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腾讯影业发布了多达43项影视计划的超长片单,其中有两部经典电视剧《粉红女郎》、《金粉世家》都将纳入翻拍范畴,再结合最近将要翻拍《情深深雨蒙蒙》、《半生缘》的消息,小编不禁反问:国产翻拍剧的“毒手”终于要穿过韩影、日剧伸向这些90后童年经典了吗?
《粉红女郎》可以说是21世纪初最经典的国产电视剧之一。它播出时的盛况如今还能查到相关信息——“2002年九月在台北播映的电视剧《涩女郎》是台湾近期收视率最高的节目,更因观众要求,创下一天重播三次的纪录。”(该消息引用自刘若英贴吧)
2003年,《涩女郎》更名为《粉红女郎》在内地播出,由于是SARS蔓延的那一年,所以很多人都躲在家里看电视。当年国庆节期间,各大电视台甚至一连七天全天候播出《粉红女郎》,在当时国内缺乏此类型电视剧的情况下,仍创下当年国产电视剧收视第一的纪录。
当久未露面的台湾著名漫画家朱德庸出现在腾讯影业发布会上为《涩女郎》再度翻拍站台时,不少90后、80后都恍如隔世——距离《粉红女郎》在大陆播出已经过去了15年。
这么多年,人们还对这四位都市“女郎”念念不忘,说明《粉红女郎》的确是一部十分经典的电视剧。
其中刘若英、张延、陈好、薛佳凝所饰演的“结婚狂”、“男人婆”、“万人迷”、“天真妹”也深入人心,甚至如今四位演员的定位还会以当年的角色被称呼
甚至剧中的主题曲、插曲《大家来恋爱》、《一辈子孤单》到了今天也为观众们所熟知。并且剧中的其他音乐质量也极高,采用了多首滚石唱片的经典老歌——《温柔》、《漂洋过海来看你》、《挪威的森林》、《梦田》......而被林宥嘉唱红的《成全》也是刘若英唱给《粉红女郎》的插曲,这些音乐可以说是《粉红女郎》回忆的一部分。
好剧沉淀15年就酿成了情怀,也怪不得观众会对翻拍《粉红女郎》冷嘲热讽了。
如今的翻拍剧很难有好口碑,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制作方们连立意都搞错了。
其实《涩女郎》的原作者朱德庸当年并不太喜欢《粉红女郎》,“我觉得没有表达出原作幽默辛辣的效果,电视剧追求温馨感人的风格,在本质上它们是两种创作方向。”但不知道腾讯影业在发布会上对新版“涩女郎”的定位是否令朱德庸满意?“四个单身女郎、四段绯色传奇、画出了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女性爱情剧”,这文案,确定不是隔壁《欢乐颂》的画风?
《粉红女郎》虽然是四位单身女主,但故事并不是只讲了她们的绯闻爱情,而是讲述了她们的男女友情、恋爱观、婚姻观、家庭观、人生观以及面对商业竞争时发生的故事(引用自百度百科)。更何况2003年这部剧播出时,吸引了大量只在上小学的低龄观众,如果该剧只是描画了中国女性的爱情传奇,估计当时坐在沙发上的小编会被妈妈一巴掌拍回卧室。
所以,《粉红女郎》的成功是因为脱离了传统爱情剧的描画方式,借助了喜剧外壳、用戏谑夸张的表达方法,展现了理想主义的真善美。而轻松幽默的剧情、亲切可爱的人设和正向昂扬的价值观,也让这部剧历久弥新。
而如今的翻拍关键词则是“单身、绯色、女性、爱情”,让人不禁怀疑只是因为《欢乐颂》带火了都市女性题材,所以大家都想要分一杯羹,而分一杯羹就算了,还不想写剧本,只想在前人栽的树下好乘凉,如此一来,观众自然不买账。
更让观众担心的是,《欢乐颂》的都市女性与《粉红女郎》也是决然不同的,同样是女性好友共住一个屋檐下,但《欢乐颂》将女性的困境描画的毛骨悚然,她们受到来自阶级、地域、年龄、原生家庭的桎梏,残酷而无奈;而《粉红女郎》的烦恼却与欢乐、温暖交织在一起,它陪伴着观众一起长大。
长达10至20年的时间间隔,也让翻拍剧不可避免地面临价值观冲突。
此外,翻拍剧的演员选择也最容易受到观众们的诟病。比如同样要翻拍的《金粉世家》,新选出的阵容让人一言难尽。
根据目前传出的消息,男主金燕西由侯明昊出演,可能在大多数网友的脑袋里都查无此人,因为侯明昊是一位97年的“小鲜肉”,表演经历并不丰富,目前最有名的也只是网剧《寒武纪》;出演女主冷清秋的胡冰卿似乎是照着董洁的模子找的,但距离董洁的清冷气质还差得远;而饰演大家闺秀白秀珠的演员很有可能是欧阳娜娜,她的演技“有目共睹”,还记得被加油鹿小葵支配的恐惧吗。
即便是翻拍剧选择了更有实力的演员出演也不可避免遭到观众们的严苛审视。
比如想要突破形象固化的“娘娘”蒋欣将在《半生缘》中出演顾曼桢,网友不由质疑“你不应该演姐姐顾曼璐吗?”看来在翻拍剧中寻找突破真的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其实过去的电视剧除了启用原创剧本外,很多都来自琼瑶、亦舒、张恨水、金庸、古龙......这些作者不少都已经封笔,甚至去世了。
马伊琍在《我的前半生》中出演“家庭妇女”当时引发了热议,似乎与马伊琍的“大女人”形象不符,但在小编印象中最深的却是马伊琍在《还珠格格3》中饰演温婉可人的紫薇,要知道琼瑶阿姨选角多苛刻,琼瑶女主必须是“天上一颗星,地下一滴泪”。虽然马伊琍之后频繁出演“大女人”与演员选择有关,但小编大胆猜测,似乎与如今市场上已经难见7、80年代港台作者笔下的女性形象有关
审美潮流在这些年里发生了剧烈地变动,今年大热剧《我的前半生》就能看出与原作毫无关系了,过去的审美能否在如今贯彻下去其实是存在风险,如果不能像《我的前半生》一样用完全的颠覆去吸引新观众,就难免像《新版射雕英雄传》一样用情怀去感人。
2017版的《射雕英雄传》拍的很真诚,豆瓣评分也高达8.0,男女主演也启用了一点名气都没有的新人,但是“83”情怀也一个不少。
《铁血丹心》的主题曲一响,多少人泪目;苗侨伟从曾经的“杨康”变成今天的“黄药师”,34年恍如昨日......但是看得懂这些情怀的又有多少00后。
如今资本的强大,让许多看似艰难的拍摄都有了成功的可能,但剧本、技术、演员的培养还不充分。往往资本方看中的是IP的粉丝基础和知名度,通过翻拍,可以迅速把作品的隐藏号召力变为现实的流量,但这种趋向市场的做法也很容易招致观众的不满,毕竟原作的力量太强大,更因为经典而成了观众心口的“朱砂痣”,难免会不容他人。
前两年其实有过这种收视率不错,但口碑极差的翻拍电视剧,比如翻拍自《流星花园》的《一起来看流星雨》、翻拍自《还珠格格》的《新版还珠格格》,甚至翻拍自韩国神剧的《回家的诱惑》在拿下全年收视第一的佳绩也只获得5.1的豆瓣评分。
观众们并不担心新版《粉红女郎》、新版《金粉世家》不好看,毕竟朱德庸、张恨水的原作功力都摆在那里。只是所有和小编一样在这些童年经典陪伴着长大的观众们心中有点害怕,害怕经典被糟蹋。
翻拍比较成功的经典剧
2017版《射雕英雄传》的成功翻拍有些出人意料,但是口碑逆天,豆瓣高达8分、播放量如今达到46.5亿,可以说与男女主的表演、还原原著细节有很大关系。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经典著作,1987年赵雅芝是第一版。2005年翻拍由赵薇、潘粤明、黄维德主演,赵薇版的《京华烟云》获得第二届电视风云榜十佳电视剧奖第一名和中央电视台2005年度收视冠军,翻拍十分成功。
2003年版《倚天屠龙记》改编自金庸的同名长篇小说。该剧的翻拍次数非常多,从最早1965年林家声的电影版,再到郑少秋的TVB版,马景涛的台视版,吴启华2001年的电视剧版。苏有朋版《倚天屠龙记》虽然谈不上超越之前的版本,但也丝毫不逊色,播出之后收视率不断攀升,成为经典之作。它的选角和表演是它获得良好口碑的关键。
黄晓明和刘亦菲的版本可以说是内地最好的《神雕侠侣》版本,虽然这部剧至今翻拍了将近十次,古天乐版、刘德华版也都是经典之作,但刘亦菲的“小龙女”一角着实美若天仙,青春靓丽的明星阵容也强力吸睛。
2005年版的《宝莲灯》在央视取得了最高9.1%的收视率,并获得第十一届“亚洲电视大奖”最佳电视剧奖等荣誉。早在2001年,林志颖和沈傲君就联袂主演了一版《天地传说之宝莲灯》,可惜很多人都没看过,1986年香港TVB版也曾播出,受众面很小,所以从这一点上讲,央视的翻拍可以算是成功之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