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海归招聘会、面试官和求职者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海归招聘会、面试官和求职者

“镀金”是种严重的资源浪费,毕竟牛叉的人太多了。

图片来源:ORA

“我一般不看应聘者的简历,先直接聊五到十分钟,就能判断对方能做什么,能贡献什么价值。”吴辛在一场海归招聘会上总结面试心得时说。虽然他自己是一名海归创业者,但身为招聘官,他对面试者的留学背景并不太执着。毕竟,留学生已不像他归国的1990年代那么稀缺。

围绕54万的出国留学群体,以及43万的归国人才,留学服务市场繁荣起来。为解决留学毕业生求职问题,国内的海归专场招聘会也越来越多。10月底,由海归高校校友会联盟ORA(Overseas Returnees Associations)举办的一场公益招聘会上,海归求职者多达1500位。到下午5点结束时,会场里的求职者仍在不受影响地投递简历,一小时后主办方才清场完毕。

图片来源:海归高校校友会联盟ORA

大多数企业HR对留学生还是颇有好感,这也是他们热衷参与海归招聘展会的原因。这些企业多为外资背景或有海外业务,像吴辛这样的海归校友面试官也不少。应聘者的海外经历对公司业务发展有直接帮助。展会上除了尼尔森、埃森哲、博世等世界500强企业,还能看到英国温莎地产集团、诺亚控股、钜派投资等财富管理机构。国内新富人群增长导致对海外配置需求上升,但相匹配的人才匮乏困扰着机构。

“我们倒不需要会造房子的海归,但他们至少要对英国或其他国家市场有所了解。海外生活经历是他们最大的优势,这将成为员工未来与客户沟通时的谈资,进而影响服务质量。”温莎地产市场负责人林子对界面新闻说。与吴辛一样,林子也是一名海归。据他介绍,在这20人的小团队里,超过七成员工有英国和澳洲的留学背景。

在过去两年面试中,林子渐渐发现海归应聘者中不少人对回国就业抱有“不切实际的想法”。“起步工资要求上万,还不愿意加班。做业务时,在客户面前低不下头,或老板批评几句,就走人。”在几年招聘后,林子也在总结经验。“企业也在衡量你能够贡献的价值跟所花的成本,如果算得过来,公司也不会吝啬多付给毕业生两三千块。”

对留学含金量的质疑是一方面,求职市场供需关系不对称也令企业苦恼。金融管理类专业的求职者过于富余,但提供专业对口岗位的公司却有限。另一边是专才的匮乏,刚创业的彭楚尧就遇到类似的尴尬。他凭借磁悬浮民用的创业项目获评福布斯“30位30岁以下精英”,但在招聘会上符合他公司的技术型人才却很少见。即便有,他们加入创业公司的意愿并不强。

彭楚尧  图片来源:海归高校校友会联盟ORA

大企业的稳定对留学生来说更有吸引力。在招聘会上,面试队伍最长的展台被能叫上名的500强企业霸占。一位在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念国际法专业的硕士求职者告诉界面新闻,她宁可去规模大的专业律所求机会,也不愿在互联网企业当法务。“如果找不到合适的机会,大不了继续回英国读博。”

无论是上世纪90年代归国的吴辛,还是刚创业不久的彭楚尧都发现如今留学毕业生与就业市场的变化太大了。

1988年,吴辛在天津大学读完硕士后,被国家公派到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攻读土木工程博士学位。毕业在伦敦工作四年后,他才决定回国发展。

“我们当年留学时,国门还是关着,所有东西看上去都很新鲜,总想着把那些好的知识和管理经验带回来。没有8到10年都不敢说真正学会一门专业。但现在的留学生经常觉得去国外学习一两年就足够,其实不是这样。”在创办彩虹鱼海洋科技之后,吴辛接触更多求职者。他认为如果只是为“镀金”而留学,会是种资源浪费。“企业会要求应聘者有英语能力,但它或许并不在乎你是在哪里学的英语,个人投资了多少。最终还是要把硬功夫打扎实。”

在瑞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完成硕士课程后,一心想着创业的彭楚尧拒绝了牛津大学凝聚态物理学博士学位的邀约,回国加入一家创业公司。在他看来,对在意留学成本的毕业生来说,创业或许是一条可收回成本的就业路径,但前提是你得足够了解国内商业环境。“海归或许有国际视野,擅长战略规划,但如果没有本地资源、伙伴和客户,很难成功。”

作为面试官,彭楚尧期望能够找到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他建议求职者应该更加有目的的规划留学经历,利用读研或者读博的暑假在国内实习。“清楚自己每一步该做什么人的几乎凤毛麟角,但无论在哪、是否有留学经历,这样的人一定会成功。”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海归招聘会、面试官和求职者

“镀金”是种严重的资源浪费,毕竟牛叉的人太多了。

图片来源:ORA

“我一般不看应聘者的简历,先直接聊五到十分钟,就能判断对方能做什么,能贡献什么价值。”吴辛在一场海归招聘会上总结面试心得时说。虽然他自己是一名海归创业者,但身为招聘官,他对面试者的留学背景并不太执着。毕竟,留学生已不像他归国的1990年代那么稀缺。

围绕54万的出国留学群体,以及43万的归国人才,留学服务市场繁荣起来。为解决留学毕业生求职问题,国内的海归专场招聘会也越来越多。10月底,由海归高校校友会联盟ORA(Overseas Returnees Associations)举办的一场公益招聘会上,海归求职者多达1500位。到下午5点结束时,会场里的求职者仍在不受影响地投递简历,一小时后主办方才清场完毕。

图片来源:海归高校校友会联盟ORA

大多数企业HR对留学生还是颇有好感,这也是他们热衷参与海归招聘展会的原因。这些企业多为外资背景或有海外业务,像吴辛这样的海归校友面试官也不少。应聘者的海外经历对公司业务发展有直接帮助。展会上除了尼尔森、埃森哲、博世等世界500强企业,还能看到英国温莎地产集团、诺亚控股、钜派投资等财富管理机构。国内新富人群增长导致对海外配置需求上升,但相匹配的人才匮乏困扰着机构。

“我们倒不需要会造房子的海归,但他们至少要对英国或其他国家市场有所了解。海外生活经历是他们最大的优势,这将成为员工未来与客户沟通时的谈资,进而影响服务质量。”温莎地产市场负责人林子对界面新闻说。与吴辛一样,林子也是一名海归。据他介绍,在这20人的小团队里,超过七成员工有英国和澳洲的留学背景。

在过去两年面试中,林子渐渐发现海归应聘者中不少人对回国就业抱有“不切实际的想法”。“起步工资要求上万,还不愿意加班。做业务时,在客户面前低不下头,或老板批评几句,就走人。”在几年招聘后,林子也在总结经验。“企业也在衡量你能够贡献的价值跟所花的成本,如果算得过来,公司也不会吝啬多付给毕业生两三千块。”

对留学含金量的质疑是一方面,求职市场供需关系不对称也令企业苦恼。金融管理类专业的求职者过于富余,但提供专业对口岗位的公司却有限。另一边是专才的匮乏,刚创业的彭楚尧就遇到类似的尴尬。他凭借磁悬浮民用的创业项目获评福布斯“30位30岁以下精英”,但在招聘会上符合他公司的技术型人才却很少见。即便有,他们加入创业公司的意愿并不强。

彭楚尧  图片来源:海归高校校友会联盟ORA

大企业的稳定对留学生来说更有吸引力。在招聘会上,面试队伍最长的展台被能叫上名的500强企业霸占。一位在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念国际法专业的硕士求职者告诉界面新闻,她宁可去规模大的专业律所求机会,也不愿在互联网企业当法务。“如果找不到合适的机会,大不了继续回英国读博。”

无论是上世纪90年代归国的吴辛,还是刚创业不久的彭楚尧都发现如今留学毕业生与就业市场的变化太大了。

1988年,吴辛在天津大学读完硕士后,被国家公派到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攻读土木工程博士学位。毕业在伦敦工作四年后,他才决定回国发展。

“我们当年留学时,国门还是关着,所有东西看上去都很新鲜,总想着把那些好的知识和管理经验带回来。没有8到10年都不敢说真正学会一门专业。但现在的留学生经常觉得去国外学习一两年就足够,其实不是这样。”在创办彩虹鱼海洋科技之后,吴辛接触更多求职者。他认为如果只是为“镀金”而留学,会是种资源浪费。“企业会要求应聘者有英语能力,但它或许并不在乎你是在哪里学的英语,个人投资了多少。最终还是要把硬功夫打扎实。”

在瑞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完成硕士课程后,一心想着创业的彭楚尧拒绝了牛津大学凝聚态物理学博士学位的邀约,回国加入一家创业公司。在他看来,对在意留学成本的毕业生来说,创业或许是一条可收回成本的就业路径,但前提是你得足够了解国内商业环境。“海归或许有国际视野,擅长战略规划,但如果没有本地资源、伙伴和客户,很难成功。”

作为面试官,彭楚尧期望能够找到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他建议求职者应该更加有目的的规划留学经历,利用读研或者读博的暑假在国内实习。“清楚自己每一步该做什么人的几乎凤毛麟角,但无论在哪、是否有留学经历,这样的人一定会成功。”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