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被富士康收购后的夏普与海信纠纷不断 战火从北美烧到国内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被富士康收购后的夏普与海信纠纷不断 战火从北美烧到国内

专利诉讼是海信用以还击夏普的方式之一,背后的动因仍在于双方对商业利益的争夺。

在北美市场遭到夏普起诉的海信决定要反击了。

11月29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在其微信公号“知产北京”上刊登了一则有关海信起诉夏普侵犯专利的消息。

消息称,近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受理了海信公司诉夏普侵害发明专利权纠纷一案。海信在起诉书中称,该公司拥有名称为“一种背光控制方法、装置和LED液晶电视”的涉案专利。夏普商贸公司及其关联公司未经海信公司许可,制造、许诺销售、销售的“LCD-60SU860A”等九款液晶电视,均落入涉案专利的保护范围,构成我国专利法第十一条第一款中规定的侵犯专利权的行为。据此,请求法院判令被告立即停止侵权,并要求夏普商贸公司、南京夏普公司、夏普科技公司共同赔偿海信公司经济损失人民币1000万元。

除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外,青岛法院也已对上述案件立案受理。

针对海信的诉状,夏普方面随即在12月30日做出回应,称将积极应对,且已对海信集团所述侵害其专利提出指控无效。

夏普并没有就被起诉的具体专利内容做详细介绍,但其额外补充了两项声明。一是强调夏普集团技术质量领先,专利布局深广雄厚。二是表示作为百年企业,夏普集团拥有众多专利技术,对于侵害夏普知识产权者,将于全球各地全力打击,绝不姑息。这似乎是在向海信示威,夏普同样具有起诉对方专利侵权的能力。

海信与夏普的交战已经持续了近半年时间,在声势上后者一直处于进攻态势,而海信更多是防守。

据日本经济新闻今年6月发布的报道称,夏普于6月9日在美国加州法院对海信提起诉讼,控告海信在美国以“SHARP“品牌贩售低质低价的液晶电视损害了夏普品牌形象,遂要求海信停止使用SHARP商标,并提出至少1亿美元的损害赔偿。

在被富士康收购之前,海信更像是夏普的一个盟友,曾在后者陷入困境之时助其一臂之力。

2015年7月31日,海信出资2370万美元收购夏普墨西哥公司的全部股权及资产,同时获得夏普电视美洲地区5年的品牌使用权和所有渠道资源。夏普因此而获得一定资金缓解亏损局面,海信则借助夏普进一步开拓美洲市场。根据双方拟定的协议,海信托管夏普北美品牌的时间截至2021年1月5日。

据海信方面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接手夏普墨西哥工厂后,海信斥资3000万美元用于产能升级和员工激励。经过几个月的运作,该工厂的生产效力显著提升,使得海信对美国市场的供货时间缩短至一个月。

但当夏普从一家日本百年企业变身为由富士康主导的中国公司后,其大股东显然不愿看到夏普品牌在全球市场的分散经营,夺回对夏普的品牌控制权乃商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本性所致。

夏普的“夺权“行动主要通过收购方式开展,先是从UMC集团拿回了夏普在欧洲地区的品牌使用权,然后又瞄准了海信。只是令夏普没有想到的是,海信选择了拒绝。

“海信接手后,美国市场主流的32英寸、50英寸、65英寸电视中,夏普品牌的价格指数均较之前有较大幅度增长,并不存在低价低质的情况。”针对夏普来势汹汹的指控,海信国际营销副总经理朱聃表示,海信将完全遵守双方之前的商标许可合同,继续在北美生产并销售夏普品牌电视产品。

朱聃将夏普遭拒后采取的一系列动作成为“破坏式行动。“

2016年12月,为扩大自主品牌电视的销量,同时制约竞争对手,鸿海与夏普共同运营的堺显示器产品公司(SDP)决定停止向海信供应液晶电视面板。只是这种对海信间接施压的行为没能让海信屈服。

2017年8月,夏普又要求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调查海信集团是否有专利侵权行为,并称 ITC 有权禁止进口那些损害美国专利的产品。ITC方面表示预计45日内将完成调查,最晚于11月11日前公布裁决结果。

如今,距离ITC给出的时间表已经过去20天,但最终裁决结果未有下文。

面对夏普的种种做法,海信一改以往的防守态度,开始在国内市场予以反击,于是有了文章开始所描述的一幕。这也意味着,海信与夏普的“战场”已经从北美扩展至国内。

从近半年内夏普在国内电视市场的整体表现来看,对海信的确造成不小的威胁。

此前富士康的掌舵者郭台铭曾高调提升了夏普电视2017年的出货目标,从原本的1000万台上升至1400万台,高于海信2016年的1330万台出货量。

凭借着“夏普原装液晶屏幕”的老字号招牌及主打高性价比的市场策略,这家公司成为2017年国内市场增长最快的电视品牌之一。仅6·18期间,夏普线上线下渠道销售额累计突破10亿元,并成为京东、天猫两家电商平台的单品类冠军。而在刚刚过去不久的双11当天,这家公司用不到半天的时间即突破了6·18所取得的成绩。

而海信方面公布的双11数据销售数据显示,其线上总销售额近15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00%。尽管夏普距离超越海信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这样的夏普需要让海信拿出更多精力去应对。

就在前不久,海信与东芝株式会社联合宣布,东芝映像解决方案公司将95%的股权正式转让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转让完成之后,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享有东芝电视产品、品牌、运营服务等一揽子业务,同时还拥有东芝电视全球40年品牌授权。预计股权转让金额为129亿日元,将于2018年2月底完成交割。

东芝映像解决方案公司则是主营东芝电视及各种周边产品,包括商用显示器及广告显示器。海信看重的是该公司旗下还有一大批的优秀的研发团队,在图像处理、画质芯片、音响等方面有深厚的技术积累。海信方面表示表示,收购后可以实现双方在电视技术、产品方面的互相补充提升,同时有利于缩短东芝电视产品上市的周期和降低开发成本。

海信也同时强调,其拥有采购和制造的成本优势和规模效应,收购后可以通过与东芝电视共享供应链资源,提高东芝电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也就是说,即使夏普北美的品牌使用权到期,海信未来也可以继续借力东芝品牌拓展国际市场。这无疑加大了海信与夏普的竞争筹码,至少在2021年前,海信不会轻易做出让步。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海信视像

3.5k
  • 海信网能计划增持科林电气,将获后者最大表决权
  • 海信展出VR与AR头显,可能推向toC市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被富士康收购后的夏普与海信纠纷不断 战火从北美烧到国内

专利诉讼是海信用以还击夏普的方式之一,背后的动因仍在于双方对商业利益的争夺。

在北美市场遭到夏普起诉的海信决定要反击了。

11月29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在其微信公号“知产北京”上刊登了一则有关海信起诉夏普侵犯专利的消息。

消息称,近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受理了海信公司诉夏普侵害发明专利权纠纷一案。海信在起诉书中称,该公司拥有名称为“一种背光控制方法、装置和LED液晶电视”的涉案专利。夏普商贸公司及其关联公司未经海信公司许可,制造、许诺销售、销售的“LCD-60SU860A”等九款液晶电视,均落入涉案专利的保护范围,构成我国专利法第十一条第一款中规定的侵犯专利权的行为。据此,请求法院判令被告立即停止侵权,并要求夏普商贸公司、南京夏普公司、夏普科技公司共同赔偿海信公司经济损失人民币1000万元。

除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外,青岛法院也已对上述案件立案受理。

针对海信的诉状,夏普方面随即在12月30日做出回应,称将积极应对,且已对海信集团所述侵害其专利提出指控无效。

夏普并没有就被起诉的具体专利内容做详细介绍,但其额外补充了两项声明。一是强调夏普集团技术质量领先,专利布局深广雄厚。二是表示作为百年企业,夏普集团拥有众多专利技术,对于侵害夏普知识产权者,将于全球各地全力打击,绝不姑息。这似乎是在向海信示威,夏普同样具有起诉对方专利侵权的能力。

海信与夏普的交战已经持续了近半年时间,在声势上后者一直处于进攻态势,而海信更多是防守。

据日本经济新闻今年6月发布的报道称,夏普于6月9日在美国加州法院对海信提起诉讼,控告海信在美国以“SHARP“品牌贩售低质低价的液晶电视损害了夏普品牌形象,遂要求海信停止使用SHARP商标,并提出至少1亿美元的损害赔偿。

在被富士康收购之前,海信更像是夏普的一个盟友,曾在后者陷入困境之时助其一臂之力。

2015年7月31日,海信出资2370万美元收购夏普墨西哥公司的全部股权及资产,同时获得夏普电视美洲地区5年的品牌使用权和所有渠道资源。夏普因此而获得一定资金缓解亏损局面,海信则借助夏普进一步开拓美洲市场。根据双方拟定的协议,海信托管夏普北美品牌的时间截至2021年1月5日。

据海信方面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接手夏普墨西哥工厂后,海信斥资3000万美元用于产能升级和员工激励。经过几个月的运作,该工厂的生产效力显著提升,使得海信对美国市场的供货时间缩短至一个月。

但当夏普从一家日本百年企业变身为由富士康主导的中国公司后,其大股东显然不愿看到夏普品牌在全球市场的分散经营,夺回对夏普的品牌控制权乃商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本性所致。

夏普的“夺权“行动主要通过收购方式开展,先是从UMC集团拿回了夏普在欧洲地区的品牌使用权,然后又瞄准了海信。只是令夏普没有想到的是,海信选择了拒绝。

“海信接手后,美国市场主流的32英寸、50英寸、65英寸电视中,夏普品牌的价格指数均较之前有较大幅度增长,并不存在低价低质的情况。”针对夏普来势汹汹的指控,海信国际营销副总经理朱聃表示,海信将完全遵守双方之前的商标许可合同,继续在北美生产并销售夏普品牌电视产品。

朱聃将夏普遭拒后采取的一系列动作成为“破坏式行动。“

2016年12月,为扩大自主品牌电视的销量,同时制约竞争对手,鸿海与夏普共同运营的堺显示器产品公司(SDP)决定停止向海信供应液晶电视面板。只是这种对海信间接施压的行为没能让海信屈服。

2017年8月,夏普又要求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调查海信集团是否有专利侵权行为,并称 ITC 有权禁止进口那些损害美国专利的产品。ITC方面表示预计45日内将完成调查,最晚于11月11日前公布裁决结果。

如今,距离ITC给出的时间表已经过去20天,但最终裁决结果未有下文。

面对夏普的种种做法,海信一改以往的防守态度,开始在国内市场予以反击,于是有了文章开始所描述的一幕。这也意味着,海信与夏普的“战场”已经从北美扩展至国内。

从近半年内夏普在国内电视市场的整体表现来看,对海信的确造成不小的威胁。

此前富士康的掌舵者郭台铭曾高调提升了夏普电视2017年的出货目标,从原本的1000万台上升至1400万台,高于海信2016年的1330万台出货量。

凭借着“夏普原装液晶屏幕”的老字号招牌及主打高性价比的市场策略,这家公司成为2017年国内市场增长最快的电视品牌之一。仅6·18期间,夏普线上线下渠道销售额累计突破10亿元,并成为京东、天猫两家电商平台的单品类冠军。而在刚刚过去不久的双11当天,这家公司用不到半天的时间即突破了6·18所取得的成绩。

而海信方面公布的双11数据销售数据显示,其线上总销售额近15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00%。尽管夏普距离超越海信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这样的夏普需要让海信拿出更多精力去应对。

就在前不久,海信与东芝株式会社联合宣布,东芝映像解决方案公司将95%的股权正式转让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转让完成之后,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享有东芝电视产品、品牌、运营服务等一揽子业务,同时还拥有东芝电视全球40年品牌授权。预计股权转让金额为129亿日元,将于2018年2月底完成交割。

东芝映像解决方案公司则是主营东芝电视及各种周边产品,包括商用显示器及广告显示器。海信看重的是该公司旗下还有一大批的优秀的研发团队,在图像处理、画质芯片、音响等方面有深厚的技术积累。海信方面表示表示,收购后可以实现双方在电视技术、产品方面的互相补充提升,同时有利于缩短东芝电视产品上市的周期和降低开发成本。

海信也同时强调,其拥有采购和制造的成本优势和规模效应,收购后可以通过与东芝电视共享供应链资源,提高东芝电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也就是说,即使夏普北美的品牌使用权到期,海信未来也可以继续借力东芝品牌拓展国际市场。这无疑加大了海信与夏普的竞争筹码,至少在2021年前,海信不会轻易做出让步。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