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人到中年,那些移民海外的人都是怎么生活的?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人到中年,那些移民海外的人都是怎么生活的?

把国外当监狱住,有意思吗?

移民海外的生活,可以很精彩,也可以很乏味。但关键在于自己面对陌生环境里的生活态度。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他哭,它就对你哭。

关于要不要出国工作,这个问题纠结的程度可以短则三天,长则数年,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北美崔哥/网络红人

中年人移民海外,前十天欢天喜地:这儿天多蓝,人多热情简单,再也不用玩心眼儿了。

十天之后,开始突然意识到:不会外语,哑巴。不能开车,瘸子。别人说话听不懂,聋子。不认路,瞎子。不认识人,呆子。看电视不懂,听笑话不乐,傻子。总之,在国内那么牛逼的一个人,突然成了活废物和窝囊废。

如果没有语言的沟通,不论你有多少钱,在异国他乡你也不会真正快乐。文化的沙漠,加上心灵的干渴,加上友情的消失,你会发觉在一个金山银山一般的外国却味同嚼蜡,活着没劲。

我这么说不是因为我这样,我在国外基本上算如鱼得水,首先我在北大就是学外语的,到了国外又读了法律,我是见了太多的半路出家去国外的中年人,没几个混的好的,没几个真开心的。

有钱人每三个月就飞回国了,一提到回北京那个高兴劲儿,好比中了彩票。一提到国外就是三个字;移民监。

把国外当监狱住,有意思吗?

我的一个老哥,55岁移民海外,他比喻他的感受:等于把我这颗老树连根拔起,移植到了海外的土地上,估计很难存活。或者说,是把我这条鱼,从北京的鱼缸里抓出来,坐飞机到海外,扔进海外的鱼缸里。那滋味你能体会到吗?

所有来海外的人,都会死一次,有些人就永远地死了,有些又会从新投胎,再生出来后就是面目全非的生命了。比如原来的大提琴手,来了海外就可能是拉锯的装修工了。

里斯本的天空/国际问答达人

免费医疗

在中国生活,最怕去医院。首先是人多,其次是挂号难,第三是费用高,第四是患者没尊严,医生经常带学生拿你做教案。刚到葡萄牙时,也听华人说,这里的免费医疗等不起,时间太久。但是生活久了,自己真正经历过了,就会了解真相:

1.首先要尊重当地规律

看病一定要先去找家庭医生,由家庭医生确认是否要到大医院治疗。因为我们的同胞喜欢随自己的意愿做事,抢习惯了,所以经常自己决定是否去大医院检查。

葡萄牙的医疗资源也有限,每天的患者大多是预约好的,同时还要接紧急、危重病人,所以,感冒、血压高等的常见症状只能等。

2.医生态度好、技术高

在国内经常会遇到一脸不高兴的医生,诊断书上的内容也令出现疑似、有可能等语言,在葡萄牙没有模棱两可的诊断,只有是或不是。而且医生都会英语,态度好,过程中不停会问患者感受,例如,下一步做什么,会有一点疼痛的感觉,你怎样等。

3.尊重患者

在检查中,除了主治医师绝对不会让其他的医护人员出现。触摸任何部位,也是一定要告诉你,征求你的意见。

4.真正免费医疗

我做过一个小手术,在中国付费在八千至一万元人民币左右,我在葡萄牙一分沒付,包括挂号、体检、手术、用药以及复检,唯一的支出是停车费。

5.良好的秩序

在享受公费医疗的人中,大多数是葡萄牙穷人,可是在医院没人大声说话,医院有服务人员送免费的茶水、咖啡,我遇到一倍女士把包忘在洗手间了,有人看到拿着包,询问每一个候诊厅的患者是否遗失了包,而遗失包的人拿到包后,只说一句谢谢,好像非常正常的事,也没检查包里是否丢了东西……

鉴于全民免费医疗,我开始爱上这个陌生的国度!

移路畅通/教育问答达人

首先,人到中年的时候选择移民,必定是做好了各方面的准备的。下面我逐条解答一下。

1、感受

感受这是一个很主观的事情,因人而异,和每个人的移民原因、准备程度、语言水平和心态有关。

打个比方,就像咱们许多外地的小伙伴到了北京,尽管工资比家乡高不少,北京各方面也比老家强多了,但真能觉得北京就是自己的家吗?感受就是,有得有失。

2、医保

这一点可以具体的来说一下。先说社保,按照目前的政策,社保缴费满15年,且到了退休年龄就可以办理退休领取养老金。到了退休年龄,即使拥有国外居留身份,仍然可以回国申请办理退休,领取养老金。而且在国外居住,领取国内养老金并不困难,并不需要回国领取。

有一点需要注意,在出境定居前,可将个人账户储存额退还给被保险人,同时终结养老保险关系。但是,也可以不退保继续保留账户。根据您说的“人到中年”这种情况,我们建议,如果不是特别缺钱的话最好暂时不要退保。

因为总有些人出国后,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又考虑回国,一旦出国前退保的话,缴费年限又要重新累计。也就是说出国前终结了养老保险,再次回国内生活的话,就要重新缴费满15年。

如果真的想退保该如何办理?

(1)医疗保险销户即把医疗保险里的钱一次性取出。如果已加入别国国籍,那么你需要:把医疗保险销户(即把医疗保险里的钱一次性取出),除了住在国护照原件和复印件、注销户口证明的原件和复印件外,还得有原单位的解除合同证明。

如果没有的话,你得在医保中心拿《基本医疗保险减少人员花名册》代替解除合同证明来办理相关手续,证明你已经和原单位解除合同了。

(2)打印个人账号缴费明细拿着移民国护照原件和复印件、注销户口证明的原件和复印件、身份证复印件、职工养老手册,到养老保险中心打印出个人帐号缴费明细。

(3)开具《社保基金专用收据》去原单位的人事部,让负责养老保险的人开一张《社保基金专用收据》并加盖单位公章,再把所有材料拿到养老保险中心审核。

(4)领钱养老保险中心会把你账号里的钱一次性打入原单位账号,你去原单位领钱。

(5)公积金销户在办理销户的时候,除了公积金卡外,你还要再拿着移民国护照原件和复印件、注销户口证明的原件和复印件、身份证复印件或中国护照复印件。

在公积金管理中心最终审核通过后,他们会办理销户,并将账户里的所有公积金取出来给你。值得注意的是,退保时,只有公积金是可以全部退还给个人的,养老金只能退个人交的部分。

3、生机

生计?这又是一个看情况而定的事情,建议出国之前考察好市场或是工作,而不是先出去再想生计···

Tonny/公司中层管理

Tonny是一个便利店的老板,四十多岁了已经有两个孩子。在国内的时候他就已经是大公司的中高层管理,年收入7位数根本不是问题,他选择移民更多的原因是为了孩子,健康肯定是一方面,但不是大家常想到的教育发展。

他考察过澳洲的教育体系,其实要培养好孩子并不容易,更不便宜。海外许多父母为了孩子甚至还要空出一个人来特殊照顾,你要知道请保姆的钱甚至比自己一天的工资还高。如果要让小孩走精英路线,那么学区房、兴趣班、私立学校等等,要占用大量的金钱和时间,比国内轻松不了多少。

话说开放式教育,开放孩子的天性啊。没错!海外教育的确让孩子更轻松,更有自主性。海外这边教育出来的孩子更单纯,应试教育也的确框住了许多孩子的天性。

但是!开放式教育就一定能激发天性吗?对于那些自控力差以及懒庸的孩子来说,完全没有束缚力,更是要命的。那教育核心是什么呢?是父母啊!无论你在国内还是国外,家庭教育才是孩子立足未来的根本啊!学识后期可以补充,三观决定根基。所以一味说国外教育好,这个我是不认同的。

我们本身就是应试教育下长大的,很多人小时候也被父母抽过,教育的也不差啊……Tonny选择海外移民就因为自己的一个孩子有一定的自闭症倾向,而澳洲在关爱这方面孩子做到很好,学校会有特殊的照顾,老师会有更多的关怀,对于自闭症孩子的引导和教育也更为先进。

他不差钱,也已经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移民的目的就是处于自我保护,自我保护这点里包含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等因素,生活环境和质量是他所看重的。

参考消息/官方头条号

无论什么年龄选择移民海外,大都出于对更高质量生活的追求,这点无可厚非,需要考虑的是综合性价比问题,切入点也正如题主所言,存在生活条件和社会融入两个大方向。

现实中人们惯常选择欧美发达国家作为移民目的地,看重的一个要点就是当地整体福利水平较高的事实。

以北欧为例,上世纪80年代前后各国就普遍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福利制度,基本涵盖社会各个阶层,个人可享受早期教育、基础教育、住房保障、医疗保险、失业补助、退休金、抚恤金等福利。

瑞典就以被称为“从摇篮到坟墓”的高福利制度闻名。欧洲发达国家也普遍以高福利制度为荣。

不过根据相关专家介绍,欧洲福利保障制度是建立在经济高速增长、政府税收不断增加的基础之上。因此一旦经济下滑、失业增加,就会导致税收减少、福利开支不足,形成恶性循环。

近年来,欧洲收到欧债危机打击,经济增长放缓,各国政府也普遍囊中羞涩,甚至不得不靠借钱过日子,高福利成为沉重的包袱。

这种大环境的变化必定对普通移民的个人生活构成影响,政府财政捉襟见肘的现实也就是为福利分配不足、不均埋下了隐患。不过需要看到,这种困境是相较于维持现有福利保障乃至继续提高保障支出而言,发达国家数十年探索福利保障的经验以及建成的体系仍然具备其优势。

移民海外另一个问题在于社会融入,这一领域目前同样属于社会福利范畴。仍以欧洲为例,各国考量这一问题的出发点是公民权益的公平性和容纳性,其导向是加大力度引导移民走出经济受到孤立、社会关系疏离的居住区,让他们进入主流社会。

在政府探索提供融入途径之外,海外华人群体也开始越来越多地创建互帮互助组织,为侨胞提供紧急救助、融入培训、法律援助、扶贫济困等基本服务。对个人而言,这些措施能否发挥作用,最终还是取决于是否主动了解相关政策及动态,对适应生活、融入社会抱以积极心态。总之,既然选择移民就必须主动融入,否则,寂寞冷暖,只有自己知道了。

二哥无天敌/无后顾之忧

曾经遇到很多中年后才移民海外的,他们多数在国内算是中产阶级以上的人群。有比较好的经济基础。移民到国外后无需找工作,或且国内还有生意。

这些人移民的动机不外有如下几个,与原来在国外读书,毕业后留在国外工作的儿女们团聚,也有的是到国外来陪伴正在上学的子女。

还有的是并不打算长期在国外生活,只是想拿到一个国外身份,坐几年“移民监”。还有的是想换一个生活环境,尝试一下不同的生活方式。

大多数的中年移民遇到的主要问题就是不懂当地语言,各方面都要靠子女去翻译和帮忙。感觉出门都不太方便。还有就是相对比较寂寞,朋友少,呆在家里的时间相对很多。

有极少部分的人因为无事可做,在其他人的带领下去赌场玩,刚开始是玩玩,消磨时间,后来就慢慢上瘾了,整天往赌场跑。最后落得个“破产”的下场。积蓄没了,房子卖了,还欠了一身债。更惨的就会妻离子散,家庭破裂。

当然,也有些过的挺不错的,原来在国内已经打算不想继续工作了。到了国外又遇到了不错的工作或投资机会。在国外又获得了事业上的“第二春”。

还有积极努力溶入当地社会,尽情的享受国外的自然环境,社会福利,参与社区的群体活动,体验西方社会的不同生活方式。重新学习新的东西,甚至进学校“充电”,不断充实自己。

总而言之,中年移民海外的感受如何还是因人而异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经验和感受,有不同的心态和观念。人到中年人生阅历丰富,有強大的经济基础,全家一起移民还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国外慢生活,不会有太多的竞争压力,孩子上学也很轻松。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人到中年,那些移民海外的人都是怎么生活的?

把国外当监狱住,有意思吗?

移民海外的生活,可以很精彩,也可以很乏味。但关键在于自己面对陌生环境里的生活态度。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他哭,它就对你哭。

关于要不要出国工作,这个问题纠结的程度可以短则三天,长则数年,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北美崔哥/网络红人

中年人移民海外,前十天欢天喜地:这儿天多蓝,人多热情简单,再也不用玩心眼儿了。

十天之后,开始突然意识到:不会外语,哑巴。不能开车,瘸子。别人说话听不懂,聋子。不认路,瞎子。不认识人,呆子。看电视不懂,听笑话不乐,傻子。总之,在国内那么牛逼的一个人,突然成了活废物和窝囊废。

如果没有语言的沟通,不论你有多少钱,在异国他乡你也不会真正快乐。文化的沙漠,加上心灵的干渴,加上友情的消失,你会发觉在一个金山银山一般的外国却味同嚼蜡,活着没劲。

我这么说不是因为我这样,我在国外基本上算如鱼得水,首先我在北大就是学外语的,到了国外又读了法律,我是见了太多的半路出家去国外的中年人,没几个混的好的,没几个真开心的。

有钱人每三个月就飞回国了,一提到回北京那个高兴劲儿,好比中了彩票。一提到国外就是三个字;移民监。

把国外当监狱住,有意思吗?

我的一个老哥,55岁移民海外,他比喻他的感受:等于把我这颗老树连根拔起,移植到了海外的土地上,估计很难存活。或者说,是把我这条鱼,从北京的鱼缸里抓出来,坐飞机到海外,扔进海外的鱼缸里。那滋味你能体会到吗?

所有来海外的人,都会死一次,有些人就永远地死了,有些又会从新投胎,再生出来后就是面目全非的生命了。比如原来的大提琴手,来了海外就可能是拉锯的装修工了。

里斯本的天空/国际问答达人

免费医疗

在中国生活,最怕去医院。首先是人多,其次是挂号难,第三是费用高,第四是患者没尊严,医生经常带学生拿你做教案。刚到葡萄牙时,也听华人说,这里的免费医疗等不起,时间太久。但是生活久了,自己真正经历过了,就会了解真相:

1.首先要尊重当地规律

看病一定要先去找家庭医生,由家庭医生确认是否要到大医院治疗。因为我们的同胞喜欢随自己的意愿做事,抢习惯了,所以经常自己决定是否去大医院检查。

葡萄牙的医疗资源也有限,每天的患者大多是预约好的,同时还要接紧急、危重病人,所以,感冒、血压高等的常见症状只能等。

2.医生态度好、技术高

在国内经常会遇到一脸不高兴的医生,诊断书上的内容也令出现疑似、有可能等语言,在葡萄牙没有模棱两可的诊断,只有是或不是。而且医生都会英语,态度好,过程中不停会问患者感受,例如,下一步做什么,会有一点疼痛的感觉,你怎样等。

3.尊重患者

在检查中,除了主治医师绝对不会让其他的医护人员出现。触摸任何部位,也是一定要告诉你,征求你的意见。

4.真正免费医疗

我做过一个小手术,在中国付费在八千至一万元人民币左右,我在葡萄牙一分沒付,包括挂号、体检、手术、用药以及复检,唯一的支出是停车费。

5.良好的秩序

在享受公费医疗的人中,大多数是葡萄牙穷人,可是在医院没人大声说话,医院有服务人员送免费的茶水、咖啡,我遇到一倍女士把包忘在洗手间了,有人看到拿着包,询问每一个候诊厅的患者是否遗失了包,而遗失包的人拿到包后,只说一句谢谢,好像非常正常的事,也没检查包里是否丢了东西……

鉴于全民免费医疗,我开始爱上这个陌生的国度!

移路畅通/教育问答达人

首先,人到中年的时候选择移民,必定是做好了各方面的准备的。下面我逐条解答一下。

1、感受

感受这是一个很主观的事情,因人而异,和每个人的移民原因、准备程度、语言水平和心态有关。

打个比方,就像咱们许多外地的小伙伴到了北京,尽管工资比家乡高不少,北京各方面也比老家强多了,但真能觉得北京就是自己的家吗?感受就是,有得有失。

2、医保

这一点可以具体的来说一下。先说社保,按照目前的政策,社保缴费满15年,且到了退休年龄就可以办理退休领取养老金。到了退休年龄,即使拥有国外居留身份,仍然可以回国申请办理退休,领取养老金。而且在国外居住,领取国内养老金并不困难,并不需要回国领取。

有一点需要注意,在出境定居前,可将个人账户储存额退还给被保险人,同时终结养老保险关系。但是,也可以不退保继续保留账户。根据您说的“人到中年”这种情况,我们建议,如果不是特别缺钱的话最好暂时不要退保。

因为总有些人出国后,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又考虑回国,一旦出国前退保的话,缴费年限又要重新累计。也就是说出国前终结了养老保险,再次回国内生活的话,就要重新缴费满15年。

如果真的想退保该如何办理?

(1)医疗保险销户即把医疗保险里的钱一次性取出。如果已加入别国国籍,那么你需要:把医疗保险销户(即把医疗保险里的钱一次性取出),除了住在国护照原件和复印件、注销户口证明的原件和复印件外,还得有原单位的解除合同证明。

如果没有的话,你得在医保中心拿《基本医疗保险减少人员花名册》代替解除合同证明来办理相关手续,证明你已经和原单位解除合同了。

(2)打印个人账号缴费明细拿着移民国护照原件和复印件、注销户口证明的原件和复印件、身份证复印件、职工养老手册,到养老保险中心打印出个人帐号缴费明细。

(3)开具《社保基金专用收据》去原单位的人事部,让负责养老保险的人开一张《社保基金专用收据》并加盖单位公章,再把所有材料拿到养老保险中心审核。

(4)领钱养老保险中心会把你账号里的钱一次性打入原单位账号,你去原单位领钱。

(5)公积金销户在办理销户的时候,除了公积金卡外,你还要再拿着移民国护照原件和复印件、注销户口证明的原件和复印件、身份证复印件或中国护照复印件。

在公积金管理中心最终审核通过后,他们会办理销户,并将账户里的所有公积金取出来给你。值得注意的是,退保时,只有公积金是可以全部退还给个人的,养老金只能退个人交的部分。

3、生机

生计?这又是一个看情况而定的事情,建议出国之前考察好市场或是工作,而不是先出去再想生计···

Tonny/公司中层管理

Tonny是一个便利店的老板,四十多岁了已经有两个孩子。在国内的时候他就已经是大公司的中高层管理,年收入7位数根本不是问题,他选择移民更多的原因是为了孩子,健康肯定是一方面,但不是大家常想到的教育发展。

他考察过澳洲的教育体系,其实要培养好孩子并不容易,更不便宜。海外许多父母为了孩子甚至还要空出一个人来特殊照顾,你要知道请保姆的钱甚至比自己一天的工资还高。如果要让小孩走精英路线,那么学区房、兴趣班、私立学校等等,要占用大量的金钱和时间,比国内轻松不了多少。

话说开放式教育,开放孩子的天性啊。没错!海外教育的确让孩子更轻松,更有自主性。海外这边教育出来的孩子更单纯,应试教育也的确框住了许多孩子的天性。

但是!开放式教育就一定能激发天性吗?对于那些自控力差以及懒庸的孩子来说,完全没有束缚力,更是要命的。那教育核心是什么呢?是父母啊!无论你在国内还是国外,家庭教育才是孩子立足未来的根本啊!学识后期可以补充,三观决定根基。所以一味说国外教育好,这个我是不认同的。

我们本身就是应试教育下长大的,很多人小时候也被父母抽过,教育的也不差啊……Tonny选择海外移民就因为自己的一个孩子有一定的自闭症倾向,而澳洲在关爱这方面孩子做到很好,学校会有特殊的照顾,老师会有更多的关怀,对于自闭症孩子的引导和教育也更为先进。

他不差钱,也已经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移民的目的就是处于自我保护,自我保护这点里包含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等因素,生活环境和质量是他所看重的。

参考消息/官方头条号

无论什么年龄选择移民海外,大都出于对更高质量生活的追求,这点无可厚非,需要考虑的是综合性价比问题,切入点也正如题主所言,存在生活条件和社会融入两个大方向。

现实中人们惯常选择欧美发达国家作为移民目的地,看重的一个要点就是当地整体福利水平较高的事实。

以北欧为例,上世纪80年代前后各国就普遍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福利制度,基本涵盖社会各个阶层,个人可享受早期教育、基础教育、住房保障、医疗保险、失业补助、退休金、抚恤金等福利。

瑞典就以被称为“从摇篮到坟墓”的高福利制度闻名。欧洲发达国家也普遍以高福利制度为荣。

不过根据相关专家介绍,欧洲福利保障制度是建立在经济高速增长、政府税收不断增加的基础之上。因此一旦经济下滑、失业增加,就会导致税收减少、福利开支不足,形成恶性循环。

近年来,欧洲收到欧债危机打击,经济增长放缓,各国政府也普遍囊中羞涩,甚至不得不靠借钱过日子,高福利成为沉重的包袱。

这种大环境的变化必定对普通移民的个人生活构成影响,政府财政捉襟见肘的现实也就是为福利分配不足、不均埋下了隐患。不过需要看到,这种困境是相较于维持现有福利保障乃至继续提高保障支出而言,发达国家数十年探索福利保障的经验以及建成的体系仍然具备其优势。

移民海外另一个问题在于社会融入,这一领域目前同样属于社会福利范畴。仍以欧洲为例,各国考量这一问题的出发点是公民权益的公平性和容纳性,其导向是加大力度引导移民走出经济受到孤立、社会关系疏离的居住区,让他们进入主流社会。

在政府探索提供融入途径之外,海外华人群体也开始越来越多地创建互帮互助组织,为侨胞提供紧急救助、融入培训、法律援助、扶贫济困等基本服务。对个人而言,这些措施能否发挥作用,最终还是取决于是否主动了解相关政策及动态,对适应生活、融入社会抱以积极心态。总之,既然选择移民就必须主动融入,否则,寂寞冷暖,只有自己知道了。

二哥无天敌/无后顾之忧

曾经遇到很多中年后才移民海外的,他们多数在国内算是中产阶级以上的人群。有比较好的经济基础。移民到国外后无需找工作,或且国内还有生意。

这些人移民的动机不外有如下几个,与原来在国外读书,毕业后留在国外工作的儿女们团聚,也有的是到国外来陪伴正在上学的子女。

还有的是并不打算长期在国外生活,只是想拿到一个国外身份,坐几年“移民监”。还有的是想换一个生活环境,尝试一下不同的生活方式。

大多数的中年移民遇到的主要问题就是不懂当地语言,各方面都要靠子女去翻译和帮忙。感觉出门都不太方便。还有就是相对比较寂寞,朋友少,呆在家里的时间相对很多。

有极少部分的人因为无事可做,在其他人的带领下去赌场玩,刚开始是玩玩,消磨时间,后来就慢慢上瘾了,整天往赌场跑。最后落得个“破产”的下场。积蓄没了,房子卖了,还欠了一身债。更惨的就会妻离子散,家庭破裂。

当然,也有些过的挺不错的,原来在国内已经打算不想继续工作了。到了国外又遇到了不错的工作或投资机会。在国外又获得了事业上的“第二春”。

还有积极努力溶入当地社会,尽情的享受国外的自然环境,社会福利,参与社区的群体活动,体验西方社会的不同生活方式。重新学习新的东西,甚至进学校“充电”,不断充实自己。

总而言之,中年移民海外的感受如何还是因人而异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经验和感受,有不同的心态和观念。人到中年人生阅历丰富,有強大的经济基础,全家一起移民还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国外慢生活,不会有太多的竞争压力,孩子上学也很轻松。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