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区房一直是无数人关注的热点。
一方面是因为学区直接影响了中国孩子的教育,对于望子成龙的家长而言,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是每个家长的希望;
另一方面是因为国内房价本身就已经一直高高在上,教育资源的稀缺性更让学区房的房价持续走高。
对于新西兰来说,其实也有“学区房”存在,而且最近几年新西兰国的学区房价格也一路走高。
同样都是学区房,新西兰的学区房和中国的学区房有什么区别呢?
学区如何划分?
无论还是国内还是在新西兰,其实学区划分的初衷都是让学生能够就近入学。
遵循的都是“划片招生,就近入学”的原则,也因此产生了所谓的学区。
因为更好的教育资源总是有限的,而学校接纳学生的能力却不是无限的。
于是学区房就成为了一种稀缺资源。
与国内的主管部门进行划分不同的是,长期以来,新西兰中小学的学区都是由各个学校校董会自己划定的。
这样做的好处是学校可以按照自身条件,对学区的范围进行适当的规划,让教育资源得到更加优化的配置。
一些优质(高分)学校可以更好的控制学区范围,从而保证生源不会超过学校容纳的极限。
但是,有些一心要争夺生源的学校(低分),很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
不过,同样对于公立学校而言,教师都需要满足从业资格的,并且公立学校也无法像私校那样给老师开出天价的薪资。
所以,其实新西兰学校和学校之间的差距比较小,换句话说就是新西兰的教育资源其实比较平均。
新西兰学区受啥影响大?
上面房哥刚说了新西兰的教育资源比较平均,那么学校之间不是应该差距不大吗?
那么为什么还有人抢着买学区房了?老师都是五五开的话,孩子去哪个学校不都一样吗?
实际上,在新西兰,家长们选择学校的时候,往往会参考一个decile评分。
而这个decile评分不是对学校学业成就的评级,而是对学校周边社会经济状况的评级。
这一评分主要被教育部用来决定对学校的教育资金划拨,分数越低,代表周边越贫穷,家长收入越低,教育资金划拨约多,反之亦然。
如果一个学校的decile是10, 这代表学生家长的平均收入是在新西兰所有人的收入中占最高的10%,教育部每年的拨款也最少。
现在,问题就来了
家长收入水平与孩子有什么关系?
一般来说分数越高,学生在家里的知识氛围越高:即有更多的书,或家长在家中使用的词汇量更多,或者学生课余学到知识的机会更多,家长更愿意投资教育等等。
所以当Decile增加的时候,学校的升学率基本上也会增加。Decile分为9-10,学生总体水平也会比1-2的更好。
中纽学区最大不同
如果非要讲到有什么国内读者会觉得很夸张的方面的话。
那么新西兰划分学区是租售同权可能最让人惊讶。
没错!
中国的学区房必须购买之后落户到这里,甚至需要满足落户N年的条件,孩子才能进这个学校。
而在新西兰,基本上只要是住在学区内的孩子都能够顺利就读。
甚至租住在学区内的孩子都可以。
租不如买?
在新西兰不存在的
新西兰学区房贵吗?
既然租售同权,那么新西兰的学区房不应该很贵啊?
然而事实恰恰相反。
由于学区房供不应求,导致各个学区房的租金节节攀升!
随着租金回报的提高,被吸引的投资客(买房者)愿意付出更高的房价入手投资房。
根据Homes.co.nz对新西兰各大城市的学区房价格进行了调查,将学区内的Homes Estimate房价中位数与所在地区的房价中位数做比较,得出学区房的溢价率。
调查发现,溢价率最高的学区房位于奥克兰Epsom Girls' Grammar学区,售价较当地其他房产的价格高出90.5%。
2017年6月30日占地600平米的普通三房价格已经高达214.38万纽币。
最后的总结
房哥觉得,花那么多钱买个高档学区的钱,不如在非学区范围内买套房子再让孩子上私立学校。
或者随便买个普通交通便利,周边设施齐全的房产其实也不差。
因为买到了学区房并不代表孩子就一定能成材。
而交通便利、设施齐全最起码住起来舒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