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界面预言家】万亿资金涌入公募 混合型基金前景却不乐观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界面预言家】万亿资金涌入公募 混合型基金前景却不乐观

FOF的诞生和大资管新规对公募基金行业未来的规范化运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017年是价值投资回归的一年,也是公募基金发展回归理性的一年。

这一年中,开放式基金的流动性风险,被监管要求全面的“查缺补漏”;曾经讳莫如深的“僵尸基金”,清盘开始常态化;针对基金销售的产品错配等现象,设立了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保护普通投资者利益……

经历了2017的洗礼,公募基金将在2018年迎来哪些机遇和挑战?

今年被认为是公募基金进入资产配置新时代的开端,而标志正是酝酿已久的FOF。

FOF的诞生,是投资者需求与行业发展不断量变而引发的质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传统的基金产品可说是“靠天吃饭”。尤其是一些波动性较大的权益类基金,虽然长期来看是赚钱的,但给持有人的体验却非常糟糕,难以打破市场周期的桎梏。简单地买入某只基金已无法满足投资者的理财需求,公募基金希望通过FOF、投资组合等形式提供资产配置服务。较早布局该领域的广发基金认为,这预示着“财富管理2.0时代”的到来。

9月8日,首批公募FOF产品正式获批,南方、华夏、嘉实、建信、泰达宏利、海富通6家公司的产品规模合计超120亿元。首批FOF发行的最后一天,国内最早进行基金研究、资深基金研究专家王群航告诉界面新闻,FOF的诞生对行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事件。“今年行业即将成为一个新时代的元年,标志就是FOF。”

王群航认为,发展FOF的重要意义之一,在于FOF可以内生性地促进行业的规范。“FOF在选择标的基金时,肯定要挑选业绩优秀、运作规范的产品,这样就会促进标的基金的规范。”他补充道,“当然,这是要在外部FOF得到普遍化发展之后。内部FOF也会促进自己公司的产品。任何一家公司的基金,都可能成为人家FOF的标的。”

业内人士认为,大资管行业统一标准的趋势对公募行业也构成了外部利好。今年11月,央行汇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等部门起草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下称指导意见)。从指导意见来看,以公募证券投资基金为标杆,规范全行业的资产管理行为。银河证券把这种趋势称作“基金化”改造。

来自银河证券的数据统计称,受大资管新规影响的公募基金资产只有700亿左右,主要为分级基金、Reits以及个别投向未上市股权的产品。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总经理胡立峰认为,公募基金或成为资管新政后的最大赢家,未来将迎来大发展,将是未来资产管理与财富管理的主流领域。“全社会资产管理要向公募基金看齐与靠拢,大量资金流入公募基金,预计这将是数以万亿规模的级别。”

指导意见看似利好的同时,对基金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之一便是要求明示产品定位与类型,保持产品稳定性,这与王群航所说的FOF对公募的意义不谋而合。

所有品类中,混合型基金可能是最需要“治理”的类型,尤其是其中的灵活配置型基金,由于投资范围过于宽泛(0-95%),给基金带来了风格漂移的机会,也给投资者识别基金风险带来了困难。

颇具戏剧性的是,灵活配置型“全攻全守”的特点也曾一度被视为基金产品的重大突破。偏股型基金的最低仓位限制曾遭业内诟病,被认为捆住了基金经理的“手脚”,尤其是在市场系统性风险来临时,基金难以规避风险。2012年底,混合型基金仓位松绑,出现了0到95%股票仓位的灵活配置型,让基金经理拥有更多发挥空间。

但在近五年的实践中,这种“全攻全守”的产品却成了机会主义泛滥的温床,基民们则为失败的投机交纳了昂贵的“学费”。

大部分“学费”交给了基金经理们的择时策略。2015年曾出现过几只“精准择时”的“神基”,包括新华行业轮换配置A(519156)和长盛电子信息主题(000063)等等,然而这些基金在2016年初的熔断中无一不跌入深渊。后来表现亦平淡无奇。南方全天候策略FOF基金经理夏莹莹告诉界面新闻,团队在走访调研的过程中了解到,许多基金经理表示择时太难,更多收益来源于选股。

还有些“学费”交给了挂羊头卖狗肉的沪港深基金。近两年沪港通、深港通陆续开闸,主题基金如雨后春笋。然而,由于港股研究人才非常稀缺,不少基金钻了灵活配置型的“空子”,由只有A股经验的基金经理掌舵,在契约中设计了从0到95%的港股配置比例,继而出现了许多不配港股的“假沪港深”基金。目前这一漏洞已被“堵上”,在今年年中发布的相关监管文件中,要求将投资比例下限设置为零的基金在合同中明确揭示风险,注明有不投资港股的可能。

除了上述“学费”之外,大量委外产品、打新基金等都以灵活配置型基金的面貌出现,此前由于不加标签,投资者亦难以辨识。若遇到大额赎回等情形产生的流动性风险,只能自认倒霉。

胡立峰认为,混合型基金的存在是由于过去资管对产品没有清晰划分,笼统为“理财产品”,基金行业顺应理财需求,大量发展混合基金。资管新规之后,全社会资管产品都要明确产品定位,公募基金的混合基金基本上没有发展价值。“随着基金数量越来越多,风险特征鲜明的基金日益增多,这部分基金的命运难逃消亡与清盘。”

过去十年里,偏股型基金在行业中的占比持续缩小,股票型基金更是沦为最小规模品种。而胡立峰恰恰认为,股票型基金正是公募基金下阶段发展的突破口。“股票投资管理能力是一家基金公司最重要的管理能力,股票的投资分析、风险识别、行业与企业研究,将是基金公司绕不开的核心竞争力。”

而在股票型基金中,他认为行业股票型基金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传统的股票型基金以宽基指数为业绩比较基准,过于宽泛;指数型基金则完全被动,缺乏弹性。行业股票型基金的基准相对于某个具体的行业指数,投资上则是主动运作。最理想的形态是聚焦主流行业、参照主流基准、风格纯粹不漂移。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界面预言家】万亿资金涌入公募 混合型基金前景却不乐观

FOF的诞生和大资管新规对公募基金行业未来的规范化运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017年是价值投资回归的一年,也是公募基金发展回归理性的一年。

这一年中,开放式基金的流动性风险,被监管要求全面的“查缺补漏”;曾经讳莫如深的“僵尸基金”,清盘开始常态化;针对基金销售的产品错配等现象,设立了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保护普通投资者利益……

经历了2017的洗礼,公募基金将在2018年迎来哪些机遇和挑战?

今年被认为是公募基金进入资产配置新时代的开端,而标志正是酝酿已久的FOF。

FOF的诞生,是投资者需求与行业发展不断量变而引发的质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传统的基金产品可说是“靠天吃饭”。尤其是一些波动性较大的权益类基金,虽然长期来看是赚钱的,但给持有人的体验却非常糟糕,难以打破市场周期的桎梏。简单地买入某只基金已无法满足投资者的理财需求,公募基金希望通过FOF、投资组合等形式提供资产配置服务。较早布局该领域的广发基金认为,这预示着“财富管理2.0时代”的到来。

9月8日,首批公募FOF产品正式获批,南方、华夏、嘉实、建信、泰达宏利、海富通6家公司的产品规模合计超120亿元。首批FOF发行的最后一天,国内最早进行基金研究、资深基金研究专家王群航告诉界面新闻,FOF的诞生对行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事件。“今年行业即将成为一个新时代的元年,标志就是FOF。”

王群航认为,发展FOF的重要意义之一,在于FOF可以内生性地促进行业的规范。“FOF在选择标的基金时,肯定要挑选业绩优秀、运作规范的产品,这样就会促进标的基金的规范。”他补充道,“当然,这是要在外部FOF得到普遍化发展之后。内部FOF也会促进自己公司的产品。任何一家公司的基金,都可能成为人家FOF的标的。”

业内人士认为,大资管行业统一标准的趋势对公募行业也构成了外部利好。今年11月,央行汇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等部门起草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下称指导意见)。从指导意见来看,以公募证券投资基金为标杆,规范全行业的资产管理行为。银河证券把这种趋势称作“基金化”改造。

来自银河证券的数据统计称,受大资管新规影响的公募基金资产只有700亿左右,主要为分级基金、Reits以及个别投向未上市股权的产品。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总经理胡立峰认为,公募基金或成为资管新政后的最大赢家,未来将迎来大发展,将是未来资产管理与财富管理的主流领域。“全社会资产管理要向公募基金看齐与靠拢,大量资金流入公募基金,预计这将是数以万亿规模的级别。”

指导意见看似利好的同时,对基金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之一便是要求明示产品定位与类型,保持产品稳定性,这与王群航所说的FOF对公募的意义不谋而合。

所有品类中,混合型基金可能是最需要“治理”的类型,尤其是其中的灵活配置型基金,由于投资范围过于宽泛(0-95%),给基金带来了风格漂移的机会,也给投资者识别基金风险带来了困难。

颇具戏剧性的是,灵活配置型“全攻全守”的特点也曾一度被视为基金产品的重大突破。偏股型基金的最低仓位限制曾遭业内诟病,被认为捆住了基金经理的“手脚”,尤其是在市场系统性风险来临时,基金难以规避风险。2012年底,混合型基金仓位松绑,出现了0到95%股票仓位的灵活配置型,让基金经理拥有更多发挥空间。

但在近五年的实践中,这种“全攻全守”的产品却成了机会主义泛滥的温床,基民们则为失败的投机交纳了昂贵的“学费”。

大部分“学费”交给了基金经理们的择时策略。2015年曾出现过几只“精准择时”的“神基”,包括新华行业轮换配置A(519156)和长盛电子信息主题(000063)等等,然而这些基金在2016年初的熔断中无一不跌入深渊。后来表现亦平淡无奇。南方全天候策略FOF基金经理夏莹莹告诉界面新闻,团队在走访调研的过程中了解到,许多基金经理表示择时太难,更多收益来源于选股。

还有些“学费”交给了挂羊头卖狗肉的沪港深基金。近两年沪港通、深港通陆续开闸,主题基金如雨后春笋。然而,由于港股研究人才非常稀缺,不少基金钻了灵活配置型的“空子”,由只有A股经验的基金经理掌舵,在契约中设计了从0到95%的港股配置比例,继而出现了许多不配港股的“假沪港深”基金。目前这一漏洞已被“堵上”,在今年年中发布的相关监管文件中,要求将投资比例下限设置为零的基金在合同中明确揭示风险,注明有不投资港股的可能。

除了上述“学费”之外,大量委外产品、打新基金等都以灵活配置型基金的面貌出现,此前由于不加标签,投资者亦难以辨识。若遇到大额赎回等情形产生的流动性风险,只能自认倒霉。

胡立峰认为,混合型基金的存在是由于过去资管对产品没有清晰划分,笼统为“理财产品”,基金行业顺应理财需求,大量发展混合基金。资管新规之后,全社会资管产品都要明确产品定位,公募基金的混合基金基本上没有发展价值。“随着基金数量越来越多,风险特征鲜明的基金日益增多,这部分基金的命运难逃消亡与清盘。”

过去十年里,偏股型基金在行业中的占比持续缩小,股票型基金更是沦为最小规模品种。而胡立峰恰恰认为,股票型基金正是公募基金下阶段发展的突破口。“股票投资管理能力是一家基金公司最重要的管理能力,股票的投资分析、风险识别、行业与企业研究,将是基金公司绕不开的核心竞争力。”

而在股票型基金中,他认为行业股票型基金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传统的股票型基金以宽基指数为业绩比较基准,过于宽泛;指数型基金则完全被动,缺乏弹性。行业股票型基金的基准相对于某个具体的行业指数,投资上则是主动运作。最理想的形态是聚焦主流行业、参照主流基准、风格纯粹不漂移。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