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共享办公下半场 抱团取暖还是单打独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共享办公下半场 抱团取暖还是单打独斗?

同样处在风口的共享办公,下一步是“寒冬”吗?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过去的两年中,有关于分享经济发展的国家政策密集出台,从去年3月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到今年7月八部委印发指导性意见,诸多政策红利支撑下的分享经济一路高歌猛进。今年2月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中指出,预计未来几年分享经济仍将保持年均40%左右的高速增长。

这场轰轰烈烈的分享经济大潮,正在经历寒冬的“洗礼”。与企业接连倒闭的共享单车行业同样备受关注的,还有风口上的共享办公。

据科技部火炬中心公示名单显示,截至2016年10月,三批通过科技部备案的共享办公企业共1337家。2017年12月8日,科技部火炬中心又公布2017年度拟确定为国家备案的企业共645家。

诸多共享办公成立的2015年被称为行业“元年”,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这些企业有的倒在了追赶风口的路上,有的正在联手抵御“外敌”,还有的正在破土而出。

2016年可谓共享办公企业倒闭的“大年”。上半年,联合办公空间“地库”、“孔雀机构”相继落败深圳;8月,经营长达13年的上海艾可士在上海的16个联合办公网点全部关闭;10月,Mad Space在北京宣布破产倒闭,租户被迫撤离。

与此同时,国际共享办公巨头WeWork于2016年3月悄然进入中国市场,为竞争本就激烈的共享办公市场又添了一把柴火。

在市场打的火热的同时,行业也终于在近期迎来了规范标准。今年9月,科技部联合多家共享办公运营商在全国双创周发布《众创空间(联合办公)服务标准》,并为行业设立了明确的定义,“是一种通过完善创新创业要素配置,共享办公配套设施与服务,提高创业的便利性,降低创业者创业成本,使其专注于核心业务发展的新型服务平台”。

这意味着,共享办公行业将不仅是提供共享办公的空间,也有别于传统的孵化器。这一界定更是提高了共享办公的门槛,为创新创业提供平台和指导成为共享办公企业的必备要素。

当下,竞争加剧、格局分裂、标准逐步规范的共享办公即将进入第四个年头,如何“突围”、成功渡过行业洗牌期成为各家共享办公企业的难题,一些企业选择合并来扩大规模和占有率。

在国内市场“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共享办公行业在2017年迎来了多宗现象级的合并,行业加速进入整合期。2017年4月,优客工场与洪泰创新空间宣布战略合并;3月份,WE+与酷窝办公社区宣布合并;9月23日,优客工场再次与方糖小镇宣布成立新的合资公司加速全球扩张。

还有一些企业选择突出自身优势来实现盈利。尚科办公社区董事长李智勇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未来共享办公企业之间的竞争,其实比拼的是上下游资源整合能力、开拓能力、运营能力和产品定位能力。

在李智勇看来,要拥有上下游资源整合能力仅仅依靠入驻小微型企业是不够的,吸引大中小微型企业入驻,有助于形成上下游的产业链,从而营造良性的生态循环。他认为,目前创业企业数量很多,且对办公场景的选择更加灵活,而写字楼存量供大于求,“仅仅服务小微型企业的共享办公企业,极少数能实现盈利。”

想要在大洗牌的浪潮中站稳脚跟,实现盈利是不断攻城略地的共享办公企业们共同面临的问题。实际上,盈利模式单一、过于依赖租金一直是共享办公行业待解的难题,这也是行业被戏称为“二房东”的来源。

潘石屹曾公开表示,拥有1.7万个工位的SOHO3Q“现在赚的钱少得可怜”。优客工场创始人毛大庆也曾表示,租金是优客工场收入的主要来源,未来将要降低租金收入占比。

对此,李智勇有着不同的见解。在他看来,想要“跳过”租金谈收入是不切合实际的,依靠租金和核心会员的收入是共享办公盈利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才能打造办公生态圈,如办公服务、入驻企业金融服务等。

李智勇介绍称,在尚科办公社区的生态中,以区域优势划分为“文化+科技”、“人工智能”等不同的办公社区,一方面吸纳区域带来的政策红利、人才优势,另一方面能吸引相同类型的大中小微企业进行产业集聚。

可以预见的是,无论是抱团取暖的企业合并,还是依靠自身优势单打独斗,经历了两年野蛮生长、一年竞争格局分裂的共享办公企业即将进入更大一轮的优胜劣汰。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共享办公下半场 抱团取暖还是单打独斗?

同样处在风口的共享办公,下一步是“寒冬”吗?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过去的两年中,有关于分享经济发展的国家政策密集出台,从去年3月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到今年7月八部委印发指导性意见,诸多政策红利支撑下的分享经济一路高歌猛进。今年2月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中指出,预计未来几年分享经济仍将保持年均40%左右的高速增长。

这场轰轰烈烈的分享经济大潮,正在经历寒冬的“洗礼”。与企业接连倒闭的共享单车行业同样备受关注的,还有风口上的共享办公。

据科技部火炬中心公示名单显示,截至2016年10月,三批通过科技部备案的共享办公企业共1337家。2017年12月8日,科技部火炬中心又公布2017年度拟确定为国家备案的企业共645家。

诸多共享办公成立的2015年被称为行业“元年”,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这些企业有的倒在了追赶风口的路上,有的正在联手抵御“外敌”,还有的正在破土而出。

2016年可谓共享办公企业倒闭的“大年”。上半年,联合办公空间“地库”、“孔雀机构”相继落败深圳;8月,经营长达13年的上海艾可士在上海的16个联合办公网点全部关闭;10月,Mad Space在北京宣布破产倒闭,租户被迫撤离。

与此同时,国际共享办公巨头WeWork于2016年3月悄然进入中国市场,为竞争本就激烈的共享办公市场又添了一把柴火。

在市场打的火热的同时,行业也终于在近期迎来了规范标准。今年9月,科技部联合多家共享办公运营商在全国双创周发布《众创空间(联合办公)服务标准》,并为行业设立了明确的定义,“是一种通过完善创新创业要素配置,共享办公配套设施与服务,提高创业的便利性,降低创业者创业成本,使其专注于核心业务发展的新型服务平台”。

这意味着,共享办公行业将不仅是提供共享办公的空间,也有别于传统的孵化器。这一界定更是提高了共享办公的门槛,为创新创业提供平台和指导成为共享办公企业的必备要素。

当下,竞争加剧、格局分裂、标准逐步规范的共享办公即将进入第四个年头,如何“突围”、成功渡过行业洗牌期成为各家共享办公企业的难题,一些企业选择合并来扩大规模和占有率。

在国内市场“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共享办公行业在2017年迎来了多宗现象级的合并,行业加速进入整合期。2017年4月,优客工场与洪泰创新空间宣布战略合并;3月份,WE+与酷窝办公社区宣布合并;9月23日,优客工场再次与方糖小镇宣布成立新的合资公司加速全球扩张。

还有一些企业选择突出自身优势来实现盈利。尚科办公社区董事长李智勇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未来共享办公企业之间的竞争,其实比拼的是上下游资源整合能力、开拓能力、运营能力和产品定位能力。

在李智勇看来,要拥有上下游资源整合能力仅仅依靠入驻小微型企业是不够的,吸引大中小微型企业入驻,有助于形成上下游的产业链,从而营造良性的生态循环。他认为,目前创业企业数量很多,且对办公场景的选择更加灵活,而写字楼存量供大于求,“仅仅服务小微型企业的共享办公企业,极少数能实现盈利。”

想要在大洗牌的浪潮中站稳脚跟,实现盈利是不断攻城略地的共享办公企业们共同面临的问题。实际上,盈利模式单一、过于依赖租金一直是共享办公行业待解的难题,这也是行业被戏称为“二房东”的来源。

潘石屹曾公开表示,拥有1.7万个工位的SOHO3Q“现在赚的钱少得可怜”。优客工场创始人毛大庆也曾表示,租金是优客工场收入的主要来源,未来将要降低租金收入占比。

对此,李智勇有着不同的见解。在他看来,想要“跳过”租金谈收入是不切合实际的,依靠租金和核心会员的收入是共享办公盈利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才能打造办公生态圈,如办公服务、入驻企业金融服务等。

李智勇介绍称,在尚科办公社区的生态中,以区域优势划分为“文化+科技”、“人工智能”等不同的办公社区,一方面吸纳区域带来的政策红利、人才优势,另一方面能吸引相同类型的大中小微企业进行产业集聚。

可以预见的是,无论是抱团取暖的企业合并,还是依靠自身优势单打独斗,经历了两年野蛮生长、一年竞争格局分裂的共享办公企业即将进入更大一轮的优胜劣汰。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