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美国产业并购观察 | 数字化领域成大公司“采购”花园,周期性洗牌是常态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美国产业并购观察 | 数字化领域成大公司“采购”花园,周期性洗牌是常态

亚马逊的新动向。

亚马逊最近推出的口碑之作《了不起的麦瑟尔女士》。

Amazon在领英公开寻求一名未来负责数字化领域收购的高级经理。

这一职位将会直接和Amazon CEO Jeff Bezos、CFO沟通,所涵盖的领域是包括数字媒体和数字产品在内跟数字化内容有关联的项目,并且在岗位描述中,亚马逊更是直接表明将会强化在数字媒体、数字产品和新兴的技术部门方面的并购交易。

有分析指出,这一职位招聘表明Amazon在数字媒体和广告领域可能会有新举措。

实际上,在数字媒体和广告领域,亚马逊此前更多的是创造者,而不是买家。在过去的几年中,亚马逊低调地积累了自身的数字广告业务,并逐渐打造出了和自身业务匹配的广告技术体系,一定程度上,对占主导地位的Google和Facebook造成不小的压力。

亚马逊也在不断地实践自身的技术,在今年5月,亚马逊就以5000万美元价格买下了 NFL 10场周四夜赛直播权,并在这些赛事植入了自身的广告业务和广告追踪技术。

亚马逊的并购策略和digital领域的典型收购

亚马逊的并购策略

整体而言,亚马逊一系列并购整合案上表现不错,这得益于亚马逊清晰的策略导向:对于纯粹依赖技术驱动的公司,则选择吸收进来;而对于充分依赖团队和原本企业文化的公司,则选择让其独立运作。

数字内容和数字技术相关的典型收购

2015年

亚马逊旗下云服务AWS收购视频处理公司Elemental Technologies

这家技术公司主要提供将传统视频内容转化为数字格式的视频处理服务。

2014年

亚马逊收购全球最大的数字漫画服务商ComiXology

亚马逊副总裁戴维·纳加尔(David Naggar)对此表示:“亚马逊一直希望投资数字漫画产业,将之做大做强,让数字漫画和绘画小说能够拥有更多的读者”。

2014年

亚马逊以9.7亿美元收购了游戏视频网站Twitch

Twitch是一个面向视频游戏的实时流媒体视频平台。2011年6月由Justin Kan和Emmett Shear在旧金山联合创立,是Justin.tv旗下专注于游戏相关内容的独立运营站点。Twitch当时是世界上最大的游戏网站和社区,每月活跃用户量高达5500万。

2013年

贝索斯买下Washington Post,并进行数字化改造。

2011年

亚马逊收购LoveFilm,LoveFilm一度被称为欧洲的Netflix

2008年

亚马逊以每股11.50美元价格收购了Audible的2050万股股票,获得了该公司87%以上的股份,成为其最大的股东。

Audible主要销售数字有声书籍、有声报刊杂志、电视广播节目等产品,目前推出的音频产品达8万多种,主要销往美国、英国、德国和法国等。亚马逊希望通过收购Audible,增强自己在全球数字音频内容市场的竞争力。

数字内容领域周期性洗牌是常态

并购整合对于美国的digital行业来说并不新鲜,自2012年以来平均每年至少20宗。

涉及这些公司的交易的资金量和交易量每年都在增长。

其中,2015年是并购整合高峰年,一些大型媒体和通信公司,如Verizon、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Hearst Corporation和Comcast,仅在那一年就达成了超过100项对初创公司的收购交易。

目前这一趋势还在digital行业继续,并逐渐形成两种典型的并购势力和整合路径。

第一是媒体公司开始把业务扩展到新兴技术领域(如VR / AR)以及信息、软件等多元化领域。比如2016年Hearst(美国出版界巨头和多元化传媒集团)收购知名航空软件服务商CAMP Systems。第二是以电信公司和硅谷巨头为首的大型公司在继续进行跨领域的服务和设备方面的收购和投资时,也在积极进入媒体的创建、服务和分销领域。

当然借此,很多公司实现了良性的业务扩张,但其中也有一些公司被指责称,收购初创公司已成了过去两三年中业绩报表中唯一的亮点。更有公司虽然短期内业绩有所起色(用户基数、现金流导入),但长期的运营后,最终还是在业务整合中表现不佳,走向失败,在失败过程中,彼此技术体系整合的难度和复杂程度,被认为是失败的关键原因。尤其是那些本不具备硅谷研发背景的公司。

总体而言,在不断突破的交易量背后,两个现象值得关注:

1)初创公司扎堆导致周期性洗牌是常态

有相当多的分析指出,数字媒体的整合只是时间问题。行业观察家早就预测数字媒体市场过一段时间就会有一次周期性洗牌。特别是在广告和营销技术这样的领域,这些领域到处都是定位差不多的初创企业—规模小、提供的都是简单的把内容货币化之类的常见业务,并且短期内,也都能在冗长的业务分包链中获得一定的生存空间,从而占领一定的用户区间和稳定的现金流,也由此成为了大公司“买买买”的后花园,大公司也乐于快速启动和完成收购。

2)移动产品始终是热门

有言论指出,有相当多的大型公司在移动生态领域表现乏力,转型困难,到了最后,唯有启动收购来使自身抓住市场机会。而在战略性收购的维度,可以实现强变现的手机广告,始终是较为热门的领域,特别是能提高品牌和其他广告商的目标定位、促进活动结果的产品和服务,因为这些服务可以从大型广告预算中占剧相当大的比例。

 

来源:东西文娱

原标题:美国产业并购观察

最新更新时间:12/12 09:17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亚马逊

5.7k
  • 白宫抨击亚马逊展示关税价格,称其为“敌对政治行为”
  • 亚马逊发射卫星互联网计划首批卫星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美国产业并购观察 | 数字化领域成大公司“采购”花园,周期性洗牌是常态

亚马逊的新动向。

亚马逊最近推出的口碑之作《了不起的麦瑟尔女士》。

Amazon在领英公开寻求一名未来负责数字化领域收购的高级经理。

这一职位将会直接和Amazon CEO Jeff Bezos、CFO沟通,所涵盖的领域是包括数字媒体和数字产品在内跟数字化内容有关联的项目,并且在岗位描述中,亚马逊更是直接表明将会强化在数字媒体、数字产品和新兴的技术部门方面的并购交易。

有分析指出,这一职位招聘表明Amazon在数字媒体和广告领域可能会有新举措。

实际上,在数字媒体和广告领域,亚马逊此前更多的是创造者,而不是买家。在过去的几年中,亚马逊低调地积累了自身的数字广告业务,并逐渐打造出了和自身业务匹配的广告技术体系,一定程度上,对占主导地位的Google和Facebook造成不小的压力。

亚马逊也在不断地实践自身的技术,在今年5月,亚马逊就以5000万美元价格买下了 NFL 10场周四夜赛直播权,并在这些赛事植入了自身的广告业务和广告追踪技术。

亚马逊的并购策略和digital领域的典型收购

亚马逊的并购策略

整体而言,亚马逊一系列并购整合案上表现不错,这得益于亚马逊清晰的策略导向:对于纯粹依赖技术驱动的公司,则选择吸收进来;而对于充分依赖团队和原本企业文化的公司,则选择让其独立运作。

数字内容和数字技术相关的典型收购

2015年

亚马逊旗下云服务AWS收购视频处理公司Elemental Technologies

这家技术公司主要提供将传统视频内容转化为数字格式的视频处理服务。

2014年

亚马逊收购全球最大的数字漫画服务商ComiXology

亚马逊副总裁戴维·纳加尔(David Naggar)对此表示:“亚马逊一直希望投资数字漫画产业,将之做大做强,让数字漫画和绘画小说能够拥有更多的读者”。

2014年

亚马逊以9.7亿美元收购了游戏视频网站Twitch

Twitch是一个面向视频游戏的实时流媒体视频平台。2011年6月由Justin Kan和Emmett Shear在旧金山联合创立,是Justin.tv旗下专注于游戏相关内容的独立运营站点。Twitch当时是世界上最大的游戏网站和社区,每月活跃用户量高达5500万。

2013年

贝索斯买下Washington Post,并进行数字化改造。

2011年

亚马逊收购LoveFilm,LoveFilm一度被称为欧洲的Netflix

2008年

亚马逊以每股11.50美元价格收购了Audible的2050万股股票,获得了该公司87%以上的股份,成为其最大的股东。

Audible主要销售数字有声书籍、有声报刊杂志、电视广播节目等产品,目前推出的音频产品达8万多种,主要销往美国、英国、德国和法国等。亚马逊希望通过收购Audible,增强自己在全球数字音频内容市场的竞争力。

数字内容领域周期性洗牌是常态

并购整合对于美国的digital行业来说并不新鲜,自2012年以来平均每年至少20宗。

涉及这些公司的交易的资金量和交易量每年都在增长。

其中,2015年是并购整合高峰年,一些大型媒体和通信公司,如Verizon、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Hearst Corporation和Comcast,仅在那一年就达成了超过100项对初创公司的收购交易。

目前这一趋势还在digital行业继续,并逐渐形成两种典型的并购势力和整合路径。

第一是媒体公司开始把业务扩展到新兴技术领域(如VR / AR)以及信息、软件等多元化领域。比如2016年Hearst(美国出版界巨头和多元化传媒集团)收购知名航空软件服务商CAMP Systems。第二是以电信公司和硅谷巨头为首的大型公司在继续进行跨领域的服务和设备方面的收购和投资时,也在积极进入媒体的创建、服务和分销领域。

当然借此,很多公司实现了良性的业务扩张,但其中也有一些公司被指责称,收购初创公司已成了过去两三年中业绩报表中唯一的亮点。更有公司虽然短期内业绩有所起色(用户基数、现金流导入),但长期的运营后,最终还是在业务整合中表现不佳,走向失败,在失败过程中,彼此技术体系整合的难度和复杂程度,被认为是失败的关键原因。尤其是那些本不具备硅谷研发背景的公司。

总体而言,在不断突破的交易量背后,两个现象值得关注:

1)初创公司扎堆导致周期性洗牌是常态

有相当多的分析指出,数字媒体的整合只是时间问题。行业观察家早就预测数字媒体市场过一段时间就会有一次周期性洗牌。特别是在广告和营销技术这样的领域,这些领域到处都是定位差不多的初创企业—规模小、提供的都是简单的把内容货币化之类的常见业务,并且短期内,也都能在冗长的业务分包链中获得一定的生存空间,从而占领一定的用户区间和稳定的现金流,也由此成为了大公司“买买买”的后花园,大公司也乐于快速启动和完成收购。

2)移动产品始终是热门

有言论指出,有相当多的大型公司在移动生态领域表现乏力,转型困难,到了最后,唯有启动收购来使自身抓住市场机会。而在战略性收购的维度,可以实现强变现的手机广告,始终是较为热门的领域,特别是能提高品牌和其他广告商的目标定位、促进活动结果的产品和服务,因为这些服务可以从大型广告预算中占剧相当大的比例。

 

来源:东西文娱

原标题:美国产业并购观察

最新更新时间:12/12 09:17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