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联通“吉祥号”来袭,5G布局才是重中之重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联通“吉祥号”来袭,5G布局才是重中之重

5G的快速发展源于社会的需求。在万物互联的场景下,目前的4G网络已经无法满足大视频、物联网、VR/AR,自动驾驶等新应用和新技术对移动网络的需求,大量新技术、新应用迫切需要5G技术。

近日,有媒体披露称:中国联通新号段166将在12月26日开放预约,有些省市联通已经开始提前预约166号段。据悉,166放号后可以满足更多人对“吉祥”或“靓号”的需求。今年8月8日,工信部发布2017年第10批《电信网码号资源使用证书》颁发结果公示,涵盖了130个新号段。其中工信部新批了电信199(0-9)号段、移动198(0-9)号段、联通166(0-9)号段,这意味着三大运营商都将有一批全新的手机号码投放至市场。

相对于“吉祥号”,其实布局5G才是移动运营商们的发展重点。据全球电信产业中拥有权威性的咨询公司Ovum的最新预计,2021年底全球5G移动宽带用户数由2016年12月预测的2400万大幅提升至1.11亿,2022年底将达3.89亿,用户数提升3.5倍。美国、欧洲和亚太的中国、日本和韩国等都纷纷在5G方面进行规划。

国内布局5G的步伐加快

不久前,第二届5G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在会上表示,目前5G网络已经进入技术方案试验阶段,后续系统设备、芯片要瞄准5G预商用目标,全面满足预商用的要求。目前已有包括华为、爱立信、中兴、大唐、诺基亚贝尔5家系统设备厂商参与测试,并验证了各自技术方案的性能;联发科、展讯、英特尔等芯片企业也参加了对接测试。

在5G标准制定阶段就开展实验与测试,对各个厂家是非常大的一个挑战,当然这也为建立全球统一5G标准和产业生态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根据测试结果表明,利用现有的5G关键技术和方案的设计,可以全面满足ITU所确定的峰值速率、时延、流量、密度等性能指标的需求,5G第三阶段将重点开展预商用设备的单站组网性能,以及相关互联互通测试。因此,后续系统设备、芯片要瞄准5G预商用目标,全面满足预商用的要求。

闻库也表示,接下来还将进入第三阶段测试。对于5G产业发展,闻库还期望,那就是紧扣5G国际标准化进程、紧扣5G国际标准化进程和强化5G产业链的协同推进。此前曾有一个说法,那就是“5G网络看中国”。5G网络或许将由我国率先引领,我们也期待5G网络会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蓬勃发展。事实上,众所周知,近年来,各国纷纷加快5G布局,欧美日韩、巴西、印度等国通过出台战略规划、部署重大项目、发布频段计划等系列举措,推动5G快速发展。

我国目前对于5G的发展,已经取得了积极进展,主要表现在:一是5G研发系统推进。全面开展5G技术研发,已在大规模天线、超密集组网等5G核心技术上取得重要突破。二是技术试验深入开展。目前第一阶段测试工作已顺利完成,第二阶段测试也接近尾声,重点开展了5G典型场景试验。三是国际合作积极拓展。与欧美日韩等在政府层面、产业层面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合作,爱立信、诺基亚、高通、英特尔、三星等企业深度参与国内5G研发。

如果想获得足够的国际话语权,那么势必会合纵连横,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合作才能真正起到足够大的影响力。有关部门也希望中国5G推进组充分发挥统筹协调和桥梁纽带作用,推动国内外产业界加强跨国家、跨地区、跨企业的深度合作,协同推动形成全球统一5G标准。此前,工信部已经发布了《公开征求对第五代国际移动通信系统(IMT-2020)使用3300-3600MHz和4800-5000MHz频段的意见》。《意见》称,3300-3600MHz和4800-5000MHz频段为IMT-2020工作频段,频率分配方案、设备射频技术指标和台站管理具体规定另行制定和发布。

资本市场对于5G概念已经蠢蠢欲动

有证券分析机构认为,从目前情况来看,海外运营商对5G商用的时间表正在尽可能的往前提。海外运营商抢跑5G在给国内运营商带来竞争压力的同时也会加速产业成熟,提前引爆5G产业链上的投资机会。从投资机会上看,5G产业链上首先受益的将是国内5G预商用和商用网络建设中规划设计、工程施工的相关公司,随后受益的是5G建设中所需的主设备和关键设备商,最后受益的是下游终端设备商和电信运营商。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正式发布了《5G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白皮书预测,到2030年,5G有望带动中国直接经济产出6.3万亿元、经济增加值2.9万亿元、就业机会800万个。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近日在2017年IMT-2020(5G)峰会上正式确定了2019年将实现5G网络的预商用工作,加上中国移动此前宣布的2018年在主要城市建设5G试点网络,三大运营商在5G上的战略部署愈发清晰。

5G作为通用目的技术,将全面构筑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基础设施,从线上到线下、从消费到生产、从平台到生态,推动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认为,2020年制造环节是关键动力,电信运营商的5G网络投资和各类用户的终端购置支出,在2020年预计将占到5G对GDP总贡献的80%。而到2030年,服务环节会成为关键动力,预计电信运营商流量收入和各类信息服务增加值将占当年5G对GDP总贡献的89%。

5G的快速发展源于社会的需求。在万物互联的场景下,目前的4G网络已经无法满足大视频、物联网、VR/AR,自动驾驶等新应用和新技术对移动网络的需求,大量新技术、新应用迫切需要5G技术。爱立信预测,到2021年将有280亿部移动设备实现互联,其中物联网设备将达到160亿部。未来十年,物联网领域的服务对象将扩展至各行业用户,M2M终端(机器对机器终端)数量将大幅激增,应用无所不在。

5G带来新的产业机会

众所周知,5G是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相比4G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快,网络平均速率可达到10Gbps左右,是4G网络的100倍以上,一秒钟就能下载一部高清电影。除了速度,5G还有网络容量大、延时短、低功耗等特点。5G时代的来临,意味着可穿戴式设备、智慧城市、物联网、车联网、甚至远程做手术等等不再只停留在概念之上。高速度意味着更多的应用场景将得到进一步的呈现。

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4G网络,4G基站累计达到278.9万个,占全球总数的六成,这为5G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都已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启动5G系统样机外场建设和试验。有消息称,在产业链上游的5G技术,系统设备等环节,国内企业已经具备商用条件,并且蓄势待发。特别是在5G包括芯片这样的自主研发的新技术方面,我国都有了非常大的突破。更主要的是,国内的企业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技术标准,自己研发的比例大幅度提高,比如最关键的基带芯片等等。

可以预计的是,在接下来5G技术实验的第三阶段,将遵循5G统一的国际标准,并基于面向商用的硬件平台,重点开展预商用设备的单站组网性能,以及相关互联互通测试。后续系统设备、芯片要瞄准5G预商用目标,全面满足预商用的要求。业内预计,随着明年5G第一阶段标准的确定,包括芯片、系统厂商,以及下游终端应用企业,将会全面投入到5G的产业化进程中,明年或许会出现产业热潮。

业界一致认为5G对于物联网的发展将是一次大的促进。物联网的发展,首先是实现万物互联。从需求层次来看,物联网首先是满足对物品的识别及信息读取的需求,其次是通过网络将这些信息传输和共享,随后是联网物体随着量级增长带来的系统管理和信息数据分析,最后改变企业的商业模式及人们的生活模式,实现万物互联。其次是实现差异化、定制化转变。未来的物联网市场将朝向碎片化,差异化和定制化方向改变,未来的增长可能超出预期;如果说物联网连接数至2020年将达到500亿,那么有可能这仅仅是一个起点,未来物联网连接数规模将近十万亿。

而对于车联网的发展也是一次新的机会,毕竟众所周知无人驾驶的发展已经被诸多的互联网巨头和传统的汽车厂商所关注,并且加大了研发力度和拓展力度。进入到5G时代,对于车联网的发展显然也是一次新的契机。无线技术是信息传输中介,传感器收集的信息需要通过无线通信传到服务器或者其他终端,实现信息的交互,只有实现无线通信与GPS的结合才能实现真正的车联网。据埃森哲预测,中国2025年车联网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162亿美元, 届时所有新车都将具备联网功能。

对于医疗行业来说,5G也是一次新的发展机会。在远程医疗、危险环境远程作业等领域都面临着更多的应用机会。5G技术是实现远程设备的关键控制重要的网络支撑。5G将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工厂车间中将出现更多的无线连接,将促使工厂车间网络架构不断优化,有效提升网络化协同制造与管理水平,促进工厂车间提质增效。预计到2030年,我国工业领域中5G相关投入(通信设备和通信服务)约达2000亿元。同时,AR技术能够在工业、医疗、教育、广告、互联网、游戏、商务沟通、社交媒体等诸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也离不开5G的网络支撑。

如果说,3G技术推动无线搜索、手机购物、社交软件等方面的应用,极大得促进了Google、Amazon以及Facebook的业务。4G技术促进语音、视频、游戏等多媒体移动通信应用,进一步为互联网公司带来业务的多元化。围绕个人社交为中心的Facebook在4G时代的业务增量巨大,其2012-2016年间营收复合增速为642%。进入到5G时代,在数据中心、云计算、网络建设、 物联网建设都会拉动5G技术的进一步延伸。

目前,全球诸多运营商正积极筹备5G试商用。在韩国,2018年冬奥会将开启5G试商用,而日本也会在2020东京奥运时采用5G技术提供通信服务。而中美两国将成为引领5G的主要力量:中国5G研发投入和资本支出将占全球总支出的24%,仅次于美国的26%。尤其是因为体量的不同,5G的发展和布局带来的影响更是巨大的。根据中国5G报告,2025年中国将会有4.28亿5G用户,2020年5G方向的就业人数会超过950万。因此,从整体情况上来看,中国在5G发展中将扮演尤其重要的角色。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联通“吉祥号”来袭,5G布局才是重中之重

5G的快速发展源于社会的需求。在万物互联的场景下,目前的4G网络已经无法满足大视频、物联网、VR/AR,自动驾驶等新应用和新技术对移动网络的需求,大量新技术、新应用迫切需要5G技术。

近日,有媒体披露称:中国联通新号段166将在12月26日开放预约,有些省市联通已经开始提前预约166号段。据悉,166放号后可以满足更多人对“吉祥”或“靓号”的需求。今年8月8日,工信部发布2017年第10批《电信网码号资源使用证书》颁发结果公示,涵盖了130个新号段。其中工信部新批了电信199(0-9)号段、移动198(0-9)号段、联通166(0-9)号段,这意味着三大运营商都将有一批全新的手机号码投放至市场。

相对于“吉祥号”,其实布局5G才是移动运营商们的发展重点。据全球电信产业中拥有权威性的咨询公司Ovum的最新预计,2021年底全球5G移动宽带用户数由2016年12月预测的2400万大幅提升至1.11亿,2022年底将达3.89亿,用户数提升3.5倍。美国、欧洲和亚太的中国、日本和韩国等都纷纷在5G方面进行规划。

国内布局5G的步伐加快

不久前,第二届5G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在会上表示,目前5G网络已经进入技术方案试验阶段,后续系统设备、芯片要瞄准5G预商用目标,全面满足预商用的要求。目前已有包括华为、爱立信、中兴、大唐、诺基亚贝尔5家系统设备厂商参与测试,并验证了各自技术方案的性能;联发科、展讯、英特尔等芯片企业也参加了对接测试。

在5G标准制定阶段就开展实验与测试,对各个厂家是非常大的一个挑战,当然这也为建立全球统一5G标准和产业生态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根据测试结果表明,利用现有的5G关键技术和方案的设计,可以全面满足ITU所确定的峰值速率、时延、流量、密度等性能指标的需求,5G第三阶段将重点开展预商用设备的单站组网性能,以及相关互联互通测试。因此,后续系统设备、芯片要瞄准5G预商用目标,全面满足预商用的要求。

闻库也表示,接下来还将进入第三阶段测试。对于5G产业发展,闻库还期望,那就是紧扣5G国际标准化进程、紧扣5G国际标准化进程和强化5G产业链的协同推进。此前曾有一个说法,那就是“5G网络看中国”。5G网络或许将由我国率先引领,我们也期待5G网络会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蓬勃发展。事实上,众所周知,近年来,各国纷纷加快5G布局,欧美日韩、巴西、印度等国通过出台战略规划、部署重大项目、发布频段计划等系列举措,推动5G快速发展。

我国目前对于5G的发展,已经取得了积极进展,主要表现在:一是5G研发系统推进。全面开展5G技术研发,已在大规模天线、超密集组网等5G核心技术上取得重要突破。二是技术试验深入开展。目前第一阶段测试工作已顺利完成,第二阶段测试也接近尾声,重点开展了5G典型场景试验。三是国际合作积极拓展。与欧美日韩等在政府层面、产业层面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合作,爱立信、诺基亚、高通、英特尔、三星等企业深度参与国内5G研发。

如果想获得足够的国际话语权,那么势必会合纵连横,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合作才能真正起到足够大的影响力。有关部门也希望中国5G推进组充分发挥统筹协调和桥梁纽带作用,推动国内外产业界加强跨国家、跨地区、跨企业的深度合作,协同推动形成全球统一5G标准。此前,工信部已经发布了《公开征求对第五代国际移动通信系统(IMT-2020)使用3300-3600MHz和4800-5000MHz频段的意见》。《意见》称,3300-3600MHz和4800-5000MHz频段为IMT-2020工作频段,频率分配方案、设备射频技术指标和台站管理具体规定另行制定和发布。

资本市场对于5G概念已经蠢蠢欲动

有证券分析机构认为,从目前情况来看,海外运营商对5G商用的时间表正在尽可能的往前提。海外运营商抢跑5G在给国内运营商带来竞争压力的同时也会加速产业成熟,提前引爆5G产业链上的投资机会。从投资机会上看,5G产业链上首先受益的将是国内5G预商用和商用网络建设中规划设计、工程施工的相关公司,随后受益的是5G建设中所需的主设备和关键设备商,最后受益的是下游终端设备商和电信运营商。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正式发布了《5G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白皮书预测,到2030年,5G有望带动中国直接经济产出6.3万亿元、经济增加值2.9万亿元、就业机会800万个。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近日在2017年IMT-2020(5G)峰会上正式确定了2019年将实现5G网络的预商用工作,加上中国移动此前宣布的2018年在主要城市建设5G试点网络,三大运营商在5G上的战略部署愈发清晰。

5G作为通用目的技术,将全面构筑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基础设施,从线上到线下、从消费到生产、从平台到生态,推动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认为,2020年制造环节是关键动力,电信运营商的5G网络投资和各类用户的终端购置支出,在2020年预计将占到5G对GDP总贡献的80%。而到2030年,服务环节会成为关键动力,预计电信运营商流量收入和各类信息服务增加值将占当年5G对GDP总贡献的89%。

5G的快速发展源于社会的需求。在万物互联的场景下,目前的4G网络已经无法满足大视频、物联网、VR/AR,自动驾驶等新应用和新技术对移动网络的需求,大量新技术、新应用迫切需要5G技术。爱立信预测,到2021年将有280亿部移动设备实现互联,其中物联网设备将达到160亿部。未来十年,物联网领域的服务对象将扩展至各行业用户,M2M终端(机器对机器终端)数量将大幅激增,应用无所不在。

5G带来新的产业机会

众所周知,5G是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相比4G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快,网络平均速率可达到10Gbps左右,是4G网络的100倍以上,一秒钟就能下载一部高清电影。除了速度,5G还有网络容量大、延时短、低功耗等特点。5G时代的来临,意味着可穿戴式设备、智慧城市、物联网、车联网、甚至远程做手术等等不再只停留在概念之上。高速度意味着更多的应用场景将得到进一步的呈现。

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4G网络,4G基站累计达到278.9万个,占全球总数的六成,这为5G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都已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启动5G系统样机外场建设和试验。有消息称,在产业链上游的5G技术,系统设备等环节,国内企业已经具备商用条件,并且蓄势待发。特别是在5G包括芯片这样的自主研发的新技术方面,我国都有了非常大的突破。更主要的是,国内的企业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技术标准,自己研发的比例大幅度提高,比如最关键的基带芯片等等。

可以预计的是,在接下来5G技术实验的第三阶段,将遵循5G统一的国际标准,并基于面向商用的硬件平台,重点开展预商用设备的单站组网性能,以及相关互联互通测试。后续系统设备、芯片要瞄准5G预商用目标,全面满足预商用的要求。业内预计,随着明年5G第一阶段标准的确定,包括芯片、系统厂商,以及下游终端应用企业,将会全面投入到5G的产业化进程中,明年或许会出现产业热潮。

业界一致认为5G对于物联网的发展将是一次大的促进。物联网的发展,首先是实现万物互联。从需求层次来看,物联网首先是满足对物品的识别及信息读取的需求,其次是通过网络将这些信息传输和共享,随后是联网物体随着量级增长带来的系统管理和信息数据分析,最后改变企业的商业模式及人们的生活模式,实现万物互联。其次是实现差异化、定制化转变。未来的物联网市场将朝向碎片化,差异化和定制化方向改变,未来的增长可能超出预期;如果说物联网连接数至2020年将达到500亿,那么有可能这仅仅是一个起点,未来物联网连接数规模将近十万亿。

而对于车联网的发展也是一次新的机会,毕竟众所周知无人驾驶的发展已经被诸多的互联网巨头和传统的汽车厂商所关注,并且加大了研发力度和拓展力度。进入到5G时代,对于车联网的发展显然也是一次新的契机。无线技术是信息传输中介,传感器收集的信息需要通过无线通信传到服务器或者其他终端,实现信息的交互,只有实现无线通信与GPS的结合才能实现真正的车联网。据埃森哲预测,中国2025年车联网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162亿美元, 届时所有新车都将具备联网功能。

对于医疗行业来说,5G也是一次新的发展机会。在远程医疗、危险环境远程作业等领域都面临着更多的应用机会。5G技术是实现远程设备的关键控制重要的网络支撑。5G将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工厂车间中将出现更多的无线连接,将促使工厂车间网络架构不断优化,有效提升网络化协同制造与管理水平,促进工厂车间提质增效。预计到2030年,我国工业领域中5G相关投入(通信设备和通信服务)约达2000亿元。同时,AR技术能够在工业、医疗、教育、广告、互联网、游戏、商务沟通、社交媒体等诸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也离不开5G的网络支撑。

如果说,3G技术推动无线搜索、手机购物、社交软件等方面的应用,极大得促进了Google、Amazon以及Facebook的业务。4G技术促进语音、视频、游戏等多媒体移动通信应用,进一步为互联网公司带来业务的多元化。围绕个人社交为中心的Facebook在4G时代的业务增量巨大,其2012-2016年间营收复合增速为642%。进入到5G时代,在数据中心、云计算、网络建设、 物联网建设都会拉动5G技术的进一步延伸。

目前,全球诸多运营商正积极筹备5G试商用。在韩国,2018年冬奥会将开启5G试商用,而日本也会在2020东京奥运时采用5G技术提供通信服务。而中美两国将成为引领5G的主要力量:中国5G研发投入和资本支出将占全球总支出的24%,仅次于美国的26%。尤其是因为体量的不同,5G的发展和布局带来的影响更是巨大的。根据中国5G报告,2025年中国将会有4.28亿5G用户,2020年5G方向的就业人数会超过950万。因此,从整体情况上来看,中国在5G发展中将扮演尤其重要的角色。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