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深度】“FIRST在场”沙龙如何建立青年导演和产业公司之间的沟通桥梁?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深度】“FIRST在场”沙龙如何建立青年导演和产业公司之间的沟通桥梁?

主题表达与投资回报,在当下的创作语境中,真的能通过沟通达成共识。

FIRST青年影展自2011年落户西宁之后,通过该平台与观众见面的优秀作品愈发增多,得到影迷关注的同时,也受到越来越多的电影产业方的重视。11月在北京举办的“在场”沙龙,为更多的产业方了解这些青年电影人的作品,搭建了更为便捷的桥梁。

近几年中国电影市场飞速发展,在创造单片票房奇迹的同时,也创造了一批多样性的观众群体。不仅《战狼2》能够取得56亿的票房,《百鸟朝凤》、《冈仁波齐》这样的作者类影片也能取得接近1亿的票房,纪录片《二十二》的1.7亿票房也令人惊叹。

《冈仁波齐》导演张杨也是“在场”嘉宾之一

当有个性的作品能够在市场上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时,会让更多具备一定规模的影视公司关注到这一方面的作品。然而,在当下的中国电影市场,能够凭借自己的电影作品进入主流视角的青年导演,每年也就只有寥寥数位,能在电影工业中施展才华的青年导演依然是一种稀缺资源。

关注青年导演前三部作品的FIRST青年影展,在推出了忻钰坤的《心迷宫》、张大磊的《八月》、马凯的《中邪》等备受瞩目的影片之后,自然成为不少影视公司争相寻找资源的对象。

获得金马奖最佳影片的《八月》,最早在FIRST青年影展主竞赛单元亮相并获得提名

近几年金马奖提名与FIRST青年影展的高度重合,也是该影展获得更高关注度的原因之一。今年在FIRST青年影展入围、获奖的影片,也分别入围了金马奖的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新导演等8个不同类别的奖项,在最佳新导演的提名中更是占据了五分之三的席位。

面对FIRST青年电影展是通过向金马奖输送作品才能获取关注的流言,FIRST影展运营总监高一天并不认同。“FIRST一定是一个独立的影展”。他表示,“各大电影节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一个电影节的选片系统都不一样,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和标准,正好这两年我们出现了相似的现象,并不构成参考样本。在整个亚洲领域,我们每个电影节都是一个码头,船载着电影在不同的码头之间行进。金马奖只是大家更容易关注到、数量更多的,其实FIRST这些年评选出的影片,东京之类的电影节都有去,只是大家关注度不同。我们和金马彼此之间的沟通很亲密,他们也会派代表来FIRST参观,但是每个电影节的评价系统,一定都是独立的。”

由于金马奖是报名制,他们的代表参观FIRST影展时更关注的是影展的策划部分,其他的一些采用选片人制度的电影节,则分别派来了不少选片人前来选片。今年获得“一种立场”的《杀瓜》被华沙国际电影节选中获得主竞赛单元最佳电影;2015年FIRST创投单元的项目《暴雪将至》被东京国际电影节选中,取得“最佳艺术贡献奖”和“最佳男演员奖”;获得金马4项提名的《老兽》,被选中参加东京国际电影节亚洲未来单元,获得Special Mention奖。

《暴雪将至》是导演董越的处女作

除此之外,戛纳、柏林等电影节的选片人都会前来,高一天表示,“这些电影节的选片人选择来FIRST,也说明他们对其评价系统的公平性、专业度的一种认可。也能看到在2017年,我们中国的青年电影人在关注什么。”

从FIRST青年影展组委会的角度来说,在提供青年导演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之外,也希望取得关注的青年导演能够同影视公司进行更加符合电影工业的合作,在电影产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在未来创造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今年11月4日到8日在北京举办的“在场”沙龙,正是提供给青年导演与投资方、产业方进行再度接洽的一个机会。由于FIRST青年影展在西宁举办,这样客观的地利原因,让很多对青年导演作品感兴趣的公司、电影领域前辈和媒体,没有办法第一时间看到成片并与主创进行沟通。作为主办方,高一天透露,组委会“希望更多的专业的电影公司、发行公司过来看看,大家可以更好地讨论对这些片子的想法,创作者也可以跟他们有密切的沟通环境。”

这也是“在场”沙龙在FIRST青年电影馆落成后的首次举办。相比连续5天每天一部影片的放映环节,映后交流更是这次活动的举办重点,“这次放映名额有限,采用的是邀请制,基本上会是偏产业的观众,大家不止谈论影片本身,更会延伸开去,聊一聊从这些青年电影人身上看到的一些趋势,和对未来的想法”,高一天说。

每一场映后交流都会出现观众嘉宾“爆满”情况

而一般在影展的日程中,能够最直观感受到青年导演与产业方之间进行沟通的环节是创投单元。FIRST创投会也是FIRST青年影展中的重要板块之一。通过这一创投系统选出的十几个电影计划,每年都会在创投会亮相,并吸引来不少业内的制作人、公司,共同沟通如何进行项目开发,促成更多合作的机会。

在高一天看来,FIRST创投会的最大效用,是“促进了这个时代真正有才华的创作者,跟产业嘉宾发生更多的交流与碰撞。不仅仅局限在投资方面,他们还能从制作、经验等各方面给予反馈和意见,这些对创作者来说非常有价值”。

如果这样的促进仅停止在西宁的那一两天时间里,那只不过是设立场地、提供项目展示这么简单,并不能真的对影片的合作、制作产生本质的推动。一个真正对双方都有益的创投平台,应该是不仅仅让创作者与产业方在当时能达成一个简单的合作意向,在之后还能帮助创作者和产业方能够进行顺畅的合作,未来在商讨影片制作的细则时能有效合理地进行沟通。

在北京举办的“在场”沙龙,承担起了一部分这样的使命。由于整个活动是以“放映+沙龙”的形式举办,能提供的交流更加具有针对性和轻松性,而且放映影片大多是今年FIRST青年影展的代表佳作,也算得上是整个影展的精华所在。

前来参与的观众也十分重要,其中一部分是来自电影届的前辈创作者,比如许鞍华、李樯、陈建斌、芦苇等资深导演、编剧,他们能够为影片导演提供他们在行业内多年来积累的经验教训,也有特意为不同的影片邀请来的产业方、发行方的代表,能够针对影片的特点和当下面临的问题,在沙龙中或沙龙结束后的交流酒会上,提供产业方面更具代表性的意见。

沟通,是高一天在采访中无数次提及的关键词。这件看上去极为简单的事,却因为内地电影产业的不成熟和不规范,成为横亘在许多创作者和产业方之间难以逾越的一堵厚墙。

一边是表达主题,一边是产业方通过投资获得收益(不管是经济收益还是获奖、获得高口碑的名誉收益),青年导演和产业方有着出发点完全不同的两方面的诉求。“产业方很容易形成一个权力化的体系,形成一种出钱的就是老大的意识,让对方就要听自己的意见进行修改”,这是高一天观察到的产业现状。举办“在场”沙龙,也是希望双方能够建立平等对话体系。

青年导演与成熟导演的不同,就在于从未遇到过很多问题,尤其是有着自己独特性的青年导演。可能从剧本的完成上,就需要在前辈的帮助下一点点打磨完成,更何况,影片究竟需要多少预算?如何在有限的预算下有计划地拍摄完成?这些都是导演单枪匹马无法解决的问题。

如果FIRST组委会为青年电影人和产业方搭建的桥梁只是停留在口头上,也很难令双方信服。青年导演能不能信任提出意见的产业方?产业方投资在青年导演身上的时间、金钱和资源能否得到合理的回报?实践才能检验。

《老兽》算是FIRST创投单元出现的一个典型案例。当时项目被王小帅的冬春影业签下后,由于王小帅本人在执导上的丰富经验,他同导演周子阳一同闭关进行创作,每天晚上都可以就当天所写的故事进行讨论、调整,保持着良好的创作状态。之后的预算、拍摄班底的组织中,冬春影业也解决了很多困难。“这印证了有耐心的良好的沟通,对青年导演是有好处的。”

《老兽》是首部参加FIRST创投单元并在第二年完成并进入主竞赛的项目

实际上高一天还有另一个身份,是“并驰实验室”项目的负责人,也是该项目推出的首部成片《暴裂无声》的制片人。“并驰实验室”由FIRST青年电影展与并驰影业共同发起,目的是为了与创作者共同完成影片,并推动影片进入院线上映。

他将这一身份,比喻为自己站在电影展这一山头后,“再往前跑一跑,先到另一个山头看一下”。通过参与忻钰坤第二部导演作品《暴裂无声》以及另外几部签约影片的制作,能够“尝试一些促进影片从创意到剧本、再到面向市场的方法,保持电影活力的同时,在多种元素里与导演相互配合”。

这样“量体裁衣”式的合作十分必要。在当下内地的电影工业体系下,并没有一个很好的产业链,能帮助青年创作者能够在各方面的协助下完成自己的作品。电影创作,尤其是作者类型的影片都个性十足,直接套用普通商业片中的所谓惯例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像是做菜,每道菜都有不同的做法,不能每道都放3毫克盐。经过我们的探索,能积累更多不同影片形式下电影产业的经验。”

更关键的是,其他产业方通过“并驰实验室”所产出的影片作品,能够真的看到青年电影人在创作上的潜力。“如果我们只跟产业方去说,要给导演耐心和其他的帮助,但对方不一定真的认可,因为没有任何实际的东西出来。当我们自己将项目完成,推出片子,产业方就能看到导演的发展和成绩,明白我们描绘的东西都是可以做到的,对彼此未来的沟通也有着很大帮助”。

低成本恐怖片《中邪》是2016年FIRST影展最受关注的影片之一,腾讯影业签约后给予许多帮助,或许将于年内上映

除了沟通,耐心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点。这里的耐心不仅是对导演创作剧本时的等待,也是需要等待更加优秀、合适的创作者的出现。“比如腾讯影业使我们今年创投会首席合作伙伴,但没有签什么项目。他始终保持着对这一片土地的关注,不是抱着完成业绩必须签约多少人、多少项目而来,而是与各个青年导演保持沟通,耐心挑选,而且他们与《中邪》导演马凯的合作,也是很积极的信号。”

除了每年7月21日至7月30日在西宁举办的FIRST青年影展之外,“在场”沙龙每年也将在北京新落成的FIRST青年电影馆举办。此外,FIRST影展的“主动放映”单元,也已从10月20日开始,与全国各地前来主动报名的高校进行合作,已经开启北京站、天津站、南京站、大连站、重庆站等数十个站点。“主动放映”将持续到12月底结束,放映包括《小寡妇成仙记》、《卤煮》等长片,以及《我有一个犹豫的,小问题》、《像孙治国一样吃火锅》等短片作品。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深度】“FIRST在场”沙龙如何建立青年导演和产业公司之间的沟通桥梁?

主题表达与投资回报,在当下的创作语境中,真的能通过沟通达成共识。

FIRST青年影展自2011年落户西宁之后,通过该平台与观众见面的优秀作品愈发增多,得到影迷关注的同时,也受到越来越多的电影产业方的重视。11月在北京举办的“在场”沙龙,为更多的产业方了解这些青年电影人的作品,搭建了更为便捷的桥梁。

近几年中国电影市场飞速发展,在创造单片票房奇迹的同时,也创造了一批多样性的观众群体。不仅《战狼2》能够取得56亿的票房,《百鸟朝凤》、《冈仁波齐》这样的作者类影片也能取得接近1亿的票房,纪录片《二十二》的1.7亿票房也令人惊叹。

《冈仁波齐》导演张杨也是“在场”嘉宾之一

当有个性的作品能够在市场上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时,会让更多具备一定规模的影视公司关注到这一方面的作品。然而,在当下的中国电影市场,能够凭借自己的电影作品进入主流视角的青年导演,每年也就只有寥寥数位,能在电影工业中施展才华的青年导演依然是一种稀缺资源。

关注青年导演前三部作品的FIRST青年影展,在推出了忻钰坤的《心迷宫》、张大磊的《八月》、马凯的《中邪》等备受瞩目的影片之后,自然成为不少影视公司争相寻找资源的对象。

获得金马奖最佳影片的《八月》,最早在FIRST青年影展主竞赛单元亮相并获得提名

近几年金马奖提名与FIRST青年影展的高度重合,也是该影展获得更高关注度的原因之一。今年在FIRST青年影展入围、获奖的影片,也分别入围了金马奖的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新导演等8个不同类别的奖项,在最佳新导演的提名中更是占据了五分之三的席位。

面对FIRST青年电影展是通过向金马奖输送作品才能获取关注的流言,FIRST影展运营总监高一天并不认同。“FIRST一定是一个独立的影展”。他表示,“各大电影节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一个电影节的选片系统都不一样,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和标准,正好这两年我们出现了相似的现象,并不构成参考样本。在整个亚洲领域,我们每个电影节都是一个码头,船载着电影在不同的码头之间行进。金马奖只是大家更容易关注到、数量更多的,其实FIRST这些年评选出的影片,东京之类的电影节都有去,只是大家关注度不同。我们和金马彼此之间的沟通很亲密,他们也会派代表来FIRST参观,但是每个电影节的评价系统,一定都是独立的。”

由于金马奖是报名制,他们的代表参观FIRST影展时更关注的是影展的策划部分,其他的一些采用选片人制度的电影节,则分别派来了不少选片人前来选片。今年获得“一种立场”的《杀瓜》被华沙国际电影节选中获得主竞赛单元最佳电影;2015年FIRST创投单元的项目《暴雪将至》被东京国际电影节选中,取得“最佳艺术贡献奖”和“最佳男演员奖”;获得金马4项提名的《老兽》,被选中参加东京国际电影节亚洲未来单元,获得Special Mention奖。

《暴雪将至》是导演董越的处女作

除此之外,戛纳、柏林等电影节的选片人都会前来,高一天表示,“这些电影节的选片人选择来FIRST,也说明他们对其评价系统的公平性、专业度的一种认可。也能看到在2017年,我们中国的青年电影人在关注什么。”

从FIRST青年影展组委会的角度来说,在提供青年导演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之外,也希望取得关注的青年导演能够同影视公司进行更加符合电影工业的合作,在电影产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在未来创造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今年11月4日到8日在北京举办的“在场”沙龙,正是提供给青年导演与投资方、产业方进行再度接洽的一个机会。由于FIRST青年影展在西宁举办,这样客观的地利原因,让很多对青年导演作品感兴趣的公司、电影领域前辈和媒体,没有办法第一时间看到成片并与主创进行沟通。作为主办方,高一天透露,组委会“希望更多的专业的电影公司、发行公司过来看看,大家可以更好地讨论对这些片子的想法,创作者也可以跟他们有密切的沟通环境。”

这也是“在场”沙龙在FIRST青年电影馆落成后的首次举办。相比连续5天每天一部影片的放映环节,映后交流更是这次活动的举办重点,“这次放映名额有限,采用的是邀请制,基本上会是偏产业的观众,大家不止谈论影片本身,更会延伸开去,聊一聊从这些青年电影人身上看到的一些趋势,和对未来的想法”,高一天说。

每一场映后交流都会出现观众嘉宾“爆满”情况

而一般在影展的日程中,能够最直观感受到青年导演与产业方之间进行沟通的环节是创投单元。FIRST创投会也是FIRST青年影展中的重要板块之一。通过这一创投系统选出的十几个电影计划,每年都会在创投会亮相,并吸引来不少业内的制作人、公司,共同沟通如何进行项目开发,促成更多合作的机会。

在高一天看来,FIRST创投会的最大效用,是“促进了这个时代真正有才华的创作者,跟产业嘉宾发生更多的交流与碰撞。不仅仅局限在投资方面,他们还能从制作、经验等各方面给予反馈和意见,这些对创作者来说非常有价值”。

如果这样的促进仅停止在西宁的那一两天时间里,那只不过是设立场地、提供项目展示这么简单,并不能真的对影片的合作、制作产生本质的推动。一个真正对双方都有益的创投平台,应该是不仅仅让创作者与产业方在当时能达成一个简单的合作意向,在之后还能帮助创作者和产业方能够进行顺畅的合作,未来在商讨影片制作的细则时能有效合理地进行沟通。

在北京举办的“在场”沙龙,承担起了一部分这样的使命。由于整个活动是以“放映+沙龙”的形式举办,能提供的交流更加具有针对性和轻松性,而且放映影片大多是今年FIRST青年影展的代表佳作,也算得上是整个影展的精华所在。

前来参与的观众也十分重要,其中一部分是来自电影届的前辈创作者,比如许鞍华、李樯、陈建斌、芦苇等资深导演、编剧,他们能够为影片导演提供他们在行业内多年来积累的经验教训,也有特意为不同的影片邀请来的产业方、发行方的代表,能够针对影片的特点和当下面临的问题,在沙龙中或沙龙结束后的交流酒会上,提供产业方面更具代表性的意见。

沟通,是高一天在采访中无数次提及的关键词。这件看上去极为简单的事,却因为内地电影产业的不成熟和不规范,成为横亘在许多创作者和产业方之间难以逾越的一堵厚墙。

一边是表达主题,一边是产业方通过投资获得收益(不管是经济收益还是获奖、获得高口碑的名誉收益),青年导演和产业方有着出发点完全不同的两方面的诉求。“产业方很容易形成一个权力化的体系,形成一种出钱的就是老大的意识,让对方就要听自己的意见进行修改”,这是高一天观察到的产业现状。举办“在场”沙龙,也是希望双方能够建立平等对话体系。

青年导演与成熟导演的不同,就在于从未遇到过很多问题,尤其是有着自己独特性的青年导演。可能从剧本的完成上,就需要在前辈的帮助下一点点打磨完成,更何况,影片究竟需要多少预算?如何在有限的预算下有计划地拍摄完成?这些都是导演单枪匹马无法解决的问题。

如果FIRST组委会为青年电影人和产业方搭建的桥梁只是停留在口头上,也很难令双方信服。青年导演能不能信任提出意见的产业方?产业方投资在青年导演身上的时间、金钱和资源能否得到合理的回报?实践才能检验。

《老兽》算是FIRST创投单元出现的一个典型案例。当时项目被王小帅的冬春影业签下后,由于王小帅本人在执导上的丰富经验,他同导演周子阳一同闭关进行创作,每天晚上都可以就当天所写的故事进行讨论、调整,保持着良好的创作状态。之后的预算、拍摄班底的组织中,冬春影业也解决了很多困难。“这印证了有耐心的良好的沟通,对青年导演是有好处的。”

《老兽》是首部参加FIRST创投单元并在第二年完成并进入主竞赛的项目

实际上高一天还有另一个身份,是“并驰实验室”项目的负责人,也是该项目推出的首部成片《暴裂无声》的制片人。“并驰实验室”由FIRST青年电影展与并驰影业共同发起,目的是为了与创作者共同完成影片,并推动影片进入院线上映。

他将这一身份,比喻为自己站在电影展这一山头后,“再往前跑一跑,先到另一个山头看一下”。通过参与忻钰坤第二部导演作品《暴裂无声》以及另外几部签约影片的制作,能够“尝试一些促进影片从创意到剧本、再到面向市场的方法,保持电影活力的同时,在多种元素里与导演相互配合”。

这样“量体裁衣”式的合作十分必要。在当下内地的电影工业体系下,并没有一个很好的产业链,能帮助青年创作者能够在各方面的协助下完成自己的作品。电影创作,尤其是作者类型的影片都个性十足,直接套用普通商业片中的所谓惯例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像是做菜,每道菜都有不同的做法,不能每道都放3毫克盐。经过我们的探索,能积累更多不同影片形式下电影产业的经验。”

更关键的是,其他产业方通过“并驰实验室”所产出的影片作品,能够真的看到青年电影人在创作上的潜力。“如果我们只跟产业方去说,要给导演耐心和其他的帮助,但对方不一定真的认可,因为没有任何实际的东西出来。当我们自己将项目完成,推出片子,产业方就能看到导演的发展和成绩,明白我们描绘的东西都是可以做到的,对彼此未来的沟通也有着很大帮助”。

低成本恐怖片《中邪》是2016年FIRST影展最受关注的影片之一,腾讯影业签约后给予许多帮助,或许将于年内上映

除了沟通,耐心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点。这里的耐心不仅是对导演创作剧本时的等待,也是需要等待更加优秀、合适的创作者的出现。“比如腾讯影业使我们今年创投会首席合作伙伴,但没有签什么项目。他始终保持着对这一片土地的关注,不是抱着完成业绩必须签约多少人、多少项目而来,而是与各个青年导演保持沟通,耐心挑选,而且他们与《中邪》导演马凯的合作,也是很积极的信号。”

除了每年7月21日至7月30日在西宁举办的FIRST青年影展之外,“在场”沙龙每年也将在北京新落成的FIRST青年电影馆举办。此外,FIRST影展的“主动放映”单元,也已从10月20日开始,与全国各地前来主动报名的高校进行合作,已经开启北京站、天津站、南京站、大连站、重庆站等数十个站点。“主动放映”将持续到12月底结束,放映包括《小寡妇成仙记》、《卤煮》等长片,以及《我有一个犹豫的,小问题》、《像孙治国一样吃火锅》等短片作品。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