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天坛生物消除同业竞争迎来最后一步 血液制品行业要有新老大?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天坛生物消除同业竞争迎来最后一步 血液制品行业要有新老大?

此次重组将成为天坛生物成为国内血液制品航母的关键一役。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停牌一个月后,天坛生物(600161.SH)资产重组初步方案浮出水面,这意味着该公司同业竞争问题有望在承诺期内彻底解决,血液制品航母即将诞生启航。

根据近日天坛生物发布的重组框架,此次交易初步方案是公司拟向控股股东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生物)购买资产,交易方式为现金;同时控股股东将其下属经营血液制品业务资产以作价入股天坛生物控股子公司成都蓉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成都蓉生)等方式转入上市公司。

根据公告,中国生物下属经营血液制品业务资产主要包括3家子公司,即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兰州所)、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上海所)和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武汉所)。

这次重组已经让天坛生物和投资者等了太久,如果最终顺利实施,意味着缠绕天坛生物和控股股东中国生物多年的同业竞争问题将得到彻底解决,中国生物筹备上市也将扫除障碍。

双方之间的同业竞争久悬未决。中国生物于2007年成为天坛生物控股股东,其在当时的收购报告书中表示:“将在3到5年完成各大生物制品研究所的业务整合及改制上市工作……逐步减少直至消除天坛生物与集团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同业竞争。”

但此后进展缓慢,直到2009年天坛生物完成收购成都蓉生90%股权,进一步整合血液制品业务后,中国生物表示,力争在5至6年的时间内逐步消除同业竞争;2011年3月,中国生物又承诺:5年内消除与天坛生物之间的同业竞争。

但5年时间已过,同业竞争问题依旧悬而未解。去年2月,中国生物再次作出承诺:确定将天坛生物建设成下属唯一的血液制品业务平台,即将血液制品业务的主要资产转入上市公司,天坛生物将疫苗资产业务的相关资产的控制权转移给中国生物。同时承诺将于2018年3月15日之前消除双方的同业竞争。

这吹响了解决天坛生物同业竞争的最后号角,并在今年进入实施阶段。今年3月,天坛生物发布报告书,以现金14.03亿元的价格将北京北生研生物制品有限公司100%的股权以及以现金4.03亿元的价格将长春祈健生物制品有限公司51%的股权出售给中国生物;同时控股子公司成都蓉生以现金3.61亿元向中国生物购买经营血液制品业务的贵州中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贵州中泰)80%的股权。

上述交易于今年4月底完成后,天坛生物疫苗制品业务的相关资产已全部转移,与中国生物在疫苗制品业务方面的同业竞争彻底消除。但在血液制品业务方面,中国生物下属子公司兰州所、上海所、武汉所仍从事部分血液制品业务,彻底解决同业竞争问题仍需最后一步。

随着承诺期限不断临近,中国生物也不得不再次进行筹划。天坛生物于今年10月16日下午起再次停牌进入重组,彻底解决同业竞争问题迎来倒计时。

根据目前的初步方案,中国生物下属经营的血液制品业务资产将注入天坛生物,不仅同业竞争问题有望在承诺期限内彻底解决,而且也将搅动血液制品行业现有格局,天坛生物有望逆袭成为行业龙头老大。

作为供需缺口较大和未来高景气度的行业,血液制品行业内部整合兼并不断。目前国内仅有30家左右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基本形成了以上海莱士、华兰生物、天坛生物等第一梯队为代表的市场竞争格局。

血液制品属于生物制品行业的细分行业,主要以健康人血浆为原料。因此,血液制品企业盈利能力主要由浆站数量、采浆量以及血液质量决定。

根据界面新闻记者统计,目前拥有血浆站最多的属于上海莱士,截至目前共拥有39家采浆站(含2家在建、今年7月新获批设置1家),其中有3家是其全资子公司同路生物于今年10月以7305万元受让而来。去年该公司采浆量近900吨,今年有望获得突破。

华兰生物虽然浆站数量远低于上海莱士,但采浆量却处于领先地位。目前华兰生物共有单采血浆站24家(含今年11月新获批设置1家),去年实现采浆1000多吨,约占国内采浆血量的14%,增幅超过40%。

天坛生物则是这3家行业龙头中浆站数量和采浆量最低的企业,其血液血液制品业务主要由成都蓉生及其今年收购的贵州中泰开展。天眼查信息显示,目前成都蓉生有18家采浆站,贵州中泰有3家,今年4月还有1家新获批设置,即天坛生物目前共有22家采浆站。去年成都蓉生实现采浆683吨,创历史新高。

浆站数量和采浆量的多少也在很大程度了决定了企业业绩规模。去年上海莱士、华兰生物、天坛生物分别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约8.99亿元、6.79亿元、2.45亿元;今年前三季度该业绩指标分别为4.90亿元、5.70亿元、2.86亿元,可见天坛生物与前两者存在较大差距。

不过,目前的行业格局可能会随着天坛生物此次重组完成而发生改变,若中国生物将下属经营的血液制品资产全部注入天坛生物,其将在浆站数量将占领绝对优势。

根据天眼查信息显示,兰州所、上海所、武汉所分别有7家、9家、11家采浆站处于存续经营状态。此次重组若全部注入天坛生物,天坛生物未来拥有的采浆站数量将达到49家,远超上海莱士和华兰生物。

随着采浆站数量的翻倍增长,天坛生物的采浆量也有望获得突破,赶超上海莱士、华兰生物或许只是时间问题。同时,兰州所、上海所、武汉所的血液制品产品在注入后,也将丰富天坛生物目前的产品线。

随之而来的则是天坛生物业绩获得兑现的可能性,公司估值亦有望获得新一轮成长。此次停牌前,天坛生物报价34.36元/股,总市值为230亿元,低于目前华兰生物275亿元的市值,与上海莱士的近千亿元市值更是相差甚远。

可以说,此次重组将成为天坛生物成为国内血液制品航母的关键一役。虽然此次重组的交易资产范围、估值、价格等关键细节尚未达成一致,但最终方案或将不会有太大调整,完成实施的可能性也较高,毕竟留给中国生物的时间已不太多。

目前,此次重组最终方案尚在酝酿中,天坛生物继续停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天坛生物

2.6k
  • 天坛生物在少年卖血浆后死亡中的三大争议
  • 天坛生物涉少年多次卖血浆后死亡,是否违规超量采集是关键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天坛生物消除同业竞争迎来最后一步 血液制品行业要有新老大?

此次重组将成为天坛生物成为国内血液制品航母的关键一役。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停牌一个月后,天坛生物(600161.SH)资产重组初步方案浮出水面,这意味着该公司同业竞争问题有望在承诺期内彻底解决,血液制品航母即将诞生启航。

根据近日天坛生物发布的重组框架,此次交易初步方案是公司拟向控股股东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生物)购买资产,交易方式为现金;同时控股股东将其下属经营血液制品业务资产以作价入股天坛生物控股子公司成都蓉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成都蓉生)等方式转入上市公司。

根据公告,中国生物下属经营血液制品业务资产主要包括3家子公司,即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兰州所)、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上海所)和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武汉所)。

这次重组已经让天坛生物和投资者等了太久,如果最终顺利实施,意味着缠绕天坛生物和控股股东中国生物多年的同业竞争问题将得到彻底解决,中国生物筹备上市也将扫除障碍。

双方之间的同业竞争久悬未决。中国生物于2007年成为天坛生物控股股东,其在当时的收购报告书中表示:“将在3到5年完成各大生物制品研究所的业务整合及改制上市工作……逐步减少直至消除天坛生物与集团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同业竞争。”

但此后进展缓慢,直到2009年天坛生物完成收购成都蓉生90%股权,进一步整合血液制品业务后,中国生物表示,力争在5至6年的时间内逐步消除同业竞争;2011年3月,中国生物又承诺:5年内消除与天坛生物之间的同业竞争。

但5年时间已过,同业竞争问题依旧悬而未解。去年2月,中国生物再次作出承诺:确定将天坛生物建设成下属唯一的血液制品业务平台,即将血液制品业务的主要资产转入上市公司,天坛生物将疫苗资产业务的相关资产的控制权转移给中国生物。同时承诺将于2018年3月15日之前消除双方的同业竞争。

这吹响了解决天坛生物同业竞争的最后号角,并在今年进入实施阶段。今年3月,天坛生物发布报告书,以现金14.03亿元的价格将北京北生研生物制品有限公司100%的股权以及以现金4.03亿元的价格将长春祈健生物制品有限公司51%的股权出售给中国生物;同时控股子公司成都蓉生以现金3.61亿元向中国生物购买经营血液制品业务的贵州中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贵州中泰)80%的股权。

上述交易于今年4月底完成后,天坛生物疫苗制品业务的相关资产已全部转移,与中国生物在疫苗制品业务方面的同业竞争彻底消除。但在血液制品业务方面,中国生物下属子公司兰州所、上海所、武汉所仍从事部分血液制品业务,彻底解决同业竞争问题仍需最后一步。

随着承诺期限不断临近,中国生物也不得不再次进行筹划。天坛生物于今年10月16日下午起再次停牌进入重组,彻底解决同业竞争问题迎来倒计时。

根据目前的初步方案,中国生物下属经营的血液制品业务资产将注入天坛生物,不仅同业竞争问题有望在承诺期限内彻底解决,而且也将搅动血液制品行业现有格局,天坛生物有望逆袭成为行业龙头老大。

作为供需缺口较大和未来高景气度的行业,血液制品行业内部整合兼并不断。目前国内仅有30家左右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基本形成了以上海莱士、华兰生物、天坛生物等第一梯队为代表的市场竞争格局。

血液制品属于生物制品行业的细分行业,主要以健康人血浆为原料。因此,血液制品企业盈利能力主要由浆站数量、采浆量以及血液质量决定。

根据界面新闻记者统计,目前拥有血浆站最多的属于上海莱士,截至目前共拥有39家采浆站(含2家在建、今年7月新获批设置1家),其中有3家是其全资子公司同路生物于今年10月以7305万元受让而来。去年该公司采浆量近900吨,今年有望获得突破。

华兰生物虽然浆站数量远低于上海莱士,但采浆量却处于领先地位。目前华兰生物共有单采血浆站24家(含今年11月新获批设置1家),去年实现采浆1000多吨,约占国内采浆血量的14%,增幅超过40%。

天坛生物则是这3家行业龙头中浆站数量和采浆量最低的企业,其血液血液制品业务主要由成都蓉生及其今年收购的贵州中泰开展。天眼查信息显示,目前成都蓉生有18家采浆站,贵州中泰有3家,今年4月还有1家新获批设置,即天坛生物目前共有22家采浆站。去年成都蓉生实现采浆683吨,创历史新高。

浆站数量和采浆量的多少也在很大程度了决定了企业业绩规模。去年上海莱士、华兰生物、天坛生物分别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约8.99亿元、6.79亿元、2.45亿元;今年前三季度该业绩指标分别为4.90亿元、5.70亿元、2.86亿元,可见天坛生物与前两者存在较大差距。

不过,目前的行业格局可能会随着天坛生物此次重组完成而发生改变,若中国生物将下属经营的血液制品资产全部注入天坛生物,其将在浆站数量将占领绝对优势。

根据天眼查信息显示,兰州所、上海所、武汉所分别有7家、9家、11家采浆站处于存续经营状态。此次重组若全部注入天坛生物,天坛生物未来拥有的采浆站数量将达到49家,远超上海莱士和华兰生物。

随着采浆站数量的翻倍增长,天坛生物的采浆量也有望获得突破,赶超上海莱士、华兰生物或许只是时间问题。同时,兰州所、上海所、武汉所的血液制品产品在注入后,也将丰富天坛生物目前的产品线。

随之而来的则是天坛生物业绩获得兑现的可能性,公司估值亦有望获得新一轮成长。此次停牌前,天坛生物报价34.36元/股,总市值为230亿元,低于目前华兰生物275亿元的市值,与上海莱士的近千亿元市值更是相差甚远。

可以说,此次重组将成为天坛生物成为国内血液制品航母的关键一役。虽然此次重组的交易资产范围、估值、价格等关键细节尚未达成一致,但最终方案或将不会有太大调整,完成实施的可能性也较高,毕竟留给中国生物的时间已不太多。

目前,此次重组最终方案尚在酝酿中,天坛生物继续停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