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租赁蓝海下的地产行业大洗牌 产品力遭遇大挑战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租赁蓝海下的地产行业大洗牌 产品力遭遇大挑战

对于房企来说,租赁型业务快速扩张的过程中,如何通过户型改造、硬装、软装的标准化来提升改造效率,同时最大可能的保证项目的品质和居住体验非常重要。

文/苏兮

前两天银行杀入地产租赁市场的新闻上了好多头条,继reits逐步放开之后,房企做租赁的障碍逐步被打通。租赁这个巨大的蓝海已经成为房企战略布局最热门的板块。

开发商做租赁,一部分会拿自有房源,例如泊寓在北京的长阳半岛店,这家店是在万科的自有项目中拿出一些房屋做公寓。但是从开发商租赁业务的扩张速度来看,自己开发房源是远远不够的。

例如,龙湖10月份上海9家门店同时入市,2017年已经布局了16个城市,预计开业的房量已经超过1.5万间。要满足这个速度,开发商做租赁必须要盘活市场上的存量房。这就面临一个问题,只要是收储的存量房,不论是分布式还是集中式的公寓,都存在二次改造的问题。

二次改造和房企之间做精装修的思维逻辑是不一样的,不能从源头开始设计户型,不同的地段客群差异大,不同产权的楼原始户型差异大,不同房源装修质素差异大,对于二次改造都会产生影响。

对于房企来说,租赁型业务快速扩张的过程中,如何通过户型改造、硬装、软装的标准化来提升改造效率,同时最大可能的保证项目的品质和居住体验非常重要。

做产品要把租赁客户再细分

拉开产品线  利于品牌发展和产品标准化

存量房时代,开发商的产品力面临一次洗牌,产品线要重新建立,标准化的产品要重新开发,可以说,所有的玩家又都回到了同一个起跑线。租赁物业的产品做的是二手房的改造,消费敏感点相较购房客户也发生了变化,对产品的定位和标准化产品设计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1、租赁产品也要精细化,要把客户再细分

在住宅开发的时代,房企都积极的开发自己的产品线。产品线的存在能够让产品自身具备品牌效应,对应特定的客群和产品快速复制,提升周转效率,品牌积累的口碑和客户忠诚度,也能够保证新项目的成功率。

产品线的开发归根结底是在客户细分的基础之上的,租赁时代的主力客群是年轻人,看似是一个阶层的群体,实际上却是由完全不同的小群体组成。年轻人处于成长期,大学毕业后的10年时间,正好是整个人生的上升期,收入水平和消费需求的变化非常快。

租赁产品要做到客品对位,必须要把租赁客户进行再细分,产品品牌也要有意识的形成区隔。就像宝洁做洗发水,把洗头发的需求细分成了柔顺、清爽、滋润、去头屑等等,并且创造了飘柔、潘婷、沙宣、海飞丝等众多品牌,各取所需,对这类消费品,客户的品牌忠诚度很低,必须要通过有辨识度和针对性的产品来吸引。

对于租赁产品也是一样,年轻客户的自我意识和个性化需求很强,大学旁边住过几百块的品牌,毕业5年之后不会再住,就算门店的品质感完全不一样,客户也很难有感知。在消费需求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客户需求在变,只有针对不同的阶段,把产品线拉开,才能扩大客群的覆盖面。

2. 不同产品系对应不同的产品标准

客户定位完成后,将产品系拉开,要针对性的制定产品标准。例如,龙湖将自己的租赁品牌冠寓分出了三条产品线,轻奢的核桃、青年社区松果以及轻客品质的豆豆。在资源和硬件服务配比上都有不同的配备。

自如友家和自如整租都是分散式民居改造出租,友家专门针对合租人群,整租则匹配经济实力更强的独居人士,或是情侣和家庭,自如寓则是集中式的独立社区。

相较而言,万科泊寓目前并没有形成不同的产品线,还是以低端市场为主,从宿舍式的上下铺同居房到loft独立公寓产品,针对的客群年龄层次更轻,要吸引品质型的租客还有难度。

万科泊寓-郑州大学店,双床上床下桌

3. 多提供几种标准化软装选择

在二手房的改造过程中,软装的改造效果是最明显的,也最容易营造出来舒适感。主题式的软装设计和配色方案容易标准化,标准化的设计方案一旦确定,能够根据房间的尺寸、光线,直接套用。

多提供几种标准化的软装选择,不同的房源之间形成差异化和个性化的特点,不像酒店千篇一律。给客户留下选择空间的同时,也形成很强的辨识度。

 

房屋改造有硬指标

品质、效应综合考虑  公共部位最关键

目前万科、龙湖等开发商用于改造的物业,很多是闲置的厂房,宿舍,园区办公楼,酒店等,也有部分是商品房小区中的独栋单位。在改造的过程中,什么类型的物业更适合改造,在改造的过程中如何实现居住品质和租金回报的最大化,以及装修成本的控制,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原始物业要有硬件要求,户型改造要平衡品质和效益

虽然之前上海、北京、深圳都严打了一批违建和工改公的租赁公寓,但是就各地的政策来看,目前基本都还是支持改造租赁用房的,关键点在于改造是否符合建筑以及消防规范,以及开发单位的开发资质是不是复合要求。万科目前在各个城市都有厂房或是宿舍改造的泊寓项目入市。

1、商办改loft,层高是硬指标

商办一般来说,层高能达到4-4.5米以上,改造为两层loft产品能够充分利用层高优势,空间利用率更高,在同等面积情况下可以增加20%-30%的房间数量。

loft风格时尚,也能更好的吸引租房主力的年轻客群,提高入住率。所以,万科就非常喜欢拿这样的物业,一是便宜,二是溢价能力也更强。

例如,万科广州泊寓棠下店,由一个五层高的旧商办改造,五楼以下全部改造为loft户型,五楼受层高限制为平层公寓,价格就远不及loft户型~

一般来说,loft产品的层高至少要达到4米以上,才能保证楼上楼下都能满足基本的舒适性的要求。商办改loft效果最好,也是因为复合层高这个硬指标。

但是很多旧的物业,很多时候没有办法满足4米层高,有一些极限设计也能做到3.6米的loft产品,但是这类产品在设计时,就要充分利用两层的空间。例如,将一楼的工作区和储物区和二楼的睡眠区上下重叠,这些不需要站立的功能区能够减弱层高的压抑感。

图片来源:公寓次世代

龙湖冠寓产品

在层高不够的情况下,也可以采取万科直接用上床下桌,或是类似宜家的上床下客厅形式,通过软装来创造类loft的效果,提升空间利用率。

西安·万科泊寓-曲江店户型

2、公寓N+1房改造,房间尺寸和采光是关键

相对来说,居住类物业的改造要简单很多,首先户型的分割基本上已经成型,消防和排水系统也都已经复合居住类物业的建筑标准。所以,在进行这类户型的改造时,如何进行空间的最大化利用是改造的核心。

自如友家大部分的房源都是分散式的民居,每一间单独收储后进行改造装修然后出租。改造基本上都是N+1模式(也就是2改3,3改4,4改5),将客厅改成一间房间。

但是N+1房的改造,对于面积、卫生间和房间的宽度都有一定的要求,这些硬性指标也成为了保证最终居住体验的防火线。

原始户型的客餐厅总计面积在25平米以上;客厅隔断后房间面积不能低于12平方;

所有房间面积不低于8平方;

卫生间数量能和房间数匹配,一般2-3个租客共用一个卫生间。

四方户型:房间尺寸单边不小于2.8M;

不规则户型:最短边不小于2.5M,且面积不低于8平方;房间的面积低于8平方,则基本功能区将非常拥挤,影响日常生活的舒适度;而如果房间内的开间短于2.5米,则很难布局房间家具,可能放好床以后人就没有充足的空间通过。

自如友家甚至还规定,加出来的房间必须要具备2㎡以上的明窗。一个理想的N+1户型最好是客厅、餐厅都有明窗,这样分隔后公共餐厅部分还是明间。

3、要平衡房间数量和居住体验

一般来说,集中式公寓对于建筑厚度的要求比较高,而厂房改的公寓,很多时候建筑宽度会过大,这样中间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很多暗间,中间的暗间采光和通风都是问题,居住体验感会很差。

这种时候可以考虑再中间做采光井,如果公寓楼层位于物业顶楼,经过物业业主允许,顶面楼板建筑结构可以切割,就可在楼顶开采光井,并且尽量一直将采光井从顶层一直开到公寓房间所在的所有楼层。

虽然这种方式增加了施工成本,但是能够在保证房间数量最大化的前提下,把暗间变成明间,保证了租金收益的同时维持用户体验。

图片来源:公寓次世代

二、装修成本控制要抓重点,装配式装修

基本上存量房改造出租,支付业主租金和装修的成本占到总成本的80%,装修费用平均需要4-5年时间才能完全收回。一方面是装修的成本直接影响盈利周期,必须要严格控制;另一方面,装修的好坏又直接影响到公寓的租金溢价能力。所以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分清主次,找到装修的敏感点非常重要。

1、公共设施部分最关键

在集中式房源装修中,公共设施的装修最为关键。例如:

防水:防水做不到位会使得房间的墙面渗水、墙角渗漏、楼面渗水等问题出现,严重地腐蚀墙面、地板、门等。最后整个公寓都出现装修质量问题,重新翻修不说,客源也流失严重,使运营者蒙受巨大损失。

水管、电线都要能够荷载相应的使用需求,否则下水堵塞、用电频繁跳闸,这些都会产生大范围的影响,所以就算是预算有限,也不能在这些部分省钱。

2、装配式装修,规模化复制,缩短工期,还能灵活更换

上海泊寓·虹桥南华园店采用装配式卫浴,快速的装配式安装方式,工期大大缩短,从原来的16天缩短到4-8小时就能完成一套安装。而且后期的替换、维修和更新都更加方便和灵活。

魔方公寓也采用了快速施工的装配式安装方式,墙面选用通体板材,色彩一次成型,缩短工期的同时,能够有效的控制成本。

 

来源:明源地产研究院

原标题:你家房企能做新房,却未必能做好租赁!地产行业大洗牌,产品力遭遇大挑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租赁蓝海下的地产行业大洗牌 产品力遭遇大挑战

对于房企来说,租赁型业务快速扩张的过程中,如何通过户型改造、硬装、软装的标准化来提升改造效率,同时最大可能的保证项目的品质和居住体验非常重要。

文/苏兮

前两天银行杀入地产租赁市场的新闻上了好多头条,继reits逐步放开之后,房企做租赁的障碍逐步被打通。租赁这个巨大的蓝海已经成为房企战略布局最热门的板块。

开发商做租赁,一部分会拿自有房源,例如泊寓在北京的长阳半岛店,这家店是在万科的自有项目中拿出一些房屋做公寓。但是从开发商租赁业务的扩张速度来看,自己开发房源是远远不够的。

例如,龙湖10月份上海9家门店同时入市,2017年已经布局了16个城市,预计开业的房量已经超过1.5万间。要满足这个速度,开发商做租赁必须要盘活市场上的存量房。这就面临一个问题,只要是收储的存量房,不论是分布式还是集中式的公寓,都存在二次改造的问题。

二次改造和房企之间做精装修的思维逻辑是不一样的,不能从源头开始设计户型,不同的地段客群差异大,不同产权的楼原始户型差异大,不同房源装修质素差异大,对于二次改造都会产生影响。

对于房企来说,租赁型业务快速扩张的过程中,如何通过户型改造、硬装、软装的标准化来提升改造效率,同时最大可能的保证项目的品质和居住体验非常重要。

做产品要把租赁客户再细分

拉开产品线  利于品牌发展和产品标准化

存量房时代,开发商的产品力面临一次洗牌,产品线要重新建立,标准化的产品要重新开发,可以说,所有的玩家又都回到了同一个起跑线。租赁物业的产品做的是二手房的改造,消费敏感点相较购房客户也发生了变化,对产品的定位和标准化产品设计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1、租赁产品也要精细化,要把客户再细分

在住宅开发的时代,房企都积极的开发自己的产品线。产品线的存在能够让产品自身具备品牌效应,对应特定的客群和产品快速复制,提升周转效率,品牌积累的口碑和客户忠诚度,也能够保证新项目的成功率。

产品线的开发归根结底是在客户细分的基础之上的,租赁时代的主力客群是年轻人,看似是一个阶层的群体,实际上却是由完全不同的小群体组成。年轻人处于成长期,大学毕业后的10年时间,正好是整个人生的上升期,收入水平和消费需求的变化非常快。

租赁产品要做到客品对位,必须要把租赁客户进行再细分,产品品牌也要有意识的形成区隔。就像宝洁做洗发水,把洗头发的需求细分成了柔顺、清爽、滋润、去头屑等等,并且创造了飘柔、潘婷、沙宣、海飞丝等众多品牌,各取所需,对这类消费品,客户的品牌忠诚度很低,必须要通过有辨识度和针对性的产品来吸引。

对于租赁产品也是一样,年轻客户的自我意识和个性化需求很强,大学旁边住过几百块的品牌,毕业5年之后不会再住,就算门店的品质感完全不一样,客户也很难有感知。在消费需求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客户需求在变,只有针对不同的阶段,把产品线拉开,才能扩大客群的覆盖面。

2. 不同产品系对应不同的产品标准

客户定位完成后,将产品系拉开,要针对性的制定产品标准。例如,龙湖将自己的租赁品牌冠寓分出了三条产品线,轻奢的核桃、青年社区松果以及轻客品质的豆豆。在资源和硬件服务配比上都有不同的配备。

自如友家和自如整租都是分散式民居改造出租,友家专门针对合租人群,整租则匹配经济实力更强的独居人士,或是情侣和家庭,自如寓则是集中式的独立社区。

相较而言,万科泊寓目前并没有形成不同的产品线,还是以低端市场为主,从宿舍式的上下铺同居房到loft独立公寓产品,针对的客群年龄层次更轻,要吸引品质型的租客还有难度。

万科泊寓-郑州大学店,双床上床下桌

3. 多提供几种标准化软装选择

在二手房的改造过程中,软装的改造效果是最明显的,也最容易营造出来舒适感。主题式的软装设计和配色方案容易标准化,标准化的设计方案一旦确定,能够根据房间的尺寸、光线,直接套用。

多提供几种标准化的软装选择,不同的房源之间形成差异化和个性化的特点,不像酒店千篇一律。给客户留下选择空间的同时,也形成很强的辨识度。

 

房屋改造有硬指标

品质、效应综合考虑  公共部位最关键

目前万科、龙湖等开发商用于改造的物业,很多是闲置的厂房,宿舍,园区办公楼,酒店等,也有部分是商品房小区中的独栋单位。在改造的过程中,什么类型的物业更适合改造,在改造的过程中如何实现居住品质和租金回报的最大化,以及装修成本的控制,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原始物业要有硬件要求,户型改造要平衡品质和效益

虽然之前上海、北京、深圳都严打了一批违建和工改公的租赁公寓,但是就各地的政策来看,目前基本都还是支持改造租赁用房的,关键点在于改造是否符合建筑以及消防规范,以及开发单位的开发资质是不是复合要求。万科目前在各个城市都有厂房或是宿舍改造的泊寓项目入市。

1、商办改loft,层高是硬指标

商办一般来说,层高能达到4-4.5米以上,改造为两层loft产品能够充分利用层高优势,空间利用率更高,在同等面积情况下可以增加20%-30%的房间数量。

loft风格时尚,也能更好的吸引租房主力的年轻客群,提高入住率。所以,万科就非常喜欢拿这样的物业,一是便宜,二是溢价能力也更强。

例如,万科广州泊寓棠下店,由一个五层高的旧商办改造,五楼以下全部改造为loft户型,五楼受层高限制为平层公寓,价格就远不及loft户型~

一般来说,loft产品的层高至少要达到4米以上,才能保证楼上楼下都能满足基本的舒适性的要求。商办改loft效果最好,也是因为复合层高这个硬指标。

但是很多旧的物业,很多时候没有办法满足4米层高,有一些极限设计也能做到3.6米的loft产品,但是这类产品在设计时,就要充分利用两层的空间。例如,将一楼的工作区和储物区和二楼的睡眠区上下重叠,这些不需要站立的功能区能够减弱层高的压抑感。

图片来源:公寓次世代

龙湖冠寓产品

在层高不够的情况下,也可以采取万科直接用上床下桌,或是类似宜家的上床下客厅形式,通过软装来创造类loft的效果,提升空间利用率。

西安·万科泊寓-曲江店户型

2、公寓N+1房改造,房间尺寸和采光是关键

相对来说,居住类物业的改造要简单很多,首先户型的分割基本上已经成型,消防和排水系统也都已经复合居住类物业的建筑标准。所以,在进行这类户型的改造时,如何进行空间的最大化利用是改造的核心。

自如友家大部分的房源都是分散式的民居,每一间单独收储后进行改造装修然后出租。改造基本上都是N+1模式(也就是2改3,3改4,4改5),将客厅改成一间房间。

但是N+1房的改造,对于面积、卫生间和房间的宽度都有一定的要求,这些硬性指标也成为了保证最终居住体验的防火线。

原始户型的客餐厅总计面积在25平米以上;客厅隔断后房间面积不能低于12平方;

所有房间面积不低于8平方;

卫生间数量能和房间数匹配,一般2-3个租客共用一个卫生间。

四方户型:房间尺寸单边不小于2.8M;

不规则户型:最短边不小于2.5M,且面积不低于8平方;房间的面积低于8平方,则基本功能区将非常拥挤,影响日常生活的舒适度;而如果房间内的开间短于2.5米,则很难布局房间家具,可能放好床以后人就没有充足的空间通过。

自如友家甚至还规定,加出来的房间必须要具备2㎡以上的明窗。一个理想的N+1户型最好是客厅、餐厅都有明窗,这样分隔后公共餐厅部分还是明间。

3、要平衡房间数量和居住体验

一般来说,集中式公寓对于建筑厚度的要求比较高,而厂房改的公寓,很多时候建筑宽度会过大,这样中间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很多暗间,中间的暗间采光和通风都是问题,居住体验感会很差。

这种时候可以考虑再中间做采光井,如果公寓楼层位于物业顶楼,经过物业业主允许,顶面楼板建筑结构可以切割,就可在楼顶开采光井,并且尽量一直将采光井从顶层一直开到公寓房间所在的所有楼层。

虽然这种方式增加了施工成本,但是能够在保证房间数量最大化的前提下,把暗间变成明间,保证了租金收益的同时维持用户体验。

图片来源:公寓次世代

二、装修成本控制要抓重点,装配式装修

基本上存量房改造出租,支付业主租金和装修的成本占到总成本的80%,装修费用平均需要4-5年时间才能完全收回。一方面是装修的成本直接影响盈利周期,必须要严格控制;另一方面,装修的好坏又直接影响到公寓的租金溢价能力。所以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分清主次,找到装修的敏感点非常重要。

1、公共设施部分最关键

在集中式房源装修中,公共设施的装修最为关键。例如:

防水:防水做不到位会使得房间的墙面渗水、墙角渗漏、楼面渗水等问题出现,严重地腐蚀墙面、地板、门等。最后整个公寓都出现装修质量问题,重新翻修不说,客源也流失严重,使运营者蒙受巨大损失。

水管、电线都要能够荷载相应的使用需求,否则下水堵塞、用电频繁跳闸,这些都会产生大范围的影响,所以就算是预算有限,也不能在这些部分省钱。

2、装配式装修,规模化复制,缩短工期,还能灵活更换

上海泊寓·虹桥南华园店采用装配式卫浴,快速的装配式安装方式,工期大大缩短,从原来的16天缩短到4-8小时就能完成一套安装。而且后期的替换、维修和更新都更加方便和灵活。

魔方公寓也采用了快速施工的装配式安装方式,墙面选用通体板材,色彩一次成型,缩短工期的同时,能够有效的控制成本。

 

来源:明源地产研究院

原标题:你家房企能做新房,却未必能做好租赁!地产行业大洗牌,产品力遭遇大挑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