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当红明星巨额片酬背后的商业博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当红明星巨额片酬背后的商业博弈

对大多数制片方而言,当红明星粉丝数量的多少和投资回报率的高低已直接挂钩。

作者:王莹

明星是一个高收入的职业,有些当红明星整部戏的片酬就高达一个亿,这个数字是很多普通人奋斗一辈子都达不到的目标,明星究竟拿多少钱,该不该领这么高的片酬,多方意见各执一词。

有人认为明星高片酬是由观众、市场所决定的,舆论再怎么有意见,也无法左右这只“无形的手”。

有人则认为明星片酬已经畸形发展,在业界早就引发了各方不满。

成龙曾称某当红演员拍戏时,全是替身代办,等到打戏拍完后才过来,在镜头前喘喘气做做样子,拍个面部特写还称辛苦。

气得成龙当场放狠话:“这种工作态度,我看你几时完蛋!”对于一些鲜肉演员一点皮肉小伤都忍受不了,他也相当不满:“现在有些演员,啊啊啊!我扎了刺了,医生!医生!”

陈道明在接受央视采访时也表示,自己跟很多年轻演员接触过,发现某些人的职业观不太对:“现在动不动什么手破了,什么哪儿摔伤了,什么冬天在水里头、夏天穿着大皮袄,变成了一个演员的功劳。”

他认为,这应该是演员的本分,“你的职业就是这个,然后还把它当作敬业?你演员就应该吃这样的苦。”

同时,他强调,年轻演员片酬高低不是重点,重要的还是有没有尽到本分、对得起观众,“工作是怎么做的,我觉得我更看重的是这个。”

编剧汪海林无奈地表示:“你去浙江横店影视城看看,就会知道替身有多泛滥了,一些明星的戏份,可能超过一半都是各种替身完成的。”

他激动地说:“滥用替身意味着粗制滥造,演员演戏最起码的要求是把属于自己的台词说出来,属于自己的戏份演出来,你拿这么高的片酬,不演戏、不说台词,这就是艺德的沦丧。”

电视台:谁红买谁

明星的片酬作为电视剧制作成本的一部分,和电视剧生产制作模式息息相关。

不同于美日韩等国家,我国实行的是“制播分离”的电视剧生产制作模式:电视剧的制片方和播出方是分开的。

电视台买电视剧属于“一锤子买卖”,付完制片方钱后的广告收益风险独自承担,而广告商则迷恋“明星”效应,一部剧没上映前,谁也拿不准会不会火,而相较之下,有当红明星出演剧目无疑占有先天优势。

因此,“谁红买谁”逐渐成了电视台选剧的第一标准,甚至比电视剧本身的内容还重要。

汪海林对此深有感触:“有个导演要给某电视台拍电视剧,是个小鲜肉组合演的,电视台里就一个要求:拍得脑残一点。”“可是拍得脑残我不会。”“那你就尽量拍得脑残一点。”

一个电视台能对导演提出这样“奇葩”要求,说明剧情“脑残”程度并不重要,重点是要能吸引广告商,这样才能赚钱。

因此,当红明星的片酬水涨船高,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毕竟“收视率”是电视台的“衣食父母”。

制片方:谁红找谁

作为制片方,为了保证电视剧能卖出,就必须迎合市场喜好、电视台标准和广告商的眼光,其卖出风险很大程度取决于“明星”效应。

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叶宁称,很多制片公司在参与决定演员上,非常看重一位演员有多少粉丝,因为粉丝数据能够反映他们对作品的影响。

当红人气偶像杨洋的微博3000多万粉丝,其主演的《微微一笑很倾城》上线16个小时播放量就突破3亿。

从播出期间粉丝活跃度对收视率影响的数据分析,男主角杨洋一人对电视剧《微微一笑很倾城》的贡献率就高达41.8%。

显然,对大多数制片方而言,当红明星粉丝数量的多少和投资回报率的高低已直接挂钩。

另外,如果没有“小鲜肉”的加盟,制片方在融资环节就非常被动。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当红明星巨额片酬背后的商业博弈

对大多数制片方而言,当红明星粉丝数量的多少和投资回报率的高低已直接挂钩。

作者:王莹

明星是一个高收入的职业,有些当红明星整部戏的片酬就高达一个亿,这个数字是很多普通人奋斗一辈子都达不到的目标,明星究竟拿多少钱,该不该领这么高的片酬,多方意见各执一词。

有人认为明星高片酬是由观众、市场所决定的,舆论再怎么有意见,也无法左右这只“无形的手”。

有人则认为明星片酬已经畸形发展,在业界早就引发了各方不满。

成龙曾称某当红演员拍戏时,全是替身代办,等到打戏拍完后才过来,在镜头前喘喘气做做样子,拍个面部特写还称辛苦。

气得成龙当场放狠话:“这种工作态度,我看你几时完蛋!”对于一些鲜肉演员一点皮肉小伤都忍受不了,他也相当不满:“现在有些演员,啊啊啊!我扎了刺了,医生!医生!”

陈道明在接受央视采访时也表示,自己跟很多年轻演员接触过,发现某些人的职业观不太对:“现在动不动什么手破了,什么哪儿摔伤了,什么冬天在水里头、夏天穿着大皮袄,变成了一个演员的功劳。”

他认为,这应该是演员的本分,“你的职业就是这个,然后还把它当作敬业?你演员就应该吃这样的苦。”

同时,他强调,年轻演员片酬高低不是重点,重要的还是有没有尽到本分、对得起观众,“工作是怎么做的,我觉得我更看重的是这个。”

编剧汪海林无奈地表示:“你去浙江横店影视城看看,就会知道替身有多泛滥了,一些明星的戏份,可能超过一半都是各种替身完成的。”

他激动地说:“滥用替身意味着粗制滥造,演员演戏最起码的要求是把属于自己的台词说出来,属于自己的戏份演出来,你拿这么高的片酬,不演戏、不说台词,这就是艺德的沦丧。”

电视台:谁红买谁

明星的片酬作为电视剧制作成本的一部分,和电视剧生产制作模式息息相关。

不同于美日韩等国家,我国实行的是“制播分离”的电视剧生产制作模式:电视剧的制片方和播出方是分开的。

电视台买电视剧属于“一锤子买卖”,付完制片方钱后的广告收益风险独自承担,而广告商则迷恋“明星”效应,一部剧没上映前,谁也拿不准会不会火,而相较之下,有当红明星出演剧目无疑占有先天优势。

因此,“谁红买谁”逐渐成了电视台选剧的第一标准,甚至比电视剧本身的内容还重要。

汪海林对此深有感触:“有个导演要给某电视台拍电视剧,是个小鲜肉组合演的,电视台里就一个要求:拍得脑残一点。”“可是拍得脑残我不会。”“那你就尽量拍得脑残一点。”

一个电视台能对导演提出这样“奇葩”要求,说明剧情“脑残”程度并不重要,重点是要能吸引广告商,这样才能赚钱。

因此,当红明星的片酬水涨船高,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毕竟“收视率”是电视台的“衣食父母”。

制片方:谁红找谁

作为制片方,为了保证电视剧能卖出,就必须迎合市场喜好、电视台标准和广告商的眼光,其卖出风险很大程度取决于“明星”效应。

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叶宁称,很多制片公司在参与决定演员上,非常看重一位演员有多少粉丝,因为粉丝数据能够反映他们对作品的影响。

当红人气偶像杨洋的微博3000多万粉丝,其主演的《微微一笑很倾城》上线16个小时播放量就突破3亿。

从播出期间粉丝活跃度对收视率影响的数据分析,男主角杨洋一人对电视剧《微微一笑很倾城》的贡献率就高达41.8%。

显然,对大多数制片方而言,当红明星粉丝数量的多少和投资回报率的高低已直接挂钩。

另外,如果没有“小鲜肉”的加盟,制片方在融资环节就非常被动。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