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捧年轻人仿佛成为商业社会的一种政治正确。
没错,年轻人他们代表着消费力、创造力以及未来。而青年文化和年轻人的生活状态也前所未有的受到商业社会的关注。年轻人似乎成为了大公司里亟待开发的市场,研究人员与市场调查团队,想尽办法来了解他们的所有喜好。小心翼翼地在社交网络上与他们沟通,担心说错一句话就很有可能负面抨击汹涌而来。
从“80后”这个词诞生开始,中国的代际人群被不断贴上标签。自然个体之间存在差异,但是在社会背景与成长环境之中,不同代际诚然存在着相同的个性。到了现如今,人们更习惯用“年轻人”这个词来概括出生于1990年之后的群体。在社交网络、亚文化与独生子的成长环境影响之下,这群人建立起自己的话语体系与生活方式,外人很难进入。最近流行的一个词“破次元”便是一种写照,它表示某种外界事物与二次元文化的碰撞与结合。事实上,也是外来者想要窥探年轻人世界的一种野心与好奇。
几乎所有人都在谈论“年轻人”。
1.大平原时代的游牧青年

2.“我要控几我记几”

3.无时无刻不在戏精体质
4.能学习,更要会生产
5.最好的姿势是“脑交”
近年来,有一批公司开始将对年轻人的洞察转化成有趣的活动或产品,来打造自己贴近年轻人的品牌形象。今年9月,36氪在北京也打造了针对年轻人的粉丝活动“没想到游乐园”。而朝阳大悦城更是通过众多针对年轻人甚至小众群体的线下商业活动,将自己融入了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和自我表达。

随着年轻人在商业社会中越来越受重视,可以看到针对年轻人的营销也在不断增加,二次元、嘻哈、鬼畜、吸猫等营销方式也正在成为常规的营销套路。但对品牌来说,除了单纯迎合年轻人,更要理解趋势背后体现出的年轻人的需求,让品牌成为青年文化的一部分。当然,在商业社会当中,除了消费主力之外,年轻人也往往是推动力——包括谷歌(Google)、Facebook和Twitter,都是30岁以下的人建立的,这或许也是大公司们急于了解年轻人的原因,他们可不想被一群小屁孩取代。
欢迎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界面营销频道微信公众号“看你卖”(kannimai)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