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评图书:
书名:《零工经济》
作者:(美)黛安娜·马尔卡希
译者:陈桂芳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7年12月
零工经济,就是临时工作、自由职业、个体经营、副业,以及通过自由职业平台等网站平台找到的订单式零工的统称。而这也正成为一项重大趋势。
一切都不是偶然的。上世纪7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开始出现新一轮的经营管理革命,大量岗位随着制造业和服务业产能被逐渐转移到东亚和南亚地区,企业通过大幅度的外包岗位得以降低成本。在欧美国家的国内,依然保留及新增的企业岗位,不但同样尽可能的选择外包,而且也出现了低薪化、兼职化的特点。《21世纪资本论》等作品为此分析指出,在长达数十年的时间内,欧美国家工薪阶层的薪酬增幅接近于零,而这期间,资本收益率远远超过了劳动薪酬的收益率,企业CEO与普通员工的薪酬差距被拉得更大。如果将兼职员工的时薪拿来对比,差距显然会更加明显。
缩短贫富差距,最直接但几乎不具有推行可能性的办法,就是《21世纪资本论》提出的征收较高的资本利得税,然后强化再分配功能。事实上,数字化、网络化为基础的共享经济兴起,人工智能、机器人和算法正在促成人类工作减少,或是继续转向临时化。这种情况下,劳动者应当怎样应对、适应?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本《零工经济》,出自美国考夫曼基金会资深研究员黛安娜·马尔卡希。这本书提出的观点是,零工经济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正在加速将现有的职业劳动市场转变为工作劳动市场,在大幅度的打乱和重构我们现有的工作方式,而这不仅意味着挑战,对于技术型工作者来说,也因此获得了加快技能变现,并将自我从固定模式中分离出来的机会。
黛安娜·马尔卡希在书中竭力说服读者,要接受当下的转变、转折,调整心态,走出舒适区,重新定义个人成功以及个人的工作、生活方式。这其中,颇为重要的一点是,要从“员工心态”转变为“机会心态”,从过去预期的成功版本“一间位于角落的办公室、头衔、高薪”(核心在于将安全感、财务稳定和职业发展的希望,都寄托在雇主身上),调整为将自己视为“职业轨迹的积极创造者、建设者和设计师”。
零工经济是一种技能经济。黛安娜·马尔卡希建议,人们可以从那些有报酬的零工做起,基于兴趣,将兴趣、新技术方向与任务机会结合起来,这样,可以让人们在低风险水平下试验新机会和新机遇。当然,这样的试验也不能过度多样化,防止过度分散精力。
在稳定工作不断减少、稳定岗位的薪酬及福利保障岌岌可危的背景下,人们也应学会为自己构建保障,书作者建议人们应通过各类平台学习个性化的课程,考取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通过兼职平台积累经验和声誉,然后还要把握各种社交网络平台的展示机会。书作者强调要积极构建劳动者的关系网,通过相关的社群组织完善社交列表,逐渐建立起自己的“零工经济话术”。
零工经济打破了过去的固定工作时间安排,转而形成了更加灵活的工作安排。这本书为优化时间安排、提高零工经济效益而提出了时间管理的系列建议。书中还就零工经济背景下如何实现财务自主、建立财务安全提供了可行的操作建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