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近代欧洲的扩张是始于技术的进步,从而把科学和进步传播到了全世界各地。诚然,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正是技术进步帮助人类突破了一个又一个障碍。如果没有先进的罗盘和星图,大航海时代的哥伦布等人又怎么能找到新的航路呢?
但是问题并没有这么简单,其实在早期的新航路开辟过程中,正是一股宗教热情带领西班牙和葡萄牙疯狂地向外开拓殖民地。尤其是西班牙,不仅把他们的天主教信仰带到了美洲和菲律宾,还通过联姻等手段在全欧统治的土地上推行极端纯粹的天主教信仰,甚至自建宗教裁判所,审判一切不符合纯粹天主教信仰的异端,不惜和穆斯林的帝国,20万帝国以及信仰新教的德意志新教诸侯国、英国、尼德兰等国交战,最终因为在全欧疯狂输出天主教而导致国力耗尽,最终称霸世界的企图失败。
我们应该注意到,伊莎贝拉女王命令哥伦布出海的那一年,正是西班牙完成收复失地运动的那一年。在1492年,西班牙的军队进入了格拉纳达,那是穆斯林在伊比利亚半岛最后的据点。从此之后,长达近800年的收复失地运动画上了一个句号。
阿拉伯人留在伊比利亚半岛上的阿尔罕布拉宫
自从711年阿拉伯人战胜了西哥特人,逐渐占据了几乎整个伊比利亚半岛,甚至试探性进攻法国加洛林王朝以来,伊比利亚半岛始终有部分被穆斯林占领。
而在伊比利亚半岛上幸存的基督教各国则不得不更加强化其天主教信仰,以对抗强大的穆斯林势力。在这一过程中,日后统一西班牙的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两个王国的天主教信仰逐渐极端和狂热起来。
15 世纪末,在整个欧洲,尤其在西班牙广泛流传一种说法预言阿拉贡国王斐迪南二世将会征服格拉纳达,跨过地中海打败所有穆斯林,把犹太人改宗为基督徒,占领耶路撒冷,建立一个全新的基督教帝国。后来费迪南二世和卡斯蒂利亚的伊莎贝拉一世联姻并建立了西班牙,也征服了格拉纳达,预言看上去越来越像真的。
为了同化收复失地运动中得到的穆斯林和犹太教人口,西班牙设立了宗教裁判所,要求他们要么改信基督教,要么滚出伊比利亚半岛,反正地中海没加盖,该游到哪游到哪。这就导致大量的穆斯林和犹太人背井离乡,离开了伊比利亚半岛,到了北非和奥斯曼帝国。
现在来看,这是很不宽容的举措,但在当时来说,在对抗穆斯林的大背景下,西班牙的基督徒必须做到十分极端才能守护刚刚夺下来的伊比利亚半岛。同时在地中海的东边,奥斯曼帝国的扩张也让基督教世界恐惧。
只不过这种对天主教的热情后来发展成了极端的宗教狂热,压制了资本主义发展,迫害了科学进展,也推动了西班牙对外的殖民扩张。
哥伦布觐见斐迪南二世和伊莎贝拉一世
随后开启了大航海时代,西班牙人仍然孜孜不倦地在新发现的土地上传教。他们征服土地,除了为了财富,还要为了让当地的人民信仰天主教。派遣哥伦布发现美洲的伊莎贝拉一世还在其遗嘱里写到:“我的目标是使印第安土著皈依我们神圣的宗教,派遣高级圣职人员、宗教家和学者到各地指导并教化他们。”
当西班牙占领菲律宾之后,西班牙人也热衷于在亚洲传教。有传教士这样说到:“菲律宾在传教事业中,就像耸立在悬崖峭壁上的灯塔,它是波涛汹涌的海洋中的港湾,是传教士们来往中国与日本的最佳的起点和中转站。”
菲律宾缺乏黄金白银,远离西班牙本土,开发成本很高收益却很低,然而西班牙却未放弃这篇殖民地,原因则正如国王腓力二世说的那样:“朕是上帝的工具,重要问题是吕宋王国的皈依,而上帝已预先指定朕来实现这个目标。既然上帝把这个殊荣交给朕和朕的王国,朕将竭尽全力来完成这个光荣的使命。”
腓力二世
然而物极必反,虽然宗教狂热推动了西班牙向外的殖民扩张,但西班牙同时也扛起了天主教在全世界扩张的大旗。这就要求西班牙必须要和天主教的敌人,比如奥斯曼帝国大战。就在地中海上,西班牙和奥斯曼帝国打了好几场战争,其中就有著名的勒班陀之战。这场战役西班牙获胜,从而阻止了奥斯曼帝国在地中海世界的扩张,但是对抗奥斯曼帝国也让西班牙财政破产,哪怕从美洲源源不断运来金银,也无法挽救西班牙的财政。
勒班陀之战
与此同时,在德意志的各个邦国爆发了宗教改革运动,德意志的很多小邦国、英国以及臣服于西班牙的尼德兰都改信了新教。这就让西班牙不得不在全欧洲镇压新教势力。西班牙在与英国的交战中赔上了无敌舰队,然后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获得胜利,摆脱西班牙的统治。最后在30年战争中,新教的德意志各邦国加上瑞典在西班牙宿敌法国的帮助下,打败了西班牙和奥地利。从此之后,西班牙逐渐走上了衰亡的道路,称霸世界的野心也就失败了。
地球知识局微信公号:地球知识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