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叶春池
编辑:李春晖
与迪丽热巴相关的话题阅读量达到1386万,盖楼数最高的是王俊凯61.4万层,明星圈粉丝最高的是鹿晗1679万……这些数据不是来自微博或者贴吧,它们来自刚刚成立两周年的爱奇艺泡泡社区,在两周年的发布会上爱奇艺首席技术官、泡泡社区创始人汤兴表示:目前,爱奇艺泡泡社区日活跃用户最大值已达6849万。
由此看来,除了微博、贴吧,粉丝的社交圈正在向多元化拓展。粉丝的重要早已不言而喻,在今天,当我们看到一个明星,事实上包含两层意义:明星自身,以及他的粉丝群。
社交媒体的成熟让粉丝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更强大。后援会、粉丝团、资讯博、视频博、打榜博、图集博、反黑站等一站式架构让粉丝赋能成为常态。粉丝可以安利、众筹支持偶像,甚至参与到明星作品、代言产品的生产和宣发中去。粉丝甚至成为了链接偶像、粉丝与资本的枢纽。
偶像与粉丝经济已经进入新型娱乐经济时代。与原先单纯的仰望明星式“追星”相比,今天的追星在形式上和空间上都有所变化。
粉丝们表现出强大的自组织能力,以公开方式确证其社会性的存在。他们可以让偶像分分钟“上头条”,能让李易峰经纪人下岗,能让鹿晗微博评论创吉尼斯纪录。
粉丝的力量日渐强大,让爱豆们不得不实力宠粉,经济公司不得不发放福利、制作方大拍粉丝向作品,宣发公司更是牟足了劲儿满足粉丝需求。
在追星这件事上,粉丝早已掌握了主动权。而这还不仅是爱豆之争、制作方之争,更是一场与粉丝相辅相生的社交媒体之争。
粉丝力量的现代化
我们今天再提到粉丝,绝不仅仅是简单意义上的追星族,它早已成为了一门经济。
提起粉丝经济,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2005年火遍大江南北的《超级女声》。在这场全民狂欢的娱乐盛宴中,粉丝们只需动一动拇指,花上0.5元或1元就能够给心仪的偶像投票。
当时,4亿的中国手机用户中,有超过1500万通过发送手机短信的方式参与投票。也就是说,每27人中,就有一个人是“超女”粉丝,“超女时代”拉开了粉丝经济的序幕。
粉丝在跟着偶像跑的时候,并不是私下孤立进行的,往往具有集体性。如粉丝后援会的建立,即“粉丝社群”,这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粉丝社群的兴起,既是起于社交媒体的发达,也造就了诸如微博、贴吧、爱豆网、粉丝网、爱奇艺泡泡等一批服务于粉丝的社交媒体。
粉丝的力量越强大越会影响自家爱豆的发展,而哪个平台的粉丝数量多、数据最精准,也成了平台比拼的方向。
比如明星的知名度和话题性能快速吸引用户和媒体,其中最直观数据就是明星的微博粉丝数、百度新闻数和百度搜索指数。而其中的微博粉丝数、百度新闻数、百度搜索指数绝大部分有粉丝群来主导的。
再比如一些制作方会在创作源头的时候就想与粉丝接触,以他们的喜好为重点。尤其是一些要筹拍续集的剧方,更会从一开始便寻找精准的受众。
像在爱奇艺热播的《你好,旧时光》,作为《最好的我们》姐妹篇,在开拍之初就得到了“老粉”的关注,原来《最好的我们》的粉丝就是《你好,旧时光》的精准用户,关注了他们可以第一时间了解这些粉丝的喜好。
剧方拍到了粉丝想看的内容,粉丝也看到了期待爱豆演出的内容,可谓双赢了。
养成偶像不如养成粉丝
粉丝的力量自然不容小觑,随着经济的增长,粉丝对爱豆的感情诉求也有了新的跃进,现在粉丝的定义是要对偶像付出情感溢价的才能称之为真正的粉丝。原来粉丝是个人产品的消费者,现在的粉丝需要更多情感溢价,需为爱豆付出更多的资金去追星。
简单来说,新时代的追星不仅走心还得走肾,拒绝白嫖。
随着人均收入增高,粉丝情感述求也在不断增家,粉丝开始一掷千金“玩大的”。整版报纸、公交车身、豪华灯光秀、楼宇广告等不再是“土豪”们的告白专属特权,而是日益演变成粉丝告白偶像的全新途径。
明星的粉丝自然是坚定支持偶像的事业,明星代言产品,粉丝将首先成为了产品消费的第一阶梯。粉丝数和粉丝与爱豆的感情成为明星身价的议价标准。
十年前风起云涌的“全民选秀”,十年后改变产业的“偶像养成”。养个偶像那么麻烦,不如养成一批忠心耿耿、购买力极高的粉丝们,专注粉丝经济。
“要做粉丝经济先做粉丝服务”成了多家平台一致的口号,纷纷比拼福利。比如,音悦台就为鹿晗粉丝谋求了跟鹿晗近距离互动的大礼包,包括坐同一班飞机、一起吃饭等福利。虽然价钱并不是小数,但粉丝甘之如饴。
而一些掌握自制资源的视频网站,就更加把握自身优势。像爱奇艺泡泡就牢牢抓住了自制剧的演员们,时不时让他们到泡泡圈互动一下,发发签名照、与粉丝互怼,还与粉丝进行面对面的线下互动。
作为人气王,TFboys的三小只也是泡泡圈的常客,前段时间过生日的王俊凯和王源就空降泡泡圈撩粉。王俊凯空降爱奇艺泡泡社区“明星来了”版块,与粉丝亲密互动,共计圈粉9.1万,点赞数14.6万,粉丝盖楼61.4万层,王源也在生日的时候在泡泡圈与粉丝互动了1小时,小汤圆们为王源盖起了12.6万的高楼,送出了4.6万的爱心赞。这种亲密的互动方式也深受粉丝的好评。
反哺流量,粉丝影响内容创作助力营销
移动互联网日渐发达现在,如何利用移动互联网交互性和便捷性整合明星经济和粉丝经济成为现今各家经纪娱乐公司正在钻研的方向。给粉丝提供好的产品和交流平台,加上便捷的付款方式,粉丝可能更愿意为明星买单。
在这个消费的过程中,粉丝又能得到一种荣耀的归属感。粉丝的购买力和购买意愿又成了广告商衡量明星商业价值的参考,甚至是影视片方的参考。
这就意味着,粉丝已经进入到了上游,开始“主宰”内容创作者们。可以预料的是,“粉丝经济”将进入一个快速增长的时期,其价值在未来将会被得到更深一步的挖掘,谁把握了粉丝的心理,谁就占有了市场。
在宣发和内容创作的不断升级过程中,粉丝社区占领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各大视频网站也开始构建粉丝社区,进行粉丝社交,以致于实现成功倒流,倒流之后有了精准的粉丝群以助力内容宣发。比如搜狐就建立了狐友、爱奇艺建立了泡泡,本质都是利用社交拉动刚需。
这样的粉丝社区相对更灵活,更具互动性,粘性也更高。微博在近两年内重新爆发其实也有赖于此,如今微博作为社交媒体娱乐化非常明显,已经成为粉丝与明星互动的最重要的阵地。
但是粉丝在微博上追星有不太好的体验,就是粉丝无法与明星形成互动,只能单方面的留言舔屏。而且粉丝之间也缺少互动和联系,因此粉丝们只好被迫在诸如百度贴吧、微信群等上建立联系和交流。
除了拉动刚需,这些粉丝社区开始助力宣发。毕竟,拥有精准的粉丝群体确实能直击宣发痛点,带来精准化营销。以《中国有嘻哈》为例,泡泡社区为《中国有嘻哈》宣传视频导流6382.6万。其中《中国有嘻哈》圈子人数达到了759万,讨论帖数2210万。
这个数据不仅是助力第一季,长远来看,这些粉丝一定是《中国有嘻哈》明年第二季最先触达的宣发用户,冷启动的用户。如果第二季《中国有嘻哈》做预热时,他们会是整个互联网最精准的一群人。
这样从源头出发,会省下许多营销的精力。更加注重精准化的营销,不再是为用户画像,而是为准确的用户们创造精准的内容,或许这才是粉丝经济的价值。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