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电视制片委员会等4方联合发布《关于电视剧网络剧制作成本配置比例的意见》提出,全部演员的总片酬不超过制作总成本的40%。
此前总说明星天价片酬,如今政策出台,给电视剧制作链条开出了药方,如何咽下这剂苦口良药,对于明星和市场更值得探讨,后续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演员总片酬不超过成本的40%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电视制片委员会、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演员委员会、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联合发布《关于电视剧网络剧制作成本配置比例的意见》。
《意见》提到,随着我国影视行业的不断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创作播出了一批优秀影视作品,但也出现少数演员不合理高片酬现象,导致影视剧制作成本结构不合理,收入分配比例失衡,影响影视剧整体质量的提升。
《意见》指出,各会员单位及影视制作机构要把演员片酬比例限定在合理的制作成本范围内,全部演员的总片酬不超过制作总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员不超过总片酬的70%,其他演员不低于总片酬的30%。
《意见》明确,如果出现全部演员总片酬超过制作总成本40%的情况,制作机构需向所属协会(中广联制片委员会、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或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及中广联演员委员会进行备案并说明情况。
《意见》强调,各会员单位、影视制作机构及广大电视剧网络剧从业人员要把德艺双馨作为职业理想和目标追求,自觉抵制不合理高片酬等不良行业风气。
官方频表态遏制明星天价片酬
这样的政策发布,显然并非突然。演员“天价片酬”,堪称悬在中国影视行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今年初,有业内人士公开表示,“2016年,一二线演员的片酬增长了近250%,一部成本3亿元的电视剧,明星拿走2亿元片酬。” 相关数据显示,部分国内演员的片酬甚至已达到影视剧全部成本的50%到80%。
一位资深经纪人曾透露,目前圈内演员片酬贫富悬殊巨大,一些一线演员片酬近亿,而一般新人三个月的打包价15万。“目前制片方往往把演员片酬的预算提高到了三分之二”。甚至,一些演员会相互攀比片酬,签约时提前找人从片方那里打听搭档的酬劳,然后坐地起价。
近年来,官方频繁表态,要遏制明星天价片酬。
就在9月初,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人社部等五部委联合下发《关于支持电视剧繁荣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规定:严禁播出机构以明星为唯一议价标准;行业组织出台电视剧成本配置比例指导意见,优化片酬分配机制。
2016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要求指导行业协会联合大型影视公司抓紧制订抵制“天价”片酬的行业自律公约,并提出各级电视播出机构在电视剧购播过程中不得指定演员,在电视剧宣传工作中不得对明星进行过度炒作。
去年9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剧购播工作管理的通知》要求,各级电视播出机构在电视剧购播过程中不得指定演员、划定明星演员范围、以明星演员为议价标准。
资本与明星一拍即合 助推天价片酬
虽然此前动作频出,但明星的片酬就是降不下来,反而有呼声:“市场经济应该交给市场,不应该用政策干预。”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要理解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为何明星会有天价片酬?
由于电视剧大部分都是预售,电视台为了追求收视率“未拍先买”,电视剧预购阶段,选取“大牌+名导+名编”阵容更受关注。不少电视剧为讨好电视台的原则进行选角,即使导演、制片们明知观众看剧已经不再注重明星效益,但却为了能播出,依然会选择大牌。
演员圈内有句行话:“要么看戏,要么看钱”,不少影视剧质量差,没有内容优势,一味依赖明星。很多电视台、视频网站等根本不重视影视项目的剧本、制作和定位,只关注明星阵容,如果有某当红明星参与的剧目,就提高购剧价格,这样一来,片酬自然被提高。
电视台片面单纯以明星论价,客观上造成了拍摄制作成本结构不尽合理、分配比例失衡,影响到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也使得出现大牌明星供不应求,出现天价片酬,滋生出拍戏不专业等行业乱象。因此,天价片酬不仅扰乱了整个电视剧市场,还拉低了电视剧质量。
此外,还有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大量资本涌入影视娱乐行业,中国影视剧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多种电视剧品类呈现爆炸式增长。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知名演员参与的剧集更易吸引关注,拥有相对稳定的收视率。因此,资本与明星一拍即合,成为“天价片酬”的重要推手。
明星一部戏相当于普通人2673年的收入
据《2017年中国名人收入榜》显示,10个人一年赚了17亿,上榜的100位名人中,仅有林丹、朗朗两人不属于影视歌行业。
一部3亿元的电视剧,明星可拿走2亿!按6000工资算,一个明星一部戏的收入,相当于一个普通人2673年不吃不喝的所有收入!
有句话叫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说中国演员片酬过高绝对不是扣帽子,而是有横向对比作为依据。
根据相关信息,欧美日韩等影视剧大国,一般来说明星的片酬不超过总制作成本的30%。
举几个例子:
古墓丽影系列电影,生命的摇篮,包括主要安吉丽娜朱莉在内的演员片酬一共是1725万美元,该片总制作费用是1.18亿,演员仅占全部制作费用16%左右;
终结者第三部,施瓦辛格在内的演员片酬共计3500万,该片总制作费用为1.87亿,18.7%;
蜘蛛侠第二部,演员片酬为3000万,制作费是2亿,演员占片酬的费用为15%;
《复联3:无限战争》这种顶级大咖汇聚的大片,各大碗儿的酬劳一共占预算的40%。
在中国曾经火热的韩国电视剧,演员片酬说出来可能会令一种看客大跌眼镜!
《蓝色大海的传说》中尽管全智贤片酬高达1200万人民币,但全剧制作成本1.2亿,算下来全智贤的酬劳仅为制作费用的10%。
看来,中国明星片酬已经高出新境界,跨越国度了!
限酬令是抵制天价片酬的尚方宝剑?
那如今政策出台,能否遏制住明星天价片酬?
一位大型影视公司从业人员称,“行业协会本质上是没有约束力的,比如,如果不是会员单位怎么办?行业协会是行业自治,要看这个《意见》是否征求了会员单位的意见并获得大家签名同意,如果符合协会内部程序,那么对会员单位或许有约束力,但本质上还是靠自律。”
知名导演、制片人白一骢表示:“我希望它(影响效果)大,但是实际从操作上来看,未必会很大。”
白一骢介绍称,目前电视剧和网剧的制作中,演员片酬占制片总成本比例超过40%和低于40%的剧集数量是对半开,“(《意见》)讲到了(演员片酬)超过40%你要去备案,那如果超过了会怎样?这个很关键。”
在40%的限制和备案要求之外,《意见》缺乏更详细的监管细则,是业内人士普遍的看法,何况,业内也有不少做法可以规避40%的限制。
“对于市场来说,一定有办法规避(片酬不超过制片总成本40%的要求)。比如,片酬计为收益分红,不管是分账,还是固定投资回报,总之钱一定出得来。”一位影视从业人士介绍。
在影视行业操作管理惯例中,片酬除了劳务费,还可以通过给到演员“投资份额”的方式来冲抵,让演员享受日后的分红,这一方式一定程度上能够更加紧密“绑定”明星,但确实也可以巧妙地突破片酬不超过制片成本40%、主要演员不超过总片酬的70%的规定。
也有的影视行业从业人士表达了行业协会将片酬和制片成本比例定在40%这一数字的质疑。一位影视行业观察人士称,“真正能调节片酬和制作成本比例的还是市场吧。”
“本质上,艺人片酬的水涨船高是因为娱乐圈供给的缺失。”一位文化娱乐行业投资人表示,中国没有像韩国那样市场化的,不断输出明星艺人的偶像学校与经纪公司,即便是和好莱坞相比,演员数量也是大大的缺失。
上述投资人表示,出台的规范在如今行业不理性的环境下一定是好事情,尤其是在制作水平尚未达到优质程度的时候,更加需要用一定的行政手段来促进整个行业的规范。在他预测,这个规范会是一个较为长期的政策,根本目的在于促使行业能够形成一套自我规范的机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