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现金贷玩家不想放弃蛋糕 是垂死挣扎还是另有预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现金贷玩家不想放弃蛋糕 是垂死挣扎还是另有预谋

虽然有些平台声称并未受到新规影响,业务一切正常运转,但是整个现金贷业务却走到了被万人唾骂,唯恐避之不及的境地。

2016-2017年,现金贷业务做得风生水起,小贷、网络小贷、P2P、银行等相关金融机构无不加快脚步抢占市场,有的闷声发大财,有的后起直追,还有的高调上市,忙得不亦乐乎。

然而,野蛮生长随之而来的是乱象丛生,加之缺乏行业自律,导致从今年初就有严管现金贷的趋势显现。直到12月1日,终于从风声鹤唳走到了铁靴落地,央行、银监会联合下发了《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简称“通知”),也标志着现金贷这一领域的监管开始动手。

那么,上层在此时叫停现金贷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深层原因呢?

如此一来,对相关金融机构影响几何?他们又将何去何从?

借款方又有怎样的反应?欠的债可以不用还了吗?

面对贷款需求,接下来又有谁来瓜分市场蛋糕?

就公众关注的现金贷一系列相关问题,我们有幸请到京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左胜高律师来为大家进行解读。

现金贷真容

“国家金融安全风险水平的提高,以及监管政策导向趋严,这是个大背景。”左胜高凭借律师的专业敏感性首先指出了现金贷所面临的大环境,很明显,谁也不能再抱有侥幸心理。

原本现金贷在诞生之初,是一种无抵押、无担保、无需借款场景、无需借款原因、短期险、高利率的快借快还的信用贷款产品,但实际上,现金贷风光的表面下,还有诸多阴暗面。

左胜高律师指出,第一,很多持牌网络小贷公司拥有小贷牌照却无实质业务、网络小贷异化为现金贷,与此同时,现金贷风险还蔓延到互联网小贷领域,甚至对互联网小贷造成系统性风险。

第二,就网络小贷业务本身来看,一端是最基层最微观的社会个体,另一端却是敞开对接各种各样的资金来源,譬如P2P资金、银行等传统机构资金等等,运营风险比较大,一旦失控会对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性产生较大冲击。

第三,网络小额贷在具体业务发展中,逐渐暴露出放款门槛低、高利放贷、暴力催收、资金来源不明等诸多问题,并不断产生恶性事件,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第四,网络小贷风控水平低,甚至存在零风控,贷款人信息的真实性难以考评,逾期还款现象很多,坏账率极高,只能依靠暴利覆盖风险。

第五,征信体系不健全,行业白热化竞争却都是一个个数据孤岛,造成多头借贷款、借新还旧频发。利滚利让借款人陷入负债危机,更多地把年轻人逼上了更加困顿的道路,极大地影响了社会的稳定。

第六,根据规定网络小贷公司由省级政府审批,但却可全国开展业务。省级政府是否能有效监管网络小贷公司跨区域的经营风险也有待考验。

铁靴落地 机构生存or死亡

政策清晰明了,现金贷机构究竟受到了哪些影响呢?对业务影响到什么程度?

就这两问题,左律师认为,网络小贷牌照进入了存量时代。

除了已经开业的22家消费金融公司和244家网络小贷公司之外,其余未取得现金贷牌照资质公司无法继续申请牌照从事现金贷业务。左律师从以下4个方面说明了对现金贷机构的影响程度:

(1)清理门户 业务缩水

不仅不再新批网络小额贷款公司,不新增批小贷公司跨省经营,而且对小贷存量业务集中整顿,这必将导致现金贷业务规模大幅度缩水。

(2)敲死36%利率红线

各类机构以利率和各种费用的形式对借款人收取的综合资金成本,都需要严格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间借贷36%的利率规定,禁止发放违反利率有关规定的贷款,所以,现金贷机构将告别“暴利”时代。

(3)财源不畅 没钱可贷

网络小贷公司的资金来源途径将会减少,不能吸存,不能转让贷款,不能通过P2P融资,不能借助银行等给无资质的机构放贷,也不得与其合作放贷、和金融机构合作开展助贷。这样一来,现金贷业务将面临巨大的资金缺口,没钱可贷将限制其放贷规模。

(4)限制场景 方可放贷

网络小贷公司将暂停无场景的贷款,不得向无收入来源的人放贷,放贷将更加合乎相关政策,风险逐渐可控。也就是说,场景合规化之路可谓困难重重。

新政到来 借款人为何有喜有忧?

对于借款人来说,不少借款人获悉新政严格规定了36%的利率上限,不禁欣喜,自认为从高于这一上限的现金贷借到的钱都不用还了。其实并非如此,现行法规只规定高于36%的利率部分不具有法律保护效力,而以下的部分,借款人仍然是要足额按时还款。

另一方面,随着越来越多借款人出现逾期、坏账,加之多头借贷,很多现金贷平台为了降低自身风险,先发制人,加大催收力度和强度,除了催收短信轰炸,电话恐吓,还有半夜电话骚扰借款人亲戚朋友的,让借款人无处安身,这对借款人原本就四面楚歌的处境,更是雪上加霜。

玩家并不想放弃蛋糕

为了符合“不高于36%年化利率”的标准,现金贷业务有了一些新的动向,就此,左律师指出,根据《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对高于36%的年化利率进行一刀切:各类机构以利率和各种费用形式对借款人收取的综合资金成本应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间借贷利率的规定,禁止发放或撮合违反法律有关利率规定的贷款。

“也就是说,各类机构向借款人收取的综合资金成本应统一折算为年化形式,即贷款的综合年化利率不得超过36%。”左律师这样解读。

他还举例说,有现金贷机构与保险公司合作让客户购买借贷意外险,这和盛行的机票意外险“搭售”类似,现金贷平台会在开展业务贷款的同时,向客户推荐附加选项,必将加大借款者的贷款成本,推高实际利率,毕竟“羊毛出在羊身上”。同时让借款者购买贷款意外险,实际是将贷款利率外移,间接提升综合利率,来规避金融监管为目的,企图通过合法形式掩盖畸高利率的本质,但根据新规,各类机构将向借款人收取的综合资金成本统一折算为年化形式,这样一来借贷意外险会被计入综合资金成本,贷款的综合年化利率如果超过36%,就严重违反民间借贷利率的规定,存在很大的法律风险,极易被取缔。

网络小贷如何防范触雷?

网络小贷作为现金贷业务的一股重要支撑力量,经过此番洗牌之后,规模必将缩水。左胜高律师认为,现金贷业务实行牌照化管理后,未来现金贷平台需“持牌”经营。对“囤牌”和转让牌照资源谋利的情况也将进行清理整顿。

从外界影响来看,强调现金贷资金来源、规范利率标准、完善催收规范,从而来提高现金贷业务门槛。同时,“助贷”模式可能会被叫停,现金贷的资产证券化将会被限制。

从应对策略来讲,完善平台风控能力和借款人进行适当性审查,推动现金贷信息共享,防范多头借贷导致信用风险爆发是出路。

也就是说,现金贷平台万不能再指望外界的帮手,唯有风控测评手段以及信用评价体系的持续完善,才能长久发展。对于养牌机构,要积极开展业务,寻求线上业务转型,通过互联网扩展小额贷款业务,扩大服务覆盖面和覆盖深度。

好贷研究观点

左胜高律师为大家深度剖析了现金贷的前世今生,以及未来有法可依的运营标准。好贷研究认为,等待现金贷的是一张天罗地网,凡是触发监管红线的势必要被从严处理。

虽然有些平台声称并未受到新规影响,业务一切正常运转,但是整个现金贷业务却走到了被万人唾骂,唯恐避之不及的境地。

好贷研究作为行业观察者认为,现金贷已经算是当下老百姓不可或缺的贷款渠道之一了,虽然有不胜枚举的弊端和危害,但如何能让正规的快借快还的小额贷款得以正常发挥它原本的信贷补充作用,才是现金贷最应该去解决的问题。

好贷研究并不是希望现金贷一起抱团取暖,毕竟行业发展良莠不齐,而是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都没有看到这一行业的自律意识。很多机构由于无法接入央行征信,虽然开始各自建立黑白名单,但是在相互对接时却发生畸变。有的平台为了让逾期客户能获取其他资金来源来偿还自身贷款,将部分黑名单客户洗白,以便他们在已经有贷款逾期的状态下,还能通过其他平台再次获得授信。相反,也有平台为了降低自有客户多头借贷的概率,而将他们列入到黑名单中,干扰其他平台判断是否为其放贷。从而造成业内自发的黑白名单可信度降低。

因此,如果未来持牌机构都能接入央行征信,那么才能最大程度获悉客户是否多头借贷和逾期信息,降低整个现金贷行业的授信风险和催收规模,缓和借贷矛盾,发挥出现金贷合规的业务能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现金贷玩家不想放弃蛋糕 是垂死挣扎还是另有预谋

虽然有些平台声称并未受到新规影响,业务一切正常运转,但是整个现金贷业务却走到了被万人唾骂,唯恐避之不及的境地。

2016-2017年,现金贷业务做得风生水起,小贷、网络小贷、P2P、银行等相关金融机构无不加快脚步抢占市场,有的闷声发大财,有的后起直追,还有的高调上市,忙得不亦乐乎。

然而,野蛮生长随之而来的是乱象丛生,加之缺乏行业自律,导致从今年初就有严管现金贷的趋势显现。直到12月1日,终于从风声鹤唳走到了铁靴落地,央行、银监会联合下发了《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简称“通知”),也标志着现金贷这一领域的监管开始动手。

那么,上层在此时叫停现金贷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深层原因呢?

如此一来,对相关金融机构影响几何?他们又将何去何从?

借款方又有怎样的反应?欠的债可以不用还了吗?

面对贷款需求,接下来又有谁来瓜分市场蛋糕?

就公众关注的现金贷一系列相关问题,我们有幸请到京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左胜高律师来为大家进行解读。

现金贷真容

“国家金融安全风险水平的提高,以及监管政策导向趋严,这是个大背景。”左胜高凭借律师的专业敏感性首先指出了现金贷所面临的大环境,很明显,谁也不能再抱有侥幸心理。

原本现金贷在诞生之初,是一种无抵押、无担保、无需借款场景、无需借款原因、短期险、高利率的快借快还的信用贷款产品,但实际上,现金贷风光的表面下,还有诸多阴暗面。

左胜高律师指出,第一,很多持牌网络小贷公司拥有小贷牌照却无实质业务、网络小贷异化为现金贷,与此同时,现金贷风险还蔓延到互联网小贷领域,甚至对互联网小贷造成系统性风险。

第二,就网络小贷业务本身来看,一端是最基层最微观的社会个体,另一端却是敞开对接各种各样的资金来源,譬如P2P资金、银行等传统机构资金等等,运营风险比较大,一旦失控会对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性产生较大冲击。

第三,网络小额贷在具体业务发展中,逐渐暴露出放款门槛低、高利放贷、暴力催收、资金来源不明等诸多问题,并不断产生恶性事件,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第四,网络小贷风控水平低,甚至存在零风控,贷款人信息的真实性难以考评,逾期还款现象很多,坏账率极高,只能依靠暴利覆盖风险。

第五,征信体系不健全,行业白热化竞争却都是一个个数据孤岛,造成多头借贷款、借新还旧频发。利滚利让借款人陷入负债危机,更多地把年轻人逼上了更加困顿的道路,极大地影响了社会的稳定。

第六,根据规定网络小贷公司由省级政府审批,但却可全国开展业务。省级政府是否能有效监管网络小贷公司跨区域的经营风险也有待考验。

铁靴落地 机构生存or死亡

政策清晰明了,现金贷机构究竟受到了哪些影响呢?对业务影响到什么程度?

就这两问题,左律师认为,网络小贷牌照进入了存量时代。

除了已经开业的22家消费金融公司和244家网络小贷公司之外,其余未取得现金贷牌照资质公司无法继续申请牌照从事现金贷业务。左律师从以下4个方面说明了对现金贷机构的影响程度:

(1)清理门户 业务缩水

不仅不再新批网络小额贷款公司,不新增批小贷公司跨省经营,而且对小贷存量业务集中整顿,这必将导致现金贷业务规模大幅度缩水。

(2)敲死36%利率红线

各类机构以利率和各种费用的形式对借款人收取的综合资金成本,都需要严格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间借贷36%的利率规定,禁止发放违反利率有关规定的贷款,所以,现金贷机构将告别“暴利”时代。

(3)财源不畅 没钱可贷

网络小贷公司的资金来源途径将会减少,不能吸存,不能转让贷款,不能通过P2P融资,不能借助银行等给无资质的机构放贷,也不得与其合作放贷、和金融机构合作开展助贷。这样一来,现金贷业务将面临巨大的资金缺口,没钱可贷将限制其放贷规模。

(4)限制场景 方可放贷

网络小贷公司将暂停无场景的贷款,不得向无收入来源的人放贷,放贷将更加合乎相关政策,风险逐渐可控。也就是说,场景合规化之路可谓困难重重。

新政到来 借款人为何有喜有忧?

对于借款人来说,不少借款人获悉新政严格规定了36%的利率上限,不禁欣喜,自认为从高于这一上限的现金贷借到的钱都不用还了。其实并非如此,现行法规只规定高于36%的利率部分不具有法律保护效力,而以下的部分,借款人仍然是要足额按时还款。

另一方面,随着越来越多借款人出现逾期、坏账,加之多头借贷,很多现金贷平台为了降低自身风险,先发制人,加大催收力度和强度,除了催收短信轰炸,电话恐吓,还有半夜电话骚扰借款人亲戚朋友的,让借款人无处安身,这对借款人原本就四面楚歌的处境,更是雪上加霜。

玩家并不想放弃蛋糕

为了符合“不高于36%年化利率”的标准,现金贷业务有了一些新的动向,就此,左律师指出,根据《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对高于36%的年化利率进行一刀切:各类机构以利率和各种费用形式对借款人收取的综合资金成本应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间借贷利率的规定,禁止发放或撮合违反法律有关利率规定的贷款。

“也就是说,各类机构向借款人收取的综合资金成本应统一折算为年化形式,即贷款的综合年化利率不得超过36%。”左律师这样解读。

他还举例说,有现金贷机构与保险公司合作让客户购买借贷意外险,这和盛行的机票意外险“搭售”类似,现金贷平台会在开展业务贷款的同时,向客户推荐附加选项,必将加大借款者的贷款成本,推高实际利率,毕竟“羊毛出在羊身上”。同时让借款者购买贷款意外险,实际是将贷款利率外移,间接提升综合利率,来规避金融监管为目的,企图通过合法形式掩盖畸高利率的本质,但根据新规,各类机构将向借款人收取的综合资金成本统一折算为年化形式,这样一来借贷意外险会被计入综合资金成本,贷款的综合年化利率如果超过36%,就严重违反民间借贷利率的规定,存在很大的法律风险,极易被取缔。

网络小贷如何防范触雷?

网络小贷作为现金贷业务的一股重要支撑力量,经过此番洗牌之后,规模必将缩水。左胜高律师认为,现金贷业务实行牌照化管理后,未来现金贷平台需“持牌”经营。对“囤牌”和转让牌照资源谋利的情况也将进行清理整顿。

从外界影响来看,强调现金贷资金来源、规范利率标准、完善催收规范,从而来提高现金贷业务门槛。同时,“助贷”模式可能会被叫停,现金贷的资产证券化将会被限制。

从应对策略来讲,完善平台风控能力和借款人进行适当性审查,推动现金贷信息共享,防范多头借贷导致信用风险爆发是出路。

也就是说,现金贷平台万不能再指望外界的帮手,唯有风控测评手段以及信用评价体系的持续完善,才能长久发展。对于养牌机构,要积极开展业务,寻求线上业务转型,通过互联网扩展小额贷款业务,扩大服务覆盖面和覆盖深度。

好贷研究观点

左胜高律师为大家深度剖析了现金贷的前世今生,以及未来有法可依的运营标准。好贷研究认为,等待现金贷的是一张天罗地网,凡是触发监管红线的势必要被从严处理。

虽然有些平台声称并未受到新规影响,业务一切正常运转,但是整个现金贷业务却走到了被万人唾骂,唯恐避之不及的境地。

好贷研究作为行业观察者认为,现金贷已经算是当下老百姓不可或缺的贷款渠道之一了,虽然有不胜枚举的弊端和危害,但如何能让正规的快借快还的小额贷款得以正常发挥它原本的信贷补充作用,才是现金贷最应该去解决的问题。

好贷研究并不是希望现金贷一起抱团取暖,毕竟行业发展良莠不齐,而是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都没有看到这一行业的自律意识。很多机构由于无法接入央行征信,虽然开始各自建立黑白名单,但是在相互对接时却发生畸变。有的平台为了让逾期客户能获取其他资金来源来偿还自身贷款,将部分黑名单客户洗白,以便他们在已经有贷款逾期的状态下,还能通过其他平台再次获得授信。相反,也有平台为了降低自有客户多头借贷的概率,而将他们列入到黑名单中,干扰其他平台判断是否为其放贷。从而造成业内自发的黑白名单可信度降低。

因此,如果未来持牌机构都能接入央行征信,那么才能最大程度获悉客户是否多头借贷和逾期信息,降低整个现金贷行业的授信风险和催收规模,缓和借贷矛盾,发挥出现金贷合规的业务能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