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AR技术,相信很多人都不会感到陌生,无论是里约奥运会闭幕式上的东京八分钟,还是前几年横空出现的现象级手游《Pokemon Go》,再到今年年初支付宝推出的AR找红包活动,都是AR技术应用到我们生活中的例子。
不过真正让AR技术火爆到不行的,还当属iPhone X。在iPhone X的发布会中,最大的亮点就是Face ID,通过手机的深度传感器扫脸后,使用神经网络实现人脸识别并实现手机解锁和使用者身份认证。对此5Giii认为,Face ID扫脸解锁手机不过是这项技术最基础的功能,其真正的意义在于深度传感器可以将摄像头捕捉到的图像进行高效率识别,并完成检测与空间定位,而这项技术正是AR中至关重要的,同时iPhone X使用的全面屏屏幕也绝不仅仅是个噱头,如果想把AR技术无缝的融入到真实世界中,没有边框的全面屏无疑是最佳选择。
由此5Giii认为,对于苹果公司来说,iPhone X也许并非只是一部手机,它更像是苹果对下一代智能设备的投石问路,如果iphone 4一样,只不过这次苹果押注的是AR技术。
但是5Giii认为虽然智能手机AR技术发展看似有很大的潜力,却也还存在着许多的不完善的地方和缺陷。
首先,对于AR来讲,如果保障用户隐私安全就是个大问题。AR技术的特点,决定了在使用它的时候,用户必须要将自己的地理位置、个人情况等隐私进行公开,手机设备的摄像头、通讯录等也必须允许访问、采集和保存,而这些行为都增大了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
据5Giii调查显示,早在数年前谷歌发布自己的谷歌glass眼镜时,如何保障个人隐私问题就遭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质疑,同时据数据显示,仅在美国当年就有72%的人表示拒绝使用谷歌glass眼镜。而当AR技术广泛出现在智能手机上时,5Giii觉得当年谷歌glass眼镜遭遇的社会问题一定会再次出现。
其次,AR产品的开发与使用需要以大数据作为支持。因为AR的本质是将虚拟数字信息与真实世界无缝的连接在一起,在展现展示世界的同时把虚拟信息一同展现出来,这就需要AR在场景化、实时交互方面有大数据的支持。
比如苹果商店中的一些信息类AR应用,可以通过对图像、实物进行识别后展现虚拟内容的形式,将原本静态的信息动态的叠加在现实物体中,用三维全景、音乐视频、体验交互等形式改变用户对现实世界的认知。
试想一下,当用户坐在现场看球赛的时候,通过应用可以实时的将球员信息以浮动框的形式展现在球员头上,解说也可以随时动态的浮现在球场中央;当用户看时装秀的时候,通过应用,模特的信息、设计师的理念等动态的出现在模特头上。
不过实现这些的前提,都是大数据的支持,而这种对大数据并非所有企业、行业都能拥有,必然造成AR应用的使用场景受到很大限制,且用户使用体验不一定会很好。
最后,智能手机可能并不是一个很适合AR的平台。依赖于手机屏幕的AR有很大的局限性,在显得十分笨拙的同时,用户要一直举着手机,将手机对准某个物体或者某个场景,在有一些时候,可能用户还要被迫改变自己当前的身体姿势以适应AR的画面和信息,仅仅是在玩AR游戏的时候,这种人机交互体验就会让人感到很难受,更不要提像AR地图这类户外应用,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还要一直举着手机看屏幕,实用性恐怕还不如传统的普通应用。而且用智能手机作为平台的时候,使用AR只能通过手机触屏来完成,这种隔着玻璃去与场景交互的体验,注定无法获得最好的沉浸式体验。
最终AR技术能否真的成为智能手机的未来,恐怕还要看各厂商们怎么解决这些问题,苹果把赌注压在了AR上,能否成功的像iphone 4打开智能手机时代一样打开AR智能手机时代,成为AR内容和应用的领头企业,就只能等待时间来检验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