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箭厂视频】在中国最北村庄,我给芬兰职业圣诞老人当了一天实习生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箭厂视频】在中国最北村庄,我给芬兰职业圣诞老人当了一天实习生

Jouni更希望我们称他“圣诞老人”,而非本名。他说他把真实的自己留在了芬兰,在漠河的,会一直是一个圣诞老人。“这个世界每天都有很多很坏的事情发生,但如果他们(游客)来到我这里,这一天过得很开心,我想就很有意义。”

从2011年开始,漠河每年都会从芬兰请一位“正牌”圣诞老人过来常驻。

这座中国最北的县城,为了发展旅游业,在距离北极村22公里的黑龙江边,参照芬兰圣诞村的建筑式样,仿建了一个“北极圣诞村”。走进村子,抬眼就能看见北欧风格的尖顶大木屋,被请来的圣诞老人就住在里面。

Jouni Ekstrom是北极圣诞村的第十二任圣诞老人。

刚见面时,我发现除了淡金色的大胡子外,Jouni与我想象中圣诞老人的形象几乎无异——魁伟的身躯,大肚子,快活的胖圆脸上点缀着浓密的髭须和两道粗眉,包裹在宽肥的红白相间衣裤、圣诞帽下,显得憨态可掬。

如果不是Jouni自己透露,我压根不会想到他之前的身份是一个木匠,在芬兰给人盖房子,生意最好的时候还拥有属于自己的公司。后来公司倒闭,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失业后,才自学考试选择成为了一个职业圣诞老人。

在北极圣诞村这半年,算是他拿到资格证书后的实习期。不过毕竟持证上岗,为了体验一下真正的圣诞老人的生活,我跟着Jouni做了一天他的实习生。

作为旅游景区里的圣诞老人,Jouni的工作和我起初的设想不太一样。

他不需要雪橇,不用爬烟囱,甚至不会离开院子给村里的孩子们派送礼物,大部分时间都待在自己的木屋里,带着各路游客参观,与他们交流、合影留念,还有固定上下班时间——每天过了下午5点,圣诞村就会准时关门。

听上去挺美好,工作内容简单,待遇丰厚,似乎只要穿上圣诞装,跟游客们拍拍照就行了。可惜我的美好幻想没能持续多久,套上圣诞老人的衣服,贴上假胡子,真正跟游客打起交道来,我才发现这一切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轻松好玩。

半小时的实习生培训,Jouni教我学了很多圣诞老人言谈举止的技巧。比如走路的姿势,握手要敦实有力,眼神交流非常重要等等,还叮嘱我,最重要的是对待每一个进来的游客都要一视同仁。

一开始,我自认为还能做到一视同仁,并享受圣诞老人身份带来的新鲜体验和被游客们簇拥的喜悦,直到在广场中年阿姨们搂着我不放,一阵咔咔拍照后,我这个匆匆上岗的十二又二分之一任冒牌圣诞老人,终于败下阵来。

枯燥和疲惫迅速取代了新鲜感和喜悦。这时候,我才真正理解了Jouni所说的“把与游客交流视作一种快乐源泉,让游客相信你就是真正的圣诞老人,而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有多不容易。

也正因如此,在漠河Jouni更希望我们称他为“圣诞老人”,而非本名。他说他把真实的自己留在了芬兰,在漠河的,会一直是一个圣诞老人。

“这个世界每天都有很多很坏的事情发生,但如果他们(游客)来到我这里,这一天过得很开心,我想就很有意义。”Jouni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对他来说,或许成为圣诞老人的真正意义也在于此。他不会像我一样厌倦游客,反而更害怕没有人来,或者淡季、休假。因为至少在游客眼里,他还是一个很童话般的形象,值得尊重,但如果没有了游客,在这个异国他乡的村落,他可能就什么也不是了。

拍摄休息间隙,我好奇地问Jouni,当初为什么会想到来中国来当一个圣诞老人?因为在我印象中,北欧国家一直是社会稳定、经济发达、高福利的象征,即便失业,应该也有很好的保障才是。

Jouni说那是过去,实际上现在的芬兰失业率很高。在人口只有大约550万的芬兰,约50万的劳动力是没有工作的,贫困人口的数量几乎达到了100万。

不过圣诞老人确实存在,而且在芬兰是个十足的高薪职业。圣诞节期间,有些家庭的父母会聘用圣诞老人,由其将礼物转交给孩子,15分钟可以轻松赚到200欧。但与此同时,贫困家庭的孩子却可能永远也看不到圣诞老人。

对于回国后的愿景,Jouni表示希望在圣诞节那天,自己能义务成为穷人家的圣诞老人,让更多孩子收到圣诞老人的礼物。

这番话让我想起了美国新闻史上一个很有名的社论。

1897年,小女孩帕吉尼娅给纽约《太阳报》写信,询问“圣诞老人真的存在吗?”时任《太阳报》编辑Francis P Church诚恳回复道,“是的,圣诞老人是有的,这绝不是谎话。”

制作团队简介

 

厂长语录

“想跟圣诞老人一起哈啤”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箭厂视频】在中国最北村庄,我给芬兰职业圣诞老人当了一天实习生

Jouni更希望我们称他“圣诞老人”,而非本名。他说他把真实的自己留在了芬兰,在漠河的,会一直是一个圣诞老人。“这个世界每天都有很多很坏的事情发生,但如果他们(游客)来到我这里,这一天过得很开心,我想就很有意义。”

从2011年开始,漠河每年都会从芬兰请一位“正牌”圣诞老人过来常驻。

这座中国最北的县城,为了发展旅游业,在距离北极村22公里的黑龙江边,参照芬兰圣诞村的建筑式样,仿建了一个“北极圣诞村”。走进村子,抬眼就能看见北欧风格的尖顶大木屋,被请来的圣诞老人就住在里面。

Jouni Ekstrom是北极圣诞村的第十二任圣诞老人。

刚见面时,我发现除了淡金色的大胡子外,Jouni与我想象中圣诞老人的形象几乎无异——魁伟的身躯,大肚子,快活的胖圆脸上点缀着浓密的髭须和两道粗眉,包裹在宽肥的红白相间衣裤、圣诞帽下,显得憨态可掬。

如果不是Jouni自己透露,我压根不会想到他之前的身份是一个木匠,在芬兰给人盖房子,生意最好的时候还拥有属于自己的公司。后来公司倒闭,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失业后,才自学考试选择成为了一个职业圣诞老人。

在北极圣诞村这半年,算是他拿到资格证书后的实习期。不过毕竟持证上岗,为了体验一下真正的圣诞老人的生活,我跟着Jouni做了一天他的实习生。

作为旅游景区里的圣诞老人,Jouni的工作和我起初的设想不太一样。

他不需要雪橇,不用爬烟囱,甚至不会离开院子给村里的孩子们派送礼物,大部分时间都待在自己的木屋里,带着各路游客参观,与他们交流、合影留念,还有固定上下班时间——每天过了下午5点,圣诞村就会准时关门。

听上去挺美好,工作内容简单,待遇丰厚,似乎只要穿上圣诞装,跟游客们拍拍照就行了。可惜我的美好幻想没能持续多久,套上圣诞老人的衣服,贴上假胡子,真正跟游客打起交道来,我才发现这一切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轻松好玩。

半小时的实习生培训,Jouni教我学了很多圣诞老人言谈举止的技巧。比如走路的姿势,握手要敦实有力,眼神交流非常重要等等,还叮嘱我,最重要的是对待每一个进来的游客都要一视同仁。

一开始,我自认为还能做到一视同仁,并享受圣诞老人身份带来的新鲜体验和被游客们簇拥的喜悦,直到在广场中年阿姨们搂着我不放,一阵咔咔拍照后,我这个匆匆上岗的十二又二分之一任冒牌圣诞老人,终于败下阵来。

枯燥和疲惫迅速取代了新鲜感和喜悦。这时候,我才真正理解了Jouni所说的“把与游客交流视作一种快乐源泉,让游客相信你就是真正的圣诞老人,而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有多不容易。

也正因如此,在漠河Jouni更希望我们称他为“圣诞老人”,而非本名。他说他把真实的自己留在了芬兰,在漠河的,会一直是一个圣诞老人。

“这个世界每天都有很多很坏的事情发生,但如果他们(游客)来到我这里,这一天过得很开心,我想就很有意义。”Jouni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对他来说,或许成为圣诞老人的真正意义也在于此。他不会像我一样厌倦游客,反而更害怕没有人来,或者淡季、休假。因为至少在游客眼里,他还是一个很童话般的形象,值得尊重,但如果没有了游客,在这个异国他乡的村落,他可能就什么也不是了。

拍摄休息间隙,我好奇地问Jouni,当初为什么会想到来中国来当一个圣诞老人?因为在我印象中,北欧国家一直是社会稳定、经济发达、高福利的象征,即便失业,应该也有很好的保障才是。

Jouni说那是过去,实际上现在的芬兰失业率很高。在人口只有大约550万的芬兰,约50万的劳动力是没有工作的,贫困人口的数量几乎达到了100万。

不过圣诞老人确实存在,而且在芬兰是个十足的高薪职业。圣诞节期间,有些家庭的父母会聘用圣诞老人,由其将礼物转交给孩子,15分钟可以轻松赚到200欧。但与此同时,贫困家庭的孩子却可能永远也看不到圣诞老人。

对于回国后的愿景,Jouni表示希望在圣诞节那天,自己能义务成为穷人家的圣诞老人,让更多孩子收到圣诞老人的礼物。

这番话让我想起了美国新闻史上一个很有名的社论。

1897年,小女孩帕吉尼娅给纽约《太阳报》写信,询问“圣诞老人真的存在吗?”时任《太阳报》编辑Francis P Church诚恳回复道,“是的,圣诞老人是有的,这绝不是谎话。”

制作团队简介

 

厂长语录

“想跟圣诞老人一起哈啤”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