搭建,拥有更丰富的用户触及渠道,从而将优质内容、“一站式”服务和独一无二的创新文化娱乐体验带给更广泛的消费者。而通过线下内容落地与渠道触达服务,也将助力阿里大文娱各大板块“一起跑起来”。

如今看来,大麦的确正站在阿里文娱的重要战略位置上,借力各大板块也助力各大板块,成为连接线上线下的新支点。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阿里文娱成立现场娱乐事业群 大麦成为连接线上线下的新支点

阿里文娱现场娱乐事业群包括大麦网、MaiLive和麦座三大业务品牌,为现场娱乐行业提供从内容出品、渠道触达到落地服务的一站式平台,打造行业新生态。

作者 | 张伟

“大麦是阿里大文娱打通线上线下的关键环节。”在阿里巴巴全资收购大麦半年之后,阿里大文娱董事长兼CEO俞永福终于揭晓了大麦对于整个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以下简称“阿里大文娱”)的战略意义。

大麦集团成立于2004年,是中国最大的综合类现场娱乐票务营销平台,业务覆盖演唱会、话剧、音乐剧、体育赛事等领域。2017年3月,大麦成为阿里巴巴全资子公司。

彼时,舆论对于大麦战略位置的猜测多是与淘票票进行打通,在去年5月,用户已经能够通过最新淘票票的 App 和支付宝等入口直接购买大麦网的最新演出票。

但大麦的意义远不止于票务。

今天,大麦网举行战略发布会,宣布成立阿里文娱现场娱乐事业群,包括大麦网、MaiLive和麦座三大业务品牌,三大子品牌同步发展,为现场娱乐行业提供从内容出品、渠道触达到落地服务的一站式平台,打造行业新生态。而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大文娱秘书长、阿里音乐和大麦网CEO张宇(花名语嫣)兼任现场娱乐事业群CEO。

三个方向和三大业务

张宇坦言她一直在思考,什么是现场娱乐的“基础设施”:“内容需求的爆发带来整个消费体验的升级。线上和线下融合以后,能不能给整个现场娱乐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呢?”

答案是三个方向和三大业务。

第一块业务,票务营销。大麦网专注于票务营销,这自然是大麦最擅长的部分。大麦网可以提供演唱会、音乐会、话剧、体育比赛等上万种门票订购服务,市场份额占国内可市场化票务部分70%以上。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大麦集团业务已辐射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华南和西南等全国六大核心区域,拥有46家分公司/办事处,过亿高客单价注册用户,业务覆盖全球330个城市,为超过180万场热门演出及体育赛事提供专业的票务营销、票务技术及场馆服务。

而在融入阿里之后,阿里的产品设计思路和技术将进一步帮助大麦提升用户服务能力 ,例如线上、线下、无线终端、电子票、RFID(射频识别)、身份证购票、人脸识别等创新型票务技术。

第二块业务,建设内容生态。MaiLive是这一业务的落脚点。

过去两年,大麦演出成功举办张学友、陈奕迅、张惠妹、林俊杰、李健、林宥嘉、朴树等华语乐坛重磅艺人的演唱会,并创立了属于自己的音乐节品牌。为了呈现更高品质的演出和近距离的live体验,2016年,旗下现场音乐品牌“MaiLive”正式成立。

而在现场娱乐事业群,MaiLive将扮演赋能合作伙伴的角色,从扶持创作者、扩展IP价值、C2B定制等方向发力。

8月初的首届天猫“88会员节”,MaiLive助力天猫打造了一场会员专属的“宠爱无限”全明星演唱会,万余张门票两天内售罄,在线直播火爆程度跃居优酷TOP3,成为一场行业标杆式的C2B现场演出。MaiLive还将携手优酷、阿里文学、虾米音乐等推出“寻光计划”、“聚光计划”等一系列扶持文化娱乐行业新人才和新IP。

第三块业务,智慧场馆。“麦座”是基于大麦多年的演出场馆软硬件解决方案,融入阿里巴巴的大数据、云计算等能力,推动传统演出场馆的智能化。未来,阿里大文娱现场娱乐事业群将投入5亿元,全面升级麦座系统,强化票务销售、内容服务、数据服务、金融服务和营销等五大能力,通过科技的力量改造超过1000+传统演出场馆。

张宇表示,麦座是过去6个月内投入最大、花了最多心血的一个产品,它会成为整个行业的一个支持体系。

三大方向则更易理解。用户触达、内容生产和商业化,这三个方向正是俞永福提出的“新基础设施”的三大方向。

今年的上海电影节上,俞永福首次抛出“新基础设施”的理念:第一,用户触达的基础设施。连接观众与内容,包括大数据宣推和智能发行;第二,商业化的新基础设施。这部分基于电商、金融、内容生态,包括衍生品开发、IP授权&植入等;第三,内容产业化的基础设施。包括故事创意的挖掘,IP联动开发,人才发现和扶持等等。

俞永福认为,中国的文娱产业进入了整合发展的时代,如果不具备大文娱的能力,产业的相互拉通,相互衔接,实际上就缺了很多资源和能力。而在具备大文娱这样的产业常态之下,其实最终要比拼的正是这三项能力的建设。

大文娱大协同

而张宇是“新大麦”的关键人物。

她自2004年3月加入阿里巴巴集团,担任淘宝网市场部总监。历任淘宝商城总经理、口碑网总经理、聚划算总裁。去年3月,张宇接过了高晓松传给宋柯再传给杨伟东的重任,被任命为阿里音乐 CEO,提出“继续加速阿里音乐产品和内容生态建设”。

受命之后,张宇将现场娱乐事业群要做的事情归纳为:全链路、全场景的赋能现场娱乐的升级。

今天,张宇启动了投入10亿的“聚光计划”:“我们希望能够跟阿里影业、阿里文学、优酷一起共同开发IP,把它们搬到舞台上去,同时也帮助那些年轻的导演、年轻的舞台剧的演员能够不断地成长。”

去年 10 月 31 日,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正式启动筹建,业务组成方包括优酷土豆、UC、阿里影业、阿里音乐、阿里体育、阿里游戏、阿里文学、阿里数字娱乐事业部。当时俞永福就明确表态,阿里巴巴大文娱的成立初衷之一就是为了更坚决的板块专业协同,真正的实现“一张图、一颗心、一场仗”。

融入了阿里之后,大麦无疑将会有更多的发展。

以渠道为例,过去大麦只是一个APP,用这样一个渠道去覆盖消费者。但今天,大麦已经坐拥5亿消费者,因为在阿里体系里,大麦可以打通淘宝、支付宝,还有未来的口碑线下生活的入口渠道。大麦真正地成为了一个全渠道覆盖的现场娱乐的入口应用。

张宇透露,是否与大文娱内部其他业务协同会有几个判断标准:“第一,这样的合作是不是用户最想要的?第二,这样的合作是不是我们的合作伙伴最想要的?第三,我们要看一下整个合作打通的难易程度,再开启我们合作的一些步骤。基本上每个Case我们都要做一些判断,有一些合作是一些探索性的,我们可能是先用项目开始其做,发现这种方式非常好,我们就会逐渐沉淀成一个产品。”

阿里为大麦赋能,而大麦也将成为阿里文娱的新支点,接棒淘票票、优酷,成为大文娱加速发展的又一个重要引擎。

早在去年的内部信中,俞永福便表示,随着大麦网的加入,将进一步完善线下基础服务环节的搭建,拥有更丰富的用户触及渠道,从而将优质内容、“一站式”服务和独一无二的创新文化娱乐体验带给更广泛的消费者。而通过线下内容落地与渠道触达服务,也将助力阿里大文娱各大板块“一起跑起来”。

如今看来,大麦的确正站在阿里文娱的重要战略位置上,借力各大板块也助力各大板块,成为连接线上线下的新支点。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