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一种令人愉快的坚果味” 美国人把蟋蟀端上了高级餐厅的餐桌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一种令人愉快的坚果味” 美国人把蟋蟀端上了高级餐厅的餐桌

据说满满蛋白质的蟋蟀是一种“令人愉快的坚果味”。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美国人在把蟋蟀做成人类食物这件事上越来越大胆了。

走进旧金山米其林三星餐厅Saison,你能在菜单上看到各种用蟋蟀烹调的食物:蟋蟀调味汁的鱼子酱汤、蟋蟀甜酱配烤活虾、海胆酱配烤面包和烤蟋蟀……在蟋蟀粉、蟋蟀能量棒等零食之后,这个外形称不上可爱的虫子又被搬上了高级餐厅的餐桌。

“当人们在热门餐厅的餐桌上看到以蟋蟀为原料的菜肴时,或许可以改变‘吃虫子很恶心’的看法。”思科前CEO John Chambers非常看好昆虫食品行业,他近日在加州半月湾举行的Techonomy会议上表示,20年内昆虫绝对会成为人们重要的蛋白质来源,“蟋蟀就是未来的龙虾”。

为Saison餐厅提供蟋蟀原料的Aspire,正是Chambers投资的一家位于奥斯汀的初创公司。Aspire成立于2014年,主要做自动化蟋蟀养殖,它想把蟋蟀推广到美国的主流饮食中。

Aspire的生产车间 图片来源:FORTUNE
Aspire生产的蟋蟀燕麦脆、蟋蟀粉、整蟋蟀 图片来源:FORTUNE

“吃虫子”对人类而言,其实并不是一件稀奇事,但把昆虫当食物,的确不太符合西方人的传统饮食观念。但以Aspire为代表的一些创业公司,正在试图改变这一状况。

满足地球人口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是这些公司开发昆虫食物的重要原因之一。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2013年发布的可食用昆虫的相关报告指出,全球人口将在2050年达到90亿,食用昆虫是改善世界粮食短缺现状的第一种可行办法。当年,全球约有20亿人食用了近2000种昆虫,比如,泰国人喜欢吃油炸蝗虫,中国云南省一些少数民族也有以昆虫为食的传统。 

这一报告发布后,不少西方国家开始关注起“昆虫”这一替代食材,并出现了一批开发昆虫食品的公司。

除Aspire外,因生产蟋蟀能量棒火起来的Exo公司也是在2014年正式推出产品,并在2016年拿到了400万美元的A轮融资。这家公司不仅会邀请米其林餐厅厨师改良蛋白棒口味,也会认真设计新配方和新包装;今年,百事公司也孵化了一家人工养殖蟋蟀、并开发昆虫蛋白零食的法国公司JIMINI’S;瑞士昆虫养殖公司Essento也推出了自己生产的昆虫肉丸、昆虫汉堡。

Exo的蟋蟀能量棒包装 图片来源:网络

蟋蟀被视为能改善世界粮食短缺问题的食品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它本身有营养价值,养殖成本也不算高。

一份发表在美国《农业与食品化学》杂志上的报告称,蚱蜢、蟋蟀等富含营养物质的昆虫是用来代替牛肉的极好食品,它们是最有效和可持续的蛋白质来源之一。而根据Aspire的介绍,每生产1磅蟋蟀需要1.5磅的饲料,而如果是牛的话,这一比例将是1:20,而且牛还比昆虫排放更多的温室气体。

当然,养殖公司也会根据食品相关标准来决定具体养殖哪一品种的蟋蟀,并不断提升养殖技术。

以Aspire为例,公司参考了诸如是否更容易养殖、口味如何、是否会传播疾病给人类等三十多条标准,最终选择养殖了一种名为“Acheta domesticus”的家蟋蟀,而且还应用精准农业技术调整养殖蟋蟀的温度、饲料等,将养殖生产率提高了一倍。

如今在美国,“蟋蟀”食品的生产已逐渐形成了较完整的产业链,从蟋蟀养殖场、蟋蟀粉,蟋蟀蛋白棒等。市场调研公司Global Market Insights的数据显示,预计到 2033年,全球可食用昆虫的市场将会从现在的3300万美元增长到5.22亿美元。

过去,选择蟋蟀零食的消费者可能更多是热爱健身、崇尚原始人饮食法(Paleo Diet)的一群人。而现在,随着Aspire正在积极地把蟋蟀直接搬上热门餐厅的餐桌,西方人对于食用蟋蟀的接受度说不定会越来越高。

Chambers甚至会在日常商务社交中试探人们对食用蟋蟀的接受程度。“从国防部人员到华尔街从业者,我几乎拜见每个人时都故意带一些蟋蟀,我想测试下有多少人愿意尝试。”他发现,人们一开始总是有点打怵,但最后大约有95%的人想要试试,10个人中有9个觉得味道还不错。

“一种令人愉快的坚果味。”Saison厨师Joshua Skenes为蟋蟀搭配了一些柠檬草和松子之后,这样形容这个小虫子的味道。你想试试吗?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一种令人愉快的坚果味” 美国人把蟋蟀端上了高级餐厅的餐桌

据说满满蛋白质的蟋蟀是一种“令人愉快的坚果味”。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美国人在把蟋蟀做成人类食物这件事上越来越大胆了。

走进旧金山米其林三星餐厅Saison,你能在菜单上看到各种用蟋蟀烹调的食物:蟋蟀调味汁的鱼子酱汤、蟋蟀甜酱配烤活虾、海胆酱配烤面包和烤蟋蟀……在蟋蟀粉、蟋蟀能量棒等零食之后,这个外形称不上可爱的虫子又被搬上了高级餐厅的餐桌。

“当人们在热门餐厅的餐桌上看到以蟋蟀为原料的菜肴时,或许可以改变‘吃虫子很恶心’的看法。”思科前CEO John Chambers非常看好昆虫食品行业,他近日在加州半月湾举行的Techonomy会议上表示,20年内昆虫绝对会成为人们重要的蛋白质来源,“蟋蟀就是未来的龙虾”。

为Saison餐厅提供蟋蟀原料的Aspire,正是Chambers投资的一家位于奥斯汀的初创公司。Aspire成立于2014年,主要做自动化蟋蟀养殖,它想把蟋蟀推广到美国的主流饮食中。

Aspire的生产车间 图片来源:FORTUNE
Aspire生产的蟋蟀燕麦脆、蟋蟀粉、整蟋蟀 图片来源:FORTUNE

“吃虫子”对人类而言,其实并不是一件稀奇事,但把昆虫当食物,的确不太符合西方人的传统饮食观念。但以Aspire为代表的一些创业公司,正在试图改变这一状况。

满足地球人口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是这些公司开发昆虫食物的重要原因之一。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2013年发布的可食用昆虫的相关报告指出,全球人口将在2050年达到90亿,食用昆虫是改善世界粮食短缺现状的第一种可行办法。当年,全球约有20亿人食用了近2000种昆虫,比如,泰国人喜欢吃油炸蝗虫,中国云南省一些少数民族也有以昆虫为食的传统。 

这一报告发布后,不少西方国家开始关注起“昆虫”这一替代食材,并出现了一批开发昆虫食品的公司。

除Aspire外,因生产蟋蟀能量棒火起来的Exo公司也是在2014年正式推出产品,并在2016年拿到了400万美元的A轮融资。这家公司不仅会邀请米其林餐厅厨师改良蛋白棒口味,也会认真设计新配方和新包装;今年,百事公司也孵化了一家人工养殖蟋蟀、并开发昆虫蛋白零食的法国公司JIMINI’S;瑞士昆虫养殖公司Essento也推出了自己生产的昆虫肉丸、昆虫汉堡。

Exo的蟋蟀能量棒包装 图片来源:网络

蟋蟀被视为能改善世界粮食短缺问题的食品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它本身有营养价值,养殖成本也不算高。

一份发表在美国《农业与食品化学》杂志上的报告称,蚱蜢、蟋蟀等富含营养物质的昆虫是用来代替牛肉的极好食品,它们是最有效和可持续的蛋白质来源之一。而根据Aspire的介绍,每生产1磅蟋蟀需要1.5磅的饲料,而如果是牛的话,这一比例将是1:20,而且牛还比昆虫排放更多的温室气体。

当然,养殖公司也会根据食品相关标准来决定具体养殖哪一品种的蟋蟀,并不断提升养殖技术。

以Aspire为例,公司参考了诸如是否更容易养殖、口味如何、是否会传播疾病给人类等三十多条标准,最终选择养殖了一种名为“Acheta domesticus”的家蟋蟀,而且还应用精准农业技术调整养殖蟋蟀的温度、饲料等,将养殖生产率提高了一倍。

如今在美国,“蟋蟀”食品的生产已逐渐形成了较完整的产业链,从蟋蟀养殖场、蟋蟀粉,蟋蟀蛋白棒等。市场调研公司Global Market Insights的数据显示,预计到 2033年,全球可食用昆虫的市场将会从现在的3300万美元增长到5.22亿美元。

过去,选择蟋蟀零食的消费者可能更多是热爱健身、崇尚原始人饮食法(Paleo Diet)的一群人。而现在,随着Aspire正在积极地把蟋蟀直接搬上热门餐厅的餐桌,西方人对于食用蟋蟀的接受度说不定会越来越高。

Chambers甚至会在日常商务社交中试探人们对食用蟋蟀的接受程度。“从国防部人员到华尔街从业者,我几乎拜见每个人时都故意带一些蟋蟀,我想测试下有多少人愿意尝试。”他发现,人们一开始总是有点打怵,但最后大约有95%的人想要试试,10个人中有9个觉得味道还不错。

“一种令人愉快的坚果味。”Saison厨师Joshua Skenes为蟋蟀搭配了一些柠檬草和松子之后,这样形容这个小虫子的味道。你想试试吗?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