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无人货架行业再现2亿元融资,行业半年内或出现新格局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无人货架行业再现2亿元融资,行业半年内或出现新格局

无人货架智能化的道路上,少不了巨头们的身影。

办公室无人货架小e微店已于今年10月完成2亿元的B轮融资的消息被媒体曝出,根据公开资料来看,目前的小e微店总融资金额接近4亿元。

纵观整个行业,顺丰、京东、饿了么、每日优鲜等参与其中并借助自身资源不断深化,再加上猩便利、果小美、便利峰等“新人”的不断强大,行业内的竞争越发激烈。

无人货架没有“虚火”,“大蛋糕”下的吃货太多

小e到家创始人荣光在接受媒体采访是曾表示,融资后的小e到家将在明年上半年加速扩张,预计覆盖超过30个城市,而无人货架将在明年七八月时出现“打群架”状况,优胜劣汰的同时也会促使行业玩家转型或者合并。

此言非虚。

和一直爆火的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来比较,无人货架的浪或许小了一些,但这并不影响其行业的迅猛发展。

此前IT内参在《猩便利、果小美再获融资,“无人货架”风口下,是阿里与美团的博弈?》一文中提到,今年以来,面向办公室白领的无人货架开始呈井喷式发展。北京、杭州等地均出现了无人货架的身影,除常见的小e微店、友盒外,每日优鲜、饿了么、易果生鲜、盒马鲜生、京东到家等也试图通过无人货架扩展自己业务的边界。

在此情况下,据不完全统计,主打无人货架的公司已达到35家,被披露获得融资的有近30家,累计投资金额超30亿人民币。

注:融资信息来自IT桔子,图为IT内参自制

单从资本方面来看,在众多公司中,果小美与猩便利无论是融资金额还是投资方背景,均略胜一筹。目前猩便利已在线下开设8家实体店,铺设了一万个无人便利架;果小美则是众多行业玩家中率先完成C轮融资,并获得成都市政府的加持。

此外,融资轮次虽只到A轮,金额却达到3亿美元的便利蜂,在跑马圈地方面也是十分积极。据公开资料显示,便利蜂无人货架业务进入快速扩张期,单周投放货架超过一万个,到月底预计每周新增超过三万。

同时,生鲜电商每日优鲜孵化的“便利购”、京东、顺丰等也在依托自身已有的资源,不断加码。IT内参获悉,每日优鲜“便利购”项目也在不断和资本进行沟通,大有“一战成名”之意,而京东将依托于“无人系列”产品,逐步延伸到无人货架等多种产品上来,饿了么则可将产品扩展至熟食生鲜,与其他家差异化发展。

这样看来,资本加持也好,自身实力也罢,行业内玩家都在不断“跑马圈地”,无人货架这块大蛋糕,谁都想吃一口,但如何吃,是否吃的下,是众多玩家将要面临的问题。

“智能化”开路,半年内行业或出现新格局

早前,每日优鲜“便利购”项目负责人李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透露,无人货架,并不是说,一个货架摆上零食就可以当做产品,这是不对的。

如今看来,不仅每日优鲜如此,果小美在与主打智能零售货柜的“番茄便利”战略合并后,也声称要依托番茄便利的冰柜技术在办公室外扩充新的消费场景。

与果小美几乎在同一水平线的猩便利,10月份宣布收购51零食后,将后者在全国的数千个点位纳入怀中。原本点位便破万的猩便利,此时手里的杀手锏更沉重一些,便利零售体系将进一步升级。同时,51零食在生鲜市场的布局,也将帮助猩便利进入这一市场。

至于顺丰、京东、饿了么等就更不用说,在互联网中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哪一个不都是技术出众,无人货架智能化的道路上,肯定是缺少不了他们的身影。

从以往共享经济领域的融资、并购经验来看,无人货架已经进入市场争夺期,竞争越发激烈,随之而来的就是企业整合也会加快速度。其他玩家在彼此融资情况相近,点位难以扩张的情况下,若是无法扩充自己的购物场景,下一步将会成为企业整合的牺牲者,退出赛道。

从目前各家跑马圈地与融资情况来看,领军者出现,淘汰者谢幕的情况或将在半年内出现。到那时,行业格局将定。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无人货架行业再现2亿元融资,行业半年内或出现新格局

无人货架智能化的道路上,少不了巨头们的身影。

办公室无人货架小e微店已于今年10月完成2亿元的B轮融资的消息被媒体曝出,根据公开资料来看,目前的小e微店总融资金额接近4亿元。

纵观整个行业,顺丰、京东、饿了么、每日优鲜等参与其中并借助自身资源不断深化,再加上猩便利、果小美、便利峰等“新人”的不断强大,行业内的竞争越发激烈。

无人货架没有“虚火”,“大蛋糕”下的吃货太多

小e到家创始人荣光在接受媒体采访是曾表示,融资后的小e到家将在明年上半年加速扩张,预计覆盖超过30个城市,而无人货架将在明年七八月时出现“打群架”状况,优胜劣汰的同时也会促使行业玩家转型或者合并。

此言非虚。

和一直爆火的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来比较,无人货架的浪或许小了一些,但这并不影响其行业的迅猛发展。

此前IT内参在《猩便利、果小美再获融资,“无人货架”风口下,是阿里与美团的博弈?》一文中提到,今年以来,面向办公室白领的无人货架开始呈井喷式发展。北京、杭州等地均出现了无人货架的身影,除常见的小e微店、友盒外,每日优鲜、饿了么、易果生鲜、盒马鲜生、京东到家等也试图通过无人货架扩展自己业务的边界。

在此情况下,据不完全统计,主打无人货架的公司已达到35家,被披露获得融资的有近30家,累计投资金额超30亿人民币。

注:融资信息来自IT桔子,图为IT内参自制

单从资本方面来看,在众多公司中,果小美与猩便利无论是融资金额还是投资方背景,均略胜一筹。目前猩便利已在线下开设8家实体店,铺设了一万个无人便利架;果小美则是众多行业玩家中率先完成C轮融资,并获得成都市政府的加持。

此外,融资轮次虽只到A轮,金额却达到3亿美元的便利蜂,在跑马圈地方面也是十分积极。据公开资料显示,便利蜂无人货架业务进入快速扩张期,单周投放货架超过一万个,到月底预计每周新增超过三万。

同时,生鲜电商每日优鲜孵化的“便利购”、京东、顺丰等也在依托自身已有的资源,不断加码。IT内参获悉,每日优鲜“便利购”项目也在不断和资本进行沟通,大有“一战成名”之意,而京东将依托于“无人系列”产品,逐步延伸到无人货架等多种产品上来,饿了么则可将产品扩展至熟食生鲜,与其他家差异化发展。

这样看来,资本加持也好,自身实力也罢,行业内玩家都在不断“跑马圈地”,无人货架这块大蛋糕,谁都想吃一口,但如何吃,是否吃的下,是众多玩家将要面临的问题。

“智能化”开路,半年内行业或出现新格局

早前,每日优鲜“便利购”项目负责人李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透露,无人货架,并不是说,一个货架摆上零食就可以当做产品,这是不对的。

如今看来,不仅每日优鲜如此,果小美在与主打智能零售货柜的“番茄便利”战略合并后,也声称要依托番茄便利的冰柜技术在办公室外扩充新的消费场景。

与果小美几乎在同一水平线的猩便利,10月份宣布收购51零食后,将后者在全国的数千个点位纳入怀中。原本点位便破万的猩便利,此时手里的杀手锏更沉重一些,便利零售体系将进一步升级。同时,51零食在生鲜市场的布局,也将帮助猩便利进入这一市场。

至于顺丰、京东、饿了么等就更不用说,在互联网中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哪一个不都是技术出众,无人货架智能化的道路上,肯定是缺少不了他们的身影。

从以往共享经济领域的融资、并购经验来看,无人货架已经进入市场争夺期,竞争越发激烈,随之而来的就是企业整合也会加快速度。其他玩家在彼此融资情况相近,点位难以扩张的情况下,若是无法扩充自己的购物场景,下一步将会成为企业整合的牺牲者,退出赛道。

从目前各家跑马圈地与融资情况来看,领军者出现,淘汰者谢幕的情况或将在半年内出现。到那时,行业格局将定。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