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陈冠希的觉悟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陈冠希的觉悟

品牌认知会影响到你对产品质量的认知。

01

视频,让陈冠希在网上又火了一把。

9年多前,陈冠希因其硬盘中的视频所表现出的令人惊叹的“摄影技术”,引发了互联网上的一次超级热门事件,时称“艳照门”。

近日,他又重回网络舆论中心。只是,这一次,“陈老师”被网民所高度关注并广为转发的视频无关摄影技术,而是他在美国纽约大学的演讲。

15分钟的演讲,让37岁的他,作为品牌经营者与企业CEO被人们所重新认知。

2003年创立的潮牌CLOT,一双新鞋的发布,就能引发全城排队购买,直到现在,很多人不知道这个品牌的创始人就是陈冠希。在这次演讲中,他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经营品牌的心得与经验。

陈老师的这次演讲如此精彩,以致当年艳照门的女主角之一张柏芝都情不自禁转发视频并评论点赞:为你骄傲!

引发大家高度认可的是演讲的核心主旨:世界应知道“中国制造”并不差。

这一主旨可以分为两个层面来理解——

1.中国制造没有大家想的那么糟,中国制造越来越好,很有竞争力;

2.提升中国制造竞争力,是我们的责任。我们不应是旁观者,而应以身作则,重新诠释“中国制造”。

陈冠希提到,创业初期有件事令自己“恼怒”,那就是当他和人们提到中国制造的产品时,他们会说“这很差,这些产品会因为质量原因被回收。” 这是一个常见的错误,他一路用自己的努力为中国制造正名

他的这次演讲,不仅让我们得以重新认识这个昔日引发轩然大波的艺人,也让我们重新认识“中国制造”。

这些年,哪怕我们的航母、大飞机、载人航天引发列强羡慕嫉妒恨,但是一些根深蒂固觉得外国月亮更圆的人,始终会觉得即使是一支牙膏、一片面膜我们的“中国制造”也没能力和诚意搞好,因此马桶也要坐飞机去日本买——虽然日本的马桶也是中国制造的。

长期精神缺钙的结果是,在提及中国制造时,一些执迷于外国“先进”技术与制造的人,总是毫无来由地踩着国货夸洋货,似乎论证中国制造有多差劲能突显他们的“高明”与“见识”。对于有些人而言,在你指出中国制造的竞争力时,不失时机地贬低国货,总能体现出“一士之谔谔”的风范与精神。

在现实当中,我们也经常看到,一些人总以买外国货为荣,哪怕是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产品,也时时抱着 “宁与友邦”的心态;在他们看来,看低“中国制造”是件十分保险的事情,甚而至于接近“政治正确”了。

02

中国制造在国人的眼里如此不受待见的同时,在国际上又是怎么回事呢?

日本爆买热潮的那段日子里,部分国人一味地追求“Made In JAPAN”,甚至有人认为,出国买国货是一件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殊不知国货很早就走向了世界,许多高端的商品都是出自中国之手,可以说在各个国家见到“Made In CHINA”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

某节目做了一个实验,去一个日本人的家里,如果移除中国制造的产品的话,会变成怎样呢?

结果,家被搬空,人已裸奔——主人公的生活瞬间回到了日本的江户时代(那个时候还没有电灯)。衣物专家表示,日本国内的衣服有8成以上都是中国制造,虽然以往的中国制造给人廉价的印象,但实际上在日本的服装产业中,中国才是世界标准,许多奢侈品牌都在中国生产。

多年前,关于中国制造,在美国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美国人萨拉有一天忽然发现,家中的39件圣诞礼物中,“中国制造”的有25件;而家里的DVD、鞋、袜子、玩具、台灯……也统统来自中国。面对此情此景,她不禁自问:如果没有中国产品,美国人还能否活下去?于是萨拉突发奇想,决定从2005年1月1日起,带领全家开始尝试一年不买中国货。

这是一次充满挫折的真实冒险——购买诸如生日蜡烛这种小东西竟成了折磨人的头痛事;要是家用电器坏了,更能引发不小的危机。最终,2006年元旦,萨拉全家又与“中国制造”重修旧好。 基于这一经历,萨拉最后推出了一部专著:《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很难想像,让美国人、日本人如此严重依赖的中国制造会是品质不过关的便宜货。我们一些同胞之所以看低中国制造,是因为他们始终将洋货挂在心里高处,他们想当然地认为老外的品质会优于中国货。事实是否真如所想?

兹以品质获全球认同、向以“匠人精神”著称的日本制造为例——前些年爆发的丰田刹车事件,还让人觉得是个案的话;最近多家知名企业造假丑闻集中爆发,颇值得我们认真对待:

号称世界第二大汽车安全部件制造商的高田公司,其制造的“安全气囊”屡屡曝出有质量缺陷,甚至出现多例车主因高田气囊爆炸破裂后金属片飞散而死亡、数百人受伤的事件;

就在今年的10月8日,日本鼎鼎有名的神户制钢召开记者会公开承认篡改部分铝制品强度、尺寸、耐久等数据,并且部分违规行为从10年前就已开始;

最近,日本三菱综合材料承认其子公司三菱电线工业、三菱伸铜、三菱铝业存在篡改产品数据的造假行为。问题产品涉及航空、汽车、机电产品等行业。这也不是三菱面临的第一个公司丑闻。该公司的汽车子公司三菱汽车去年承认在燃油效率测试中作弊。

当然,日本制造出问题,并不能证明中国制造就好。但是,认识到这样的事实,有助于一些盲目的不自信的国人能够采用一个合理的坐标系来重新审视中国制造,而非一味奉行双重标准:用马列主义要求国货,用自由主义对待洋货

03

前几个月,媒体报道,近年颇受欢迎的美迪惠尔在韩国销售和出口到中国的面膜使用的是不同的防腐剂成分。韩国产品采用的是苯氧乙醇,而出口到中国的产品则添加了对羟基苯甲酸酯。美迪惠尔面膜出口到不同国家的面膜对添加对羟基苯甲酸酯采取不同标准,如此做法甚至韩国化妆品业界都表示无法理解——关于对羟基苯甲酸酯对人体有害的争议始于2010年,有观点指出长期接触对羟基苯甲酸酯会损害健康。

采取这样的双重标准,用户无法直接感受出品质的差异,但其危害性却是显而易见的。前一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宝洁洗发水二恶烷超标事件,虽然最终证明是“乌龙”一桩。但是这一事件却向外界透露这一信息:宝洁洗发水二恶烷含量虽然没有超过中国市场指定标准,却高于供应欧盟市场的产品所含二恶烷含量。

从美迪惠尔到宝洁,跨国企业的中国产品总会多一些添加。

对于那些总认为洋品牌优于中国制造,并且愿意为之付出更多的人而言,这样的结果只能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实际上,韩国制造也好、美国制造也好,之所以能够让国人形成更为优质的心理预期,离不开商业世界同行的心理幻术。美国知名广告人凯茨·雷恩哈德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广告是制造链条上的最后一环。”他的意思是,消费者享受一件产品的乐趣不仅来自制造业赋予该产品的质量,也来自广告营销赋予该产品的期待感。

我们甚至可以说,这不仅是最后一环,也是极其重要的一环。中国消费者对日韩、欧美等国产品所产生的心理偏好,离不开产品之外的软因素。这些年,没有韩国影视剧在前面开路,就不会有韩国化妆品的大行其道;日本,在过去我们自身基础还很弱的时候,在我们的大脑中植入的高品质认知,持续影响着我们。这种心理偏好,与一个国家综合国力与文化输出的整体效果相辅相成;没有这些做先导,是很难形成这种高品质的认同。

这是营销学中的基本规则:认知大于事实——品牌认知会影响到你对产品质量的认知。

曾经有人对人们选择有标签可乐和无标签可乐的偏好进行了监测。他们发现,人们更偏爱有标签可乐的口味,而事实上两种可乐是完全相同的。这并不奇怪,令人奇怪的是大脑的活动。他们发现大脑的某些区域对贴标签的可乐会表现出“偏好回应”。换句话说,尽管两种饮料的成分完全一致,大脑对贴有“可乐”标签的饮料也会有不同反应。喝有标可乐的体验不同于喝无标可乐的体验。这种体验上的差异不是想象,不是幻觉,而是真的存在。认知期待会改变我们大脑的反应方式——是从化学层面改变我们的体验。

同样,对洋货的良好期待,影响了我们的大脑,制造了认知的偏差——对于中国制造缺乏应有的自信,总以贬国货、捧洋货为能事,不仅无视现实进步,更是言必称老外的自卑心理所导致的偏见。

这种偏见会在大脑中形成“ 智力抗体”—— 智力抗体有助于让我们保持既有观念——人们总是倾向于注意能强化已有态度的信息而忽略会削弱这些态度的信息。这种“选择性注意”机制会使人们以适合自己既有观念的方式解释信息。这种认知的偏差意味着,不是说中国制造好上天了,你就会自然而然给其以应有的评价与地位。我们只有在心理与行动上主动向中国制造倾斜,才能发现中国制造的过人之处。

当然,这不是纯粹的精神胜利法,这是一代人应有的责任,也是我们应该去达成的使命。所以,陈冠希在他的演讲中说:“我努力试着去让它不仅仅是中国制造,还要是中国创造,并且一切的观点都是从中国角度出发。”

本文原创首发【i美妆头条】公众号“兵武连线”栏目,ID:mztoutiao_com,作者系美妆产业权威意见领袖张兵武,转载请联系授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陈冠希的觉悟

品牌认知会影响到你对产品质量的认知。

01

视频,让陈冠希在网上又火了一把。

9年多前,陈冠希因其硬盘中的视频所表现出的令人惊叹的“摄影技术”,引发了互联网上的一次超级热门事件,时称“艳照门”。

近日,他又重回网络舆论中心。只是,这一次,“陈老师”被网民所高度关注并广为转发的视频无关摄影技术,而是他在美国纽约大学的演讲。

15分钟的演讲,让37岁的他,作为品牌经营者与企业CEO被人们所重新认知。

2003年创立的潮牌CLOT,一双新鞋的发布,就能引发全城排队购买,直到现在,很多人不知道这个品牌的创始人就是陈冠希。在这次演讲中,他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经营品牌的心得与经验。

陈老师的这次演讲如此精彩,以致当年艳照门的女主角之一张柏芝都情不自禁转发视频并评论点赞:为你骄傲!

引发大家高度认可的是演讲的核心主旨:世界应知道“中国制造”并不差。

这一主旨可以分为两个层面来理解——

1.中国制造没有大家想的那么糟,中国制造越来越好,很有竞争力;

2.提升中国制造竞争力,是我们的责任。我们不应是旁观者,而应以身作则,重新诠释“中国制造”。

陈冠希提到,创业初期有件事令自己“恼怒”,那就是当他和人们提到中国制造的产品时,他们会说“这很差,这些产品会因为质量原因被回收。” 这是一个常见的错误,他一路用自己的努力为中国制造正名

他的这次演讲,不仅让我们得以重新认识这个昔日引发轩然大波的艺人,也让我们重新认识“中国制造”。

这些年,哪怕我们的航母、大飞机、载人航天引发列强羡慕嫉妒恨,但是一些根深蒂固觉得外国月亮更圆的人,始终会觉得即使是一支牙膏、一片面膜我们的“中国制造”也没能力和诚意搞好,因此马桶也要坐飞机去日本买——虽然日本的马桶也是中国制造的。

长期精神缺钙的结果是,在提及中国制造时,一些执迷于外国“先进”技术与制造的人,总是毫无来由地踩着国货夸洋货,似乎论证中国制造有多差劲能突显他们的“高明”与“见识”。对于有些人而言,在你指出中国制造的竞争力时,不失时机地贬低国货,总能体现出“一士之谔谔”的风范与精神。

在现实当中,我们也经常看到,一些人总以买外国货为荣,哪怕是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产品,也时时抱着 “宁与友邦”的心态;在他们看来,看低“中国制造”是件十分保险的事情,甚而至于接近“政治正确”了。

02

中国制造在国人的眼里如此不受待见的同时,在国际上又是怎么回事呢?

日本爆买热潮的那段日子里,部分国人一味地追求“Made In JAPAN”,甚至有人认为,出国买国货是一件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殊不知国货很早就走向了世界,许多高端的商品都是出自中国之手,可以说在各个国家见到“Made In CHINA”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

某节目做了一个实验,去一个日本人的家里,如果移除中国制造的产品的话,会变成怎样呢?

结果,家被搬空,人已裸奔——主人公的生活瞬间回到了日本的江户时代(那个时候还没有电灯)。衣物专家表示,日本国内的衣服有8成以上都是中国制造,虽然以往的中国制造给人廉价的印象,但实际上在日本的服装产业中,中国才是世界标准,许多奢侈品牌都在中国生产。

多年前,关于中国制造,在美国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美国人萨拉有一天忽然发现,家中的39件圣诞礼物中,“中国制造”的有25件;而家里的DVD、鞋、袜子、玩具、台灯……也统统来自中国。面对此情此景,她不禁自问:如果没有中国产品,美国人还能否活下去?于是萨拉突发奇想,决定从2005年1月1日起,带领全家开始尝试一年不买中国货。

这是一次充满挫折的真实冒险——购买诸如生日蜡烛这种小东西竟成了折磨人的头痛事;要是家用电器坏了,更能引发不小的危机。最终,2006年元旦,萨拉全家又与“中国制造”重修旧好。 基于这一经历,萨拉最后推出了一部专著:《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很难想像,让美国人、日本人如此严重依赖的中国制造会是品质不过关的便宜货。我们一些同胞之所以看低中国制造,是因为他们始终将洋货挂在心里高处,他们想当然地认为老外的品质会优于中国货。事实是否真如所想?

兹以品质获全球认同、向以“匠人精神”著称的日本制造为例——前些年爆发的丰田刹车事件,还让人觉得是个案的话;最近多家知名企业造假丑闻集中爆发,颇值得我们认真对待:

号称世界第二大汽车安全部件制造商的高田公司,其制造的“安全气囊”屡屡曝出有质量缺陷,甚至出现多例车主因高田气囊爆炸破裂后金属片飞散而死亡、数百人受伤的事件;

就在今年的10月8日,日本鼎鼎有名的神户制钢召开记者会公开承认篡改部分铝制品强度、尺寸、耐久等数据,并且部分违规行为从10年前就已开始;

最近,日本三菱综合材料承认其子公司三菱电线工业、三菱伸铜、三菱铝业存在篡改产品数据的造假行为。问题产品涉及航空、汽车、机电产品等行业。这也不是三菱面临的第一个公司丑闻。该公司的汽车子公司三菱汽车去年承认在燃油效率测试中作弊。

当然,日本制造出问题,并不能证明中国制造就好。但是,认识到这样的事实,有助于一些盲目的不自信的国人能够采用一个合理的坐标系来重新审视中国制造,而非一味奉行双重标准:用马列主义要求国货,用自由主义对待洋货

03

前几个月,媒体报道,近年颇受欢迎的美迪惠尔在韩国销售和出口到中国的面膜使用的是不同的防腐剂成分。韩国产品采用的是苯氧乙醇,而出口到中国的产品则添加了对羟基苯甲酸酯。美迪惠尔面膜出口到不同国家的面膜对添加对羟基苯甲酸酯采取不同标准,如此做法甚至韩国化妆品业界都表示无法理解——关于对羟基苯甲酸酯对人体有害的争议始于2010年,有观点指出长期接触对羟基苯甲酸酯会损害健康。

采取这样的双重标准,用户无法直接感受出品质的差异,但其危害性却是显而易见的。前一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宝洁洗发水二恶烷超标事件,虽然最终证明是“乌龙”一桩。但是这一事件却向外界透露这一信息:宝洁洗发水二恶烷含量虽然没有超过中国市场指定标准,却高于供应欧盟市场的产品所含二恶烷含量。

从美迪惠尔到宝洁,跨国企业的中国产品总会多一些添加。

对于那些总认为洋品牌优于中国制造,并且愿意为之付出更多的人而言,这样的结果只能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实际上,韩国制造也好、美国制造也好,之所以能够让国人形成更为优质的心理预期,离不开商业世界同行的心理幻术。美国知名广告人凯茨·雷恩哈德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广告是制造链条上的最后一环。”他的意思是,消费者享受一件产品的乐趣不仅来自制造业赋予该产品的质量,也来自广告营销赋予该产品的期待感。

我们甚至可以说,这不仅是最后一环,也是极其重要的一环。中国消费者对日韩、欧美等国产品所产生的心理偏好,离不开产品之外的软因素。这些年,没有韩国影视剧在前面开路,就不会有韩国化妆品的大行其道;日本,在过去我们自身基础还很弱的时候,在我们的大脑中植入的高品质认知,持续影响着我们。这种心理偏好,与一个国家综合国力与文化输出的整体效果相辅相成;没有这些做先导,是很难形成这种高品质的认同。

这是营销学中的基本规则:认知大于事实——品牌认知会影响到你对产品质量的认知。

曾经有人对人们选择有标签可乐和无标签可乐的偏好进行了监测。他们发现,人们更偏爱有标签可乐的口味,而事实上两种可乐是完全相同的。这并不奇怪,令人奇怪的是大脑的活动。他们发现大脑的某些区域对贴标签的可乐会表现出“偏好回应”。换句话说,尽管两种饮料的成分完全一致,大脑对贴有“可乐”标签的饮料也会有不同反应。喝有标可乐的体验不同于喝无标可乐的体验。这种体验上的差异不是想象,不是幻觉,而是真的存在。认知期待会改变我们大脑的反应方式——是从化学层面改变我们的体验。

同样,对洋货的良好期待,影响了我们的大脑,制造了认知的偏差——对于中国制造缺乏应有的自信,总以贬国货、捧洋货为能事,不仅无视现实进步,更是言必称老外的自卑心理所导致的偏见。

这种偏见会在大脑中形成“ 智力抗体”—— 智力抗体有助于让我们保持既有观念——人们总是倾向于注意能强化已有态度的信息而忽略会削弱这些态度的信息。这种“选择性注意”机制会使人们以适合自己既有观念的方式解释信息。这种认知的偏差意味着,不是说中国制造好上天了,你就会自然而然给其以应有的评价与地位。我们只有在心理与行动上主动向中国制造倾斜,才能发现中国制造的过人之处。

当然,这不是纯粹的精神胜利法,这是一代人应有的责任,也是我们应该去达成的使命。所以,陈冠希在他的演讲中说:“我努力试着去让它不仅仅是中国制造,还要是中国创造,并且一切的观点都是从中国角度出发。”

本文原创首发【i美妆头条】公众号“兵武连线”栏目,ID:mztoutiao_com,作者系美妆产业权威意见领袖张兵武,转载请联系授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