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走出三座纳粹集中营的传奇女乐师:音乐让我活了下来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走出三座纳粹集中营的传奇女乐师:音乐让我活了下来

“你必须疯狂,你必须感受到自己没了音乐是不能活的”。

鲁日奇科娃。图片来源:东方IC

已故捷克音乐家鲁日奇科娃(Zuzana Ruzickova)的手臂上印着一个褪色的号码:72389,这是她二战时在奥斯威辛集中营的编号。

在被送到奥斯威辛前,鲁日奇科娃先被关在捷克斯洛伐克最大的纳粹集中营——泰雷津集中营;在奥斯威辛之后,她又被送往了德国的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

从三个集中营中幸存下来的鲁日奇科娃不仅因为其二战的经历被称为“奇迹”,酷爱古典音乐家巴赫的她还成为了世界顶尖的大键琴家之一,是第一位用大键琴演绎录制了巴赫所有键盘作品的音乐家。

去年在接受BBC采访时,鲁日奇科娃说正是她对音乐的热爱,让她在战争中活了下来。

捷克的音乐评论人韦伯(Petr Veber)说鲁日奇科娃是一名“经历了艰苦磨难和灾难的女性”,“幸运的是她活了下来,还走出了这些磨难”。

鲁日奇科娃的巴赫专辑。图片来源:网络

鲁日奇科娃于1927年1月14日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一个家境殷实的犹太人家庭。身体不好的她儿时就开始学习钢琴,并对巴赫产生了浓厚兴趣。

在今年1月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鲁日奇科娃回忆,她的音乐老师认为要想练好巴赫的曲子应该学大键琴而不是钢琴;于是鲁日奇科娃前往巴黎、拜入当时最顶尖的大键琴家门下。

但随着纳粹德国1939年入侵捷克斯洛伐克,鲁日奇科娃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德国入侵三年后,鲁日奇科娃一家被送往捷克斯洛伐克最大的纳粹集中营——泰雷津集中营。

对于鲁日奇科娃来说,“童年就此结束”。她的父亲和祖父母都在集中营中去世。

在集中营里,鲁日奇科娃与母亲沦为了苦力。虽然每日受苦挨饿,但鲁日奇科娃对这段经历还有些好的回忆:音乐。

鲁日奇科娃说当时她还能继续接受教育、可以弹钢琴,偶尔还有音乐演出。但在被送往奥斯威辛集中营后,这一切都不复存在。

1943年12月,鲁日奇科娃与母亲被押上了前往奥斯维辛的火车。意识到自己不能带任何跟音乐有关的东西,鲁日奇科娃将巴赫英国组曲第5号e小调的部分曲谱抄在了一张纸上。

鲁日奇科娃说在火车上的三天里,她不停地看这张曲谱,在脑海里不断演奏,“就像护身符,因为我不知道前面有什么等着我们”。

“我们下车之后,有很多狗冲我们叫;一进入集中营,我立刻就看到了焚化室里的火光,空气都被污染了。”

鲁日奇科娃与父母。图片来源:网络

在这样的环境中,鲁日奇科娃依然认为音乐给她带来了好运。

她回忆,到奥斯维辛之后,她被押上了一辆卡车。

“我是最后一个,我的母亲还在外面。守卫把我手里的乐谱抢走了,母亲知道这张乐谱对我有多重要,于是便追着那张纸跑。卡车上的其他女人看到了,便合力把我母亲拉上了车,这样我才能和母亲在一起。这是我觉得幸运的事之一。”

去年12月接受BBC采访时,鲁日奇科娃说她现在依然记得在集中营时的恐惧,“每天都看着那些毒气室,那些烟”,“我晚上经常对着母亲哭,说我想活下去、不想死”。

鲁日奇科娃回忆,在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之日,她差一点就和母亲一起被送进毒气室。当时德国汉堡正需要苦力,纳粹开始在奥斯维辛挑选合适的人。

“我母亲已经不年轻了,身体也不好,所以守卫把她排到了左边,也就是去毒气室。我身体很健康,所以被排到了右边,但我跑到了左边,和母亲一起。守卫冲我喊‘你是去死,回到右边’,我说你们已经杀了我父亲,我也不想活了。最后,守卫说‘你们两都去右边’。”

在汉堡做了几个月的苦力后,鲁日奇科娃与母亲再次被送到了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安妮日记》的作者安妮·弗朗克就死于这个集中营。

在贝尔根·贝尔森,鲁日奇科娃感染上了鼠疫。1945年4月当集中营被英国军队解放时,鲁日奇科娃的母亲也身患重病。二战期间,大约有7万人在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丧生;1945年1月至4月中旬,集中营有3.5万人因饥饿或疾病丧生。

最终返回捷克斯洛伐克之后,由于长期做苦力和营养不良,鲁日奇科娃的手部严重受损,医生建议她放弃音乐事业。

认定“没有音乐不能活”的鲁日奇科娃没有采纳医生的建议,反而为了弥补在集中营里失去的时间,每天坚持练琴12个小时。

在她看来,只是成为优秀的音乐家是不够的,“你必须疯狂,你必须感受到自己没了音乐是不能活的”。

鲁日奇科娃在演奏中。图片来源:东方IC

1956年,鲁日奇科娃赢得了慕尼黑国际音乐比赛,成为了一名职业音乐家。但在战后的捷克斯洛伐克,鲁日奇科娃的音乐事业依然面临各种阻碍。

虽然作为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人物,鲁日奇科娃能够在全世界比赛,但大键琴被当局视为封建社会和宗教崇拜的象征。

除了遭到监控之外,鲁日奇科娃在表演时一度需要弹奏两种乐器:先在钢琴上表演,然后才能在大键琴上弹奏同样的曲目。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鲁日奇科娃在1960年代和70年代之间坚持录制了巴赫的键盘作品全集,所有曲目由大键琴演奏,成为史上第一人。

直到1980年代,布拉格的表演艺术学院才正式承认大键琴是一种乐器。

在整个音乐生涯中,鲁日奇科娃获得了多项国际大奖,包括法国文艺的最高奖章艺术及文学勋章(Ordre des Arts et des Lettres)。

2006年,时年79岁的鲁日奇科娃退出乐坛。她的丈夫、作曲家卡拉比斯(Viktor Kalabis)也在同年去世。

这么多年来,鲁日奇科娃一直认为巴赫是她的精神支柱,“巴赫能抚慰人心,你总能感觉到他的音乐里有神的存在。这很有帮助”。

在去年的采访中,鲁日奇科娃说她觉得自己的经历没有什么可“骄傲的”。

她认为“能活到90岁”就是最大的成就了,“我能活下来就是个奇迹”。

2017年9月27日下午,鲁日奇科娃在布拉格的一所医院中因病去世,享年90岁。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走出三座纳粹集中营的传奇女乐师:音乐让我活了下来

“你必须疯狂,你必须感受到自己没了音乐是不能活的”。

鲁日奇科娃。图片来源:东方IC

已故捷克音乐家鲁日奇科娃(Zuzana Ruzickova)的手臂上印着一个褪色的号码:72389,这是她二战时在奥斯威辛集中营的编号。

在被送到奥斯威辛前,鲁日奇科娃先被关在捷克斯洛伐克最大的纳粹集中营——泰雷津集中营;在奥斯威辛之后,她又被送往了德国的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

从三个集中营中幸存下来的鲁日奇科娃不仅因为其二战的经历被称为“奇迹”,酷爱古典音乐家巴赫的她还成为了世界顶尖的大键琴家之一,是第一位用大键琴演绎录制了巴赫所有键盘作品的音乐家。

去年在接受BBC采访时,鲁日奇科娃说正是她对音乐的热爱,让她在战争中活了下来。

捷克的音乐评论人韦伯(Petr Veber)说鲁日奇科娃是一名“经历了艰苦磨难和灾难的女性”,“幸运的是她活了下来,还走出了这些磨难”。

鲁日奇科娃的巴赫专辑。图片来源:网络

鲁日奇科娃于1927年1月14日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一个家境殷实的犹太人家庭。身体不好的她儿时就开始学习钢琴,并对巴赫产生了浓厚兴趣。

在今年1月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鲁日奇科娃回忆,她的音乐老师认为要想练好巴赫的曲子应该学大键琴而不是钢琴;于是鲁日奇科娃前往巴黎、拜入当时最顶尖的大键琴家门下。

但随着纳粹德国1939年入侵捷克斯洛伐克,鲁日奇科娃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德国入侵三年后,鲁日奇科娃一家被送往捷克斯洛伐克最大的纳粹集中营——泰雷津集中营。

对于鲁日奇科娃来说,“童年就此结束”。她的父亲和祖父母都在集中营中去世。

在集中营里,鲁日奇科娃与母亲沦为了苦力。虽然每日受苦挨饿,但鲁日奇科娃对这段经历还有些好的回忆:音乐。

鲁日奇科娃说当时她还能继续接受教育、可以弹钢琴,偶尔还有音乐演出。但在被送往奥斯威辛集中营后,这一切都不复存在。

1943年12月,鲁日奇科娃与母亲被押上了前往奥斯维辛的火车。意识到自己不能带任何跟音乐有关的东西,鲁日奇科娃将巴赫英国组曲第5号e小调的部分曲谱抄在了一张纸上。

鲁日奇科娃说在火车上的三天里,她不停地看这张曲谱,在脑海里不断演奏,“就像护身符,因为我不知道前面有什么等着我们”。

“我们下车之后,有很多狗冲我们叫;一进入集中营,我立刻就看到了焚化室里的火光,空气都被污染了。”

鲁日奇科娃与父母。图片来源:网络

在这样的环境中,鲁日奇科娃依然认为音乐给她带来了好运。

她回忆,到奥斯维辛之后,她被押上了一辆卡车。

“我是最后一个,我的母亲还在外面。守卫把我手里的乐谱抢走了,母亲知道这张乐谱对我有多重要,于是便追着那张纸跑。卡车上的其他女人看到了,便合力把我母亲拉上了车,这样我才能和母亲在一起。这是我觉得幸运的事之一。”

去年12月接受BBC采访时,鲁日奇科娃说她现在依然记得在集中营时的恐惧,“每天都看着那些毒气室,那些烟”,“我晚上经常对着母亲哭,说我想活下去、不想死”。

鲁日奇科娃回忆,在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之日,她差一点就和母亲一起被送进毒气室。当时德国汉堡正需要苦力,纳粹开始在奥斯维辛挑选合适的人。

“我母亲已经不年轻了,身体也不好,所以守卫把她排到了左边,也就是去毒气室。我身体很健康,所以被排到了右边,但我跑到了左边,和母亲一起。守卫冲我喊‘你是去死,回到右边’,我说你们已经杀了我父亲,我也不想活了。最后,守卫说‘你们两都去右边’。”

在汉堡做了几个月的苦力后,鲁日奇科娃与母亲再次被送到了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安妮日记》的作者安妮·弗朗克就死于这个集中营。

在贝尔根·贝尔森,鲁日奇科娃感染上了鼠疫。1945年4月当集中营被英国军队解放时,鲁日奇科娃的母亲也身患重病。二战期间,大约有7万人在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丧生;1945年1月至4月中旬,集中营有3.5万人因饥饿或疾病丧生。

最终返回捷克斯洛伐克之后,由于长期做苦力和营养不良,鲁日奇科娃的手部严重受损,医生建议她放弃音乐事业。

认定“没有音乐不能活”的鲁日奇科娃没有采纳医生的建议,反而为了弥补在集中营里失去的时间,每天坚持练琴12个小时。

在她看来,只是成为优秀的音乐家是不够的,“你必须疯狂,你必须感受到自己没了音乐是不能活的”。

鲁日奇科娃在演奏中。图片来源:东方IC

1956年,鲁日奇科娃赢得了慕尼黑国际音乐比赛,成为了一名职业音乐家。但在战后的捷克斯洛伐克,鲁日奇科娃的音乐事业依然面临各种阻碍。

虽然作为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人物,鲁日奇科娃能够在全世界比赛,但大键琴被当局视为封建社会和宗教崇拜的象征。

除了遭到监控之外,鲁日奇科娃在表演时一度需要弹奏两种乐器:先在钢琴上表演,然后才能在大键琴上弹奏同样的曲目。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鲁日奇科娃在1960年代和70年代之间坚持录制了巴赫的键盘作品全集,所有曲目由大键琴演奏,成为史上第一人。

直到1980年代,布拉格的表演艺术学院才正式承认大键琴是一种乐器。

在整个音乐生涯中,鲁日奇科娃获得了多项国际大奖,包括法国文艺的最高奖章艺术及文学勋章(Ordre des Arts et des Lettres)。

2006年,时年79岁的鲁日奇科娃退出乐坛。她的丈夫、作曲家卡拉比斯(Viktor Kalabis)也在同年去世。

这么多年来,鲁日奇科娃一直认为巴赫是她的精神支柱,“巴赫能抚慰人心,你总能感觉到他的音乐里有神的存在。这很有帮助”。

在去年的采访中,鲁日奇科娃说她觉得自己的经历没有什么可“骄傲的”。

她认为“能活到90岁”就是最大的成就了,“我能活下来就是个奇迹”。

2017年9月27日下午,鲁日奇科娃在布拉格的一所医院中因病去世,享年90岁。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