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Mia Galuppo,《好莱坞报道》影评人。
格蕾塔·葛韦格自编自导的《伯德小姐》(11月3日北美上映)与她在天主教高中时期的循规蹈矩完全相反,而编剧埃米莉·V·戈登和库米尔·南贾尼也在《大病》(7月14日北美上映)中尽可能还原了他们自己的故事。
有几位编剧把一条经典的建议“写下你所知道的”牢记于心,从自己的生活中获取灵感,在2017年创作了三部半自传式故事——《伯德小姐》,《迈耶罗维茨的故事(新版和选集)》(10月13日北美上映)和《大病》。

编剧兼导演格蕾塔·葛韦格在《伯德小姐》中,借用了自己在萨克拉门托一所天主教高中读书时候的戏剧迷形象,那时的她对纽约十分向往。但她表示,借用到此结束。“西尔莎·罗南(Saoirse Ronan)扮演的伯德小姐,与我在天主教学校的情形正好相反,那时的我循规蹈矩,有求必应,是一个乖学生。而伯德小姐是我创作出的不太完美的女主人公。”
同样的,葛韦格的创作伙伴诺亚·鲍姆巴赫(Noah Baumbach)也表示,他笔下的《迈耶罗维茨的故事》——由达斯汀·霍夫曼(Dustin Hoffman),本·斯蒂勒(Ben Stiller)、亚当·桑德勒(Adam Sandler)主演的父子关系喜剧故事——也是受到真实事件体验的启发,而非单纯是事件本身。葛韦格也同意这种观点:“即使我从自己很熟悉的事情开始写,它们也会很快偏离原来设定的轨道,成为新故事和新人物。”

相比之下,埃米莉·V·戈登和库米尔·南贾尼在执笔《大病》(The Big Sick)时,更多地还原了真实生活。戈登曾一度有些焦虑,因为许多朋友压根不知道她身患疾病并出现过药物导致的昏迷情况。她说:“最后我决定了,因为我想写这段经历,而且其他人也没法写这段经历,因为他们未曾经历过。”

戈登和南贾尼没有一起构思,而是选择从自己的角度来写这个故事。然后,他们会来回交换稿件,决定电影的分镜。将一年的生活压缩为两小时的电影不是一件易事。身兼主演的南贾尼说,“挑战在于,你需要想清楚,哪部分是生活?哪部分是故事?”在制片人贾德·阿帕图(Judd Apatow)、巴里·孟德尔(Barry Mendel)以及导演迈克尔·修华特(Michael Showalter)的帮助下,两人完成了艰难的剪辑工作。被删减的戏份包括南贾尼对医院炸薯条的情有独钟,和戈登对家庭购物电视网的欲罢不能。戈登说:“你不能舍不得自己的故事。”
翻译:鲍玉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