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线上推出“黑科技”,线下提升客户体验,同程双管齐下布局大交通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线上推出“黑科技”,线下提升客户体验,同程双管齐下布局大交通

“慧行”产品的出现能否解决广大用户的出行痛点?同程平台布局大交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中国春运被誉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周期性的人类大迁徙。在40天左右的时间里,有约30亿人次的人口流动。2017年全国春运旅客发送量达到29.8亿人次,2018年则预计突破30亿人次。“回家”依然是春运期间不变的主题。

12月19日,由同程旅游主办的2018春运大数据发布会在京召开,同程旅游发布了国内领先的一站式出行解决方案——慧行。同程旅游副总裁、交通事业群CEO厉亮表示:“同程旅游将利用自身的平台优势,打通交通工具的供需闭环,向用户提供覆盖火车、机票、汽车、船票等多品类的联动资源,用户一次查询就可以获得量身定制的全出行解决方案。”

那么,“慧行”产品的出现能否解决广大用户的出行痛点?同程平台布局大交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借“互联网+大数据”改善用户出行痛点

在旅游产品中,交通甚至可以占到总成本的一半以上,打通火车票、机票等交通资源之后,旅游产品的盈利空间也会更大,基于此,布局大交通是巨头OTA们的“必争之地”,同程、携程、途牛等玩家均未松懈在这方面的布局。

就同程而言,通过其战略合作伙伴腾讯,拥有了微信和手机QQ等线上流量渠道,另外还有同程APP和网站入口,自身流量已达到千万级。在大数据分析方面,同程已经做了4年时间,因此当下同程在大交通上的布局格外引人瞩目。

在“慧行”产品发布前,同程旅游曾联合中国交通报发布了《2018年春运大数据报告》基于同程旅游平台大数据和用户问卷调查,对2018年春运期间民航、铁路、公路客票预订情况及居民春运出行意愿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发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2018年春运人平均出行距离700公里相当于北京到郑州的距离

近半旅客需要至少一次大交通中转,51.9%愿用时间换顺利出行

近半旅客提前一周考虑替代方案,交通方案智能推荐潜在需求巨大

同程顺势推出的“智慧春运”出行解决方案“慧行”,恰是基于上述春运出行特点。同程旅游副总裁、交通事业群CEO厉亮认为,同程的核心竞争有两点:第一是技术,第二是大数据优势。据了解,“慧行”将不同路线的动态出行难度和成本考量作为大数据决策因子,在“最快、最省、最舒适”等维度下提供“替换、接续”型出行方案,假设出现无直达、无票情况,同程旅游的“慧行”产品还可以创造性提供“联程联运”模式。

几乎人人有感,春运期间的“抢票”让人“望而生畏”,每到这个时候,节省一秒钟就多了买到票的胜算。厉亮表示,“慧行”推出了多行程合并支付以及多方案一键预定,解决用户中转换乘需要多次下单、多次付款的问题,为用户节省了大量决策和消费时间,用户一次下单即可完成全部方案的预定,简化购票步骤。

此外,“慧行”的贴心之处还体现在人工智能上,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在2018春运前“慧行”上线了语音查询购票,预定购票功能,人机交互让购票更简单。

塑用户线下出行体验 反哺线上流量

在“慧行”产品发布现场,厉亮也透露了同程在加码布局线下大交通服务,增加客户体验。除了买票期间的决策难、购票难,在出行过程中,行李多、排队久、打车难、吃饭贵等问题也是旅客不小的痛点。

据悉,从2016年10月开始,同程交通事业群就以VIP服务中心为轴心,为用户提供车上餐食预订、接送站、停车接驳等多元化出行服务。加码布局线下服务体验主要是考虑到互联网流量为王的时代已经逐渐过去,接下来的竞争将集中在用户体验和客户口碑方面。

那么,同程旅游本身属性是互联网+科技公司,在布局线下的过程中有何难点,又是如何解决的?

厉亮向旅游刊记者透露,在布局线下服务的过程中的确遇到了很多困难。“首先需要开拓大量的线下资源的合作伙伴,比如在机场布一些服务点,需要一个一个去谈,谈完后要有2、3个月的时间装修,所以速度会比互联网慢”。针对高铁站与机场休息室服务点,厉亮介绍主要有两种合作模式,一种是由同程自营,直接开进去,另外是冠名一些现有的休息室或服务中心,目前服务点约有几十个。

对于线下流量这一块,厉亮表示这不是现在考虑的重点,微信和QQ以及同程APP入口已经带来了千万级流量,重点是如何通过线下出行把几千万级的用户服务好,将这些用户的购票意愿转到同程平台上。布局高铁站也好机场也好,其实都是为了和用户接触的时间更长,在提供更多的服务,以此获得更好的口碑。

选择在春运前期推出智慧出行产品,不难窥见同程布局大交通领域的野心和自信,“慧行”能否击中更多人的出行需求,旅游刊将继续保持关注。

旅游刊微信公众号:旅游刊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线上推出“黑科技”,线下提升客户体验,同程双管齐下布局大交通

“慧行”产品的出现能否解决广大用户的出行痛点?同程平台布局大交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中国春运被誉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周期性的人类大迁徙。在40天左右的时间里,有约30亿人次的人口流动。2017年全国春运旅客发送量达到29.8亿人次,2018年则预计突破30亿人次。“回家”依然是春运期间不变的主题。

12月19日,由同程旅游主办的2018春运大数据发布会在京召开,同程旅游发布了国内领先的一站式出行解决方案——慧行。同程旅游副总裁、交通事业群CEO厉亮表示:“同程旅游将利用自身的平台优势,打通交通工具的供需闭环,向用户提供覆盖火车、机票、汽车、船票等多品类的联动资源,用户一次查询就可以获得量身定制的全出行解决方案。”

那么,“慧行”产品的出现能否解决广大用户的出行痛点?同程平台布局大交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借“互联网+大数据”改善用户出行痛点

在旅游产品中,交通甚至可以占到总成本的一半以上,打通火车票、机票等交通资源之后,旅游产品的盈利空间也会更大,基于此,布局大交通是巨头OTA们的“必争之地”,同程、携程、途牛等玩家均未松懈在这方面的布局。

就同程而言,通过其战略合作伙伴腾讯,拥有了微信和手机QQ等线上流量渠道,另外还有同程APP和网站入口,自身流量已达到千万级。在大数据分析方面,同程已经做了4年时间,因此当下同程在大交通上的布局格外引人瞩目。

在“慧行”产品发布前,同程旅游曾联合中国交通报发布了《2018年春运大数据报告》基于同程旅游平台大数据和用户问卷调查,对2018年春运期间民航、铁路、公路客票预订情况及居民春运出行意愿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发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2018年春运人平均出行距离700公里相当于北京到郑州的距离

近半旅客需要至少一次大交通中转,51.9%愿用时间换顺利出行

近半旅客提前一周考虑替代方案,交通方案智能推荐潜在需求巨大

同程顺势推出的“智慧春运”出行解决方案“慧行”,恰是基于上述春运出行特点。同程旅游副总裁、交通事业群CEO厉亮认为,同程的核心竞争有两点:第一是技术,第二是大数据优势。据了解,“慧行”将不同路线的动态出行难度和成本考量作为大数据决策因子,在“最快、最省、最舒适”等维度下提供“替换、接续”型出行方案,假设出现无直达、无票情况,同程旅游的“慧行”产品还可以创造性提供“联程联运”模式。

几乎人人有感,春运期间的“抢票”让人“望而生畏”,每到这个时候,节省一秒钟就多了买到票的胜算。厉亮表示,“慧行”推出了多行程合并支付以及多方案一键预定,解决用户中转换乘需要多次下单、多次付款的问题,为用户节省了大量决策和消费时间,用户一次下单即可完成全部方案的预定,简化购票步骤。

此外,“慧行”的贴心之处还体现在人工智能上,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在2018春运前“慧行”上线了语音查询购票,预定购票功能,人机交互让购票更简单。

塑用户线下出行体验 反哺线上流量

在“慧行”产品发布现场,厉亮也透露了同程在加码布局线下大交通服务,增加客户体验。除了买票期间的决策难、购票难,在出行过程中,行李多、排队久、打车难、吃饭贵等问题也是旅客不小的痛点。

据悉,从2016年10月开始,同程交通事业群就以VIP服务中心为轴心,为用户提供车上餐食预订、接送站、停车接驳等多元化出行服务。加码布局线下服务体验主要是考虑到互联网流量为王的时代已经逐渐过去,接下来的竞争将集中在用户体验和客户口碑方面。

那么,同程旅游本身属性是互联网+科技公司,在布局线下的过程中有何难点,又是如何解决的?

厉亮向旅游刊记者透露,在布局线下服务的过程中的确遇到了很多困难。“首先需要开拓大量的线下资源的合作伙伴,比如在机场布一些服务点,需要一个一个去谈,谈完后要有2、3个月的时间装修,所以速度会比互联网慢”。针对高铁站与机场休息室服务点,厉亮介绍主要有两种合作模式,一种是由同程自营,直接开进去,另外是冠名一些现有的休息室或服务中心,目前服务点约有几十个。

对于线下流量这一块,厉亮表示这不是现在考虑的重点,微信和QQ以及同程APP入口已经带来了千万级流量,重点是如何通过线下出行把几千万级的用户服务好,将这些用户的购票意愿转到同程平台上。布局高铁站也好机场也好,其实都是为了和用户接触的时间更长,在提供更多的服务,以此获得更好的口碑。

选择在春运前期推出智慧出行产品,不难窥见同程布局大交通领域的野心和自信,“慧行”能否击中更多人的出行需求,旅游刊将继续保持关注。

旅游刊微信公众号:旅游刊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