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在他的歌里,我们都是病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在他的歌里,我们都是病人

不管是从前还是现在,每一只需要疗愈的耳朵遇到黄建为的声音,万幸,万幸。

28届金曲奖阿信拿下最佳作词人,或许阿信的光环太亮,整个华语乐坛都在为阿信欢呼,但你藏起阿信身后的光环,就能看到最佳作曲人黄建为,他带给你的风景同样不会让你失望。

这不是黄建为第一次拿金曲奖,在十年前他凭借第一张专辑《over the way》拿下金曲奖最佳新人,和他竞争的有Alin、弦子,那一年苏打绿也第一次拿到金曲奖。

1.

闭上眼都是你/幸福的模样

他一直没有大红大紫,不过不温不火好像也过了很多年。他给徐佳莹的《寻人启示》作曲,林宥嘉的《飘》也是黄建为作曲,在这些为人所熟知的流行音乐背后,黄建为自己唱的却是草地民谣。

草地民谣会让人联想到阳光雨露青草地,一把琴,一个人,就着清风慢慢弹唱,让音乐更贴近听众,黄建为一直这样在做。

少年以上,青年未满的时候,黄建为就抱着吉他跑遍了台湾岛,把音乐的喜悦传递给更多的人,每一段旅途都能成为他的创作素材:台湾的稻田,香蕉树,充耳的海浪,能看到海的列车。

“声音真好听啊,可是我为什么现在才知道?”这是第一次听到黄建为创作的人的第一反应。

初识黄建为请你闭上眼睛,请你静静感受他的歌声。他歌曲里唱的都很生活,很舒缓,仿佛他抱着吉他敲了敲你房间的门,说:“喂,我给你唱一首歌吧。”你一看他还光着脚,他开始弹唱,“风吹来了/我随风飘着”。

从未拜师学过音乐,但他的创作却很有灵气,从未标榜小清新,但是你听到的却是极致的干净。他的歌声很舒缓,也很童趣,常常加入小朋友的声音,尤为俏皮。

他的作品器乐部分通常只有一把吉他,有时他还故意弹得很生涩,仿佛初学吉他的小朋友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心地拨弄琴弦;有时又很欢脱,你可以想象他坐在草坪上自弹自唱,飞来一只蝴蝶落在琴弦上,他需要随着蝴蝶的节奏,生怕弄伤了蝴蝶的触角。

偶有加入的其他器乐大多是神来之笔,比如在《青鸟》前奏中加入的长笛让你会感觉很放松。

2.

流的泪在心上/开出一朵花

黄建为的歌曲很疗愈,大概和他的职业有关。建为大学毕业于台南成功大学职能治疗学系,在音乐人之外他是一位职能治疗师。

他不是大家熟识的人,这也不是一个大家所熟识的职业,他每天所要做的就是陪同,陪同医疗服务或者社会工作者,帮助丧失功能的病患重新训练技能。

白天他要疗愈他能触摸到的病人,夜晚他拿起吉他,疗愈我们这些他的音乐能触摸的耳朵。

无论你是从《可风》还是从《青鸟》开始关注他,你都从他那里获得过通透的力量。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星星/在每个角落绽放光明”,他让你在彷徨时有勇气去相信乌云总会散去。

“风吹过这片大地有人曾说过/如果失去梦想的时候/不要回头不需要停留”,他用自己的力量给你永不疲倦的眼眸。

“挥霍的生命中/那时光追不回/留下的究竟是什么/已无所谓”,他尽力使你去相信距离不曾改变。

疗愈了太多人的他也需要疗愈自己。

在制作第二张创作专辑时,他自己担任制作人,第一张专辑的大获成功成功对他来说其实压力挺大,他坦言获奖之后自己的得失心越来越重,自己感觉到压抑、放不开。

他尝试抛开一切,试着回归原本热爱音乐的初衷,去更贴近身边的人。

不同于其他创作者,拥有“职能治疗师”身份的建为对照顾病人有更为丰富的经验,更能体会人们内心深处的幽暗面。

他自己的怀疑,病人的痛苦,结合亲自在医院照顾病人时所体会到的点滴,写了描述忧郁症患者渴望得到解脱的歌《明天的事》。

歌词中他写“我会安安静静的等待/抱着一丝一缕的期待”,在创作中他自己得到疗愈,情绪找到宣泄的出口。

苏打绿主唱吴青峰这样说建为的创作:“当我需要被聆听的时候,我会听建为的歌,他常将我不知不觉烂得像条破裤子的情绪,缝补出美丽的骨架。”

3.

路走了很长/难免总受伤

在这些温暖之外建为的创作也关注社会议题,黄建为很关心自己生活的环境,他说我们现在的生活每分每刻都有新的资讯和心得乐趣,每件事物的生命周期都变短了。

2012年台北生活节舞台,他用歌声诉说自己的情感,去表达当年备受争议的美丽湾、白海豚事件,去说无规划拆迁。

“把一个冰冷的尸体就放在头条上/消费别人的悲伤/ 他就会活过来吗

把一个家的房子 拆掉了干嘛/ 盖最高的大厦/住得进回忆吗

这不只是座城市/还是我们的家

当这里的树受了伤/我也不会毫发无伤

当海边的人没了家/我也不能睡得安详”

虽说是社会事件,但他冷静得出奇,不去挑动公众的情绪,而是让你也冷静思考这样做真的是好的吗,轻缓的歌声有极为冷静的力量。

他说自己唱的是爱,不是立场,他的声音和温柔,创作很柔软,最尖锐的东西他也能用爱去包裹,于是那些锐利的棱角反而成为最闪耀的点。

4.

我想当个永远诚实的孩子

直面内心,忠于自己是尤为困难的一件事,人又那么复杂,同一个个体也有很多面向,这就更难了。黄建为是疗愈诗人,但是内心里他也有另一个自己。

他最新自己演唱的作品《我俩没有明天》,这首舞曲加入DJ拼接素材,电子感强,和那个抱着吉他给你弹唱的大男孩黄建为的形象对比鲜明。

黄建为找到廖莹如填词的时候,廖莹如问他:“这首歌将会完全拆掉过去的你,丢出最真实的你,观众不见得能跟上,你OK吗?”

“Why Not? 曾被拆解而重生的生命,只会留下真正自我认同的自己,这样的成长是难得的。我乐意跟我的听众分享这份信念。”

他和以前说的一样,“我想当个永远诚实的孩子”

当初发现黄建为的是风潮音乐的金曲制作人吴金黛,她说:“原来这座岛屿上还蕴藏着如此隽永耐听的好声音”。

不管是从前还是现在,每一只需要疗愈的耳朵遇到黄建为的声音,万幸,万幸。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在他的歌里,我们都是病人

不管是从前还是现在,每一只需要疗愈的耳朵遇到黄建为的声音,万幸,万幸。

28届金曲奖阿信拿下最佳作词人,或许阿信的光环太亮,整个华语乐坛都在为阿信欢呼,但你藏起阿信身后的光环,就能看到最佳作曲人黄建为,他带给你的风景同样不会让你失望。

这不是黄建为第一次拿金曲奖,在十年前他凭借第一张专辑《over the way》拿下金曲奖最佳新人,和他竞争的有Alin、弦子,那一年苏打绿也第一次拿到金曲奖。

1.

闭上眼都是你/幸福的模样

他一直没有大红大紫,不过不温不火好像也过了很多年。他给徐佳莹的《寻人启示》作曲,林宥嘉的《飘》也是黄建为作曲,在这些为人所熟知的流行音乐背后,黄建为自己唱的却是草地民谣。

草地民谣会让人联想到阳光雨露青草地,一把琴,一个人,就着清风慢慢弹唱,让音乐更贴近听众,黄建为一直这样在做。

少年以上,青年未满的时候,黄建为就抱着吉他跑遍了台湾岛,把音乐的喜悦传递给更多的人,每一段旅途都能成为他的创作素材:台湾的稻田,香蕉树,充耳的海浪,能看到海的列车。

“声音真好听啊,可是我为什么现在才知道?”这是第一次听到黄建为创作的人的第一反应。

初识黄建为请你闭上眼睛,请你静静感受他的歌声。他歌曲里唱的都很生活,很舒缓,仿佛他抱着吉他敲了敲你房间的门,说:“喂,我给你唱一首歌吧。”你一看他还光着脚,他开始弹唱,“风吹来了/我随风飘着”。

从未拜师学过音乐,但他的创作却很有灵气,从未标榜小清新,但是你听到的却是极致的干净。他的歌声很舒缓,也很童趣,常常加入小朋友的声音,尤为俏皮。

他的作品器乐部分通常只有一把吉他,有时他还故意弹得很生涩,仿佛初学吉他的小朋友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心地拨弄琴弦;有时又很欢脱,你可以想象他坐在草坪上自弹自唱,飞来一只蝴蝶落在琴弦上,他需要随着蝴蝶的节奏,生怕弄伤了蝴蝶的触角。

偶有加入的其他器乐大多是神来之笔,比如在《青鸟》前奏中加入的长笛让你会感觉很放松。

2.

流的泪在心上/开出一朵花

黄建为的歌曲很疗愈,大概和他的职业有关。建为大学毕业于台南成功大学职能治疗学系,在音乐人之外他是一位职能治疗师。

他不是大家熟识的人,这也不是一个大家所熟识的职业,他每天所要做的就是陪同,陪同医疗服务或者社会工作者,帮助丧失功能的病患重新训练技能。

白天他要疗愈他能触摸到的病人,夜晚他拿起吉他,疗愈我们这些他的音乐能触摸的耳朵。

无论你是从《可风》还是从《青鸟》开始关注他,你都从他那里获得过通透的力量。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星星/在每个角落绽放光明”,他让你在彷徨时有勇气去相信乌云总会散去。

“风吹过这片大地有人曾说过/如果失去梦想的时候/不要回头不需要停留”,他用自己的力量给你永不疲倦的眼眸。

“挥霍的生命中/那时光追不回/留下的究竟是什么/已无所谓”,他尽力使你去相信距离不曾改变。

疗愈了太多人的他也需要疗愈自己。

在制作第二张创作专辑时,他自己担任制作人,第一张专辑的大获成功成功对他来说其实压力挺大,他坦言获奖之后自己的得失心越来越重,自己感觉到压抑、放不开。

他尝试抛开一切,试着回归原本热爱音乐的初衷,去更贴近身边的人。

不同于其他创作者,拥有“职能治疗师”身份的建为对照顾病人有更为丰富的经验,更能体会人们内心深处的幽暗面。

他自己的怀疑,病人的痛苦,结合亲自在医院照顾病人时所体会到的点滴,写了描述忧郁症患者渴望得到解脱的歌《明天的事》。

歌词中他写“我会安安静静的等待/抱着一丝一缕的期待”,在创作中他自己得到疗愈,情绪找到宣泄的出口。

苏打绿主唱吴青峰这样说建为的创作:“当我需要被聆听的时候,我会听建为的歌,他常将我不知不觉烂得像条破裤子的情绪,缝补出美丽的骨架。”

3.

路走了很长/难免总受伤

在这些温暖之外建为的创作也关注社会议题,黄建为很关心自己生活的环境,他说我们现在的生活每分每刻都有新的资讯和心得乐趣,每件事物的生命周期都变短了。

2012年台北生活节舞台,他用歌声诉说自己的情感,去表达当年备受争议的美丽湾、白海豚事件,去说无规划拆迁。

“把一个冰冷的尸体就放在头条上/消费别人的悲伤/ 他就会活过来吗

把一个家的房子 拆掉了干嘛/ 盖最高的大厦/住得进回忆吗

这不只是座城市/还是我们的家

当这里的树受了伤/我也不会毫发无伤

当海边的人没了家/我也不能睡得安详”

虽说是社会事件,但他冷静得出奇,不去挑动公众的情绪,而是让你也冷静思考这样做真的是好的吗,轻缓的歌声有极为冷静的力量。

他说自己唱的是爱,不是立场,他的声音和温柔,创作很柔软,最尖锐的东西他也能用爱去包裹,于是那些锐利的棱角反而成为最闪耀的点。

4.

我想当个永远诚实的孩子

直面内心,忠于自己是尤为困难的一件事,人又那么复杂,同一个个体也有很多面向,这就更难了。黄建为是疗愈诗人,但是内心里他也有另一个自己。

他最新自己演唱的作品《我俩没有明天》,这首舞曲加入DJ拼接素材,电子感强,和那个抱着吉他给你弹唱的大男孩黄建为的形象对比鲜明。

黄建为找到廖莹如填词的时候,廖莹如问他:“这首歌将会完全拆掉过去的你,丢出最真实的你,观众不见得能跟上,你OK吗?”

“Why Not? 曾被拆解而重生的生命,只会留下真正自我认同的自己,这样的成长是难得的。我乐意跟我的听众分享这份信念。”

他和以前说的一样,“我想当个永远诚实的孩子”

当初发现黄建为的是风潮音乐的金曲制作人吴金黛,她说:“原来这座岛屿上还蕴藏着如此隽永耐听的好声音”。

不管是从前还是现在,每一只需要疗愈的耳朵遇到黄建为的声音,万幸,万幸。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