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谁的中年不油腻?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谁的中年不油腻?

承认吧,我们大多数终将成为“油腻的中年人”,而许巍、朴树这些“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的人毕竟是少数。

1、

最近有一个词甚嚣尘上,简直让中年男子人人自危,比起“保温杯”“喝茶泡枸杞”杀伤力更强了不知道多少倍。

在微信的搜索框里输入“油腻”两个字,关联出的也都是“油腻中年人”“油腻男”这类跟中年男子密不可分的词。

随着冯唐在微博上公开发表了一篇《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猥琐男》,让“油腻”一词引发的中年危机,渗透面更是进一步扩大。

试想向来文风戏谑、风流惯了,又被无数文青追捧过的冯唐,都开始忧惧这个新一代中年危机了,不得不让人重新审视到底何为“油腻”。

问了好几个周围的朋友,他们心中的“油腻男子”画像都差不多,“秃顶,发福,口臭,衬衫扎进裤子,裤腰恨不得提到胸口”。

作为一群刚刚步入工作的90后,他们给出的这些词,看似具象,却有些以偏概全。

因为在这些浮光掠影的形容背后,还是意想不到的隐情。

2

对于年轻人来说,嘲讽中年人俨然成了如今茶余饭后朋友圈里的谈资,殊不知年龄渐长,那些他们口中的中年男子们在负隅顽抗地扛起家庭、工作责任时,已承载不了自我世界里的青春化,他们的思维世界里,家庭、事业永远比面目清新、体态轻盈要重要得多。

没人愿意自我放弃,油腻的背后是生活的碎片化堆积。

而我们会形容那些毫无瓜葛的陌生人“油腻”,因为只凭一颗冷眼看事,看到的自然是难以忍受的粗糙皮囊,皮囊之下,灵魂与爱皆可视而不见。

谁会恶意满满地指着一身疲累下班回家,正在门口换鞋,或者直接瘫倒在沙发上的老爸说他“油腻”?就连说他是个端着保温杯喝茶泡枸杞的中年男子后,都忍不住想再多买几斤红枣给他熬粥,再来几棵人参给他泡药酒,还生怕药效不够。

甚至还会觉得十月份就嚷嚷着穿秋裤,让你补一补破洞牛仔裤的老爸真可爱。

急于指责油腻中年男子的人,大多只是看到了邋遢脏乱、疏于管理的外表,却没有换位思考。如若懂得他人不易,有这份同理心在,也自然不会轻易说人“油腻”。

3

认识一位医生,他在一所平常的二甲医院,白大褂都裹不住发福隆起的腹部,衬衫万年扎进裤子里,脚下蹬一双旧皮鞋,社交就是去别的医院和同行交流学习,运动就是上下班路上赶赶公交,手术室里一站好几个小时,吃饭除了外卖就是单位食堂,娱乐根本谈不上,其余时间只想睡觉。

了解后才知道作为医生,他的生活作息十分不规律,下午四点多才开始吃午饭,天天加班到半夜,肚子饿,保不齐还会来台手术,经常需要吃宵夜保持体力。家里还有两个刚上幼儿园的小朋友需要照顾。

他是医生,有身材管理意识,比我们更懂养生,但依旧拗不过生活。

这只是一个行业的缩影,但他身上也是无数80后,开始步入中年后的真实写照。忙上忙下,一团乱麻,无暇顾及自己和边角料的小资情调。

之前看到一篇文章说,80后,是一个死都不能死的年纪。步入中年,他们的背后,哪是一个人,而是一整个家庭,有年迈的父母,有幼小的孩子,有那些最爱我们最离不开我们的人。

4

年少时谁不是个青涩又胆大的小子,向往爱情,憧憬家庭,渴望承担,为家人顶起一片天,直到有一天,发现这片天已经压得自己面目全非,却也无法卸下来了,甚至连放下来松口气,都生怕别人越过自己。

我们希望自己归来仍是少年,但这份沉重又有几个人能抗?

48岁的窦唯,身材发福、头发秃顶,在喧闹的饭馆里吃面,却在喜欢的音乐道路上身体力行,越走越远;49岁的许巍曾和这个世界死磕得头破血流,现在开始迷恋巴赫,沉醉古琴,能和一壶茶一幅字画对坐半日;而43岁的朴树沉寂了十年才悟出“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朴树

承认吧,我们大多数终将成为“油腻的中年人”,而许巍、朴树这些“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的人毕竟是少数。

5

真正的油腻感和猥琐感并不是来自于中年人的身材、长相,而是来自于生活姿态的油滑、世俗、不诚恳。

所以冯唐们才要在风口浪尖上,冒险写出那么一篇文章,急于撇清自己,所有不服老,不愿意被青春抛弃,被年轻一代扔进过时的框架里的人,都不会想让自己跟这个词沾上半毛钱关系。

那么,真的有油腻的男子吗,我的看法是不能全盘认定某个人就是油腻,但他做事的方式或者一些特征着实会让人联想到“油腻”这个词,也就是说在油腻这件事上不分男女,且对事不对人。

作家池莉说过:“少年意气,眼睛看见的都是大,成年以后才逐渐发现小。”

那些所谓“油腻”的中年男女在生活的泥淖里挣扎时,冷眼看待的我们不知道他们背后,抵挡的是家庭、事业给予的巨大压力,和逐渐拖缓他们脚步的时间蹉跎。

而那些归来仍是少年的人,他们迎着风,在大众仰视的目光中,将自己的身影,立成了时代的风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谁的中年不油腻?

承认吧,我们大多数终将成为“油腻的中年人”,而许巍、朴树这些“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的人毕竟是少数。

1、

最近有一个词甚嚣尘上,简直让中年男子人人自危,比起“保温杯”“喝茶泡枸杞”杀伤力更强了不知道多少倍。

在微信的搜索框里输入“油腻”两个字,关联出的也都是“油腻中年人”“油腻男”这类跟中年男子密不可分的词。

随着冯唐在微博上公开发表了一篇《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猥琐男》,让“油腻”一词引发的中年危机,渗透面更是进一步扩大。

试想向来文风戏谑、风流惯了,又被无数文青追捧过的冯唐,都开始忧惧这个新一代中年危机了,不得不让人重新审视到底何为“油腻”。

问了好几个周围的朋友,他们心中的“油腻男子”画像都差不多,“秃顶,发福,口臭,衬衫扎进裤子,裤腰恨不得提到胸口”。

作为一群刚刚步入工作的90后,他们给出的这些词,看似具象,却有些以偏概全。

因为在这些浮光掠影的形容背后,还是意想不到的隐情。

2

对于年轻人来说,嘲讽中年人俨然成了如今茶余饭后朋友圈里的谈资,殊不知年龄渐长,那些他们口中的中年男子们在负隅顽抗地扛起家庭、工作责任时,已承载不了自我世界里的青春化,他们的思维世界里,家庭、事业永远比面目清新、体态轻盈要重要得多。

没人愿意自我放弃,油腻的背后是生活的碎片化堆积。

而我们会形容那些毫无瓜葛的陌生人“油腻”,因为只凭一颗冷眼看事,看到的自然是难以忍受的粗糙皮囊,皮囊之下,灵魂与爱皆可视而不见。

谁会恶意满满地指着一身疲累下班回家,正在门口换鞋,或者直接瘫倒在沙发上的老爸说他“油腻”?就连说他是个端着保温杯喝茶泡枸杞的中年男子后,都忍不住想再多买几斤红枣给他熬粥,再来几棵人参给他泡药酒,还生怕药效不够。

甚至还会觉得十月份就嚷嚷着穿秋裤,让你补一补破洞牛仔裤的老爸真可爱。

急于指责油腻中年男子的人,大多只是看到了邋遢脏乱、疏于管理的外表,却没有换位思考。如若懂得他人不易,有这份同理心在,也自然不会轻易说人“油腻”。

3

认识一位医生,他在一所平常的二甲医院,白大褂都裹不住发福隆起的腹部,衬衫万年扎进裤子里,脚下蹬一双旧皮鞋,社交就是去别的医院和同行交流学习,运动就是上下班路上赶赶公交,手术室里一站好几个小时,吃饭除了外卖就是单位食堂,娱乐根本谈不上,其余时间只想睡觉。

了解后才知道作为医生,他的生活作息十分不规律,下午四点多才开始吃午饭,天天加班到半夜,肚子饿,保不齐还会来台手术,经常需要吃宵夜保持体力。家里还有两个刚上幼儿园的小朋友需要照顾。

他是医生,有身材管理意识,比我们更懂养生,但依旧拗不过生活。

这只是一个行业的缩影,但他身上也是无数80后,开始步入中年后的真实写照。忙上忙下,一团乱麻,无暇顾及自己和边角料的小资情调。

之前看到一篇文章说,80后,是一个死都不能死的年纪。步入中年,他们的背后,哪是一个人,而是一整个家庭,有年迈的父母,有幼小的孩子,有那些最爱我们最离不开我们的人。

4

年少时谁不是个青涩又胆大的小子,向往爱情,憧憬家庭,渴望承担,为家人顶起一片天,直到有一天,发现这片天已经压得自己面目全非,却也无法卸下来了,甚至连放下来松口气,都生怕别人越过自己。

我们希望自己归来仍是少年,但这份沉重又有几个人能抗?

48岁的窦唯,身材发福、头发秃顶,在喧闹的饭馆里吃面,却在喜欢的音乐道路上身体力行,越走越远;49岁的许巍曾和这个世界死磕得头破血流,现在开始迷恋巴赫,沉醉古琴,能和一壶茶一幅字画对坐半日;而43岁的朴树沉寂了十年才悟出“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朴树

承认吧,我们大多数终将成为“油腻的中年人”,而许巍、朴树这些“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的人毕竟是少数。

5

真正的油腻感和猥琐感并不是来自于中年人的身材、长相,而是来自于生活姿态的油滑、世俗、不诚恳。

所以冯唐们才要在风口浪尖上,冒险写出那么一篇文章,急于撇清自己,所有不服老,不愿意被青春抛弃,被年轻一代扔进过时的框架里的人,都不会想让自己跟这个词沾上半毛钱关系。

那么,真的有油腻的男子吗,我的看法是不能全盘认定某个人就是油腻,但他做事的方式或者一些特征着实会让人联想到“油腻”这个词,也就是说在油腻这件事上不分男女,且对事不对人。

作家池莉说过:“少年意气,眼睛看见的都是大,成年以后才逐渐发现小。”

那些所谓“油腻”的中年男女在生活的泥淖里挣扎时,冷眼看待的我们不知道他们背后,抵挡的是家庭、事业给予的巨大压力,和逐渐拖缓他们脚步的时间蹉跎。

而那些归来仍是少年的人,他们迎着风,在大众仰视的目光中,将自己的身影,立成了时代的风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