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2017年医疗机器人:全年融资15亿,“落地”成为关键词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2017年医疗机器人:全年融资15亿,“落地”成为关键词

国产的外骨骼机器人产品性能在AI的帮助下正在快速追赶国外的步伐。

2017年已接近尾声,动脉网再次开启一年一度的重磅活动“未来医疗100强榜”和“未来医疗100强”论坛。在榜单揭晓和论坛召开之前,动脉网还精心策划了大型年终盘点专题,将陆续对2017年医疗健康各细分领域进行归纳、总结和展望,通过梳理30多个细分领域,洞悉产业全盘,为大家奉上丰盛的内容大餐。

2017年的医疗机器人行业,最合适的关键词应该是国产化机器人的“落地与研发”。

为了保证盘点信息的完整,动脉网将关键词“医疗机器人”输入百度新闻、OFweek机器人网、动脉网以及其他几个有关注医疗机器人的媒体网站,筛选2017年所有与医疗机器人相关的新闻。

我们发现部分手术、服务机器人已经在逐步的落地,天智航的“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9月份和10月份在全国各地落地的手术新闻特别多,而且不是在北上广这些发达地区,而是四川、新疆克拉玛依、江门、佛山这些地区。这说明这个机器人已经走出他们的北京大医院的实验室,面向市场。

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导医机器人、配药机器人、智能问诊机器人也开始在各个三甲医院、乡村医院落地。

安徽省立医院门诊部今年6月投放了2台科大讯飞导医智能机器人“晓医”。现在关注动脉网:vcbeat,回复“101”即可免费获得200份价值5000+元的报告!!限量98份!先到先得!

今年9月,安徽省宣城市旌德县发放了9台由经纶世纪研发的全科医生助手机器人,这是全国首次开展村级医疗机构机器人辅助医疗试点。

今年5月,上海钛米机器人完成4000万人民币A轮融资。钛米机器人所研发的医疗服务机器人可作为护理机器人应用于医院场景,完成医疗场景中的物流及引导任务……

康复机器人研发进展喜人,尖叫科技今年4月公布了3000万元的Pre-A轮融资,睿瀚医疗今年5月公布了800万天使轮融资……

在阅读2017年与医疗机器人相关的新闻时,动脉网还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在上半年新闻大多会讲两个事情,一个是达芬奇机器人在某医院做手术,技术有多先进,另一件事是医疗机器人行业前景很好。

到了下半年,尤其是9月份和10月份,医疗机器人领域主要发生两类事情,一个是国产手术机器人(天玑)、服务机器人在各地落地,另一个是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帮助下,各类机器人的大发展。

医疗机器人具体有哪些变化,各领域的机器人离“赶英超美”还有多远,又有哪些重大事件?动脉网尝试为您解析。

医疗机器人融资

去年,动脉网在做2016年盘点的时候,一共有4家公司获得融资,分别是柏惠维康(手术机器人)、钛米机器人、达闼科技、礼宾医疗科技公司,去年大多为种子轮或者A轮融资,除了达闼科技的3000万美元,其他都是千万人民币级别的融资,加起来一共就2亿人民币,涉及领域包括手术机器人、服务机器人。

今年的医疗机器人企业发展迅猛,获得融资的7家公司,再算上天智航,一共就有15亿人民币左右的融资,去掉天智航、安翰医疗和达闼科技的大额融资,医疗机器人的融资金额也超过了一亿多,这些融资的企业涉及领域包括手术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康复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

尤其是康复机器人,今年有3家公司公布融资信息,迈步机器人的天使轮、睿瀚的天使轮和尖叫科技的PreA轮。

从动脉网了解的情况看,国产的外骨骼机器人产品性能在AI的帮助下正在快速追赶国外的步伐,比如说,我国的的产品由于研发时间短,价格预计仅为国外的一半。

另外,康复机器人的研发周期相对于手术机器人来说相对要短一些,进入医院只需二类器械认证,所以门槛也会相对低一些,所以未来的几年的商业化落地情况应该会很好。

国内医疗机器人10大事件

2017年1月

《医疗器械优先审批程序》于2017年1月1日起施行。针对一部分具有明显临床优势的境内三类和进口二、三类医疗器械注册申请实施优先审批,如诊断或治疗罕见病、恶性肿瘤、老年人特有和多发疾病、针对儿童的医疗器械等进行优先审批,将为各类优质医疗器械的快速普及带来极大的推动力。

2017年2月

国际学术期刊《Small》以封面论文形式刊载了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微纳米课题组在微纳机器人与生物医学交叉领域的最新成果《微组织3D 生物制造的新方法》。

纳米机器人的诞生或将对新药研发带来新的突破,相关科研人员需要进一步加大纳米机器人的研发,让纳米机器人的“眼睛”变得更加犀利,从而更好的为新药研发服务。

2017年3月

国内首家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国际培训中心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落成。年培训人数将达500人。

医疗机器人是当今最先进的外科手段,但是随着手术机器人装机数量和手术量的增加,具备操作能力的外科大夫越来越紧缺,他们通常需要经过系统的培训和严格的认证才能“上岗”。

以前的培训要到境外进行,周期长、费用高、难度大,严重制约了这一尖端技术的应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国际培训中心启用后,将填补国内机器人手术“无培训”这一空白,一举改变以往中国医生只能去境外培训的不便。并为我国在这方面积累经验。预计,长海医院培训中心年培训人数将达500名以上。

2017年4月

尖叫科技对外获得3000万元的Pre-A轮融资,这是我国康复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领域的最大金额融资。今年,外骨骼机器人得到的快速的发展,除了尖叫科技、迈步机器人、程天科技等公司都在从事该领域的研究,大部分公司都还处在临床验证阶段。

2017年5月

钛米机器人完成4000万A轮投资,将持续发布多款特种医疗服务机器人,这是我国今年在服务机器人领域完成的最大金额融资。

2017年8月

安翰医疗获得一亿美金投资

安翰的胃镜是我国唯一获CFDA三类医疗器械认证的胶囊胃镜,目前,安翰胶囊胃镜机器人已经走进全国30个省市的近千家医疗机构。

医疗机器人公司天智航拟募资4亿元,今年在新疆、四川、广东多地落地。

手术机器人公司天智航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以13.26元/股的价格发行不超过3012.34万股,募资资金不超过4.0亿元。

公告显示,本次募集的资金,其中1.1亿元用于手术机器人的研发、市场推广及临床服务能力提升;1.35亿用于生产基地建设;1530万元用于设立子公司;1.35亿元用于股权投资基并购。

目前天智航第三代通用型骨科机器人TiRobot已经完成产品标准制定、通过了医疗器械产品检测、并且通过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成为目前唯一进入特别审批程序的手术机器人产品,2016年11月14日,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取得CFDA注册证。

从9月与10月份公布的新闻来看,天智航的“天玑”骨科机器人已经在四川、新疆克拉玛依、江门、佛山这些地区落地,帮助医生完成骨科手术。

相对于前两代机器人来说,第三代 “天玑”骨科机器人不仅精细度高,更能接受手术室中三维C型臂实时(360度)扫描所获图像,在最初规划的手术“通道”基础上,实时更新数据,即使病人的体位发生变化,也能重新规划处最为合理的手术“通道”。

天智航作为国内首个完成医疗机器人产品化的企业,发展之路也十分漫长,其生产的骨科手术机器人于2010年获得国内首张医疗机器人注册许可证。从研发医疗机器人到转化为产品,拿到注册许可证,按照国际惯例,需要三到五年;天智航从2005年研发到2010年拿证,花了五年时间。

拿到证之后的医疗机器人才到市场培育期,再之后是规模化,这时候才可能产生盈利。

财务资料显示,2016年天智航实现营业收入2600万元,同比增长7%;全年亏损2500万元,同比扩大80%;毛利率44%,同比基本持平。

随着新一代产品在全国各地落地,而且与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并不存在直接竞争,所以2017年的营收会进一步增加。

9月1日,天智航公布了2017年上半年报告显示,截止2017年6月30日,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为2195.8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6.53%;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2.64万元,较上年同期扭亏为盈。

2017年9月

美的携手广药布局医疗机器人和自动化药房等领域

两家企业将在机器人及医疗器械开发、健康数据应用、智能供应链建设、医疗投资、智能制造等细分领域进行多维度的合作,探讨通过共建创新研发平台、培育孵化企业、联合开展项目研究、成立产业基金和合资公司等方式,实现技术突破、产品创新、服务跨界及模式优化。

2017年9月

国内第一家用意念控制的,脑控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亮相

这台机器人由西安交通大学徐光华教授团队负责研发,这套装备可以辅助患者按正常人体仿生步态行走,进行康复训练和矫正步态,同时可以适应不同的路面环境。通过一个头盔,即可检测患者的大脑神经信号,信号将传输给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外骨骼康复机器人根据患者的意念展开行动,从而实现站立、行走。

2017年9月

世界首台自主式种植牙手术机器人问世

西安空军军医大学(原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种植科利用国产世界首台自主式种植牙手术机器人,成功为一名女性缺牙患者完成了两颗缺牙的种植。

这台机器人由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立项研发。他们设计出主动式种植机器人构型,能在空间狭小的口腔内灵活地完成手术操作,国际首次开发出口腔种植规划—手术导航—机器人控制软件系统,实现种植方案精准规划、术中全程导航与机器人自动控制功能。

医生只需要提前做好规划,手术过程中,医生就安静地看着电脑显示屏,一切动作都由面前这个机器人来完成。

11月25日-11月26日,2017年世界机器人大会将在深圳举办,希望到时候有更多大的事件和消息报道出来。

AI辅助下的医疗机器人发展

2017年,人工智能似乎无处不在,在人工智能的辅助下,导诊机器人、辅助诊断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手术机器人发展迅猛。

在导诊机器人方面,安徽省立医院门诊部今年6月还投放2台科大讯飞导医智能机器人“晓医”。

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晓医可以支持47个科室的医生排班查询,618个地点导航,607个功能地点导航以及227个地点的上班时间和260个常见问题的询问,回答问题的正确率由早期的81%提升到90.81%。

在AI的帮助下,辅助诊断机器人开始落地,比如经纶世纪的辅助诊断机器人在安徽省宣城市旌德县展开试点。辅助诊断机器人的技术核心不是硬件设备,而是机器人搭载的辅助诊断系统或者专家系统,这类产品的落地将为基层全科医生的建设提供支持。

尖叫科技的CTO李牧然曾经表示,尖叫的外骨骼产品的未来定价大约会在几万人民币,这让行业人士十分震惊。因为 Rewalk 和 Cyberdyne 公司的产品,售价分别高达约 7 万美金和 20 多万美金。

价格低除了硬件的优势,在软件方面优势也很明显,尖叫科技使用人工智能技术,不需要雇佣大量的人写程序,所以这方面的研发成本低了很多,所以才敢这样定价。

AI对于手术机器人的帮助主要体现在身体器官的三位重建,以帮助手术机器人精准的导航。手术机器人虽然有创伤小,康复快的有点,但是仍然需要医生操作,所以精准的三位重建技术,可以让术前规划和手术导航做的更好,这样可以降低手术的事故率。

结语:国产手术、服务机器人加速落地,外骨骼机器人发展迅猛

记者在翻阅2017年医疗机器人的新闻时候发现,到了下半年,关于医疗机器人的市场前景的文章越来越少,国产机器人尤其手术机器人和康复机器人的信息越来越多,这说明医疗机器人经过过去几年的教育,行业人士对它的市场前景已经有了认知,大家关注的不仅是趋势,更关注具体的发展现状。

值得高兴的是,行业人士除了看到一些国外的最新信息,国内的发展也非常迅速。康复机器人的融资消息,骨科、种植牙、植发等手术机器人落地消息一个接一个,现在人口仅有40多万的克拉玛依都开始用上了国产手术机器人。另外,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帮助下,服务机器人也都开始落地并投入使用。

在产业化落地的背后,动脉网也了解到中国很多高校都有研发医疗机器人,如何将这些研发成果转化,实现商业化落地是一个挑战,但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金矿”,值得行业人士关注。

需要我们注意的是,我国的手术机器人技术虽然在快速发展,但是复星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高级副总裁、首席运营官刘雨曾表示:“达芬奇机器人的优势不仅仅是技术,更多的是现在医生的使用习惯,习惯是很改掉的,国产的机器人公需要做的不是模仿,因该是创新,从一个新的角度去和达芬奇抢市场。”

北航的王田苗教授曾经说过,“医疗机器人创业非常不易,普遍需要超过10年时间,目前国内的医疗机器人行业还面临技术、安全性、资本等多项挑战。医疗机器人行业在发展的时候需要面向市场实际需求,切实防止概念炒作、泡沫化、低端化以及无序竞争,从而把注意力放在如何使这项前沿技术能够帮助改善医疗体系,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上来。”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2017年医疗机器人:全年融资15亿,“落地”成为关键词

国产的外骨骼机器人产品性能在AI的帮助下正在快速追赶国外的步伐。

2017年已接近尾声,动脉网再次开启一年一度的重磅活动“未来医疗100强榜”和“未来医疗100强”论坛。在榜单揭晓和论坛召开之前,动脉网还精心策划了大型年终盘点专题,将陆续对2017年医疗健康各细分领域进行归纳、总结和展望,通过梳理30多个细分领域,洞悉产业全盘,为大家奉上丰盛的内容大餐。

2017年的医疗机器人行业,最合适的关键词应该是国产化机器人的“落地与研发”。

为了保证盘点信息的完整,动脉网将关键词“医疗机器人”输入百度新闻、OFweek机器人网、动脉网以及其他几个有关注医疗机器人的媒体网站,筛选2017年所有与医疗机器人相关的新闻。

我们发现部分手术、服务机器人已经在逐步的落地,天智航的“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9月份和10月份在全国各地落地的手术新闻特别多,而且不是在北上广这些发达地区,而是四川、新疆克拉玛依、江门、佛山这些地区。这说明这个机器人已经走出他们的北京大医院的实验室,面向市场。

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导医机器人、配药机器人、智能问诊机器人也开始在各个三甲医院、乡村医院落地。

安徽省立医院门诊部今年6月投放了2台科大讯飞导医智能机器人“晓医”。现在关注动脉网:vcbeat,回复“101”即可免费获得200份价值5000+元的报告!!限量98份!先到先得!

今年9月,安徽省宣城市旌德县发放了9台由经纶世纪研发的全科医生助手机器人,这是全国首次开展村级医疗机构机器人辅助医疗试点。

今年5月,上海钛米机器人完成4000万人民币A轮融资。钛米机器人所研发的医疗服务机器人可作为护理机器人应用于医院场景,完成医疗场景中的物流及引导任务……

康复机器人研发进展喜人,尖叫科技今年4月公布了3000万元的Pre-A轮融资,睿瀚医疗今年5月公布了800万天使轮融资……

在阅读2017年与医疗机器人相关的新闻时,动脉网还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在上半年新闻大多会讲两个事情,一个是达芬奇机器人在某医院做手术,技术有多先进,另一件事是医疗机器人行业前景很好。

到了下半年,尤其是9月份和10月份,医疗机器人领域主要发生两类事情,一个是国产手术机器人(天玑)、服务机器人在各地落地,另一个是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帮助下,各类机器人的大发展。

医疗机器人具体有哪些变化,各领域的机器人离“赶英超美”还有多远,又有哪些重大事件?动脉网尝试为您解析。

医疗机器人融资

去年,动脉网在做2016年盘点的时候,一共有4家公司获得融资,分别是柏惠维康(手术机器人)、钛米机器人、达闼科技、礼宾医疗科技公司,去年大多为种子轮或者A轮融资,除了达闼科技的3000万美元,其他都是千万人民币级别的融资,加起来一共就2亿人民币,涉及领域包括手术机器人、服务机器人。

今年的医疗机器人企业发展迅猛,获得融资的7家公司,再算上天智航,一共就有15亿人民币左右的融资,去掉天智航、安翰医疗和达闼科技的大额融资,医疗机器人的融资金额也超过了一亿多,这些融资的企业涉及领域包括手术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康复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

尤其是康复机器人,今年有3家公司公布融资信息,迈步机器人的天使轮、睿瀚的天使轮和尖叫科技的PreA轮。

从动脉网了解的情况看,国产的外骨骼机器人产品性能在AI的帮助下正在快速追赶国外的步伐,比如说,我国的的产品由于研发时间短,价格预计仅为国外的一半。

另外,康复机器人的研发周期相对于手术机器人来说相对要短一些,进入医院只需二类器械认证,所以门槛也会相对低一些,所以未来的几年的商业化落地情况应该会很好。

国内医疗机器人10大事件

2017年1月

《医疗器械优先审批程序》于2017年1月1日起施行。针对一部分具有明显临床优势的境内三类和进口二、三类医疗器械注册申请实施优先审批,如诊断或治疗罕见病、恶性肿瘤、老年人特有和多发疾病、针对儿童的医疗器械等进行优先审批,将为各类优质医疗器械的快速普及带来极大的推动力。

2017年2月

国际学术期刊《Small》以封面论文形式刊载了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微纳米课题组在微纳机器人与生物医学交叉领域的最新成果《微组织3D 生物制造的新方法》。

纳米机器人的诞生或将对新药研发带来新的突破,相关科研人员需要进一步加大纳米机器人的研发,让纳米机器人的“眼睛”变得更加犀利,从而更好的为新药研发服务。

2017年3月

国内首家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国际培训中心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落成。年培训人数将达500人。

医疗机器人是当今最先进的外科手段,但是随着手术机器人装机数量和手术量的增加,具备操作能力的外科大夫越来越紧缺,他们通常需要经过系统的培训和严格的认证才能“上岗”。

以前的培训要到境外进行,周期长、费用高、难度大,严重制约了这一尖端技术的应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国际培训中心启用后,将填补国内机器人手术“无培训”这一空白,一举改变以往中国医生只能去境外培训的不便。并为我国在这方面积累经验。预计,长海医院培训中心年培训人数将达500名以上。

2017年4月

尖叫科技对外获得3000万元的Pre-A轮融资,这是我国康复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领域的最大金额融资。今年,外骨骼机器人得到的快速的发展,除了尖叫科技、迈步机器人、程天科技等公司都在从事该领域的研究,大部分公司都还处在临床验证阶段。

2017年5月

钛米机器人完成4000万A轮投资,将持续发布多款特种医疗服务机器人,这是我国今年在服务机器人领域完成的最大金额融资。

2017年8月

安翰医疗获得一亿美金投资

安翰的胃镜是我国唯一获CFDA三类医疗器械认证的胶囊胃镜,目前,安翰胶囊胃镜机器人已经走进全国30个省市的近千家医疗机构。

医疗机器人公司天智航拟募资4亿元,今年在新疆、四川、广东多地落地。

手术机器人公司天智航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以13.26元/股的价格发行不超过3012.34万股,募资资金不超过4.0亿元。

公告显示,本次募集的资金,其中1.1亿元用于手术机器人的研发、市场推广及临床服务能力提升;1.35亿用于生产基地建设;1530万元用于设立子公司;1.35亿元用于股权投资基并购。

目前天智航第三代通用型骨科机器人TiRobot已经完成产品标准制定、通过了医疗器械产品检测、并且通过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成为目前唯一进入特别审批程序的手术机器人产品,2016年11月14日,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取得CFDA注册证。

从9月与10月份公布的新闻来看,天智航的“天玑”骨科机器人已经在四川、新疆克拉玛依、江门、佛山这些地区落地,帮助医生完成骨科手术。

相对于前两代机器人来说,第三代 “天玑”骨科机器人不仅精细度高,更能接受手术室中三维C型臂实时(360度)扫描所获图像,在最初规划的手术“通道”基础上,实时更新数据,即使病人的体位发生变化,也能重新规划处最为合理的手术“通道”。

天智航作为国内首个完成医疗机器人产品化的企业,发展之路也十分漫长,其生产的骨科手术机器人于2010年获得国内首张医疗机器人注册许可证。从研发医疗机器人到转化为产品,拿到注册许可证,按照国际惯例,需要三到五年;天智航从2005年研发到2010年拿证,花了五年时间。

拿到证之后的医疗机器人才到市场培育期,再之后是规模化,这时候才可能产生盈利。

财务资料显示,2016年天智航实现营业收入2600万元,同比增长7%;全年亏损2500万元,同比扩大80%;毛利率44%,同比基本持平。

随着新一代产品在全国各地落地,而且与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并不存在直接竞争,所以2017年的营收会进一步增加。

9月1日,天智航公布了2017年上半年报告显示,截止2017年6月30日,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为2195.8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6.53%;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2.64万元,较上年同期扭亏为盈。

2017年9月

美的携手广药布局医疗机器人和自动化药房等领域

两家企业将在机器人及医疗器械开发、健康数据应用、智能供应链建设、医疗投资、智能制造等细分领域进行多维度的合作,探讨通过共建创新研发平台、培育孵化企业、联合开展项目研究、成立产业基金和合资公司等方式,实现技术突破、产品创新、服务跨界及模式优化。

2017年9月

国内第一家用意念控制的,脑控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亮相

这台机器人由西安交通大学徐光华教授团队负责研发,这套装备可以辅助患者按正常人体仿生步态行走,进行康复训练和矫正步态,同时可以适应不同的路面环境。通过一个头盔,即可检测患者的大脑神经信号,信号将传输给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外骨骼康复机器人根据患者的意念展开行动,从而实现站立、行走。

2017年9月

世界首台自主式种植牙手术机器人问世

西安空军军医大学(原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种植科利用国产世界首台自主式种植牙手术机器人,成功为一名女性缺牙患者完成了两颗缺牙的种植。

这台机器人由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立项研发。他们设计出主动式种植机器人构型,能在空间狭小的口腔内灵活地完成手术操作,国际首次开发出口腔种植规划—手术导航—机器人控制软件系统,实现种植方案精准规划、术中全程导航与机器人自动控制功能。

医生只需要提前做好规划,手术过程中,医生就安静地看着电脑显示屏,一切动作都由面前这个机器人来完成。

11月25日-11月26日,2017年世界机器人大会将在深圳举办,希望到时候有更多大的事件和消息报道出来。

AI辅助下的医疗机器人发展

2017年,人工智能似乎无处不在,在人工智能的辅助下,导诊机器人、辅助诊断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手术机器人发展迅猛。

在导诊机器人方面,安徽省立医院门诊部今年6月还投放2台科大讯飞导医智能机器人“晓医”。

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晓医可以支持47个科室的医生排班查询,618个地点导航,607个功能地点导航以及227个地点的上班时间和260个常见问题的询问,回答问题的正确率由早期的81%提升到90.81%。

在AI的帮助下,辅助诊断机器人开始落地,比如经纶世纪的辅助诊断机器人在安徽省宣城市旌德县展开试点。辅助诊断机器人的技术核心不是硬件设备,而是机器人搭载的辅助诊断系统或者专家系统,这类产品的落地将为基层全科医生的建设提供支持。

尖叫科技的CTO李牧然曾经表示,尖叫的外骨骼产品的未来定价大约会在几万人民币,这让行业人士十分震惊。因为 Rewalk 和 Cyberdyne 公司的产品,售价分别高达约 7 万美金和 20 多万美金。

价格低除了硬件的优势,在软件方面优势也很明显,尖叫科技使用人工智能技术,不需要雇佣大量的人写程序,所以这方面的研发成本低了很多,所以才敢这样定价。

AI对于手术机器人的帮助主要体现在身体器官的三位重建,以帮助手术机器人精准的导航。手术机器人虽然有创伤小,康复快的有点,但是仍然需要医生操作,所以精准的三位重建技术,可以让术前规划和手术导航做的更好,这样可以降低手术的事故率。

结语:国产手术、服务机器人加速落地,外骨骼机器人发展迅猛

记者在翻阅2017年医疗机器人的新闻时候发现,到了下半年,关于医疗机器人的市场前景的文章越来越少,国产机器人尤其手术机器人和康复机器人的信息越来越多,这说明医疗机器人经过过去几年的教育,行业人士对它的市场前景已经有了认知,大家关注的不仅是趋势,更关注具体的发展现状。

值得高兴的是,行业人士除了看到一些国外的最新信息,国内的发展也非常迅速。康复机器人的融资消息,骨科、种植牙、植发等手术机器人落地消息一个接一个,现在人口仅有40多万的克拉玛依都开始用上了国产手术机器人。另外,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帮助下,服务机器人也都开始落地并投入使用。

在产业化落地的背后,动脉网也了解到中国很多高校都有研发医疗机器人,如何将这些研发成果转化,实现商业化落地是一个挑战,但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金矿”,值得行业人士关注。

需要我们注意的是,我国的手术机器人技术虽然在快速发展,但是复星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高级副总裁、首席运营官刘雨曾表示:“达芬奇机器人的优势不仅仅是技术,更多的是现在医生的使用习惯,习惯是很改掉的,国产的机器人公需要做的不是模仿,因该是创新,从一个新的角度去和达芬奇抢市场。”

北航的王田苗教授曾经说过,“医疗机器人创业非常不易,普遍需要超过10年时间,目前国内的医疗机器人行业还面临技术、安全性、资本等多项挑战。医疗机器人行业在发展的时候需要面向市场实际需求,切实防止概念炒作、泡沫化、低端化以及无序竞争,从而把注意力放在如何使这项前沿技术能够帮助改善医疗体系,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上来。”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