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5亿冠名的《新歌声》、50亿估值灿星,会因那英退出打几折?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5亿冠名的《新歌声》、50亿估值灿星,会因那英退出打几折?

作为节目的元老级人物,那英的离去注定会给节目带来是巨大的动荡。

作者:凌先静 米西

如果不是那英的深情告别,恐怕很多人已经把《中国新歌声》遗忘了,这个曾经在2012年制造万人空巷的综艺节目,在第六年热度彻底衰退。

今天下午,那英工作室发表正式声明,宣布那英决定彻底退出导师阵营,“每季都有传闻说那英即将离开新歌声,这次是真的……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咱江湖再会。”

那英之所以引起这么大的关注,一方面在于她是6年来唯一没有换过的评委,这些年杨坤、汪峰、庾澄庆、刘欢等人来来去去、不停地在各种节目中客串,唯独那英始终坚守在《新歌声》的舞台。

从这个角度来说,那英是整个6季节目的见证者和坚守者,她的离开,仿佛带走了《新歌声》的一段历史,其震惊程度不亚于“好声音”版权旁落唐德影视。

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关注度和影响力日渐走低的节目,在经济收益上却持续走高。仅新一季的冠名费就达到了5亿元,创造了综艺节目冠名的新高度,两者的反差感让人唏嘘。

客观来说,《中国新歌声》的节目制作水准仍然是非常高的,节目本身也仍然跻身国内综艺一流行列,但是市场变了、受众变了,缺少创新的《中国新歌声》已经不太适应当下的发展,反而《中国有嘻哈》《明日之子》等节目能够走红。

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曾经制作过《中国新歌声》《蒙面歌王》《了不起的挑战》《中国好歌曲》等节目的灿星文化,依然是市场上最热门的综艺制作公司之一,一度估值高达50亿,2015年实现净利润7.2个亿。

如今那英的退出让《新歌声》备受关注的同时也遭受重大损失,下一季能否顺利启动都要打一个问号,相应地灿星文化还值50亿估值吗?

《新歌声》变导师秀,依然难掩创新困境

《中国新歌声》第二季已经落下帷幕,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这季的冠军是谁。

作为一个已经持续第六年的老节目,《新歌声》也走入了低迷,比起之前现象级的收视率和话题度,如今很多人甚至连这季《新歌声》结束了都不知道,更不知道这季冠军是谁了。

新鲜感过去、标志性的流程被迫更改、选手不足,这些问题都一一暴露,节目组也不是没有考虑到这些问题,从第一集就能看出他们抱着很大的野心,包括请来陈奕迅、更改赛制。

开始的结果还不错,《中国新歌声》开局的收视率还能维持在2以上,但是新鲜感一过,没有持续热点话题跟进,收视率持续走低。

《爸爸去哪儿》也开播到第五年,和《中国新歌声》相比,虽然播放平台从电视转到了网络,可是无论从话题度还是造星能力来看,《爸爸5》都遥遥领先《新歌声》。

从某些程度上来说,造成两档节目差距的原因还是“人”的问题。《新歌声》甚至以前《好声音》的造星能力一直是短板,第一季虽然捧红了不少歌手,可是影响力并不高也没有推出新的更有影响力的代表作,后期就更是一季不如一季。

特别是这一季加重了导师分量,企图发挥导师的“明星效应”,其效果也很明显,明星效应在选秀节目的第一期可能很有作用,但是想要持续吸引观众,一定是选手本身具有足够的吸引力。

《爸爸去哪儿》每季都可以找到新的流量担当,挖掘新的“星二代”,也能培养阿拉蕾、小山竹这样的素人小童星。而《新歌声》却再也没能培养出像吴莫愁、吉克隽逸、张碧晨这样的明星。

但是《新歌声》的收视率依然能够维持在1.5以上,保持同档第一。况且上星卫视中,由于牌照的限制,其实并不会出现过多的同类型节目与其竞争,最大的对手湖南广电也把老牌选秀节目《快男》《超女》放在芒果TV,《新歌声》仍然具有极大的市场。

但是这季节目结束后,那英宣布不再担任节目导师,作为节目的元老级人物,那英的离去注定会给节目带来是巨大的动荡。下季能不能顺利开展,会不会拥有同样的噱头,都需要打一个问号。

50亿估值的灿星,还值吗?

虽然灿星除了《中国新歌声》,还制作过《蒙面歌王》《了不起的挑战》《中国好歌曲》等节目,但是论重要性和对公司的贡献来说,谁也比不过《新歌声》。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新歌声》以前是灿星的顶梁柱,现在仍然是是顶梁柱!

这点可以从广告商的追捧数据上可以看出来。2017年最新一季的《新歌声》冠名权被OPPO以5亿的天价拿下,相比于去年第一季的4亿元,已经上涨了25%,刷新了综N代的冠名费新纪录。

除了高企的冠名费外,各种广告费更是多之又多,费用加起来不输独家冠名的费用。据传第二季开播前一个月广告收入就已经达到了10亿元,而2015年的第四季不光拿下了3亿冠名费,决赛夜的一条广告更是直接拍出了3000万高价,是此前中国电视史上最高广告费的近3倍。

在这样利好的加持下,《新歌声》的出品方灿星也备受瞩目,估值一度高达50亿。

去年3月31日,A股上市公司浙富控股发布公告,拟以现金3亿增资上海灿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灿星文化”),获得6.0698%股权,以此计算灿星的估值高达50亿。

当时的增资公告也将灿星的财务数据首次对外公开。根据公告,灿星2015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22.1亿、7.2亿,2016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1.6亿和0.44亿。一年超过7亿元的净利润,恐怕很多主板上市公司都望尘莫及,由此可见灿星旗下综艺节目的吸金能力。

如今那英退出《新歌声》,文娱商业观察想弱弱地问一句,下一季《新歌声》还能值5亿冠名费吗?灿星还能借此达到50亿的估值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5亿冠名的《新歌声》、50亿估值灿星,会因那英退出打几折?

作为节目的元老级人物,那英的离去注定会给节目带来是巨大的动荡。

作者:凌先静 米西

如果不是那英的深情告别,恐怕很多人已经把《中国新歌声》遗忘了,这个曾经在2012年制造万人空巷的综艺节目,在第六年热度彻底衰退。

今天下午,那英工作室发表正式声明,宣布那英决定彻底退出导师阵营,“每季都有传闻说那英即将离开新歌声,这次是真的……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咱江湖再会。”

那英之所以引起这么大的关注,一方面在于她是6年来唯一没有换过的评委,这些年杨坤、汪峰、庾澄庆、刘欢等人来来去去、不停地在各种节目中客串,唯独那英始终坚守在《新歌声》的舞台。

从这个角度来说,那英是整个6季节目的见证者和坚守者,她的离开,仿佛带走了《新歌声》的一段历史,其震惊程度不亚于“好声音”版权旁落唐德影视。

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关注度和影响力日渐走低的节目,在经济收益上却持续走高。仅新一季的冠名费就达到了5亿元,创造了综艺节目冠名的新高度,两者的反差感让人唏嘘。

客观来说,《中国新歌声》的节目制作水准仍然是非常高的,节目本身也仍然跻身国内综艺一流行列,但是市场变了、受众变了,缺少创新的《中国新歌声》已经不太适应当下的发展,反而《中国有嘻哈》《明日之子》等节目能够走红。

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曾经制作过《中国新歌声》《蒙面歌王》《了不起的挑战》《中国好歌曲》等节目的灿星文化,依然是市场上最热门的综艺制作公司之一,一度估值高达50亿,2015年实现净利润7.2个亿。

如今那英的退出让《新歌声》备受关注的同时也遭受重大损失,下一季能否顺利启动都要打一个问号,相应地灿星文化还值50亿估值吗?

《新歌声》变导师秀,依然难掩创新困境

《中国新歌声》第二季已经落下帷幕,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这季的冠军是谁。

作为一个已经持续第六年的老节目,《新歌声》也走入了低迷,比起之前现象级的收视率和话题度,如今很多人甚至连这季《新歌声》结束了都不知道,更不知道这季冠军是谁了。

新鲜感过去、标志性的流程被迫更改、选手不足,这些问题都一一暴露,节目组也不是没有考虑到这些问题,从第一集就能看出他们抱着很大的野心,包括请来陈奕迅、更改赛制。

开始的结果还不错,《中国新歌声》开局的收视率还能维持在2以上,但是新鲜感一过,没有持续热点话题跟进,收视率持续走低。

《爸爸去哪儿》也开播到第五年,和《中国新歌声》相比,虽然播放平台从电视转到了网络,可是无论从话题度还是造星能力来看,《爸爸5》都遥遥领先《新歌声》。

从某些程度上来说,造成两档节目差距的原因还是“人”的问题。《新歌声》甚至以前《好声音》的造星能力一直是短板,第一季虽然捧红了不少歌手,可是影响力并不高也没有推出新的更有影响力的代表作,后期就更是一季不如一季。

特别是这一季加重了导师分量,企图发挥导师的“明星效应”,其效果也很明显,明星效应在选秀节目的第一期可能很有作用,但是想要持续吸引观众,一定是选手本身具有足够的吸引力。

《爸爸去哪儿》每季都可以找到新的流量担当,挖掘新的“星二代”,也能培养阿拉蕾、小山竹这样的素人小童星。而《新歌声》却再也没能培养出像吴莫愁、吉克隽逸、张碧晨这样的明星。

但是《新歌声》的收视率依然能够维持在1.5以上,保持同档第一。况且上星卫视中,由于牌照的限制,其实并不会出现过多的同类型节目与其竞争,最大的对手湖南广电也把老牌选秀节目《快男》《超女》放在芒果TV,《新歌声》仍然具有极大的市场。

但是这季节目结束后,那英宣布不再担任节目导师,作为节目的元老级人物,那英的离去注定会给节目带来是巨大的动荡。下季能不能顺利开展,会不会拥有同样的噱头,都需要打一个问号。

50亿估值的灿星,还值吗?

虽然灿星除了《中国新歌声》,还制作过《蒙面歌王》《了不起的挑战》《中国好歌曲》等节目,但是论重要性和对公司的贡献来说,谁也比不过《新歌声》。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新歌声》以前是灿星的顶梁柱,现在仍然是是顶梁柱!

这点可以从广告商的追捧数据上可以看出来。2017年最新一季的《新歌声》冠名权被OPPO以5亿的天价拿下,相比于去年第一季的4亿元,已经上涨了25%,刷新了综N代的冠名费新纪录。

除了高企的冠名费外,各种广告费更是多之又多,费用加起来不输独家冠名的费用。据传第二季开播前一个月广告收入就已经达到了10亿元,而2015年的第四季不光拿下了3亿冠名费,决赛夜的一条广告更是直接拍出了3000万高价,是此前中国电视史上最高广告费的近3倍。

在这样利好的加持下,《新歌声》的出品方灿星也备受瞩目,估值一度高达50亿。

去年3月31日,A股上市公司浙富控股发布公告,拟以现金3亿增资上海灿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灿星文化”),获得6.0698%股权,以此计算灿星的估值高达50亿。

当时的增资公告也将灿星的财务数据首次对外公开。根据公告,灿星2015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22.1亿、7.2亿,2016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1.6亿和0.44亿。一年超过7亿元的净利润,恐怕很多主板上市公司都望尘莫及,由此可见灿星旗下综艺节目的吸金能力。

如今那英退出《新歌声》,文娱商业观察想弱弱地问一句,下一季《新歌声》还能值5亿冠名费吗?灿星还能借此达到50亿的估值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