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70后渐成移动K歌主力军,迎合受众会是平台发力主战场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70后渐成移动K歌主力军,迎合受众会是平台发力主战场么?

80后、85后、90后的用户数量却远低于70后用户。

母上大人最近迷恋起了用手机唱歌的活动,每次回到家都看到她一个人坐在沙发上纵情高歌。其迷恋程度虽还没有到家事不做的地步,但也是可以不做的都不做、必须要做的事就迅速搞定,然后继续坐在沙发上唱歌的程度。虽然前些日子唱着歌把火上煮着的汤忘记了,险些酿成大祸,稍有收敛,但即使这样,唱歌的魅力也远远要大于双十一的低价。

将此事与朋友讨论后,十分意外的居然不是个例。朋友的婆婆迷恋唱歌软件到了不想陪孙女玩的程度,与同龄好友还建了个唱歌用的微信群,讨论好唱歌的顺序以后一起用手机合唱。

十分好奇的我在微博上搜索“中老年 K歌”居然也搜出了一片欢腾景象,似乎突然之间全民K歌、唱吧这种移动K歌APP都被这些中年人占领了。

中年K歌市场火爆,70后受众远高于80、90

仅仅是身边人的现状不足以代表广大中年同志,恰巧全民K歌发布的一组用户数据佐证了这一现象。

在2017年上半年网络K歌APP排行榜中,全民K歌与唱吧以极高的月活跃用户数量排名前两位,其中排名榜首的就是全民K歌。

比达咨询(BDR)数据中心最新监测数据显示,仅今年4月,移动K歌类APP月活跃用户数方面,全民K歌月活跃用户数达5053.3万人,排名第一。排名第二位的是唱吧,月活跃用户数达4188.3万人,全民K歌和唱吧月活跃用户数远超市场同类其他APP月活跃用户数。K米则以121.6万月活跃用户数排名第三位。

因此,全民K歌在今年9月公布的这组用户数据可以说代表了中国网民的移动K歌现状。

数据中显示,全民K歌的用户数量已达到4.6亿人,而截止到今年6月,中国移动网民总数为7.24亿,这说明在每5位移动互联网用户中就有3人在使用全民K歌。同时,全民K歌单月在线总小时数达到10亿级,而且仍在持续增长。

但更让人惊讶的还在后面。70后用户以17%的数量比仅次于21%的00后和19%的95后用户,排名第三。而80后、85后、90后的用户数量却远低于70后用户。

同时,70后用户的在线时长也是远远高于年轻人,他们泡在全民K歌里的时间是95后的1.6倍,00后的3.3倍,在线时长排名第一!除此之外,在K歌应用的功能使用上70后用户也是溜到飞起了,包括合唱、私信以及分享次数上全部都领先于其他年龄段用户!

这些37到47岁的70后用户们,最年轻的至少已经是00后小朋友的爸爸妈妈了,而最年长的也都是90后的父母。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时代已经改变了,说什么岁数越大越古板、越不喜欢接触新鲜事物,但这些父母辈们却一个个都比自己的子女还爱玩。

移动K歌流行中年用户背后的必然性

就一般而言,一样新鲜事物出现后最先受影响的必定是接受力、理解力迅速的年轻人,但移动K歌应用能够流行中年市场也不无道理。

过去的人们总是对“自我”的表现感到十分羞涩,在他人面前一展歌喉会让人感到一丝窘迫。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以及现代生活的富足,子女们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更为充裕的时间,让他们更加愿意自主探索年轻人的娱乐方式。

而不太习惯新科技的70后们愿意一直泡在移动K歌应用里的主要原因也不仅仅是他们放开自我的歌唱欲。

拿K歌APP排名第二的唱吧举例。首先是它相对简单的操作和使用,只需在应用上搜索自己想要唱的歌,下载后演唱发布即可,这样简单的步骤让不熟悉手机的用户也能轻易上手。

其次,不管是年轻人喜爱的周杰伦还是有点年代的《女人花》,曲库的“大”与“全”也是移动K歌应用火爆的关键点。而作品发布后网友还可对其进行点评,让用户即使在不唱歌的时候也愿意登录应用浏览网友对自己的点评,大大增加了在线时间,提高了用户粘性。

同时,已经进入手机时代的当下,微信、支付宝的全面普及,不仅让支付方式变得更加便利,人与人之间的联络也更加紧密,70后的他们不仅通过微信联络上了遗失多年的同学、好友,也通过移动K歌的对唱、合唱,互相之间的鼓励以及微信等通讯工具的传播变得更加亲密,移动K歌已成为中年人之间的社交活动之一。

从身边的现象以及具体的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互联网时代的主流受众,已不仅仅局限于年轻群体,一直以来我们都低估了中年用户的潜力,有钱有闲的他们更是市场需要紧抓的对象。而这一现象也绝不只是移动K歌类平台,意识到市场的改变并迅速回应用户的需求才是一个平台能长足发展的关键。

转载请注明来源--娱乐鲜声(xianshengyule),侵权必究。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70后渐成移动K歌主力军,迎合受众会是平台发力主战场么?

80后、85后、90后的用户数量却远低于70后用户。

母上大人最近迷恋起了用手机唱歌的活动,每次回到家都看到她一个人坐在沙发上纵情高歌。其迷恋程度虽还没有到家事不做的地步,但也是可以不做的都不做、必须要做的事就迅速搞定,然后继续坐在沙发上唱歌的程度。虽然前些日子唱着歌把火上煮着的汤忘记了,险些酿成大祸,稍有收敛,但即使这样,唱歌的魅力也远远要大于双十一的低价。

将此事与朋友讨论后,十分意外的居然不是个例。朋友的婆婆迷恋唱歌软件到了不想陪孙女玩的程度,与同龄好友还建了个唱歌用的微信群,讨论好唱歌的顺序以后一起用手机合唱。

十分好奇的我在微博上搜索“中老年 K歌”居然也搜出了一片欢腾景象,似乎突然之间全民K歌、唱吧这种移动K歌APP都被这些中年人占领了。

中年K歌市场火爆,70后受众远高于80、90

仅仅是身边人的现状不足以代表广大中年同志,恰巧全民K歌发布的一组用户数据佐证了这一现象。

在2017年上半年网络K歌APP排行榜中,全民K歌与唱吧以极高的月活跃用户数量排名前两位,其中排名榜首的就是全民K歌。

比达咨询(BDR)数据中心最新监测数据显示,仅今年4月,移动K歌类APP月活跃用户数方面,全民K歌月活跃用户数达5053.3万人,排名第一。排名第二位的是唱吧,月活跃用户数达4188.3万人,全民K歌和唱吧月活跃用户数远超市场同类其他APP月活跃用户数。K米则以121.6万月活跃用户数排名第三位。

因此,全民K歌在今年9月公布的这组用户数据可以说代表了中国网民的移动K歌现状。

数据中显示,全民K歌的用户数量已达到4.6亿人,而截止到今年6月,中国移动网民总数为7.24亿,这说明在每5位移动互联网用户中就有3人在使用全民K歌。同时,全民K歌单月在线总小时数达到10亿级,而且仍在持续增长。

但更让人惊讶的还在后面。70后用户以17%的数量比仅次于21%的00后和19%的95后用户,排名第三。而80后、85后、90后的用户数量却远低于70后用户。

同时,70后用户的在线时长也是远远高于年轻人,他们泡在全民K歌里的时间是95后的1.6倍,00后的3.3倍,在线时长排名第一!除此之外,在K歌应用的功能使用上70后用户也是溜到飞起了,包括合唱、私信以及分享次数上全部都领先于其他年龄段用户!

这些37到47岁的70后用户们,最年轻的至少已经是00后小朋友的爸爸妈妈了,而最年长的也都是90后的父母。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时代已经改变了,说什么岁数越大越古板、越不喜欢接触新鲜事物,但这些父母辈们却一个个都比自己的子女还爱玩。

移动K歌流行中年用户背后的必然性

就一般而言,一样新鲜事物出现后最先受影响的必定是接受力、理解力迅速的年轻人,但移动K歌应用能够流行中年市场也不无道理。

过去的人们总是对“自我”的表现感到十分羞涩,在他人面前一展歌喉会让人感到一丝窘迫。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以及现代生活的富足,子女们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更为充裕的时间,让他们更加愿意自主探索年轻人的娱乐方式。

而不太习惯新科技的70后们愿意一直泡在移动K歌应用里的主要原因也不仅仅是他们放开自我的歌唱欲。

拿K歌APP排名第二的唱吧举例。首先是它相对简单的操作和使用,只需在应用上搜索自己想要唱的歌,下载后演唱发布即可,这样简单的步骤让不熟悉手机的用户也能轻易上手。

其次,不管是年轻人喜爱的周杰伦还是有点年代的《女人花》,曲库的“大”与“全”也是移动K歌应用火爆的关键点。而作品发布后网友还可对其进行点评,让用户即使在不唱歌的时候也愿意登录应用浏览网友对自己的点评,大大增加了在线时间,提高了用户粘性。

同时,已经进入手机时代的当下,微信、支付宝的全面普及,不仅让支付方式变得更加便利,人与人之间的联络也更加紧密,70后的他们不仅通过微信联络上了遗失多年的同学、好友,也通过移动K歌的对唱、合唱,互相之间的鼓励以及微信等通讯工具的传播变得更加亲密,移动K歌已成为中年人之间的社交活动之一。

从身边的现象以及具体的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互联网时代的主流受众,已不仅仅局限于年轻群体,一直以来我们都低估了中年用户的潜力,有钱有闲的他们更是市场需要紧抓的对象。而这一现象也绝不只是移动K歌类平台,意识到市场的改变并迅速回应用户的需求才是一个平台能长足发展的关键。

转载请注明来源--娱乐鲜声(xianshengyule),侵权必究。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