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面膜是薄的好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面膜是薄的好吗?

沉默的螺旋。

作者:五月

就当前中国的面膜市场而言,“隐形”面膜之风正在肆虐,并广为消费者熟知和认可,“蚕丝”、天丝等轻薄的面膜基布被广泛运用和推广。在这一过程中,“蚕丝”面膜一度成了“隐形”面膜的代名词。

然而,一位在面膜行业浸淫20余年的行业人士近日表示,“现在回过头看,当初面膜市场追求的‘轻薄透’概念,是违背面贴膜基本规律的。”换句话说,他认为厚款面膜基布才是符合面贴膜基本规律的。

五月从多位业内人士处了解到,如果从面膜本身的功效出发,较厚的基布确实是优于薄的基布。

那么,薄基布是如何成为潮流,厚基布突围的阻力又是什么?

厚基布面膜更有效?

五月在天猫上搜索发现,数款外资品牌的面贴膜在基布的宣传上大都强调贴服性,无“轻薄透”相关字眼出现。其中,雅诗兰黛的钢铁侠面膜宣称采用双层面膜的形式,其银箔外膜起到的作用是密封保鲜,以“微压热导”的方式来促使精华液更有效地被吸收。在用户的评价中,“补水效果好”、“超滋润”等对于面膜功效认可的表述出现较为频繁。

在海南合众弘华无纺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萧君圭看来,仅从专业角度来看,厚款基布在效果上确实是更胜一筹的,“其功效,营养液的饱和度等,更加利于皮肤吸收,达到某种美容效果。”他进一步表示,日本市场上的面膜基布基本在60g/㎡以上,60g/㎡-80g/㎡厚款面膜基布最为流行。

不得不承认,在面贴膜中,面膜基布作为营养液的载体,扮演了较为重要的角色。事实上,判定一款面膜基布优良程度的标准有三个:透气性、柔软性能与持液能力。

首先,作为与皮肤直接接触的产品,良好的透气性能保证皮肤在吸收营养的过程中不会出现过敏等的应激反应。其次,柔软性能即面膜的服贴性,人的面部是立体的,有良好柔软性能的基布才能贴合面部。最后,持液能力即面膜基布的带液率,其代表了基布吸附精华液的能力。而就一般的面膜基布而言,材料的厚度和孔径直接影响其带液能力,换句话说,除了纤维材料本身贮存液体外,非织造材料的孔隙也能储存液体。

而就面贴膜本身而言,其作用原理便是通过基布隔离空气,短时间内以加压的方式促使皮肤升温、毛孔张开的同时,使水分浸润角质层,让功效成分得以渗入,达到清洁和保湿等目的,也有人用皮肤“水合作用”来解释这一过程。

综上,厚款面膜基布能较好地平衡透气性和持液能力,与此同时,通过合理剪裁的厚款膜材也能达到服贴的效果,因此,在面贴膜的应用中本应有较大优势。

厚薄基布的博弈

在中国面膜市场,也不是没有推广厚款面膜基布方面的尝试,但往往以失败收场。

代表之一,便是美即曾推出过的面膜品牌极上,这一在欧莱雅收购美即不久后推出的面膜品牌,定位高端,单片零售价19元,以“深浓润透”为产品定位,公开资料显示,其主攻化妆品专营店渠道。

▍极上面膜

彼时,面膜已在美即单片售卖模式的带领下,由“奢侈品”转变为快消品,而极上则试图通过“深浓润透”的产品卖点,教育消费者花15分钟的时间来享受面部SPA,将快消品重新变回“奢侈品”。据知情人介绍,极上面贴膜相较当时其他热销的面膜产品来说,超细纤维的面膜基布相对较厚。

而当时,中国的面膜市场正在“蚕丝”、天丝等“隐形”面膜基布的引导下,刮起一阵“轻薄透”的狂潮,“蚕丝”面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数据显示,截至今日(12月12日),“蚕丝面膜”的备案数已经达到18851条。

▍“蚕丝面膜”备案情况

这样的大环境下 ,极上推出新品之后,虽然在终端做了诸如“极上面膜节”等大型促销活动,但依然未能将极上这一品牌打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显示,极上面膜的相关备案已于2015年9月被注销,且再未更新过。

诚然,一个品牌运作的成功与否,有着多方面的综合因素,但不得不承认的是, 2014年前后,正是面膜市场大爆发及“轻薄透”概念横行的阶段,极上与市场主流趋势相背离的产品,要推广自然不易。

不只极上,萧君圭介绍,2014年开始,包括合众在内的面膜代加工企业及相关品牌也做过市场引导,推广厚基布面膜,但最终只在一小部分人中获得了接受和理解,“改变消费者的观念很难。”

他进一步介绍,轻薄的面膜基布约为30g/㎡,尽管这两年出现的“黑膜”这一较厚的基布分走了薄款基布一定的份额,但薄款基布的面膜目前在市场上估计仍占到一半以上的份额。

无疑,打“服贴”牌的薄款面膜基布,从消费者的使用感出发,再加上市场引导,便让市场在短时间内接受并认可了“轻薄透”的面膜。萧君圭也同样强调,中国面膜市场的发展,正是以薄款面膜来带动的,从这一点来说,轻薄面膜的出现是经得起市场和消费者考验的。

厚基布面膜为何难突破?

不得不承认的是,任何产业的发展都有其特定的规律。面膜做为日常保养品,很难让消费者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个时候,品牌在营销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仅就面贴膜而言,其能够做文章的不外乎两个部分,要么在精华液也就是功效层面下功夫,要么在面膜基布上“创新”。从大象公会《为什么中国女性热爱贴面膜》一文中可以看出,面贴膜在精华液上的宣传,除了种类繁多的提取物之外,还出现了“在河内贡品石胆上生长着的野生竹菁华”等让人匪夷所思的宣传用语。

足见,品牌商在精华液上能做的文章,有限且没有足够的差异性。这个时候,从面膜基布出发,关注面贴膜的使用肤感而非功效的“蚕丝”基布出现,便顺理成章地被市场和消费者接受。

▍市面上的轻薄型面膜,大都需要一层或两层内衬

时至今日,是否轻薄、服贴,自然已成为消费者衡量一款面膜好坏的标准之一,甚至可以称得上第一体验感。在这样的认知环境下,即便厚基布面膜功效比薄基布好,其教育引导无疑是难上加难。

正如前文所述的业内人士一样,即便知道厚款基布的面贴膜效果更好,但其目前也在生产和推广薄款面贴膜,因为市场需要,“消费者被误导了这么多年,没办法。”

诚然,面贴膜基布的厚薄之争,没有绝对意义上的非黑即白,毕竟二者的卖点和侧重点不同,但谁能成功打破市场对面膜越“轻薄透”越好的固有认知,谁或许能成为面膜界的下一匹黑马。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面膜是薄的好吗?

沉默的螺旋。

作者:五月

就当前中国的面膜市场而言,“隐形”面膜之风正在肆虐,并广为消费者熟知和认可,“蚕丝”、天丝等轻薄的面膜基布被广泛运用和推广。在这一过程中,“蚕丝”面膜一度成了“隐形”面膜的代名词。

然而,一位在面膜行业浸淫20余年的行业人士近日表示,“现在回过头看,当初面膜市场追求的‘轻薄透’概念,是违背面贴膜基本规律的。”换句话说,他认为厚款面膜基布才是符合面贴膜基本规律的。

五月从多位业内人士处了解到,如果从面膜本身的功效出发,较厚的基布确实是优于薄的基布。

那么,薄基布是如何成为潮流,厚基布突围的阻力又是什么?

厚基布面膜更有效?

五月在天猫上搜索发现,数款外资品牌的面贴膜在基布的宣传上大都强调贴服性,无“轻薄透”相关字眼出现。其中,雅诗兰黛的钢铁侠面膜宣称采用双层面膜的形式,其银箔外膜起到的作用是密封保鲜,以“微压热导”的方式来促使精华液更有效地被吸收。在用户的评价中,“补水效果好”、“超滋润”等对于面膜功效认可的表述出现较为频繁。

在海南合众弘华无纺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萧君圭看来,仅从专业角度来看,厚款基布在效果上确实是更胜一筹的,“其功效,营养液的饱和度等,更加利于皮肤吸收,达到某种美容效果。”他进一步表示,日本市场上的面膜基布基本在60g/㎡以上,60g/㎡-80g/㎡厚款面膜基布最为流行。

不得不承认,在面贴膜中,面膜基布作为营养液的载体,扮演了较为重要的角色。事实上,判定一款面膜基布优良程度的标准有三个:透气性、柔软性能与持液能力。

首先,作为与皮肤直接接触的产品,良好的透气性能保证皮肤在吸收营养的过程中不会出现过敏等的应激反应。其次,柔软性能即面膜的服贴性,人的面部是立体的,有良好柔软性能的基布才能贴合面部。最后,持液能力即面膜基布的带液率,其代表了基布吸附精华液的能力。而就一般的面膜基布而言,材料的厚度和孔径直接影响其带液能力,换句话说,除了纤维材料本身贮存液体外,非织造材料的孔隙也能储存液体。

而就面贴膜本身而言,其作用原理便是通过基布隔离空气,短时间内以加压的方式促使皮肤升温、毛孔张开的同时,使水分浸润角质层,让功效成分得以渗入,达到清洁和保湿等目的,也有人用皮肤“水合作用”来解释这一过程。

综上,厚款面膜基布能较好地平衡透气性和持液能力,与此同时,通过合理剪裁的厚款膜材也能达到服贴的效果,因此,在面贴膜的应用中本应有较大优势。

厚薄基布的博弈

在中国面膜市场,也不是没有推广厚款面膜基布方面的尝试,但往往以失败收场。

代表之一,便是美即曾推出过的面膜品牌极上,这一在欧莱雅收购美即不久后推出的面膜品牌,定位高端,单片零售价19元,以“深浓润透”为产品定位,公开资料显示,其主攻化妆品专营店渠道。

▍极上面膜

彼时,面膜已在美即单片售卖模式的带领下,由“奢侈品”转变为快消品,而极上则试图通过“深浓润透”的产品卖点,教育消费者花15分钟的时间来享受面部SPA,将快消品重新变回“奢侈品”。据知情人介绍,极上面贴膜相较当时其他热销的面膜产品来说,超细纤维的面膜基布相对较厚。

而当时,中国的面膜市场正在“蚕丝”、天丝等“隐形”面膜基布的引导下,刮起一阵“轻薄透”的狂潮,“蚕丝”面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数据显示,截至今日(12月12日),“蚕丝面膜”的备案数已经达到18851条。

▍“蚕丝面膜”备案情况

这样的大环境下 ,极上推出新品之后,虽然在终端做了诸如“极上面膜节”等大型促销活动,但依然未能将极上这一品牌打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显示,极上面膜的相关备案已于2015年9月被注销,且再未更新过。

诚然,一个品牌运作的成功与否,有着多方面的综合因素,但不得不承认的是, 2014年前后,正是面膜市场大爆发及“轻薄透”概念横行的阶段,极上与市场主流趋势相背离的产品,要推广自然不易。

不只极上,萧君圭介绍,2014年开始,包括合众在内的面膜代加工企业及相关品牌也做过市场引导,推广厚基布面膜,但最终只在一小部分人中获得了接受和理解,“改变消费者的观念很难。”

他进一步介绍,轻薄的面膜基布约为30g/㎡,尽管这两年出现的“黑膜”这一较厚的基布分走了薄款基布一定的份额,但薄款基布的面膜目前在市场上估计仍占到一半以上的份额。

无疑,打“服贴”牌的薄款面膜基布,从消费者的使用感出发,再加上市场引导,便让市场在短时间内接受并认可了“轻薄透”的面膜。萧君圭也同样强调,中国面膜市场的发展,正是以薄款面膜来带动的,从这一点来说,轻薄面膜的出现是经得起市场和消费者考验的。

厚基布面膜为何难突破?

不得不承认的是,任何产业的发展都有其特定的规律。面膜做为日常保养品,很难让消费者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个时候,品牌在营销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仅就面贴膜而言,其能够做文章的不外乎两个部分,要么在精华液也就是功效层面下功夫,要么在面膜基布上“创新”。从大象公会《为什么中国女性热爱贴面膜》一文中可以看出,面贴膜在精华液上的宣传,除了种类繁多的提取物之外,还出现了“在河内贡品石胆上生长着的野生竹菁华”等让人匪夷所思的宣传用语。

足见,品牌商在精华液上能做的文章,有限且没有足够的差异性。这个时候,从面膜基布出发,关注面贴膜的使用肤感而非功效的“蚕丝”基布出现,便顺理成章地被市场和消费者接受。

▍市面上的轻薄型面膜,大都需要一层或两层内衬

时至今日,是否轻薄、服贴,自然已成为消费者衡量一款面膜好坏的标准之一,甚至可以称得上第一体验感。在这样的认知环境下,即便厚基布面膜功效比薄基布好,其教育引导无疑是难上加难。

正如前文所述的业内人士一样,即便知道厚款基布的面贴膜效果更好,但其目前也在生产和推广薄款面贴膜,因为市场需要,“消费者被误导了这么多年,没办法。”

诚然,面贴膜基布的厚薄之争,没有绝对意义上的非黑即白,毕竟二者的卖点和侧重点不同,但谁能成功打破市场对面膜越“轻薄透”越好的固有认知,谁或许能成为面膜界的下一匹黑马。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