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步尘
目前,美的集团最大的烦恼是品牌美誉度与品牌知名度不匹配,品牌落在了产品后面。美的意欲用三至五年时间,完成从市场领先到产品领先,再到品牌领先的历史性蜕变。
如果一个企业对自己的优势、劣势都有非常清醒的认识,这个企业的未来一定值得期待。在我看来,美的集团正是这样一家企业。
在中国,企业领导人最常见的劣根性就是“选择性失明”——自觉不自觉地放大自己企业的优势,有意无意地贬低竞争对手的优势,拟或对同行企业的优势视而不见,最有力的证据就是他们经常挂在嘴上的那句话,“我的对手只有我自己”,其实,你的对手绝对不啻你自己,和你在市场上竞争的是你的同行。
对于一家制造型企业来说,你最终成为一家什么样的企业,和你将研发放在什么位置有关。在过去相当长时间里,中国企业对研发的重视程度远低于营销,这一点从营销副总在公司的排名大多高于研发副总可以看出来。因此,中国制造在世界市场扮演的多是“追随者”角色。至今,中国大多数企业仍未跳出“营销主导型”战略,玩营销得心应手,玩产品创新就不行了。
我们发现,真正受人尊敬的企业,无一例外都是科技型企业,它也许不太善于表达,但它拿出来的产品总是令人兴奋。
美的集团是中国最著名的家电企业之一,要说它现在就是一家科技企业,有点勉强。但是今天,它的确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2017年,美的集团一个重大改变,就是它对自己的重新定位;成为一家“跨国经营的科技集团”,正在成为它给自己重新设计的名片。
如何判断一家企业是不是科技企业?有一个基本标准,就是看它为研发投入了多少钱?如果想看得更准确一些,不妨再看看它是否架构了完整的研发体系?获得了多少专利?以及拥有多少全球顶尖的研发人才?
中国公认的科技型公司当属华为。2016年,华为研发投入是11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764亿元),占当年营收的14.6%,位居全球研发投入20强之列。
近据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称,2017年美的集团研发投入将达到80亿人民币,约合12亿美元。
12亿美元的研发投入是什么概念呢?这么说吧,在中国家电行业,你暂时还看不到比这个数字更高的名单。但是,放在一家科技集团的背景下,这仍然是一个偏低的数字。
若以美的集团2017年(预估)营收2300亿元测算,其研发投入比约为3.5%,与华为研发投入14.6%的比例相去甚远——若以华为研发投入比例测算,则美的2017年研发投入应在330亿元以上。
我认为,美的要想成为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科技公司,研发投入占比不应低于5%——这是全球公认为的科技公司研发投入的最低门槛。
一直以来,我都十分关注中国家电企业的研发。我一直认为,中国家电长期不能摆脱“追随者”角色,和我们对研发重视程度不高、研发实际投入偏低有很大关系。
那么,美的会不会成为中国首家研发投入破百亿的家电企业?
我们分析来看。
这需要我们首先预测出2018年美的集团可能实现的营收额度。
若2017年美的集团实现2300亿元营收,则当年营收增速为44%(2016年实现营收1598.44亿元)。我们当然不能简单地以此比例估算美的集团2018年的营收——毕竟2017年美的集团首次把库卡营收并入财报。
不过大家请注意,美的集团(000333)2017年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美的集团原有业务增速为39%。这是一个很高的增速。
那么,美的集团2018年可能实现的营收增速是多少呢?
除了参照上述三季度增速之外,还可以参照2016年营收增速:2016年,美的集团营收增速是15%。
还有其他角度可以参考。比如,前不久美的集团负责人与机构交流时称,“美的空调国内市场明年的目标增长30%,冰洗也是这样”。
另一位美的集团高层在和机构交流时也有类似表达,“公司内部各事业部对于明年全年的增长预期,均在两位数以上”。
以美的集团高层表述一向较为审慎的风格看,2018年美的集团主要产业板块实现快速增长的可能性很大。
我采取折中偏保守的态度,给2018年的美的集团整体营收设定一个20%的增幅。我认为,这个增幅实现的可能性比较大,我甚至认为,实际增幅会超过这个比例。
以此测算,则2018年美的集团营收将冲高至2700亿元,甚至更高。
有了营收的估值,研发投入就好估算了,2700亿元X3.5%=95亿元,这就是2018年美的集团可能发生的研发投入。稍一努力,就上百亿。
美的高层在和机构交流时说,“美的以前都靠成本优势,现在完全是自主研发”,这说明技术对美的集团的贡献率提高了,同时意味着美的“产品单价”及“毛利率”两个指标进一步提升,直白地说就是盈利能力强了。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这是全球科技型公司的共同属性。
美的、格力是中国非常优秀的两家家电企业,二者长期以来互视对方为最大对手,人们习惯于将这两家企业进行对比。我也不例外。
一比较才发现,美的集团已经在大多数经营指标上实现了对格力电器的超越,目前仅剩“净利润”、“净利润率”两项指标落后。2017年美的集团能否在净利润指标上超越格力电器,现在还不好做出预测。但我敢肯定的是,最迟2018年,美的集团净利润将彻底超越格力电器,这几乎没什么悬念。
我此前预测2017年美的集团净利润有望突破200亿元,我现在仍然坚持这一预测。
即使如此,美的集团净利润率也只有8.7%(2016年是10%),仍然远低于格力电器2017年前三季度15%的净利润率。
2012年至今,是两家家电巨头逐渐拉来距离的五年。三年前,格力电器(000651)保持市值领先美的集团250亿元以上;现在,美的集团市值反过来领先格力电器900亿元以上,这是业绩分化在资本市场的表现。
从产品层面看,美的绝大多数产品市场表现好于格力,但家用空调和格力仍有明显差距,我相信这也是方洪波一直耿耿于怀的地方。
美的集团能否全面超越格力电器?关键看空调。
据悉,现在整个美的空调事业部的心态就四个字:卧薪尝胆——“我一定要把产品做好!”“我一定要用更好的产品赢得公众认同!”上上下下就是这样一种心态。
据美的内部人士讲,2018年美的空调新品会有很大的改变。
美的集团高层在和机构交流时说,美的空调从产品层面讲和格力无差距,“差距在口碑”,而口碑的改变需要时间。
我个人认为,超越格力空调有难度,毕竟这是格力电器的看家本事,未来三年董明珠仍将是格力电器的董事长,在董的这个最后任期,必定继续强化空调产业竞争力。
但是,随着美的集团产品均价持续提升,和格力电器的净利润率差距会持续缩小。
美的集团管理层的态度是,“宁愿不要市场份额,也要提升均价”。
所以未来几年,美的集团净利润率还会持续提升,至于能否提升到和格力电器一样高的比例,就不好说了。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空调作为耐用型功能性产品,若不出现重大技术突破和产品变革,长时间维持超高毛利率是困难的。
我认为,格力空调的超高毛利率并不是产品确实比别人好一大截所致,很大程度上是格力建立了良好的“口碑”效应。
而这正是美的努力的方向。现在美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品牌美誉度低于品牌知名度。所以,美的集团未来三至五年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想方设法把品牌美誉度提升上去,且不说高于知名度,至少不能拖知名度的后腿。
2017年以来,美的集团明显加大了对科技公司这个定位的传播,正是基于这一考虑。
当然,品牌美誉度不是策划出来的,是从产品力、技术力以及企业形象本身自然生发出来的,而其中又以产品力为最大支撑。这几年,美的集团把研发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研发投入与人才延揽可谓不惜血本。这缘于美的几十年经营悟出的一个既简单又深刻的道理:唯有研发,才是支撑一个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最强大、最持久动力。
如何判断一个企业产品力的高低?主要看两个指标:一是高端产品在这个企业产品体系中的占比;二是这个企业的高端产品在整个行业的市场表现。一般来讲,一个企业的高端产品占比能做到行业第一,这个企业的经营状况一定不差。
而研发决定这一切。研发决定技术,技术决定产品,产品决定市场。从研发立项到产品被消费者接受,这个过程一般需要3—5年,甚至更长。
这是我预测美的集团蜕变成为科技集团的时间点,可能出现在2020年的依据。
我此前曾预测过2017年美的集团主要经营指标(本文也有涉及),现在,我对美的集团2018年的经营指标做一个超前的大胆预测。
1、乐观的预测:营收:2800亿元—2900亿元;净利:250亿元;研发投入:超过100亿元。
2、保守的预测:营收:2700亿元;净利:240亿元;研发投入:接近100亿元。
那么,怎么判断美的是否已成为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科技公司呢?
有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那就是,看美的集团年研发投入何时超过30亿美元?超过的那一天,就是美的集团正式蜕变成为一家科技集团的一天。
这一天很有可能出现在2020年。
你知道吗,全球家电老大三星电子,连续多年研发投入均超过100亿美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