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Animoji 的出现,能代替你天天刷屏的表情包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Animoji 的出现,能代替你天天刷屏的表情包吗?

它能模仿你的脸,让你有一个虚拟的化身。

除了全面屏、AR、面容 ID,另一个苹果在 iPhone X 发布会上着重强调的点莫过于能让你亲自变身表情包的 Animoji 了。

▲苹果软件部门老大 Craig Federighi 演示 Animoji

在苹果官网上是这样介绍 Animoji 的:

原深感摄像头能对 50 多种不同的面部肌肉运动进行分析,从而以 12 款「动画表情」镜像出你的神态。快来化身为熊猫、兔子或机器人,展现一个真实的你吧。

在国内,表情包已经成了防止尬聊的必备神器,而能够发送基于自己面部表情的 3D 动画表情包,有很多人已经开始畅想它能引发什么样的风潮了。。。

要展望这项技术的前景,还得先回溯它的来源和背景。据苹果的描述,Animoji 的来源就是 iPhone X 上那一排被吐槽得最多的刘海 -- 「原深感摄像头系统」。那么从这一排镜头、传感器中诞生的 Animoji 背后又有什么故事呢?

Animoji 的诞生:如果买一个公司解决不了问题,那就买一打

Animoji 诞生的故事,其实与苹果其他众多牛叉技术诞生的过程别无二致,都是苹果先暗中观察,然后三个字——买买买。

比如在 2012 年 7 月 27 日,苹果以 3.56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指纹感应器制造商 AuthenTec,随即这家公司就关闭对外服务,销声匿迹了,而下一年苹果就发布了配备有 Touch ID 的 iPhone 5s。

▲iPhone 5s 上的 Touch ID

而早在 2010 年,据瑞典媒体报道,苹果就以 2900 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一家仅有 15 人的面部识别技术公司 Polar Rose。简而言之,这家公司的应用能让摄像头识别出走在大街上的人,并在他们头上显示出人名和社交账号(这项「黑科技」还让人有点细思恐极...);

▲Polar Rose 发布的 Recognizr 应用,图自 GigaOM

2015 年 11 月,据 TechCrunch 报道,苹果又收购了瑞士一家动作捕捉技术公司 Faceshift,这家公司开发了实时人脸表情追踪并通过动画人物还原出来的技术(《星球大战》制作背后的动作捕捉技术就是来源于这家公司);

▲这就很像 Animoji 的成品了有木有,图自 TechCrunch

2016 年 1 月,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苹果收购了初创公司 Emotient Inc.,而这家公司以利用 AI 分析人的面部表情、解读情绪而出名;

▲图自 Chip-Monks

此外,在今年 2 月和 6 月,苹果分别收购了以色列的面部识别公司 RealFace 以及德国 25 年老牌眼球追踪企业 SMI(SensoMotoric Instruments)。

最终,苹果将这些技术结合到了一起,而结果就是:它能模仿你的脸,让你有一个虚拟的化身。。。

Animoji 的对手:它们有什么优缺点?

说起 Animoji ,当然就不得不提起它的「前辈们」-- Emoji 和表情包。

絵文字(日语读作:emoji) 自 1999 年由日本 NTT 移动通信的员工栗田穣崇(Shigetaka Kurita)创作出来后开始逐渐传播,并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浅显易懂的特性,成为全世界流行的表情符号。

在被广泛使用之后,Emoji 似乎有成为全球性「文字」的趋势。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如下图所示,不同的手机平台之间,Emoji 的呈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当然,这样带来的结果也显而易见:它们所蕴含的情绪可能会差别很大。

▲用 iPhone 的人给用三星的人发送这个表情,传递的情绪会有偏差

当然还有这张经典的「代沟表情」,我们用和爸妈用,就是「呵呵」和「哈哈」的区别。

而表情包(英语:meme)在中国的火爆,大概和中国人含(men)蓄(sao)的民族性格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吧。

一个在现实生活中沉默寡言的人和他发的表情包可能完全不是一个画风。。。因为许多平常内心里不能表露出来的「贱贱的」、「骚骚的」想法都能通过「浮夸」的表情包表现出来,成为了聊天神器。。。

▲被玩坏了的美国摔跤选手德安杰洛·德内罗(D'Angelo Dinero)

而这种夸张地表现自己情感的方式也自然就导致了信息传递的不对称:你可以发着下面这张表情包的同时内心却毫无波动。

此外,人们对感受情感的阈值也被表情包的出现而被大大拔高了,以至于前几天在网上流传开的《新世纪社交礼仪》里就说:「哈哈」在现在的语境下代表「滚」,而「哈哈哈」都只能表示「好无聊」。。。

在这个时代,也许你真的需要很用力地去笑才能让别人感受到。。。

Animoji 的应用:它能做出什么不同?

Animoji 与上面两种方式都不同,它是通过直接读取信息发送者本人的面部表情而加工出的表情。

▲传感器能识别 51 种面部动作

这样的制作方式也许就会带来以下几种结果:

表情即是你,你即是表情

Emoji 和表情包就来源来说,终究只是第三方,是发送者按照自己想要表达的意义被选择出来的。而 Animoji 不同,你的每一处神态、每一种语气、每一个交流时的细节都能被反映出来。这一刻,你就是 Animoji。

想象一下早上起来你在厕所里「思考人生」时,你一个平常贱贱的朋友突然发给你下面这个表情,并通过他丰富的面部表情、憋足了一口气对你说「加油」的场景,你是不是会有种很真实地想揍他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大概是那两种所不可能达到的。

一种更私密的人际社交

苹果在 2014 年 9 月的 Apple Watch 发布会上提到:Apple Watch 是苹果发布的最个人、最私密的设备。随后,他们用 Digital Touch 佐证了这个观点:你可以发送你个人的涂鸦、吻痕、心跳等给对方,而这些内容是更贴近一个人内心的东西。

同样,Animoji 创作的也是更个人、更内心的感受。不得不说,苹果在把握人文与科技的关系上,确实有其独到的理解。

▲图自:iDB

一种全新的认识自己的方式

不同于以往的聊天,Animoji 的出现也许会使聊天从单向输出变成双向的互动:发送者将会有机会在接受到对方信息的同时看到自己发送信息的每一个细节,包括语气、语音语调、神态、内容等等,让你在与别人交流的同时,也能更好地了解自己。

GEEK君有话说:

据了解,Animoji 是 iPhone X 独占的新特性,而且使用范围被限制在了苹果自家的 iMessage 里,这或许将让 Animoji 的应用场景大打折扣。而且在中国社交领域被微信一家独大地占据的情况下,Animoji 最终是会改变未来的社交形态还是沦为鸡肋还未可知。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Animoji 的出现,能代替你天天刷屏的表情包吗?

它能模仿你的脸,让你有一个虚拟的化身。

除了全面屏、AR、面容 ID,另一个苹果在 iPhone X 发布会上着重强调的点莫过于能让你亲自变身表情包的 Animoji 了。

▲苹果软件部门老大 Craig Federighi 演示 Animoji

在苹果官网上是这样介绍 Animoji 的:

原深感摄像头能对 50 多种不同的面部肌肉运动进行分析,从而以 12 款「动画表情」镜像出你的神态。快来化身为熊猫、兔子或机器人,展现一个真实的你吧。

在国内,表情包已经成了防止尬聊的必备神器,而能够发送基于自己面部表情的 3D 动画表情包,有很多人已经开始畅想它能引发什么样的风潮了。。。

要展望这项技术的前景,还得先回溯它的来源和背景。据苹果的描述,Animoji 的来源就是 iPhone X 上那一排被吐槽得最多的刘海 -- 「原深感摄像头系统」。那么从这一排镜头、传感器中诞生的 Animoji 背后又有什么故事呢?

Animoji 的诞生:如果买一个公司解决不了问题,那就买一打

Animoji 诞生的故事,其实与苹果其他众多牛叉技术诞生的过程别无二致,都是苹果先暗中观察,然后三个字——买买买。

比如在 2012 年 7 月 27 日,苹果以 3.56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指纹感应器制造商 AuthenTec,随即这家公司就关闭对外服务,销声匿迹了,而下一年苹果就发布了配备有 Touch ID 的 iPhone 5s。

▲iPhone 5s 上的 Touch ID

而早在 2010 年,据瑞典媒体报道,苹果就以 2900 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一家仅有 15 人的面部识别技术公司 Polar Rose。简而言之,这家公司的应用能让摄像头识别出走在大街上的人,并在他们头上显示出人名和社交账号(这项「黑科技」还让人有点细思恐极...);

▲Polar Rose 发布的 Recognizr 应用,图自 GigaOM

2015 年 11 月,据 TechCrunch 报道,苹果又收购了瑞士一家动作捕捉技术公司 Faceshift,这家公司开发了实时人脸表情追踪并通过动画人物还原出来的技术(《星球大战》制作背后的动作捕捉技术就是来源于这家公司);

▲这就很像 Animoji 的成品了有木有,图自 TechCrunch

2016 年 1 月,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苹果收购了初创公司 Emotient Inc.,而这家公司以利用 AI 分析人的面部表情、解读情绪而出名;

▲图自 Chip-Monks

此外,在今年 2 月和 6 月,苹果分别收购了以色列的面部识别公司 RealFace 以及德国 25 年老牌眼球追踪企业 SMI(SensoMotoric Instruments)。

最终,苹果将这些技术结合到了一起,而结果就是:它能模仿你的脸,让你有一个虚拟的化身。。。

Animoji 的对手:它们有什么优缺点?

说起 Animoji ,当然就不得不提起它的「前辈们」-- Emoji 和表情包。

絵文字(日语读作:emoji) 自 1999 年由日本 NTT 移动通信的员工栗田穣崇(Shigetaka Kurita)创作出来后开始逐渐传播,并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浅显易懂的特性,成为全世界流行的表情符号。

在被广泛使用之后,Emoji 似乎有成为全球性「文字」的趋势。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如下图所示,不同的手机平台之间,Emoji 的呈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当然,这样带来的结果也显而易见:它们所蕴含的情绪可能会差别很大。

▲用 iPhone 的人给用三星的人发送这个表情,传递的情绪会有偏差

当然还有这张经典的「代沟表情」,我们用和爸妈用,就是「呵呵」和「哈哈」的区别。

而表情包(英语:meme)在中国的火爆,大概和中国人含(men)蓄(sao)的民族性格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吧。

一个在现实生活中沉默寡言的人和他发的表情包可能完全不是一个画风。。。因为许多平常内心里不能表露出来的「贱贱的」、「骚骚的」想法都能通过「浮夸」的表情包表现出来,成为了聊天神器。。。

▲被玩坏了的美国摔跤选手德安杰洛·德内罗(D'Angelo Dinero)

而这种夸张地表现自己情感的方式也自然就导致了信息传递的不对称:你可以发着下面这张表情包的同时内心却毫无波动。

此外,人们对感受情感的阈值也被表情包的出现而被大大拔高了,以至于前几天在网上流传开的《新世纪社交礼仪》里就说:「哈哈」在现在的语境下代表「滚」,而「哈哈哈」都只能表示「好无聊」。。。

在这个时代,也许你真的需要很用力地去笑才能让别人感受到。。。

Animoji 的应用:它能做出什么不同?

Animoji 与上面两种方式都不同,它是通过直接读取信息发送者本人的面部表情而加工出的表情。

▲传感器能识别 51 种面部动作

这样的制作方式也许就会带来以下几种结果:

表情即是你,你即是表情

Emoji 和表情包就来源来说,终究只是第三方,是发送者按照自己想要表达的意义被选择出来的。而 Animoji 不同,你的每一处神态、每一种语气、每一个交流时的细节都能被反映出来。这一刻,你就是 Animoji。

想象一下早上起来你在厕所里「思考人生」时,你一个平常贱贱的朋友突然发给你下面这个表情,并通过他丰富的面部表情、憋足了一口气对你说「加油」的场景,你是不是会有种很真实地想揍他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大概是那两种所不可能达到的。

一种更私密的人际社交

苹果在 2014 年 9 月的 Apple Watch 发布会上提到:Apple Watch 是苹果发布的最个人、最私密的设备。随后,他们用 Digital Touch 佐证了这个观点:你可以发送你个人的涂鸦、吻痕、心跳等给对方,而这些内容是更贴近一个人内心的东西。

同样,Animoji 创作的也是更个人、更内心的感受。不得不说,苹果在把握人文与科技的关系上,确实有其独到的理解。

▲图自:iDB

一种全新的认识自己的方式

不同于以往的聊天,Animoji 的出现也许会使聊天从单向输出变成双向的互动:发送者将会有机会在接受到对方信息的同时看到自己发送信息的每一个细节,包括语气、语音语调、神态、内容等等,让你在与别人交流的同时,也能更好地了解自己。

GEEK君有话说:

据了解,Animoji 是 iPhone X 独占的新特性,而且使用范围被限制在了苹果自家的 iMessage 里,这或许将让 Animoji 的应用场景大打折扣。而且在中国社交领域被微信一家独大地占据的情况下,Animoji 最终是会改变未来的社交形态还是沦为鸡肋还未可知。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